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与工艺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和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同形式下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另外还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当前情况下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与工艺进行分析,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处理工艺
  一般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压缩性,但是相应的强度却很低。黄土在其自身的自重应力以及外部附加的应力作用下或者是土体自身的应力作用下,如果受到水的浸湿,土体的强度就会迅速的降低,这时候如果土体残余的强度不能够抵抗土体相应的结构应力时,黄土结构就会被破坏掉并且发生显著的下沉现象。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水的浸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水体湿陷就会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会使工程结构出现裂缝与下沉,甚至还会对工程的结构体系造成重大的影响而引起破坏。所以,在实际中,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就需要谨慎进行,在合理的把握工程地质特征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施工工艺,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问题
  1.1 在处理时没有因地制宜
  在实际中针对黄土地基处理中没有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但是根据相关的地基加固的原理以及工程的地质条件,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的采用施工技术,不能脱离实际去盲目的进行,所以在实际中就需要针对其中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工程方案并合理的施工。
  1.2地基的处理理论以及施工机械比较简陋
  在地基处理中一般是遵循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其中的一般规律是实践先于相关的理论,但是在实际中还要注意对理论进行研究,以便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工作。www.11665.Com可是在实际中对地基的处理方法与理论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施工用的机械比较简陋也对地基的处理水平与质量有着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施工机械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可以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就有困难了。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与工艺分析
  2.1 垫层法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基础中使用到的垫层法,也就是把地基底下一定范围里软土的局部或者是全部给挖掉,在填充以高强度、地压缩性的灰土、素土、干渣、碎石、砂、粉煤灰以及石灰粉煤灰等物质,也可以是填充其他性能稳定而又没有浸蚀性的物质材料。在经过分层的夯实、碾压密实以及振实等后来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因此在实际中如果建筑物的地基下持力比较软弱不能够满足相应的上层荷载要求时,为了消除掉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就需要采用换土垫层的施工工艺来进行处理。
  2.2支撑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工艺中的支撑法,也就是井桩法,由于是大直径成孔桩外形像井而命名的。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分为混凝土井桩以及绘图井桩,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具体选择。
  ⑴混凝土井桩
  混凝土井桩,也就是墩基础,是一种比较大直径的灌注桩,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是机械在地基中挖出较大直径的孔,在灌注进去混凝土而形成的。由于其柱径粗大像墩,所以也叫做墩基础。针对地下水位的埋藏比较浅,而厚度不低于8米湿陷性黄土中通常会使用到这种施工工艺。
  ⑵灰土井桩
  一般在那些4-8米的湿陷性黄土中比较适合运用灰土井桩方法,在工程中是使用与那些7层一下的建筑工程或者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单层的工业厂房。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先挖出来直径大于1米的圆柱形状的井孔,这样有了比较好的持力层时,再用37或者是28灰土层去分层回填,夯实成为灰土井桩。经过实践研究也发现,灰土井桩具有比较好的变形与承载力,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比较简便可靠,施工工期也比较短,还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的费用也比较低,相对于换土垫层方法节约了大约一半以上的造价。但同时,由于灰土井桩采用的是人工开挖与夯实填埋灰土,因此人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2.3挤密桩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挤密桩是一种人工复合形成的地基,是对地基进行深层加固的一种处理方法。在这种技术里利用沉管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一定的桩孔,之后在桩孔之内来填实水泥石灰、粉煤灰、素土以及灰土等材料来对地

进行加密巩固。使用挤密桩技术可以就地取材、以土治土,而且工期还比较短发生的成本费用也比较低,在湿陷性黄土中可以消除掉浅层和深层的部分或全部的湿陷性。一般挤密桩技术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使用的比较广泛。
  2.4夯实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夯实法施工工艺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在湿陷性黄土中,如果要求消除的湿陷性厚度是1-2米时,就需要采用重锤夯实法来进行,而如果要求去除的湿陷性是3-6米时,就需要采用强夯法。
  ⑴重锤夯实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小型的起重机,在把重锤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时,在让锤自由的落下,并重复的夯实地基,以便于达到压实的效果。重锤夯实法一般使用与地下水位0.8米之内的粘性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杂填土等,可以把浅层土地基进行夯实,在表面形成一种比较均匀的硬壳土层,增加地表土层的强度。但是在施工时候需要注意防冻、排水、分层以及控制含水量等要求。
  ⑵强夯法
  在重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施工技术就是强夯法,但是两种技术的施工程序与加固原理却是不同的。强夯法是在利用大吨位的起重机的情况下,把巨型锤提高的空中,从大约8-25米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以形成巨大的冲击波与冲击能,这样就可以在夯锤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对地基进行强制性的压实与振密。这样由于夯击产生的动应力与冲击波,极大的降低了土的压缩性,提高了土的强度,也很好的改善了砂土液化的条件,从而消除了湿性,还提高了土层本身的均匀程度,减少了可能会出现的沉降差异。而经过实践也证明,采用强夯法的施工方法更具有优越性,不仅造价低、工期短、质量好,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技术效果。
  2.5预浸水法
  这指的是在修建建筑物之前就对湿陷性黄土地进行大面积的浸水,让黄土在饱和与自重的压力作用下而产生一定的湿陷与压密,这样就会消除全部的黄土湿陷和深层黄土外荷的湿陷性。在黄土的湿陷性厚度较大以及具有较强湿陷性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之中一般会用到预浸水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由于在预浸水时会造成周围地表开裂下沉现象,形成跑水穿洞的情况从而会对附近建筑物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空旷新建地区宜采用此法。
  3.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候认真执行施工工艺就可以有效的处理施工遇到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构筑物的安全使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这些施工技术与工艺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实践中也需要对这些技术工艺进行不断地探索,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桂灵.湿陷性黄土湿陷机理及处理措施[ j].山西建筑.2009,35(06):148-149.
  [2]简立龙.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j].南昌水专学报.2010,10(11):123-124.
  [3]李桂萍.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4(18):46-49.
  [4]符晖.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28(52):169-172.
  [5]刘绳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j].山西建筑.2011,03(04):114-116.
  [6]殷宗泽,龚晓南.地基处理工程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4(03):314-317.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技术 工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哲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