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作者:王玉海,尤勇,冯成强,梅智胜,张文生,黄玮

【关键词】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资源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反哺机制

北京地区的中药产业基础雄厚,中药资源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中成药新产品工业产值比重较低(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70%),而且对创新成果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相应地对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与“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要求差距很大,也与已经形成的“四、三、二”产业格局不相称。时下,北京京郊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几个中药重点区县已经形成了集中化规模种植的局面。北京中药产业的发展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挖掘中药资源除经济价值以外的生态、品种等价值,依托强大的医药产业基础,未雨绸缪、理清思路,构建中药产业反哺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及体系。

  1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状况

  1.1  近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

    近年来,北京地区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销售收入、尤其是销售利润增长趋缓,而且利润总额还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wwW.11665.Com这种状况与全国相比较更为明显,其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在全国的地位呈现出下滑态势,利润总额由2001年的第4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6位。与上海、天津等医药重点省市比较,虽然利润对销售收入占比仍然较高,但利润总额绝对减少,尤其是新产品产值增长乏力,2006年仅为3.10%,而同期上海和天津增长的幅度分别为20.70%、57.10%。见表1。表1  2006年北京地区和全国、上海、天津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略)注:括号内为同比增长(%)
 
  1.2  2006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分行业来看,2006年北京医药工业领域的化学制药、生物医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四大子行业各有差异。化学制药工业销售稳定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而中药制药工业销售和利润均同步下降。化学制药工业和中药制药工业利润大幅下滑是2006年整个北京地区医药工业利润严重滑坡的最主要因素。生物生化制品和医疗器械这两个子行业经济运行良好,展现出销售、利润同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利润出现快速增长(达到29.5%和37.6%)。相比较而言,中药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成为整个北京市医药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见表2。表2  2006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略)

    根据表2数据分析,北京市医药产业总体平稳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附加值新药品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已经影响到现在的利润增长,而且还会制约将来长远的产业发展;二是制药工业利润下滑,说明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成为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联系近年来生物创新医药高速发展的趋势,中药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北京医药产业提升的关键。

  2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2.1  中成药产业状况

   近年来,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提升速度始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4.26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35.20亿元,提高1.5倍,平均年递增率为25.34%,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11.03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1位提高到第9位,稳定位于全国中上水平(第9~11位)。2005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中成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40亿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初步分析认为,占北京中药销售收入1/3左右的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在2005年销售出现负增长,影响了北京中药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
   
  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润总额由2000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7.28亿元,提高4.60倍,平均年递增率为53.83%,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39.96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3位提高到第2位。2005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实现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26.20%。利税总额由2000年的2.7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80亿元,增加3.00倍,平均年递增率为31.2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17.41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4位提高到第3位。

  2.2  中药制药工业状况

    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6年,中药制药工业(包括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完成销售收入42.60亿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1.70%,利润总额为6.900亿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19.20%。主要原因:一是主要中药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经营状况下滑主要受同仁堂集团影响较大,同仁堂股份及同仁堂科技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北京中药制药工业中,占据近50%的份额。但在国内新兴中药企业的赶超下,出现业绩下滑和股价低迷。二是中药主打品种竞争地位下滑。长期稳居市场老大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鸟鸡白凤丸让出霸主之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2.3  中药企业状况

    北京国有和股份制的中药企业担当了近几年北京地区中成药产业发展与贡献的主力军。不论从工业总产值还是从利税贡献方面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都是绝对主力,两者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已占北京中成药行业的90%以上。从企业规模方面看,大型企业在经济总量增长和提高工业效益方面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显示出企业规模效应。大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近70%,利税占全行业的90%以上。突出的体现出如下特点。

  2.3.1  销售收入和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 

  北京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健康药业和北人维信等4家企业年销售占整个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的56.00%,利润总额占61.00%。

