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关键词】 胺碘酮;药物性肝硬化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人体健康

  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它们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肠道菌群对促进营养食物消化吸收、产生有益营养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地区、日本枫原地区,长寿老人的肠道菌群报告结果一致发现肠道双歧杆菌的比例明显增高,说明健康长寿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1 肠道微生态系统

  1.1 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

  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部位是不同的。胃酸的酸度很高(ph2~3),因而胃内基本无活菌。空肠和回肠上部的菌群很少。结肠和直肠则有大量细菌,主要是类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大肠埃希菌、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proteus)、梭菌(clostridium)等。1g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的人,大肠埃希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的人,乳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等逐渐增多。结肠菌群指存在于人体大肠内的菌群,既包括对健康有益的细菌,也包括对机体有害的一些致病菌。在母体内时胎儿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过程中来自母亲阴道和肛门的细菌进入胎儿体内并在结肠内定植,其中主要是厌氧菌,如肠杆菌,链球菌等。WWw.11665.cOM出生后2天以后双歧杆菌才开始出现,在4~5天时成为肠道内的优势菌。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数(47.6%)为配方奶喂养婴儿(15%)的3倍。断乳之后,双歧杆菌数量逐渐减少,并开始逐渐建立类似于成人的菌群模式。菌群构成与饮食方式的改变(如断乳)、年龄以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对于饮食结构稳定的个体来说,其结肠菌群构成也相对稳定,但是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随着年龄增大,大肠杆菌、链球菌以及芽孢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

  1.2 益生菌

  1989年fuller提出了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指食物中能改善肠道菌丛平衡,从而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微生物,主要包括一组乳酸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以及其他如肠球菌、拟杆菌中的某些菌株。益生菌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2)非致病菌且没有毒性作用;(3)在生物学上应当具有活性,即包含大量活菌;(4)可以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及代谢;(5)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活性;(6)必须来自于宿主。

  1.3 肠道菌群与健康

  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依存,构成肠道的微生态系统,该微生态系统对促进食物的消化,产生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泛酸、生物素、烟酸、叶酸等营养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 肠道菌群与食物消化吸收及食物过敏

  中国人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远远高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乳糖酶缺乏是乳糖不耐受发生的基本原因,但不是其唯一原因。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受试者粪便样本中双歧杆菌数量相当低,认为结肠益生菌减少是乳糖不耐受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短链脂肪酸,而不产生h2等肠道气体,因此在发酵进入结肠的乳糖时不会因产气过多而引起腹胀等不适症状[1]。食物过敏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益生菌在防治儿童食物过敏中的研究进展,认为肠道菌群的构成与食物过敏的发生有关,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形成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食物过敏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低,而需氧菌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数量占多数,益生菌所特有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防治包括食物过敏在内的一些过敏性疾病具有一定作用,为食物过敏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信息[2]。

  3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正常人肠道菌群的组成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疾病状态和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菌群失调,引起许多健康问题与疾病。肠源性内毒素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影响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等数量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成为优势菌,肠道内处于高度腐败状态,产生的氨、硫化氢、胺类、酚类等有害物质大量蓄积并被人体吸收入血,导致机体各器官、组织受损。应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或许可以改善临床病情较轻的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短链脂肪酸(scfas)是膳食纤维在结肠腔内经细菌发酵的产物,scfa不仅是肠上皮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还可影响影响肠黏膜屏障,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氧化应激反应等,对结肠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维持

  4.1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中专性厌氧菌占90%~99%,其中又以类杆菌和双岐杆菌居多(>90%),主要分布在回肠末端与结肠。通常,将肠道菌群分为生理性细菌(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中间菌群)和致病菌(有害菌群),它们之间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共生或拮抗关系,这种微生态的平衡,既受宿主遗传性的控制,更受宿主所处外环境的影响,与宿主的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4.2 膳食结构与肠道微生态

  膳食结构的合理与稳定,对维持肠道微生态非常重要,反过来,肠道细菌又通过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合成部分营养素等,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双歧杆菌通过分泌各种酶,有助于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特异结合,参与肠黏膜生物学屏障的形成,阻止或抑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等入侵,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通过发酵葡萄糖产生乙酸、乳酸和甲酸等有机酸,来降低肠道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eh值,促进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b族维生素的合成,同时还能抑制痢疾、伤寒、变形、真菌等致病菌的繁殖;通过降解亚硝酸胺、调节和协调肠道内的菌群组合等起到抑癌、抗肿瘤的作用[3]。

  5 微生态制剂的选择

  微生态制剂(microbioecological preparation),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来改善宿主的健康状况。微生态制剂可分为益生剂、益生元、合生元(益生剂+益生元)三类,各有特点,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5.1 益生剂

  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我国卫生部曾于2001年公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有: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生活中,益生菌主要以益生菌酸奶的形式体现的,各种益生菌酸奶因添加了功能性不同的菌种而经临床验证具备一定功效和益处[4]。最常见的酸奶是在规定的乳或乳制品中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产品。市场上,益生菌做成的微生态制剂,有片剂、胶囊剂、栓剂、口服液等多种剂型,根据所含菌种数可分为单菌制剂和多菌制剂两大类。

  5.2 益生元

  益生元指一类非消化性的可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的物质,可被选择性发酵且能专一性改变肠道中对宿主健康有益生菌群的组成和活性的配料(ingredient)。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上消化道不被水解和吸收,能被肠道菌群发酵,促进有益菌生长同时,也能降低和抑制有害菌的数量。益生元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低聚糖类、多糖类以及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多元醇等,目前研究及市场应用最多的是低聚糖类。低聚糖类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绵子糖、甘露低聚糖、低聚龙胆糖、低聚壳聚糖等,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粘度低、甜度低、无不良风味,同时还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每种低聚糖在不同温度、酸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等不同,应用中要根据加工工艺、口感、性价比等来选择。

  5.3 合生元

  合生元指益生剂和益生元并存且协同发挥作用的合剂。其中,益生剂与益生元的组合不是简单的混合或复合,强调所添加的益生元物质应既能促进合剂中双歧杆菌的生长增殖,又能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的生长、定植和增殖。合生元的相关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基因工程技术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益生菌的筛选、鉴定、功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益生菌与益生元最佳组合的选择。

  6 结论

  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它们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对促进营养食物消化吸收、产生有益营养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5]。我国现行推广的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宝塔,从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保证每日适量奶豆类、蔬果类,增加全谷类、薯类摄取等多方面兼顾了维持肠道微生态的需要。例如牛奶中糖巨肽、乳糖,酸奶等奶制品中的乳酸菌等可直接参与或调节肠道菌群;大豆所含的低聚糖,粮薯蔬果中的膳食纤维都是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食料。

【参考文献】
    1 钟燕,黄承钰,何涛,等.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受者结肠菌群作用研究.卫生研究,2006,35(5):587-591.

  2 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等.婴幼儿肠道菌群与辅食添加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

  3 钟燕,黄承钰,阴文娅,等.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受者的作用研究.营养学报,2005,27(5):401-405.

  4 张琳,邱学澄,李素娥.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5(3):25.

  5 赵文华,杨正雄,瞿屹.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对成年后超重和肥胖患病危险影响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8(27):647-650.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杜慧真 程振倩 王晓 [标签: 肝硬化 胺碘酮 胺碘酮 胺碘酮片 盐酸胺碘酮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医古籍语言系统构建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思考
    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论宗气亏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横向传变的关
    合理用药关键措施
    试析合理用药关键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