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还原论、突现论与世界的统一性

内容提要 世界的统一性与科学的统一性问题是哲学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任何涉及本体论及方法论的著作若不涉及这个问题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还原论和突现论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本文在考察还原论和突现论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阐明其争论的实质。

    ⅰ、引言
自古以来,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常常为追求世界的统一性而努力,他们相信,在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变的本质和规律。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尚没有建立起一种可以统一地解释一切现象的科学理论,而是针对自然界的不同领域建立起适应这些领域内的现象的不同学科。更有甚者,即使在同一学科中也存在着针对不同现象的不同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的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并不十分明显。每一学科及其子学科似乎都有自己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而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又似乎不能为其它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所代替。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尽管也曾不断地揭示出越来越多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之间的联系性,但科学的统一性以及由此必然涉及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仍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哲学家声称,科学目前的多元性只不过是暂时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最终可以统一起来。因此,从本世纪初掀起了一股用还原方法统一科学的哲学潮流,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象普特南、奥本海默、内格尔、沃森、克里克等,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这些哲学家和科学家深信,所有学科最终都可以统一到物理科学,特别是关于原子、分子的物理科学中去。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声称,科学的多元性是合理的,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WWW.11665.COm世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和组织,在不同的层次和组织中都突现出了一些新的性质,因此,在不同的层次和组织上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学科,并且这些学科之间是不能还原的。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象摩尔根、波普尔、邦格、阿亚拉、迈尔等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这样,在世界的统一性和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上,就产生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哲学派别:还原论和突现论。自从本世纪初著名哲学家奎因首次使用“还原论”一词并把它看作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二个教条”后,还原论和突现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且日趋激烈。几乎所有的科学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有多次世界性的科学哲学大会都把这个问题作为会议的中心主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最哲学的哲学问题”,任何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著作若不涉及这个问题,都可以说是不全面的。然而在我国的哲学研究中,这个问题涉及的又是如此之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本文拟在考察和澄清还原论和突现论概念的提出、含义的演变的基础上,阐明它们争论的实质。
    ⅱ、还原论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
“还原论”和“还原”这两个词经常一起出现,然而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原”一词很早就被使用,意思是“减少”、“化简”、“把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把一种语言变换成另一种语言”等。科学中运用到它是在18世纪,意思是指把化合物变化成相对简单的元素(其反义词是“氧化”)。相对于还原,“还原论”一词就年轻得多,它只是本世纪的产物。第一个用到它的著名科学哲学家是奎因。他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这篇著名的科学哲学论文中指出,经验论有两个错误的教条,一个教条是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另一个教条就是“还原论”。奎因所说的还原论是指逻辑经验主义所坚持的“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都等值于某种以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构造”。〔1〕可以看出,这种含义与那个时代人们常用的“物理主义”、“行为主义”等概念相类似,是指那种试图把一种陈述变换成另一种更基本的陈述的哲学倾向。由于奎因的引入,“还原论”一词在科学哲学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到50年代后期,“还原论”一词扩展到许多领域,并且其含义也不仅局限在奎因的意思之内,许多古老的哲学问题,比如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和活力论,心理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社会科学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问题,都开始在新的还原论的标题下得到讨论,斯克里文(m scriven)在他的论文“定义、 解释和理论”中曾总结说:“还原论者是那些认为可以把光学和化学还原为关于波、场和粒子的物理学,把心理学还原为可观察的行为研究,把生物学还原为化学,把历史或伦理还原为心理学,或把伦理学还原为决定论等观点的人。”〔2〕
