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
农业现代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实现产业耦合的产物,它既拓展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也能够有效地通过产业路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农业现代服务业已在实践领域初露锋芒,并越来越表现为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但理论界一直未对其进行系统地理论研究。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需要从产业和谐角度进行产业理论创新,而且应大力鼓励现代服务业战略性“下乡”。
  关键词:农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耦合;产业和谐;以工促农;产业路径
  
  引言
  
  笔者曾在《“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拙文中,论证了以工哺农与以工促农是传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重构的两条基本途径,指出以工促农则是借市场无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促动,并对两者的内涵及其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但限于篇幅,未对以工促农的产业或市场路径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以工促农的市场化解决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论证农业现代服务业是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一、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需要产业理论创新
  
  目前,农业现代服务业对于理论界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笔者对中国知网截止2008年11月15日相关学术论文检索证明了这一点。以题名“农业现代服务业”模糊匹配方式检索到的论文有9篇,以精确匹配方式仅检索到1篇论文。以关键词“农业现代服务业”模糊匹配方式检索到的论文也只有161篇。其中首提“农业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并对农业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的是江苏农林厅长刘立仁,国内学者虽然也提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但大多将它定义为第二产业服务的行业,一般很少提及对农业的服务。WWW.11665.coM
  
  (一)传统产业理论对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制约
  首先,受传统产业理论的影响,现代服务业被认为是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而生长在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并从制造业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独立部门。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服务,这里的制造业主要是泛指第二产业即工业。其实现代服务业一刻也没有停止向传统农业渗透,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兴起后。由于现代服务业长期被锁定在为制造业或工业服务上,所以,学术界往往更多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实证关系等,而忽视了现代服务业对改造传统农业的潜在作用。
  其次,对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存在分歧。有人反对使用“农业现代服务业”这个概念,理由是农业与现代服务业不能简单叠加,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产业。即使同意使用,使用中也出现概念混乱现象。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9篇文献中有使用“农业现代服务业”概念也有使用“现代农业服务业”概念。刘立仁认为,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李桐山认为,现代农业服务业一般是指在传统农业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市场机制、高新技术和信息平台相适应的新型农业服务业。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强调现代服务业对改造传统农业的意义,而后者更加强调现代农业条件下如何发展服务业。本文认为,在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及其急需被改变的现实条件下,使用“农业现代服务业”概念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会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在改造传统农业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基于理论创新的农业现代服务业
  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践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但农业现代服务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对其进行理论定位就显得非常必要。
  1、农业现代服务业与工农业、服务业的关系
  首先,农业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的关系,农业现代服务业本质上是现代服务业,但服务的对象是农业。所以,其可以界定为那些依靠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组织起来的,主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包含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的产业部门。其次,农业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农业现代服务业是生长在共同具备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特征的土壤上的一朵含苞待放的奇葩。工业是从农业中独立出来的产业部门,服务业又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现代服务业是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独立出来的新兴产业。最后,农业现代服务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相对简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了一大批为工业和农业提供现代服务的现代服务产业模式。农业现代服务业就是现代服务业在农业领域中一种产业模式。
  2、农业现代服务业促成以产业和谐为特征的新三次产业关系
  由于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以大开放为总特征的大生产、大市场、大融合的经济格局。现实的世界宏观经济背景也导致产业关系沿着产业冲突→产业耦合→产业和谐等轨迹依次演变。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出现是产业冲突走向产业耦合的结果,而农业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又会推动我国产业耦合走向产业和谐。
  第一,产业冲突一般是指产业裂变初期因利益分割不均而造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表现更为充分。比如工农产业冲突,服务业与工业的不和谐等。我国现阶段产业冲突大多是人为造成的,如重工轻农政策造成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产业政策所指向的产业会获得快速发展,但另一面也会对其他产业形成伤害。所以,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工促农战略是对原产业政策的修正与完善。
  第二,产业耦合模糊了现代产业间的界限,是产业冲突走向产业和谐的必经阶段。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现代产业耦合主要是通过体系内各要素加强相互联系,形成整体效应或集群配套效应,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农业现代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的结果,它既拓展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也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
  第三,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初步发展证明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产业和谐。产业耦合产生了农业现代服务业,而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强大生命力体现了现代三次产业发展规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外,但这一部分占总产业的比重在大幅度降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意义上的三次产业由于产业耦合,产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发展也越来越和谐。
  因此,通过上述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农业现代服务业即是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独立而又耦合出来的,运用现代服务业的先进要素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服务的新兴产业。
  