  2.3.2  企业体制创新的优势突出

  如与同仁堂合资的同仁堂健康药业,因为体制差异、管理模式不同,经营一枝独秀,销售与利润同步快速增长,已进入北京医药工业企业前20强的地位。

  2.3.3  兼并整合的趋向渐趋加强 

  2006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51.00%的股权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天坛生物”。此外,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还与大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三方共同出资组建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即“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拉开了疫苗产业整合序幕。华源生命2006年与华润股份签署协议,华润股份收购北药集团50.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双鹤药业48.89%的股份和万东医疗51.51%的股份。

  2.3.4  资金募集国际化趋势明显 

  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中生北控在香港上市。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到目前为止,北京医药类上市公司已达14家,共融资超过40亿元,市值近220亿元,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医药工业的1/4,利润总额占全市1/2以上。

  2.3.5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加快 

  2006年,同仁堂香港生产研发基地——同仁堂国药公司在香港大埔工业园落成,这是第一家在香港全资投资的内地企业。近年来,同仁堂已在英国、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建了22家药店,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中成药出口量方面,同仁堂已居首位。

  3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北京中药产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工业效益也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研发机构人才多,科研实力基础雄厚

    北京拥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构成的国家中医药创新体系的核心,所获政府经费占全国的40%;北京地区的中医药科技人员约占全国的30%,由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和优秀中青年专家为主构成了北京阵容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目前,“863”计划等重大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每年约有1/3以上投在北京;1997-2001年,北京地区每年平均“产出”新药证书117张(其中“二类”以上38张),持续稳定占据全国总数的1/10。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北京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基因组、生物芯片、转基因和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平台的搭建已初具规模。

  3.2  临床资源丰富,院内制剂市场广阔

    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东直门医院是国家中药新药主要临床基地,院内中药制剂资源丰富。以广安门医院为例,院内中药制剂多达90种。院内中药制剂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市场规模已初步形成,是北京未来创新中药大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政府机构汇聚,地利优势显著

    北京集中了国家药品管理体系中几乎全部的政府机构,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在北京市级以上的政府科研机构中,生命科学的科研机构有55家,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个。

  4  北京地区中药材资源产业化发展分析

  4.1  中药材种植条件优越

  4.1.1  发展速度较快 

  2000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 300 hm2, 2001年增幅超过150%,这几年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通州区和房山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4.1.2  种植区域相对集中 

  通州、房山和怀柔3个区(县)种植面积占全市85%以上,主要品种30个左右,初步形成了房山以甘草为主、通州以黄芪为主、怀柔以西洋参为主的品种布局。

  4.1.3  主栽品种特色鲜明 

  北京郊区(县)生态环境优越,凡华北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在京郊均有分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主要有甘草、黄芪、西洋参、黄芩、丹参、柴胡、板蓝根等,主栽品种是甘草、黄芪、西洋参。

  4.1.4  具有产业化生产特征 

  怀柔将西洋参经营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签订药材购销合同,同时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通州和房山也依托当地的药材加工企业,发展本地药材生产。近年来,京郊还涌现出中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2  中药材产业基础良好

    北京中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现有24个剂型,800余个品种,无论从剂型数量还是品种数量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郊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我国原料药材重要流通市场,素有“国药”、“京药”等美誊。北京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市场,药品质量全国领先,医药流通市场的药品合格率近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便利条件突出,既有形成规模的院内制剂需求市场,还有相邻地区河北安国药材市场。此外,京郊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在药材种植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持。

  4.3  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形成

    “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医药产业发展将重点发展中药产业,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医疗器械产业,加快扶持代表医药发展方向的生物制药,适度发展化学药,培育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方案”确定,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京西医药产业带、京东医药产业群这5个地区为中心(即 “一园、一城、一谷、一带、一群”),建成北京市的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并使生物工程与医药成为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关村注重发展生命科学的上游研发、中试与试生产以及企业的孵化等;大兴立足于产业化基地;亦庄药谷则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基地。由此,形成了生物医药三驾马车协力抢滩生物经济的战略布局。200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白皮书”透露,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四、三、二”的格局,即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等4个产业环节,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等3个核心领域,共性和专业性2个服务体系。

