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丘陵山区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探讨

  摘要根据车路头村火烧迹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提出其营造林突出与立地环境紧密结合、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多功能森林的形成的设计理念,并 总结 了各地段造林技术及抚育与择伐利用方法,以保证林业 经济 的稳定 发展 。
  关键词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丘陵山区
  
  丘陵山地人为活动频繁,原本的森林植被被毁无遗,取而代之的是马尾松纯林。近年来随着山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薪材结构的调整,以芒萁为主的林下植被高达40~60 cm,且十分密集。林下枯枝落叶层加上芒萁的枯死物等可燃物厚达20 cm以上,丘陵山地马尾松林成为高火险森林[1],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较大,造成损失也很惨重。因此,火烧迹地造林是近几年来主要工作,营造林设计是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抗灾、防灾能力、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现以双庙乡车路头村20 hm 2 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为例,对造林树种选择、营造林技术进行探讨。
  1区域概况
  车路头村火烧迹地位于双庙溪东侧与西坑的西南侧间,最高海拔377 m,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原森林植被为马尾松纯林。林下植被以芒萁为主,伴以少量的白栎、檵木、映山红等。土壤瘠薄,岩石裸露,肥力水平低下。日照时间较长,相对湿度较低。多年平均气温17.2 ℃,年无霜期246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44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时数1 786 h,5—6月的梅雨季和7—9月的台汛期,这2个时期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1.9%,年平均风速1.5 m/s。wWW.11665.COM
  2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理念
  2.1与立地环境紧密结合
  车路头村的火烧迹地近于乡村旁,人为活动频繁,原马尾松纯林物种单一。设计选用适生性强、耐干燥瘠薄、生长快、材质优、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如枫香、木荷、柏木、黄檀、湿地松等,推广应用配苗法散生混交栽植,阔叶树造林比重达40%以上,促成针阔混交林或相对阔叶纯林,形成符合当地立地环境条件下的多物种组成稳定性较高的针阔混交林。
  2.2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火烧迹地内保留阔叶乔木树种的伐桩、萌蘖丛,它们是当地最适生的树种,具有完善发达的根系,萌生能力强,生长快,必须予以保留。对阔叶树的萌蘖丛做好定株抚育,促其快速生长,既保留了原生物种,又促成高层林冠的形成,为构建异龄复层林奠定基础。造林设计采用4种以上树种,实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形成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
  2.3营造多功能森林
  车路头村火烧迹地近于村庄、县乡公路旁,设计集用材林、景观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林、固土防风林于一体。采用景观树种枫香、木荷等,用材树种湿地松、枫香、柏木等,珍贵用材树种柏木、木荷等。设计选用的树种均具有能适生于土壤瘠薄干燥、肥力水平低下的立地环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混交加速植被演替进程,达到春花烂漫、夏萌浓郁、秋色鲜明、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使同一空间森林同时实现较好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营造林设计
  3.1村旁、山麓地带造林
  村旁、山麓地带的火烧迹地或多或少常分布着苦槠、青冈、枫香、木荷、樟树、黄檀、山合欢等阔叶乔木树种。火烧迹地经清理火烧致死木后,伐除已枯死的阔叶树主干和萌蘖条促使重新萌芽更新,对基本完好的阔叶树主干和萌蘖条予以保留,并做好选育定株工作[2]。火烧迹地作全面清理后,进行块状整地造林,块状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20 cm,遇到已有阔叶树处,不再开挖造林穴,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捡除石块、草根。造林配置规格为2.0 m×2.5 m,初植密度为1 950株/hm 2 。选用枫香、木荷、湿地松、柏木、黄檀等树种,阔叶树比重达60%左右。苗木规格为ⅱ级苗级上。造林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即可,但不截干和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应用配苗法散生混交栽植,即把每个树种的苗木按比例分发给每个栽植人员进行随机栽植,使每个树种在林地分布较均匀[2],形成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敲实,壅土至幼树根际部。
  3.2山体中上部造林
  火烧迹地中上部山体,土壤肥力水平较山麓地带差,土层也较浅薄。阔叶乔木树种 自然 分布的树种及数量较稀少,同样应予以保留,其继续培育措施同上。选用枫香、木荷、湿地松、柏木为主要造林树种。阔叶树比重占40%以上,上部或山顶选用容器苗造林。对其余火烧迹地进行火烧致死木清理、块状整地、开挖造林穴、造林配置、苗木规格、苗木处理、栽植等,相关技术同上。