  二、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以工促农提供产业路径
  
  自2005年中央实施以工促农战略以来,理论界和实践界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但目前实践效果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工农关系所依赖的市场环境已发生质变。计划经济时代只要执行行政命令,就可以实施工农价格剪刀差来补贴工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促农战略更需要通过市场自然促动来实现。
  1、以工哺农的非市场化模式缺陷
  以工哺农是非市场化路径,一味依赖财政和税收杠杆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是缺乏长效机制,目前至少有三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是造成工业企业对农业的反感,虽然有政策的强制力做保障,但企业毕竟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趋利避害的本性必然导致政府在执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时成本不断增大。第二是靠财政和税收杠杆来实现工业反哺会使农业产业滋生发展惰性,等靠要的思想会使农业产业不思进取,延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是以工哺农的投入成本高和运行效率差。一般来说,以工哺农的初始效果立竿见影,因为它的价值指向明确,但由于需要政府长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反哺成本高,并受财政能力大小的限制而缺乏长效性。另外,我国是五级行政体制,以工哺农所需的财政资金往往由政府层层下拨,运行效率差;同时,由于非市场化路径因素,导致无法引进竞争机制,以工哺农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必然较低。
  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是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以产业耦合和和谐的模式促进农业发展,不仅可以克服以上三个缺陷,而且可以实现工农良性互动。以现代服务业为桥梁,以双赢或多赢为内在动力,从而实现三次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赢格局。
  2、农业现代服务业搭建以工促农的产业桥梁
  当前制约以工促农的最大的因素不是政策环境,也不是工农利益主体的主客观因素,而是在工农业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双赢的产业桥梁,这个产业桥梁最适宜的就是农业现代服务业。
  首先,以工促农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工农业需要通过市场实现互动。以工促农是市场化路径,要完成以工促农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市场来实现。农业现代服务业发育于市场成长于市场,是农业和服务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产业耦合的产物。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接工农业最好的桥梁就必然是农业现代服务业。
  其次,工农业间的异质性,决定了农业现代服务业在以工促农中的独特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工业越来越集中在大中城市。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资本和技术的偏爱,使得已获得相当程度发展的我国工业与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农业,在产业素质上具有很大的异质性。要克服工农业间的异质性,就需要寻找能够有效沟通工业和农业的产业媒介,由于农业现代服务业是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耦合的市场产物,决定了其在以工促农中独特的产业媒介作用。
  最后,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决定了以工促农产业路径的归属。农业现代服务业本质是现代服务业,服务对象是传统农业,动力源于价值链的延伸与增殖。其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依托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在为传统农业服务的同时,通过市场价值链实现三产有效互动。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以工促农战略,必须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充分发挥农业现代服务业优势,突破传统单一的以工促农模式。
  
  三、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现实可能性
  
  农业现代服务业在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已是比较成熟的产业,但在我国仍是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至少在沿海发达地区基本具备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条件。
  1、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产业条件
  自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来,在中央支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全国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发达省份现代农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9%;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以转基因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新型肥料及施肥技术、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高效节水技术等为代表构成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蒋和平,2007)。
  其次,虽然我国服务业起步晚,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4%左右,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由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依托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具有其他产业无法媲美的后发优势。从中国服务业增长率来看,整个第三产业每年增长15.1%(李江帆,2007)。2007上半年,发达省份如江苏、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推动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年来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占gdp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5%,服务业已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技术条件
  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现代科技获得了质的飞跃,特别以杂交水稻和生物基因遗传技术为代表领先于世界。我国正全面而主动地融入以信息化、全球化为标志的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首先接受这一轮科技革命的辐射,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聚集于此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与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革命由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组成一种高技术群落,以综合化、一体化、高速化、高效化和信息化改变着世界(向文英等,2007),改变着二元特征显著的中国社会与经济,也必将对中国“三农”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率先走在全国技术进步的前沿,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证明了该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技术条件。
  3、政府的扶持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政策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已专门为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其中2007年专门针对发展现代农业发一号文件,可见中央政策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偏好。2007年12月份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长期制约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将明显改观。并于2007年选择了水稻、玉米、生猪、奶牛等10个产业开展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第一批启动56个功能研究室,聘任214个研究岗位人员,涉及67个单位。其中来自中央直属科研单位的人选为41人,占19%;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68人,占32%;来自地方科研和教学机构105人,占49%,同时在优势农业产区建设229个综合试验站。
  4、现代农民群体雏形的形成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条件
  工业化和城市化改造了传统的中国农民,大大提升了农民素质。一部分农民工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脊梁。他们中多数受过高中以上的职业教育,经过较为严格的现代企业生产技能培训,已逐渐从农民人力资源向农民人力资本过渡。农业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但主要需求具备现代农民素养的农民群体。沿海发达地区聚集了中国最先进的制造业,也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农民工群体,这一部分群体代表了中国现代农民群体的雏形,是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人才保证。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对农民工的需求必将出现递减。而中国的农村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现代服务业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创业舞台。只要政策适当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回流农村是完全有可能的。
  5、发达地区较为雄厚的财力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资本条件