与斯克里文的论文刊登在一本书中的另一篇论文是著名哲学家奥本海默和普特南的“作为一个工作假设的科学的统一性”〔3〕, 在这篇论文中,奥本海默和普特南提出了还原论纲领的四个原则:
⑴一个很好发展的还原概念,与部分—整体关系观念是不矛盾的;
⑵科学的有秩序的不同分支描述了实在的不同水平,特定水平上的事情是由属于较低水平上的简单元素所组成;
⑶科学统一性的方案是建立在科学的最基本的水平——物理学之上的;
⑷在宇宙的进化过程中,给定水平上的客体相互结合,构成属于较高水平上的整体,时间上较晚出现的事情可以根据时间上较早的事情和过程来解释。
奥本海默和普特南的还原纲领实际上包含着三种意义上的还原:
⑴组成的还原论:在自然系统中,高层次事物是由低层次的事物构成的;
⑵解释的还原论:可以根据较低水平上事物的性质解释和预言较高层次事物的性质;
⑶理论的还原论:不同科学分支描述的是实在的不同水平,但最终都可建立在关于实在的最基本水平的科学——物理科学之上。
后来的哲学家们,不论是支持或反对还原论纲领,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这三种意义上提到“还原论”一词,对于第一种意义上的还原论,哲学家们由于反对活力论,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但对第二种和第三种含义,争论却非常大。突现论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ⅲ、突现论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
“突现论”和“还原论”概念一样是一个含义很多,经常引起混乱的概念。为了清楚地界定和领会突现论的含义,我们也从“突现论”概念的提出过程谈起。
从历史上看,最先使用“突现”一词的是刘易斯(g.h.lewes), 但刘易斯使用这个概念又是依据逻辑学家穆勒(j.s.mill)关于因果关系类型的区分。在《逻辑的系统》一书中,穆勒曾专门用了一章的内容讨论原因的组成问题。〔4〕穆勒认为, 单一原因产生单一结果与许多这类单一原因一起相互作用产生一综合结果之间存在着以下两种不同的联结方式:
⑴在自然界的一些领域里,如果我们知道每个原因单独起作用时的结果,我们通常也能够逻辑地推导出这些原因联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即是说,如果我们知道原因c(,1)产生结果e(,1),原因c(,2)产生结果e(,2),……,原因c(,n)产生结果e(,n),那么,我们就可逻辑地推导出c(,1),c(,2)……c(,n)以某种方式互相结合时可能产生的综合结果e是什么。比如力学中,我们如果知道几个力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我们就能逻辑地推导出这几个力以某种方式共同作用于这个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
⑵在自然界的另外一些领域,比如化学领域则完全不同:“两种物质的化学合成,众所周知,产生出第三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前两种物质独立存在时的任何一种的性质,也不同于把它们放在一块的性质。从氢和氧的性质中看不到任何它们化合在一起的水的性质。糖的味道并不是它们组成部分的和……。”〔5〕
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刘易斯把第一种情况叫做“合成”,把第二种情况称为“突现”。〔6〕根据这种说法, 突现特性在生物学中就更加明显:“生物现象与那些被看作仅仅是物理客体的那种任何结果都可以由它的组成部分的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全然不同。”〔7 〕用穆勒的话说就是,多种原因的联合结果与它们各自独立起作用的结果的和是不同的。
穆勒和刘易斯的这种区分几乎触及到关于突现特性的所有争论问题:首先,从单因单果能推出多种原因联合起作用的结果吗?第二,从单因单果能预言联合结果吗?可是从今天的观点看,穆勒和刘易斯关于复杂系统的突现理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他们的分析仅停留在可观察的现象水平上,而没有深入到一般的规律层次。所以,随着化学键理论的建立,虽然现象上,水的性质不同于氢和氧的性质,但水的性质可通过氢和氧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这种深层次的规律所解释。
本世纪初,随着一场哲学运动——“突现进化论”思潮的兴起,突现概念成了哲学谈论的中心概念,特别是1923年,生物学家和哲学家摩尔根(l.morgan)《突现进化论》一书发表之后,更是如此。突现进化论运动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兴起的,其目的是力求哲学地理解生物体结构(更一般地说是自然界中的新结构)的形成。本世纪初,柏格森认为进化是一个自然界中的生命力或生命冲动指导下自发发展的创造性过程,它是新颖的和不可预见的。到了20年代,亚里山大和摩尔根等人虽然抛弃了柏格森的十分模糊的“生命冲动”概念,但他们同样认为进化是突现的和新奇的。对亚里山大来说,相继出现的层次——物质、生命和心理——的新性质是不可能从较低层次预见的;这种上升运动不是外加于物质的一种独立原则的结果,而不过是物质本身建构成为复杂的格局的结果。宇宙体现了“一种向更高形态发展的趋势”。〔8 〕摩尔根则认为,进化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特性”的过程,这些新特性是不能从较低水平的特性和关系预言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新特性看作是某种“给定的”、不需要解释的新属性。〔9〕简·斯玛茨也有类似的思想, 他假定一种“整体原则”或“整体形成趋势”,按此原则和趋势,既定层次的实体以新的方式组成不可预见的综合体系;不存在任何固定的进化计划,内在于自然的整体趋势是自我进化的。〔10〕总之,突现进化论者所一再强调的“突现”,指的是,较低层次的事物组成较高层次的事物时,产生了不能用较低事物的性质解释的新特性;并且这种新特性的不可解释性,不仅仅是现象的,而且也是理论上的。布罗德(c . d . broad)曾总结说,突现指的是“整体的特征性行为, 即使在理论上也不能从关于它的组成部分的最完全的知识中推导出来。”〔11〕