  4.4  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北京将重点支持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刘家窑-赵公口地区同仁堂科技园的发展,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北京将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市场和全国中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京外、海外投资,实现北京中药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现代中药将成为北京医药工业新亮点。在“北京市关于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发展中药现代化、壮大中药产业的新思路——“促存量、抓增量、出大药”,即在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的基础上,依托北京丰富的中药创新资源、中医临床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培育中药大品种,以品种带动企业发展;支持现有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京区中药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以科技资源为手段,吸引京外、境外资本投资北京中药产业。

  4.5  京郊地区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形势

    药材种植是京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种植中药材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大田作物,现已成为京郊地区新的种植热点,而且有些地区还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延庆县农民种中药材可获生态补贴等。

  5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思路

  5.1  基本认识

    中药产业发展要从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待。一个地方中药材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物品生成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这种物品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可以说,诸如生态环境等是中药资源的外部环境,其中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中药资源的道地性。而对一种资源的利用方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表现,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才是决定一定区域道地药材能否可持续生成的内在规定。这既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同时还取决于生产的组织方式。

  5.2  视角转换

    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要从产业化利用角度进行研究。从全国范围和市场化角度来看,中药产业化的核心并不取决于北京地区所拥有的道地药材,而是如何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产业化条件,包括技术优势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因此,要阐明道地药材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剖析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化利用方式,揭示产业化对北京道地药材的影响作用,提出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5.3  建立医药产业发展与道地药材保护利用之间的反哺促进机制
   
  中药资源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道地性延续的种质价值,还有与道地性相关的医疗安全道德价值,以及最为直接的生态环保价值和间接的中医文化价值。因此,要区分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把重要的价值增值环节留在北京,而不一定将全部产业环节都限制在北京区域范围。这就要求探索中医药产业对道地药材种植的反哺机制,换言之,北京地区中医药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产业化的基础并不能建立在道地药材种植基础之上,而且相反还要通过企业-基地、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探索中药产业化资金反哺支持北京道地药材种植生产的适宜组织和方法。

  6  北京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对策

  6.1  树立一般化资源理念

    相对于中药资源产业化,道地药材、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都是中药产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要树立一般资源化理念,辨析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发挥科技、人才、管理、政策优势,促进北京中药产业化发展。

  6.2  确立中药产业发展的全局视野

    要利用全国中药资源,以减轻北京道地药材的负担;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6.3  鼓励支持产业组织创新

    北京地区道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取决于产业化利用程度,包括产业化的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因此,要对产业组织的创新加大扶持的力度。

  6.4  加大道地药材保护力度

    改变中药产业是资源型产业的认识,从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审视北京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分医药产业与道地药材种植,突出道地药材保护的重要性。

  6.5  建立中药产业反哺道地药材种植基金

    转变观念,从产业发展出发看待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发展资金要反哺道地药材保护。针对不同资源,采取不同对策。

  6.6  以中药信息产业推动中药企业做大做强

    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网络化为主体的中药信息产业,将是中药产业中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之后可能形成的第四大产业。中药的科研与生产经营之间,国内外的市场供求之间,尤其是生产企业、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或交流平台,因此,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王玉海,尤勇,冯成强,梅智胜,张文生,黄玮【关键词】 [标签: 北京 地区 状况 资源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
    重庆沿江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分析
    惠阳大亚湾地区恶性肿瘤的初步基线调查情况
    2008年~2009年西安地区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
    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
    藏族地区梅毒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特征
    兴安盟地区2010年麻疹流行的临床分析
    青海地区成人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腔内隔绝术
    高海拔地区高原肺水肿 HAPE 高原现场的临床
    襄樊市襄州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疾病流行病学
    少数民族地区创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