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烦之论

【关键词】  烦;精神科

烦之证,首出于《内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烦”为:①烦躁、烦闷;②繁多、烦琐;③烦劳、麻烦。《现代汉语词典》对之也有类似的解释。“烦”作为一种精神心理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中。据笔者粗略统计,“烦”字在《内经》中出现59次,而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竟达136次之多,历代医籍特别是温病学诸籍中,对烦之论述亦多。笔者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有感于斯,乃对烦进行了探讨。

  1  烦为心志

  中国古代对人的情志活动有许多分类方法。《礼记》主“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左传》有“六情”说(好、乐、喜、怒、哀、恶);《荀子》主“九情”说(说-悦、故-锢、喜、怒、哀、乐、爱、恶、欲);又有“六情”说(同《左传》)和“七情”说(六情加欲);曹植则创“喜、怒、哀、乐、怨”之“五情”说。《内经》的“七情”说(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说(喜、怒、思、忧、悲)被历代医家所普遍认同。其实古代先贤对情志的认识亦是见仁见智。人的情感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广泛的生物现象,又岂止一个“七情”或“九情”所能明了。从前,曾有同仁将“疑”加在“七情”之后,谓之“八情”,然诸如烦、贪、妒、傲、悔等,亦非情志乎?岂能尽用“七情”所囊括。以烦而论,烦乃烦闷不舒之感,无论常人,抑或病者,均可有感。常人之烦,轻而短;病者之烦,久而重。显然,烦亦为情志之一,约略与现代精神医学的焦虑等,“烦”是“焦虑”的内在和核心症状。www.11665.com

  “烦”为心所主,首先在于“心主神志”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神明自然包括情志在内,诸情志“无不从心而发”(晋· 陆晋笙《鬼僦术》)。张景岳也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以五脏而言,无论《内经》、《伤寒杂病论》,还是历代其它医籍,对“烦”多述之为“心烦”、“烦心气”、“心中烦”等,未闻有脾烦、肝烦之谓。《伤寒杂病论》亦有“胸中烦气”、“内烦”等不同表述,然胸中者,上焦也,上焦乃心肺所居,心且不论,即有肺烦,亦必传之于心,诚如叶天土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心包者,心主之宫墙也。烦出于内,故云内烦。《类证治裁》云:“内热为烦”亦可佐之。

  2  无火不烦

  “烦”字从“火”,火者,阳热也。诸烦总由于火热之扰,故“烦热”常并称。《内经》有“阳盛则身热……齿干以烦冤”、“心热病者……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脾热病者……烦心”、“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火气高明,心热烦”、“主胜则心热烦躁”等,所论比比皆是。仲景承《内经》之余绪,亦主火热致烦。《伤寒论》第46条:“其人发烦……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48条:“阳气怫郁不得越……其人躁烦。”第116条:“因火为邪,则为烦逆。”《金匮》亦云:“发热烦喘……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等,所论均为阳热内扰而烦。仲景论“烦”,条文数十,皆不离阳热,热之所生,或外邪化热,里热炽盛;或阳郁而热,有表邪郁闭、痰饮内停、瘀血阻滞等不同;或阴虚阳亢;或虚阳外越等。应该指出的是,仲景所论,主要基于外感,其于内伤,每有忽略;然火热致烦,其必殊途同归,审证辨病,要在医者会通。

  烦之治,总以清火为要。历代医家所蕴甚丰,诸如栀子善清屈曲之火,玄参善除浮游之火(无根之火),牡丹皮善消阴分伏火,黄连、连翘、竹叶清心,知母、黄柏泻肾,白芍平肝,白薇退虚热等。笔者以为唯石膏乃除烦之圣药,其性寒而不伤胃,可辨证酌用于虚实各证中。仲景“白虎汤”、“竹皮大丸”发其端,余霖“清瘟败毒散”极其致,其云:“凡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不论始终,以此为主方。”热盛诸证每增石膏之量以熄火安神,可谓善用石膏者也。此外,竹茹亦除烦之良药,可重用之。

  3  有烦必躁

  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急躁,不安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性急,不冷静”(《现代汉语辞典》);二是手足躁动不宁(《张仲景症状学》),包括狂躁或躁狂。历代医籍中,烦与躁常并称为“烦躁”或“躁烦”,二者并存,首先在于烦躁皆属于热。《内经》病机十九条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伤寒论》第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类证治裁》云:“内热为烦,外热为躁。”《伤寒明理论》亦云:“烦为扰扰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析而分之,烦也躁也,在阴阳之别焉。烦阳也,躁阴也,烦为热之轻者,躁为热之甚者……有不烦而躁者,为怫怫然便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如此而言,烦躁皆属于热,是一个现象的不同程度,烦为躁之轻,躁为烦之盛,狂为躁之极。其次,以病机而言,火性急,炎上,有火必烦,有烦必躁,轻者急躁,甚者躁扰,重者狂越(狂乱)。《伤寒杂病论》有“烦乱”之谓,大抵乃躁狂之轻者。此外,烦躁是一种现象的两个方面,烦为内心体验,烦闷不舒,属于情志反应;躁为外部表现,急躁而动,属于行为表现。

  4  烦多兼渴
   
  《内经》在述“烦”时,多有“齿干”、“噫干”、“舌干”、“口中干”、“唇噫干”、“噫干善渴”等兼证,《伤寒杂病论》以及其它医籍,烦渴常并称,说明烦多兼渴。烦为火热内扰,渴为津亏不润。烦证兼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热盛伤津,如白虎加人参汤证;二是阴虚津少,如百合病之阴伤之渴;三是津不上承,水饮内停,如五苓散证,湿热郁蒸如茵陈蒿汤证,瘀血阻滞如温经汤证,阳气虚损如瓜蒌瞿麦丸证。

  此外,以卫气营血而论,烦渴俱非血分之证,《温病条辩》有“不渴者,邪在血分”之语,温病学中,烦渴之治,每用气分之药。烦证兼渴,证之临床,极为普遍,诚如叶天士所述:“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

  以上乃笔者对烦之浅论,希与同道商榷。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芦培峰 [标签: 何平 何平 重生 之女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医药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