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中部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产业链整合的优势行业选择
摘 要: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部地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来进行集群式、链式承接,以提升产业内生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中部制造业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ata编程软件,基于对中部制造业20个具体行业的测度分析,明晰了中部省份各制造业的优势行业,得出了各省如何发挥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以通过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来实现高效承接转移产业具体模式路径的结论。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定位;产业配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a790099);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82102360031)、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 b024)及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2012-jd-006)与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1a630001)。
  作者简介:李新安(1967-)男,河南济源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77-06收稿日期:2012-07-0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凭借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的逐渐丧失,产业结构进入了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性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www.11665.cOm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承接产业转移必将给地区经济带来飞速发展。如:为承接产业转移,安徽率先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并于2010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仅2010年上半年就承接省外投资项目共9627个,投资总额1505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68亿元,占全省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的75.5%。
  国外学者研究产业转移大多基于国家视角,研究产业的区位集聚条件与空间分布,从而探讨全球产业转移动因及机制形成问题。发展经济学通过对产业转移的原因、效应、模式等的考察,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国内学者魏乐等(2012)等人从企业跨区域并购网络角度研究了我国的产业转移与重组的网络结构问题;魏后凯等(2010)认为指出,产业的空间迁移,产生了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跨区域群体投资”的新产业组织形式,并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蔡昉等人(2009)从金融危机对中国不同地区、产业和企业产生的冲击角度,提出摆脱危机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卢福财(2007)、李新安(2008a)、李新功(2012)等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形成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及配套能力问题,并提出要根据其动力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尹中升 等,2011)。
  国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区际产业的空间迁移是由经济发展程度较发达地区,向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转移,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产业转移是互惠互利、双向过程。但在这种区际产业的空间转移过程中,欠发达地区通过何种方式来主动承接和选择转移产业,以对本地产业起到带动提升作用,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则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来东部一些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的现实,提出中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立足中部现有优势产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以提升中部产业竞争力的承接思路。这种承接模式既可增加对外商的吸引力,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又可实现本地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板块延伸扩张,推进承接产业和技术同步转移,提升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本文选取制造业,主要因为制造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部崛起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中部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6个省份,该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我国具有现代装备制造和其他传统制造业良好基础的极其重要区域。
  1.制造业在中部排名靠前的行业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部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

产业多为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产品制造业、非金属产业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在人才总量丰富的前提下,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多层次人力资源是中部地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为中部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适合于劳动密集型高技术服务业的人员。劳动力优势和资源市场优势是推动中部制造业发展的根本优势。2010年中部地区吸纳了全国17个制造业行业中2735.86万从业人员中的642.93万人,占全国的23.50%。2006年-2008年中部地区制造业子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前5位的分别是黑色金属、交通制造、食品加工、电气机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具备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和较快的发展速度
  以一批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中部制造企业柔性生产能力相当强,能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迅速改变生产模式,及时完成大批量订单。近年来,随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部制造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见表1)。这等于在生产能力较强的基础上,既增加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背景下,“中部制造”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具备较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
  “中部制造”总体竞争力不强,但已拥有较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和较强的生产能力。经过多年发展,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已成为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配套设施都较完善且生产能力较强。2008年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形成了一批实力比较雄厚、布局比较合理、优势比较突出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此外,在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工业等传统产业上都已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工业品产量已经居全国前列,如中部地区的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等产品产量局全国第1位。但由于多年粗放式发展,中部地区制造业却总体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布局不合理,如河南规模以上氮肥企业平均产量不足10万吨,湖北磷肥企业平均产量不足4万吨;落后产能比重较大,湖南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仅3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河南48条轧钢生产线中仅有4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部地区较为完善工业配套设施及其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转入产业快速、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缩短零配件采购时间、有效实施本土化、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无疑对承接东部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低端
  从总体上看,中部的科技能力以模仿、跟踪为主,创新能力亟需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少,多数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多数产品位于价值链低端。部分关键原材料、精密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等加工能力滞后,严重依赖东部和进口。而且中部的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又局限于制造这一个环节,整体上企业品牌价值低,缺乏持久性,增值率和利润率很低。由于创新能力较低,加上中部地区多为资源、能源开发型产业,从而节能减排压力大。目前,山西每年仍有4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直接燃烧排放;河南2009年地区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倍,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李新安,2008b)。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程度越来越低,中部地区油气资源贫乏,铁矿石自给率不足20%,安徽铜精矿90%以上依赖进口,河南铝土矿保有储量仅能维持企业6~7年正常生产需要,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不足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可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产出能力等方面衡量。而专利作为衡量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用有效专利指标(即相对于每年各地区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从某种程度上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根据对有关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在我国四大区域有效专利量总量指标中,中部仅稍高于东北为16.84万个,而在人均有效专利量指标的四大区域得分比较中,中部位于四大区域最后,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26.17),而且还

后于西部(4.84),为4.75(见表2)。
  5.制造业各行业销售收入、产值、及人均生产率远低于东部地区
  2010年在17个行业97282个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中,中部地区有19155个企业,占全国的19.69%,低于东部地区的68.8%。从产值规模看,中部地区17个行业的平均份额为16.3%,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份额74.27%。而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表1可看出,中部地区制造业产值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虽然中部制造业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中部崛起有重要意义。
  二、中部地区制造业各优势行业的测度比较
  对比各省“十二五”规划,可发现普遍存在两个特点:其一,大多数省份都将“十二五”期间的主导产业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其二,在制造业的具体行业的选择方面高度趋同。这种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安排很容易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特别是在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部各省为了自身发展,必定围绕产业资源在招商引资方面产生恶性竞争。为此,充分认识各自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尤其是在同一经济带内与其他省市进行优势比较,有利于认识自身的优势,并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便于科学有序地承接制造业。
  为此,以中部地区的6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针对制造业的20个行业,建立基于市场优势要素、生产要素、发展潜力等的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科学的比较与评价,从而充分认识这一地区制造业对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制造业20个行业的数据有点繁杂,本文选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考虑到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对产业优势评价指标形成统一完整的标准,在指标选取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现实状况(营利能力、市场优势等),又要考虑未来趋势(发展潜力)等因素。因此选取下列指标(见表3):
  鉴于stata软件在编程上的优势,用它分析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此处单独把“c36专用设备制造业”拿出来分析,那么其他行业的分析方法也是同样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边所选的指标的含义性质是不同的,而且它们的计量单位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加处理就直接拿来用,则有可能会把一些较高数值指标的作用放大。实际上可能它对此环节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让每一个指标合理的反映出其本身的效果,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stata软件计算分析后得到:
  由表4可分析出,前面两个主成分影响力比较大,用它们就可以解释93.78%的方差,换句话说只需要前两个主成分就可说明为什么会有93.78%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下边的分析中,就可以只需选前两个成分,只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stata软件可算出各指标所对应的系数(见表5)。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制造业 汽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通过内部技能鉴定,提升船舶制造工人素质
    “告别理性”与“制造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