  农业现代服务业是新兴的产业,在成长初期需要资本培育。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率先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gdp和财政收入双丰收。2006年gdp排在全国前四名都是沿海发达地区,依次是广东为25968.55亿元、山东为21846.7亿元、江苏21548.36亿元和浙江15648.93亿元;2006年财政收入排在前四位也是沿海发达地区,分别是广东5100亿元、江苏3936亿元、浙江2566亿元和上海1600亿元。沿海发达地区不仅有雄厚的地方财政实力,保证了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对资本的渴求,而且这些地区都较早地意识到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都纷纷提出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具体目标,这为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江苏省在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同时,提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江苏中长期目标;目前2006年上海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高达50.2%,仍在强调继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将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40%提高到45%。
  
  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目前,农业现代服务业仅仅在我国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获得了初步发展。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条件比较高;二是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但依然提出“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产业发展战略,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已经从“第二产业”转移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领域。
  
  (一)高度重视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培育
  在我国当前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政府要勇当新产业的孵化器,特别是在该产业培育初期。首先,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在思想上足够地认识到农业现代服务业在实现工农互动和城乡统筹中的桥梁作用。前文已经论证了以工促农最好的市场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其次,政府在思想高度重视新产业的基础上,要舍得大资金培育农业现代服务业,政府要像做电信和商业银行一样巨额资金投入到农业现代服务业。电信和银行业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而从破解“三农”问题全局来看,农业现代服务业现实意义同样重要,更需要政府政策呵护和资金扶持。
  
  (二)倡导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模式
  新事物的产生总有它特定的环境。在我国,农业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也一样需要符合它诞生和成长的土壤。由于农业现代服务业需要比较发达的工农业来作为产业支撑,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上符合这些条件,而且从它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地区已经或早或迟开展了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伟大实践,这也必将使这些地区将率先地实现城乡统筹与和谐发展。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这也是符合新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积极倡导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模式,它的好处在于不仅使发达地区重新获得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为该地区继续率先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发达地区的羊群效应带动落后地区对该产业的蕴育和发展,从而为全国探索出一条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路径。
  
  (三)鼓励现代服务业战略性“下乡”
  无须质疑,物流、金融、信息、商务和科技服务等现代生产服务业是伴随着先进制造业而孳生出来的,理应成为现代服务业首选发展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服务业天生就有“嫌贫爱富”的特征,现在是到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业战略性“下乡”的时候。一方面,随着长期扭曲的工农关系慢慢得以矫正,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在电信交通等方面改进更为明显,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已经具备接受现代服务业辐射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服务业功能在城市充分地展开和该行业竞争加剧,现代服务业必将开辟新的战场,充满商机的农村为它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发展新空间,而农业现代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进入农村市场最好的产业端口。
  
  (四)选准农业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重点
  根据刘立仁对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分类方法,目前有良种服务、农资连锁经营、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型农技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农业保险、现代农业信息、农业观光等九大类。本文赞成该种分法,但认为这九类进入难易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所以优先发展战略应该体现层次性。
  良种服务、农资连锁经营、农机跨区作业和农业保险是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容易进入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这一层次属于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性服务,理应成为当前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农业观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属于农业现代服务业的第二个发展层次,这一层次主要开发农村现有的农业和人力资源,目前,沿海发达城市在这一领域发展成效明显,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个层次就是新型农技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和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这一领域最能体现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最新发展成果,是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发展领域,同时有条件的中西部城市也可以考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才,潘锦云“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j]经济学家,2008,(3)
  [2]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6)
  [31郑吉唱,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04,(9)
  [4]刘立仁,农业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j],中国禽业导刊,2005,(18)
  [5]李桐山,论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取向[j],中州学刊,2003,(4)
  [6]李善同,华而城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潘锦云,李晏墅 [标签: 农业 现代 服务业 路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传统意蕴的现代言说
    《良友》画报的现代启蒙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德国包豪斯对版式设计的…
    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浅析复合型管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动漫应用研究
    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几点思考
    浅谈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探索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伦理危机及对策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伦理的关联性及价值
    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问题的社会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