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从格式塔整体性弥补汉诗英译中的空白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观和格式塔质对语篇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汉语诗词就是一个格式塔,它虽然依靠构成诗篇的一个个词语来体现,但它的丰富意蕴和思想情怀却不只是这些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本文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语篇重构过程中的艺术空白处理,认为对原诗语符和意象的处理必须充分保留其“格式塔质”,才能成功地重构文本。
  关键词:汉诗英译;格式塔;整体性;空白0引言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一件成功的作品,不论是一首诗歌,一篇散文还是一首歌曲,都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而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组合。
  1汉诗中的格式塔整体论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论是整体论。姜秋霞认为:“格式塔乃组织之产物,该组织不同于仅仅为简单的并列或随意的分布。在组织过程中,整体的一部分取决于该整体固有的内在规则。”(2002:67)格式塔也称为“完型”,同人的感知活动紧紧相连。人的感知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审美活动,将那些外在的、独立的、个别的局部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实现完型,形成一个整体形式,进而呈现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布莱尔写过一首哲理诗:“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手掌上,让永恒在一刹那收藏。”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一条艺术规律:从简单的单个意象,到复杂的形象体系,自身都是完美的艺术世界或艺术格式塔。(童,顾,2008)汉语诗词就是一个格式塔,它虽然依靠构成诗篇的一个个词语来体现,但它的丰富意蕴和思想情怀却不只是这些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wwW.11665.coM例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里面,通过“乍乍暖还寒时候”“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这些小句及意象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关联,便可以想见诗人“怎一个愁字了得”,读者便会立刻体味作者内心苦闷,无处诉说之苦,这种意境的获得绝不是这些词语意义的相加。并且这首诗屡用叠字和双声字,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增加了整首诗的哀愁基调。
  中国诗歌以其意象著称,以有限的文字抒发无限的情感,“以景抒情”“以情写景”。意象派诗人ezra pound 就曾翻译过中国古诗中的名篇,其艺术魅力就在于隐藏于文字之中的无穷的意蕴,意在于词又出乎于词。但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差异大,汉语更倾向于意合。语言学家王力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指出,“子句与子句的关系,在中国语里,往往让对话人意会,而不用连词。……我们研究中国文法,该从‘语像的结构’上入眼。说的浅些,就是体会中国人的心理。”(转引自邵志洪,2005:12)汉语经常省去虚词利用句子表现事情的先后或者因果关系。这个特点也会出现在诗歌中,比如一首诗中几个意象相叠加,省去了各个意象中的空间位置关系词或者逻辑关系词。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汉语诗词往往在言语和意象等不同层面出现空白,留给作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因为这就是汉语的美所在。接受大师伊瑟尔说过:“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意义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的权利。”(转引自王建平,2005)
  2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语符空白弥补
  在汉语古诗词中语言符号层面的空白,包括空间位置词,逻辑关系词的缺省是常有的现象,意象与意象之间往往缺少连接词。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所以诗人在进行意象编码时,常不采取任何的视点,意象之间处于一种不定的关系之中,彼此离散,但又彼此连接,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与汉语不同,英语等西方语言必须强制性地对具体的空间关系进行编码。这种有一定的状态反倒阻碍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谭业升,2003)因此译者在进行语篇重构时应该尽可能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填充语言符号的空白,补足语句成分的空缺,以帮助他们理解诗中诸多意象的相互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独特意境。
  我们先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1:riversnow: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s;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a little boat,a bamboo cloak,an old man fishing in th

e cold river—snow.——by witter bynner
  译文2:fishing in snow: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a strawcloak’d man afloat, behold!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by xu yuanchong
