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浅析论李翱《复性书》的心性思想
   论文 关键词:儒释会通;“诚”;去情复性 
  论文摘 要:为振兴儒学,唐代儒家学者李翱以儒为本,重新重视《中庸》、《易传》等儒家经典,吸收同时代佛学心性理论,著《复性书》三篇。辛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的概念,并利用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本觉”的思维方式论证凡人和圣人心、性、情的关系,系统阐述凡人去情复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李翱的心性思想中,明显地带有“一心二门”的思维方式,“诚”即为一心,性相当于真如门,情相当于生灭门。李翱认为“人生而静”的天命之性就是道,也就是至诚。对于具体人来讲,性是天之所命,人的本性就是圣人之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诚”的内容和天命之性是等同的。“诚”的寂然不动与性相通,感而遂通、外接于物时表现为情。而性与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李翱云:“性与情不相无也。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这就说明了性和情的体用关系。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性是体,决定着情;情为性之用,显现着性。这种性情的体用关系和“一心二门”中真如门和生灭门理与迹、本与末的关系是一致的。 
  李翱“诚统性情”的 哲学 背景是佛家“一心二门”思维方式的影响下的佛性论。但李翱毕竟是儒家学者,他只是从思维方式上吸取佛学心性论,其阐述的“诚”与佛学的“佛性”从涵义上说是不一样的。WwW.11665.cOM佛学的“自性清净心”,排除了所有的道德因素,而李翱所说的“诚”,一方面具有统领性情的超越性,但这个“诚”“非他也,此尽性命之道也”。作为一个人,“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人之异於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於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这里的人所以异于禽兽虫鱼的道德之性,与孟子在批判告子把“食色”作为人性时,提出的以“人之所异於禽兽者”为性的人性完全一致。李翱在其《复性书》中,正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同时吸收佛学思维方式,一步步展开其复性去情的理论,引导凡人达到至诚的境界。 
   
  三、李翱《复性书》中的性情观 
   
  李翱在诚统性情的基础上,对人的性情进行论述,并最后得出凡人性善情昏,必须去情复性的结论。 
  由李翱的“诚统性情”可以得出,无论是“诚”还是性、情。都是人所本具的。人虽有凡人和圣人的区别,但凡人和圣人都具有同样的性情。因此李翱提出“百姓之性与圣人性弗差也”的论断,彻底否定汉唐其他儒家的性三品论,强调人性先天的无差别。他说:“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知而不惑者也。然则百姓者岂无性者邪?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同样,不仅凡人有情,“圣人者,岂其无情也”? 
  就从本具而言,凡人和圣人都具有同样内容的性情。但从现实状况看,凡人和圣人存在着实际的差别。二者的差别就在对于情的不同把握上,在于是否能完全抑止恶情的作用,这表现为对情能明觉还是被情昏惑。为说明这个问题,李翱运用《起信论》“本觉说”的思维方式,结合传统儒家“性发为情”思想,以及梁肃关于性之“迷悟”的思想进行论述。梁肃受学于湛然,而湛然师承智顫“性具善恶”的理论,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李翱的性情说具有天台智頻“阐提不断性善,如来不断性恶”的思维方式。 
  “阐提不断性善,如来不断性恶”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智頻晚年所著的《观音玄义》中。阐提虽断“修善”,但仍具“性善”;佛虽断“修恶”,但本具“性恶”。因此,在性具善恶上,众生与佛平等一致,无有高下。就性而言,其所本具善恶,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智頻还认为,阐提与佛的区别不在性具方面,而在修习方面。就是说,阐提虽具性恶,但同时不断性善,如能修善,也可成佛。这是就理想方面而言的。事实上,阐提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阐提“断修善”。佛虽具性善,但同时不断性恶。佛能通达于恶,于恶自在无碍。所以不为恶染,不起修恶,从而不会退转。并且,佛还因于恶自在无碍来化度众生。在这一意义上,阐提与佛的根本区别可以概括为“阐提断修善而不断性善,佛断修恶而不断性恶”。 
  李翱的性情说具有“阐提不断性善”的思想,说明凡圣在本具上的无差别,但他更注重“阐提断修善,佛断修恶”这一方面,强调了两者实际(当下)存在的差别。圣人的性总是保持至诚的状态,其性无所谓复与不复。凡人虽具善性,但却不能使情为性统领,总是溺于情,为情所昏,所以不能自观其性。因此李翱提出了凡人必须“复性”之说。 
  李翱认为,圣人的情虽在,但它的表现并不妨碍性的本质,因为圣人总是处在“诚”的境界,对情能够明觉。“圣人既复其性矣,知情之为邪;邪既为明所觉矣,觉则无邪,邪何由生也?”圣人的性不被情所昏惑,所以能够感而遂通天下。而凡人的情又是怎样的呢?“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观其性焉。”百姓(凡人)的情总是处于一种动的状态,它们的性为情所昏惑,不能表现出本来的善性。但百姓的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使情动,就可以复性,通过复性,就可以一步步接近圣人的境界。 
  李翱《复性书》解释“圣人有情而无情”的思想,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圣人高于凡人的“先觉”者的特殊地位,更主要的是为了说明凡人与圣人差别的原因和凡人如何达到圣人境界的方法,以鼓励和引导天下芸芸众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像圣人一样知万物、济天下。需要指出的是,李翱在解释凡圣性情时,虽然具有天台智頗“阐提不断性善,如来不断性恶”的思维方式,但他在对待善恶的关系上,没有象佛家那样认为善恶圆融,烦恼及菩提,无明即法性。李翱由于其儒家的立场,从来不抹杀善恶在道德内容上的绝对差别。他将善恶明确区分,从不说明两者存在转化的一丝可能性。因此他在说明圣人性并没有说性即情,而只是通过两者的体用、动静关系加以论述。 
   
  结语 
   
  李翱复性论在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吴丹 [标签: 复性书 心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初中数学的教学艺术
    浅析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浅析休谟认识论
    浅析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
    浅析二语句法阶段性发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浅析设计研究与分析研究之不同
    浅析我国目前信用卡数据分析常见的问题
    浅析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
    浅析公共图书馆开发老年读者源重要性
    浅析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标准 方面存在的若干…
    浅析电压互感器的谐振治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