突现论在科学界得到许多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的支持。综合进化论的创始人杜布赞斯基认为,进化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不可预见的。因为,一方面基因的重组和突变是一种产生独特个体的不可预见的事件,即在两个既定的亲代的子代可能拥有的成千上万种可能的基因组合中,只有一种为特定的组合得以实现,这种成千上万分之一的事件是不可能提前预见的;另一方面,环境的异质性和发展过程中基因的相互依赖性使特定的进化史具有独特性。〔12〕进化论权威人士迈尔也认为,进化过程“既是不可预见的,也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新属性在高层次的出现在逻辑上是不可能从其组成部分的属性中预见到的。”〔13〕
    ⅳ、争论的实质
可以看出,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能否用低层次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解释高层次事物的属性和规律?能否用现有事物的结构、属性和规律预言自然界进化形成的新结构的属性和规律?还原论和突现论的回答正相反对。40年代后期,一些逻辑经验主义者试图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解决二者之间的分歧。比如,内格尔(e.nagel)就是如此,他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严格的还原论和严格的突现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14 〕因为单纯从低层次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出发而不加任何条件限制是什么也推不出来的,除非我们知道低层次事物的“构成规律”和层次间的联系。而这种低层次事物之间的“构成规律”和层次与层次间的联系是不能从低层次的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因此,那种企图从低层次事物推论出一切的严格的还原论是不能成立的。同时,这种分析也削弱了严格的突现论,严格的突现论否认联系不同层次的概念和规律的存在,把突现属性看作是“新的不能被解释的给定的事实。”但在内格尔看来,只要我们知道低层次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同时又知道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联系成高层系统,那么,高层次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就可以被推导出来。
从内格尔的分析,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⑴解释的和理论的还原是可能的,只要我们已知高低层次之间的联结方式,我们就可以用低层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解释高层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⑵从现有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不可能预言自然界进化的未来,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现有事物会以怎样的方式联合构成怎样的新结构。
内格尔的分析试图调合还原论和突现论的争论,但他同时受到双方的批评。还原论认为,科学的功能不仅在于解释,而且更重要的在于预言。如果一种科学理论只有解释功能而没有预言功能,那么这种科学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预言未来。我们从现有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已成功地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结构——越来越先进的人工自然,我们当然也可以从现有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预言自然界的未来,即便不能做出百分之百的预言,也可做出概率性的预言。突现论则指出,即便在现有事物的不同层次之间,我们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还原。在突现论者看来,自然界并不象牛顿在他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论述中所假设的那样相同的结果都是由相同的原因所造成,恰恰相反,随着层次复杂性的增高,同一类结果往往可以有无限多种原因造成。比如同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环境,自然界发明出了几乎是无限多的水生生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无限差异。所以,自然界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在我们运用牛顿所说的分析方法——即从结果寻找原因的方法时,就不可能把同一类结果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类原因,而应当尽量找出各种不同的原因。我们能够完全描述出这些原因吗?突现论者认为,很可能我们提出的解释高层次结果的低层次原因都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虚构的。对此,著名的生物学家迈尔说过:自然界有那么多的反馈、自体调节方法和多种可能的途径,因此,完全的描述是不可能的。〔15〕因此,解释的还原和理论的还原是不可能完全做出的。再者,突现论者认为,自然界并不是严格决定论的,而是具有统计决定性这样一个特点,因此,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捉摸。比如,生物进化是通过基因的偶然变异及重组外加自然选择实现的。变异和重组是一不可预见的事件,环境的异质性也使得自然选择的结果难以捉摸。因此,进化了的新的生物的特点和活动规律就不可能从原来生物的特点和规律加以预言和解释。所以,高层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可能还原到低层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也不可能从低层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来预言,高层次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是自主的、基础性的。
