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浅谈超越思辨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探析
    (论文关键词〕伦理 超越 劳动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在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重建。其特点是将政治抱负和伦理理想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即在政治革命中实现其社会理想,在追求社会理想中指引现实的社会革命。西方传统哲学在本质上就是用思想把握世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劳动概念的解读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并进而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在此种变革中,劳动概念亦成为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关健。
    一、问题:马克思有伦理思想吗?
    因为马克思一生没有专门系统的伦理学著作,而且常常以轻蔑的态度谈论道德问题,据此,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伦理思想。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在青年时期的著作中曾援引过道德方面的论据,而当他一旦变为共产主义者时,他就从自己学说中排除了一切道德方面的论据。”“在马克思主义中没有一点儿伦理学,而只有经济的规律性。;实际上,马克思所鄙视的道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而是指资产阶级道德。因为在他看来,伪善的资产阶级是不配谈道德的。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道德教授伍德发表了《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一文,声称马克思对正义是持批判态度的,因而,马克思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有关正义的道德观。此文激起了长达30多年的有关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之间关系的探讨与争论,其引发的研究涉及领域相当广泛。wWw.11665.cOm这场大规模的争论也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热潮的起点。
    马克思曾经有过计划,“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一方面,马克思没有写这些小册子,可能因为他后来认为,在还没有对各种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做出科学的分析以前,要对法、道德、政治和上层建筑的其他范畴的问题进行独立的科学的考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马克思根本不是一个学院派哲学家,而是一位以人类解放为使命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毕生致力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批判中生成批判的标准和取向。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不可能对道德问题做纯学术性、纯理论形式的研究。因此,马克思没有一个文本化的伦理著作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哲学没有伦理学的向度,对人的道德关怀始终贯穿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之中,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来总是在对理论对手的批判中以辩论方式来谈道德问题的,所以关于道德方面,他们的否定性说法占主要地位。
    二、伦理:政治革命中的理想
    自苏格拉底以来,西方哲学家就开始自觉寻求一种经过系统理论反思、具有明确目的和意义的理性生活,并力求用一种普遍的公共理性的观念构造秩序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这就是西方哲学以纯粹理论的态度来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思想成为意识的真理和本质,世界被看作内在意识的世界,即我们用思想去看待世界,世界就是思想。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提出仅用思想来把握世界是不足够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并不是要放弃理论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是用怎样的理论来把握世界?理论的意义又是什么?真的有纯粹的理论与纯粹的实践的区分吗?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在改变世界之前就已经有了理论预设,是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客观性。不难看出,思维方式的哲学变革在马克思这里实现了,原有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纯思辨的思维方式被终结了,终结的同时即是一种超越,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实践的思维方式被创立,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真正实现内在辩证统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把人的活动划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技术的三大类型。认为“实践活动”区别于以永恒不变的事物为对象的理论活动,也区别于以达到和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技术活动;它是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正确行为。伦理与政治构成了其实践哲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重建。卢梭在《爱弥儿》中曾提到:“那些想把政治与道德分开论述的人,对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将一无所获。”由此,他在《忏悔录》中自述,我看出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政治,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质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深受其影响,伦理道德思想与政治抱负二者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即马克思在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中表征着自身的伦理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本质上就是一种伦理学批判,即指出数百年来主导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违反人性的不道德的社会制度安排;他所承诺的“全人类解放”理想实质即是一种伦理学理想,要求实现一种既道德又幸福的真正合乎人性的人类生存方式,即社会主义。据此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最终的指向是建立一种公、正的社会制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政治问题。

   不言而喻,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制度需要通过不断地批判去寻求,是一种道德指向,而不是一种最终的确定性的社会状态。“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对道德的态度。使用道德词汇永远以共同具有某种社会制度为先决条件。……即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欲望和需要。”由此,马克思的伦理思想的总体性质可以被认为是“制度伦理”。所谓制度伦理,是关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评价与道德批判的伦理。正义的社会制度是伦理问题的前提。所以,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面对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伦理学家。马克思不屑于与资产阶级谈道德问题,是因为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某个人或整个阶级道德思想错误的真正根源是错误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错误不应该让某个人或某个阶级来为其承担责任。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非正义的情况下,道德是没有存在的立足点的,更无从谈共产主义的道德问题。因此,马克思认为,要谈道德问题,必须先解决人类解放的政治制度问题,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才被理解为“关于解放的宏大叙事”。同时,这种不屑也是由于资产者的歪曲。比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资产者原来把自己的妻子是看做单纯的生产工具的。当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所以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叫喊,共产党人要实行公妻制。实际资产阶级的婚姻才是公妻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无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会多以否定的形式对道德问题予以反驳。

