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低碳”视域下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
摘要:“低碳”视域下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学生文明生态观应该包括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主体平等的生态伦理观,人文关注与创新精神并重的生态科技观,厉行节约、绿色健康的生态消费观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政治观等多方面内涵。构建学生文明生态观必须加强生态理论、生态形势和生态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强化学生生态责任意识,规范学生的生态行为。
  关键词:学生;文明生态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96-0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持续恶化局势的日益严峻,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当代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否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对于我国切实推进低碳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视域下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既消耗大量的资源,又排放大量污染物,致使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否拥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生态观念,能否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生成高尚生态道德人格等,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wwW.11665.com但是,调查显示,63.30%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53.71%的学生不了解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这说明,生态文明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传统德育对生态环境的忽视或关注不够,使得学生的生态知识缺乏,生态责任感淡漠,生态习惯难以养成。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生态观,这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科学决策是保障。约占中国人口5%的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创新意识、政治地位等,决定了他们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生产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方式转型的主力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骨干力量。因此,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生态观,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学生树立文明生态观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生态观属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范畴,它们决定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生态环境危机,根源在于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责任、生态义务、生态道德等的缺乏,在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发展。要化解生态危机,归根结底只能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在于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生态观,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共同要求。
  二、“低碳”视域下学生文明生态观的内涵
  广义的生态观是人们对于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生态系统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文明生态观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根据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理论体系。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学生文明生态观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涵:
  (一)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活在

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与其他一切动物的不同,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可以创造环境,但这种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自然观,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文明生态观。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作为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生态的认识经历了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和谐”的曲折过程。长期以来,不能科学认识生态价值,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利益关系,是造成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空前活跃,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生态价值的缺失,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涸泽而渔”式的过度开采,对于生态环境无休止的肆意破坏,造成生态严重失衡。人类在饱尝恶果之后,终于认识到,要化解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
  (三)生态主体平等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是把伦理关系从人际间扩展到种际间,它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人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伦理关系。长期以来,受“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影响,人们把自然视为工具,充当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的角色,从而使自然无条件地为人类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生产与生活资料和资源。生态伦理观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自然界中的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态主体,彼此之间是共存共生的。它赋予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以道德地位和道德权利,就像人际伦理要求人对他人、对社会要有道德情感、要承担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一样,它要求人对其他的生物和非生物、对整个生态环境同样要有道德情感、要承担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其目的在于以此引导人们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操和价值理念,从而在行为层面确立和制定促使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伦理规范。
  (四)人文关注与创新精神并重的生态科技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由此助长了一些人对科技的无限崇拜,滋生了一些人对经济增长无限制追求的欲望。他们相信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引出了现实中的这样一种对立局面:一方面,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工矿企业越来越多,居民住房越来越高,人均收入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化,自然资源越来越缺乏,自然灾害越来越频发。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仅仅是工具,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去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是只要掌握了科技,就等于掌握了世界;科技是有用的,但不是万能的。真正的科技人,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科技知识、推出科技成果,还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注、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和理性的价值追求。唯此,才能把科学创新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把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文明 文明 文明 文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低碳视角下钢铁企业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
    低碳经济的科学哲学思考
    《庄子》物论与低碳社会的哲学理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