当代突现论者这种诉诸认识论的策略比起早期突现论者诉诸本体论的策略高明了许多。早期突现论者往往假设一种难以捉摸的实体作为高层次新性质的解释,比如柏格森的“生命冲动”、“生命力”,杜里舒的“隐得来希”、“活力”等等都是如此;现代突现论者反对这样的本体论假设,他们从自然界的复杂性及人类认识这些现象的复杂性和困难上论证他们的学说,这种论证的说服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总感到,突现论者由于过份地强调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当代生物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的实践。比如,当代生物学实践告诉我们,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孟德尔、摩尔根的宏观遗传学已能够从微观层次得到虽不完全但已足够令人信服的说明。这些事实在告诉我们,高层次理论可以从低层次理论得到解释。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夸大这种说明,以致于否定高层次分析的重要性。当一些冲昏头脑的生物学家声言:“只有一门生物学,那就是分子生物学时”,他们就走了另一个极端,否认其它层次分析和理论的意义。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对包含多层次事物进行研究时,我们必须对所有层次进行研究:分子的、细胞的、组织的、系统的、个体的、群体的等等层次。在每一层次,我们都看到了与其它层次不同的属性和规律。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质,如果突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质的差异的话,那么突现概念就是需要的。如果没有它的话,发展的理论就是不完善的。我们的任务不是回避这个概念,而是赋予这个概念以特定的和具体的意义。不同层次的属性和规律我们使用适合于它们的概念加以概括。还原论者假定较高层次的概念是暂时的表述,最终可以由低层次的更科学的概念所代替,但科学史上的事实常常是,较高层次的概念和理论先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发展之后,在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低层次的理论才逐步发展起来,比如,遗传学从经典阶段到分子阶段的发展就是如此。并且即使低层次的理论发展起来之后,高层次的理论并不因此而被代替或被抛弃。相反,它们仍然是科学中的基本理论。所以高层次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高层次理论也并不是什么暂时的理论,它们在科学中的存在是持久的。
另外,承认高层次理论的自主性也是建立科学理论本身的需要。建立科学理论时,我们都希望理论表述要尽可能简单明了。对不同层次的现象进行研究时,我们常常使用适合于不同层次的概念进行概括,这种概括往往简单明了。但如果高层次的现象一定要用低层次的概念去描述,就可能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比如,如果一定要根据细微的肌肉运动来描述动物的行为(象筑巢或逃避天敌),那么这种描述就几乎是无限复杂和多样化;但如果根据高层次发挥功能来描述它,那么规则性便显而易见,可验证的较简明的理论假说也可以提出。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细微分析的重要性,这种研究可以增强解释和预言力量。理论的逻辑简明性与较强的解释和预言力量都是我们需要的,所以,两种描述和两种分析应当是相到并存、相互补充的。
    参考文献
〔1〕w.quine,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mass: 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53,p.20.
〔2〕m.scriven,definituons,explanations,and theories,in:h.feigl,m.scriven,g.maxwell(eds.) , minnesoda studies in the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ⅱ,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minnesota press,1985,p.123.
〔3〕同〔2〕,pp.3—36.
〔4〕j.s.mill,a system of logic, toronto: university oftoronto press,1973.
〔5〕同〔4〕,p.370.
〔6〕〔7〕g.h.lewes,problem of life and mind.london: tr übner &co.1874/1875,vol.i,p.98,vol.ⅱ p.412.
〔8〕〔9〕〔10〕〔11〕〔12〕〔13〕,参见伊安.巴伯著,阮炜等译,《科学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p.496—499。
〔14〕e.nagel,the structure of science,new york:hartcourt,brace &world,1961.
〔15〕e.迈尔著,刘jǖn@①jǖn@①等译,《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p.63。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李建会 [标签: 还原论 的统一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现代自主论和还原论的各自困境
    耗散结构理论、时间和认识论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协同学看易学原理
    虚无的美学: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
    维特根斯坦式的“现象学还原”
    合法性、方法论、格义与言说方式之牵挂——…
    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描述
    描述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
    浅谈描述逻辑范畴被还原之后的现象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