    马克思的这种诉求也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的回应和认可。典型的代表就是约翰·罗尔斯,1971年约翰·罗尔斯出版的《正义论》—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正义不是个人的品质问题,它的核心是社会制度的机构,是社会分配基本权利义务的方式,也是通过社会合作产生利益的方式。不过他也是资产阶级伦理学家的代表。根本不能超过马克思的“原则高度”。但是,制度伦理的研究已经在政治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等方面得到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三、劳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关键
    “道德概念不仅体现于社会生活方式中,而且部分构成社会生活方式。我们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与另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识别道德概念上的差异。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做这项工作。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发道德问题,他认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由此,在资本主义的主导力量,资本以及资本的化身—资本家,才是社会中主导道德思想的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是形成其道德思想的根源。
    不难看出,马克思所理解的道德问题已经不是纯粹理论层面的空洞抽象的说教,他将道德纳人生产实践的思维方式中,人类的道德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在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形成。“劳动”是黑格尔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看来,劳动是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手段。问题在于,“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消极的方面。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在对黑格尔的批判继承中发展形成的。马克思看到了劳动的消极方面一一异化劳动,并以此为切人点,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劳动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在创造一切财富的时候创造了人本身。人在劳动中达到“否定的统一”。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只能是异化的劳动。在共产主义才可能使劳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一种游戏。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人类预设出一幅充满憧憬的共产主义社会蓝图,一个真正的伦理社会。“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过程”,“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我们只有通过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的本质的批判,才能真正在我们自身的存在中深人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中去,因为只有在这种批判活动中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由此,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已经预言这样的时代的到来:不是根据阶级,而是根据与阶级对应的阶级意识及其在整个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宣告不是工人阶级的人就不具有任何权利、甚至不具有生存下去的权利的时代的到来。这个过程的最终归结当然不意味着其他所有的职业全部被废除,而是意味着把所有人类的活动,修正、解释为劳动的活动。劳动保持着与其他所有的人类的营生有区别的、自己与他人都承认的、具有唯一特征的最高“价值”。
    劳动的消极方面—异化劳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所以,马克思转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为这些规律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痛苦的方式,就是克服异化,“无产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至今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也就和国家这种(在这种形式下组成社会的各个个人迄今都表现为某种整体)处于直接的对立中,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尽管马克思强调《资本论》只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并不是要引起社会的对抗,而无论按照逻辑的还是事实的发展过程,它必然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因为资本的本质—不断增值,注定资本不会成为资本自动消解的力量,那么只能通过激烈的社会对抗—革命来实现。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回到马克思”,就是要回到为无产阶级利益、为全人类解放、为个人全面发展而进行价值辩护和现实承诺的立场上去,离开了这一点,必然造成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误读。“马克思对于我们今天的吸引力乃是一个道德的预言”。这个“预言”不是通过专门系统的论述显现出来,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批判逻辑彰显出来的。只有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使劳动成为每个人的需要,这才是马克思伦理思想中最吸引人的预想。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根本的意义是自始至终对人的关注。马克思之前的道德哲学家都是以幸福和善作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而马克思才解决了如何达到善和幸福生活的道路,就是通过劳动,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使自身也被对象化,才能得到现实的改变和发展。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王佳 [标签: 超越 会理 马克思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高职院校美术绘画中的构图
    浅谈雷击对学校教学网络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浅谈工程审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建筑创作手法的研究、思考与运用
    浅谈发电厂机组检修项目化管理
    浅谈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创新
    浅谈一日安全监察制度在基层供电所运用
    浅谈建筑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和常见故障
    浅谈检察机关鉴定人出庭
    浅谈《华商报》之特色与优势
    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舞蹈创编艺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