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其他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物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学论文   地理论文   农林学论文   其他理学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环境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
化学思维呆板性成因浅折
思维灵活性和思维呆板性是一种思维素质的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思维呆板性,是指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僵化思维,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独创性的最大障碍。但是,人们往往重视对作为科学思维素质之一的思维灵活性的研究,而对思维呆板性的研究重视不够。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经验表明,呆板性是许多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抑制思维呆板性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以介绍,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思维呆板性的表现
    1.知识盲区,形成错解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够全面、深入、透彻,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回答考查知识理解情景的试题答非所问。
    例1. 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6%,爆炸最强烈时空气中含甲烷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含氧气21%)是( )。
    a.8.6% b.9.5% c.10.5% d.33.3%
    呆板性表现:1体积甲烷燃烧时需氧气2体积,则v(空气)=2÷21%=9.5,所以的体积分数为1÷9.5×100%=10.5%。这是由于对爆炸气体的理解有盲区,不知9.5体积的空气中并不包含的体积,而本题中的空气应是含ch[,4]的特殊空气。Www.11665.coM
    正确的解法是:1体积甲烷燃烧时需空气9.5体积,故的体积分数为1/(1+9.5)×100%=9.5%,故选b。
    上例是对爆炸的内涵和外延的考查,要求学生灵活、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知识。知识理解上如果存在盲区或漏洞,都会导致试题错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既要弄清课本中某一知识的内在含义,又要把握其与相关知识纵横联系,双管齐下,使之融会贯通。
    2.依样画符,造成错解
    只会生搬硬套一些公式、定理、概念,而不看问题的本质,挖掘隐含的信息,判断失误,造成错解。
    例2. 在100ml某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硝酸的浓度为0.4mol/l,硫酸的浓度为0.1mol/l,向其中加入1.92g铜片,微热使其充分反应,最终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不计由于气体放出引起的溶液体积的改变)。
    
    试题中的对学生解题迷惑性很大,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认清其“庐山真面目”,时常作出错误判断。常温下,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几乎无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强氧化性,能将等离子氧化,能溶解cu、ag等不活泼金属,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稀相当。在教学中,点拨解题迷津,归纳知识要点,可使学生从山穷水尽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坦途。
    3.思维僵化,促进错解
    不会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更不会运用类比、猜想、求异等创新思维方法而导致错解。
    例3.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附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填写下列空白:
    
    附图 实验装置
    (1)甲装置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min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_________;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_______,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________。
    (5)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______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______中。
    呆板性表现:(1)错答的方式有“加快反应速率”,“恒温加热”,解答不够准确、完整;(3)方程式书写中出现反应条件不写或不完整,没有配平等错误,解题规范性差;(4)错答的形式有“控制挤压气囊的速率”“使反应不够充分”“乙醇的用量不够”等。这种答案没有答到问题的本质,没有抓住反应的特点。(5)容易将接口接反,认为是“长进短出”,不了解戊装置的作用。
    如果我们运用类比思维进行分析:此反应是在玻璃管中进行,乙醇只有变成蒸气才能到玻璃管中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且还要保证一定的生成速率,因此,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水浴中。由(2)中的现象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鼓气速度的控制要有明显的标志,因而可用甲中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来控制;此反应的进行需一定的温度,若控制好鼓气速度,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能维持反应的进行。装置戊的作用是防止丁中水倒吸,气流应是“短进长出”。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4.以偏概全,导致错解
    表现为思维滞阻,不能主动地从问题中获取信息,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因此也就无法沟通结论和条件间的逻辑联系,发现解题途径。
    例4. 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 b.    c. d.

   二、思维呆板性的解决对策
    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会思考
    教学方法上的呆板性是形成学生思维呆板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减少课堂教学中的“麻烦”,达到“顺利”完成预定教学计划的目的,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采用:“结构—性质—例题—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对于结构是怎样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又怎样反映出它的结构特点等,最容易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问题,却往往不重视。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结果必然形成学生思维的消极、懒惰、麻木,从而表现出思维的呆板。为此,必须坚决打破教学方法上的呆板性,提倡多样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幻灯、多媒体、开放实验室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肯动脑子、爱动脑子、会动脑子。
    2.教学方法的发散性,让学生会想象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广泛联想。而联想是一种追忆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流畅的主要表现,要防止学生思维的呆板性,就必须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工夫。为此,一要引导学生熟记某些物质的特性(如、hcho等)作为联想的“知识库”,发散归纳同一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二要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如通过“物质的量”横向联想学过的有关公式,纵向归纳公式互相转换的条件和化学含义;从某些物质的反应去联想概念的特征;从化学平衡的图象题去联想、归纳有关物质反应的图象题,做到从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上去联想,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结合点上去联想,从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因素去联想。三要随时注意唤起学生的联想,如讲授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联想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联想、主动联想、积极联想的好习惯。
    3.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让学生会发现
    所谓创新,广义地说就是的不依常规,独立地创造某种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想和实践,它是科技不断发展、社会赖以进步的生命线。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如氯、溴、碘活泼性强弱的创新系列实验:
    (1)在一张滤纸的中心处,滴一滴饱和的溴化钠溶液,待其湿润之后,再滴上一滴氯水,滤纸呈现黄色的斑点。
    (2)在呈黄色的斑点处,再滴一滴碘化钠溶液。滤纸上的斑点颜色变为浅褐色。
    (3)在浅褐色的斑点处,再滴一滴淀粉溶液,滤纸上的斑点变为蓝色,该系列实验用滤纸代替了常规的试管,令人叫绝;变间断式实验为连续实验,节约时间;实验现象明显而又有趣,不像常规的那么呆板沉闷。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克服了思维的呆板性,萌发创造灵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使他们从中深刻领悟到感知、理解、建构化学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学法指导,逐步达到“教是为了少教、不教”,使学生达到会学、要学、乐学的高境界!
    4.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让学生会欣赏
    在化学教学中,从卷帙纷繁、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采撷一些与化学相关的佳句用于课堂,使其知识性和人文性交相辉映,可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使学生在意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科学的探索精神,坚定科学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促使学生丰富、和谐、完善、健康地发展。
    如学习乙醇的性质及制备时,不可避免地会提到我国悠久的酿酒历史。《诗经·小雅》中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谓是以酒言志的突出之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李白斗酒诗百篇”,仅仅是因为李白的潇洒狂放吗?其实,这是一种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使嗜酒者的脑细胞发生化学变化。长期饮酒会导致脑细胞膜硬化,这种病症要靠喝酒才能暂时恢复正常。因此,酗酒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青少年更是不宜饮酒。
    在这些或豪放或清雅或朴素的诗句中,学生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同时,也体会了作者对蓬勃生命力的赞美,感受到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做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综合性,避免了思维的呆板性。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丁文楚 [标签: 化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茶叶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合AFM和电化学方法直接测量单分子配位力取…
    葡萄糖氧化酶在石墨烯纳米氧化锌修饰玻碳电…
    三步解决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铊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硫—V2O5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分析
    电化学腐蚀工艺及原理研究
    电化学法制备高铁酸盐应用与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残余试剂的再利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