  这首诗的意境是在一个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静寂世界,只有一个孤独的老翁在江边垂钓。孤独是全诗的基调,诗人因为政治受挫而沮丧但他在诗中仍旧表现出傲视一切困难,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此诗由若干意象组成,“千山”“鸟飞绝”“万径”“孤舟”等等,译文1采用意象并置的手段,原诗第三四句译者只是把意象相叠加没有用任何连接词,这对于熟知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这些意象如同电影蒙太奇,反映出独钓者孤独且坚韧的精神,但是在译诗语篇重构时,如果按照原诗语篇机械的拼接,铺排这几个意象,不根据英语表达习惯填充语言空白,补足语句部分,恐怕很难让译诗读者理解这几个零散意象串连在一起构成什么含义。而译文二把孤舟、蓑笠、翁这几个意象用特殊的语句联系在一起填补原诗语言符号层的空白。不仅如此,译文2用from…to 更加凸显了孤独和凄凉感。
  但是,汉诗英译过程中语言符号空白的填充或语句成分缺省的弥补,必须根据原诗的整体意蕴着手,同时还应依照译诗语篇重构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无视原诗的格式塔意象盲目地进行填充只能是画蛇添足,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一文中,由于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各个意象互相叠加没有使用任何连接词,造成各意象空间位置关系,从属关系不明(更不用提单复数的差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曾翻译过这首诗的丁祖荫认为“人家”躲在小桥的后面,而翁显良则认为是在河岸边上,因此笔者认为这时候就不能填充语言符号来解决翻译中的空白,因为其众多情景的可能性是不能用一首诗表达的,此时用意象叠加法翻译可能会更好。或许也可以这么解释,这种众多意象叠加的表达在汉语里是不符合常规的(deviation), 翻译时也应该译成英语中不合常规的表达,即叠加意象。  3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空白变通
  “文学作品包含有语言逻辑成分以外的美感因素,文学翻译便具有美感因素的体验、美感因素的再现两个主要形态,即有一个意象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意象的转换是建立在整体体验上的,每个个体均产生各自的意象,然而综合所产生的新的层面上的意象是译者体验与转换的基础和关键。这一层面上的意象不是个体意象的相加,而是超越各个局部生发而成的新的整体。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整体意象的审美把握意味着对文本各个局部语言意义之外美感因素的体验,这一体验有助于原文本的结构和意义在译者大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有助于文本意义的有效转换”(姜秋霞,2005)“翻译唐诗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我说‘意美’,不说‘意似’,因为我觉得意美值得是深层结构,意似指的却是表层结构。”(许渊冲,“谈唐诗的英译”)由此可见要将一首诗歌成功地翻译成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诗诗歌的恰当转换。但是译诗过程中绝不是有原语意象想译语意象的简单过渡。由于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会发现在译诗语篇重构中原诗中的意象可能会很难在译语中找到与其完全对应的事物。有时原诗中某个意象背后还有比较深的文化内涵,就像《西风颂》中“西风”就不能不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因原语英国的西风跟中国的西风所隐含的意义是不同的。在此情况下就应从总体上把握原诗的意象,才能重建充实的意蕴。
  比较贺知章《咏柳》一诗的两个英译本: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emerald fashioned into a tall tree,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who tailored the dainty leaves?the snipping wind of early spring.——文殊等
  jadelike weeping willow looks like a beauty’s figure;its slender twigs are green ribbons of beauty’s skirts.who on earth cuts out the thin leaves on the osiers?the early spring’s breeze sees to play the roles of shears.——刘克璋
  显然第二位译者熟知原诗中“碧玉”的双重喻义,为了帮助译诗读者领略“碧玉”喻指“美女”这一层意思,他先用jadelike一词在译诗中保留了

“碧玉”这一意象,再以英语明喻修辞手法填补隐喻意象空白,这样的意象变通设法将译诗读者无法发觉到的言外之意揭示出来,帮他们扫除了理解的障碍。
  4结束语
  从以上几例可看出进行译诗语篇重构不应局限于语言表层,还应该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理,对原始的意象以及诗人的写作目的等加以全面了解,透彻分析。只有将这种多方位思考纳入译诗过程中,才能宏观地把握原诗的意蕴或“格式塔质”。参考文献:
  [1] 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潘方方.诗歌翻译别是一家——《江雪》英译本中“诗歌格式塔意象”再现分析[m].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8892.
  [3] 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 童莹,顾飞荣.翻译研究的格式塔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09112.
  [5] 魏泓.格式塔心理美学与语篇翻译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1:5255.
  [6] 许渊冲.谈汉诗的英译[j].作者简介:文芳,女,湖北仙桃人,华东理工大学2011级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应用语言学。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格式塔 整体性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医药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