  3.3山间撂荒农耕地(田)造林
  在火烧迹地中间亦有山间冷水田和农耕地均已撂荒。山间冷水田设计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等树种,撂荒旱地选用枫香、木荷、泡桐、毛竹、湿地松、柏木等树种。山间冷水田造林,选用高100 cm以上、地径粗1.2 cm以上、根系发达且无严重机械损伤的苗木。冷水田排水后再定植,不能排水的堆土定植。撂荒旱地造林设计同火烧迹地。田埂和地埂间的阔叶乔木树种予以保留,其萌蘖丛的定株选育同上。
  3.4岩石裸露地段
  火烧迹地中或多或少分布着裸岩,裸岩间隙中 自然 分布着灌木树种。保留岩石裸露较多地段的原生植被,在岩石缝隙间且土壤条件较好处,采用不规则造林配置。进行块状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20 cm。选用枫香、木荷、湿地松等树种,采用容器苗栽植,栽植时间、栽植技术、苗木规格、苗木处理等同上。
  4抚育与择伐利用
  4.1抚育
  造林后2年内每年在9月上中旬进行块状刈草抚育1次,刈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灌木,给幼树提供较适的生长空间,促使其正常稳定生长。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在翌年春进行补植,保证林分有合理的立木数。
  当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即自然稀疏开始形成时,及时进行间伐抚育。伐除林内的细弱木、劣等木,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保留林分中优良林木个体和优势木群落,适当伐除优势木群落外围部分中等木,给保留木提供较适的生长空间,提高森林质量和立木材积生长量。间伐后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做到留大砍小,保优去劣,适当照顾各树种的比例,不能把混交林变成纯林、把复层林变成单层林。同时做好保留木的修枝工作,阔叶树修枝高度占全树高1/2,针叶树修枝高度占全树高1/3。当林分再次出现自然稀疏时按上述方法进行间伐抚育,促成中、大径材的育成。
  4.2择伐利用
  当林分有10%以上林木个体胸径大于35 cm时,则择伐利用胸径大于35 cm的林木个体。伐后及时清理采伐剩余物,避免林下幼树、幼苗受压。同时做好幼树、幼苗的抚育工作,刈除影响幼树、幼苗生长的杂草、灌木,使之正常稳定生长。对保留木做好修枝工作,作为下一轮择伐目标树来培育。无幼树、幼苗之处采用枫香、木荷等阔叶树进行林下补植造林[3]。采用择伐利用营林措施,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基础上,投入成本低,抗灾能力强,没有生态风险和灾难后果。可节约造林经费40%以上,提高林分生长量25%以上,并实现森林的多品种多等级产品生产,保证林业 经济 的稳定 发展 [3-4]。
  5结语
  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必须与立地环境紧密结合,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多功能森林的构建。选用树种必须与立地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应耐干燥瘠薄、生长快、材质优、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保留火烧迹地内阔叶乔木树种的伐桩、萌蘖丛,促成异龄复层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同一空间森林同时实现较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营造林设计保留阔叶乔木树种的伐桩、萌蘖丛,清除已烧死阔叶树的地上部分,促其萌发新的主干,保留未枯死阔叶树的萌蘖丛。同时,做好选育定株,使之成为高层林冠,构建异龄复层林。推广配苗法散混交栽植,使各树种在林地分布较均匀,形成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营造林设计中阔叶树种比重达40%~60%,促成针阔混交林或相对阔叶纯林,逐渐改善、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使其处于动态平衡,达到林地可持续利用。
  6 参考 文献
  [1] 吴道圣,万泽辉,章爱凤,等.植被类型、结构与引发森林火灾相互关系的研究[j].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朱学贤 蔡忠付 [标签: 丘陵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祁连山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浅谈宁南山区种植鲜食甜糯玉米技术措施
    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北京山区3种不同类型生态文明村发展特点及建…
    浅议发展山区林业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
    浅谈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
    我国贫困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
    皖南山区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莲都山区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浅析高寒山区薄皮甜瓜生产的优势、问题与发…
    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
    丘陵山区大蚕饲养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