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评价该地区高脂血症的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常州市农村地区10 018名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现患率进行年龄标化。结果 该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为32.3%,标化率为31.3%,男性现患率高于女性(χ2=35.76,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tc、高tg现患率逐渐上升(χ2趋势=70.98,p<0.01及χ2趋势=15.44,p<0.01)。且高脂血症现患率随着体力劳动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χ2趋势=80.70,p<0.01)。体质指数(bmi)与tc、tg值呈正相关(r=0.19,p<0.01;r=0.28,p<0.01),但与hdlc值呈负相关(r=-0.22,p<0.01);腰围值(wc)与tc、tg值之间也呈正相关(r=0.19,p<0.01;r=0.32,p<0.01),但与hdlc值也呈负相关(r=-0.26,p<0.01)。结论 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现患率较高,并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肥胖与tc、tg值均呈正相关,与hdlc值呈负相关,证实肥胖可导致血脂升高,需要在该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从而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脂血症;现患率;流行病学
prevalence of hyperlipidaemia among 30~59 yearold rural residents in changzhou: a crosssectional study zhang xun, wang fuping, wu jianfang, zhou yi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prevalence of hyperlipidaemia among rural residents aged from 30 to 59 in changzhou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aking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by the means of th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among 10 018 permanent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of changzhou. the fasting plasma cholesterin (tc), triglycerides (t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 (hdlc) were measured.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irect standardiz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2000 china population censu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yperlipidaemia of this population was 32.3%, the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was 31.3%, and the prevalence among 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omen (p<0.01). the prevalenc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aging (ptrend<0.01), and it in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physical labor(ptrend<0.01).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c)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c and tg, but they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hdlc.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hyperlipidaemia in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in changzhou is 32.3% and the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is 31.3%. it all increases gradually as age increases. in addition, obesity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c and tg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hdlc. this means obesity might induce the elevation of blood lipoid. therefore, health life intervention, good habit and reasonable dietary structure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program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glycemia and hyperlipidemia.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prevalence; epidemiology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疾病谱的显著变化。在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尤其高血脂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常州市经济较发达,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高脂血症患者明显增多[2]。为了了解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现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3月~8月对常州市农村人群进行了高脂血症的现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常州市30~59岁农村自然人群,即在当地生活5年以上、30~59岁的常住人口,排除长期外出者。
1.2 抽样原则及方法 以乡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常州市农村奔牛乡等21个乡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集中调查与面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血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被调查者禁食12h,于次日早晨6:00~8:00采集肘静脉血,当天用tms1024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饮茶与饮食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1.4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tc)≥6.19 mmol/l或(和)甘油三酯(tg)≥2.27 mmo1/l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者即诊断为高脂血症。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指血清tc≥6.19 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清tg≥2.27 mmo1/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指血清hdlc<1.04 mmol/l[3]。
1.5 质量控制
1.5.1 调查人员的培训 实施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标准,并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参与调查。
1.5.2 调查表的核对 调查人员在现场需对调查表进行及时的自查和互查。现场调查结束后由质控人员进行调查表的书面复核,并对调查表中的缺失及存在逻辑错误的项目进行入户重复调查。
1.5.3 实验室质量控制 tc、tg、hdlc的检测均采用同一仪器和统一的试剂,并用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1.6 资料录入与数据处理 用epi data 3.02软件平行双轨录入以后,采用逻辑查错法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详细查错,把查出有错误的调查表,全部退还给调查人员进行改正后重新录入。采用spss 12.0、epicalc20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现患率进行年龄标化。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应查人数为10 018人,采得血标本并有调查表资料者9 027人,粗应答率90.1%。资料完整并列入统计分析者7 321人,实际应答率81.1%,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6.10±8.48)岁。其中男性为3 158人,平均年龄为(46.04±8.15)岁,占43.1%,女性为4 163人,平均年龄为(45.49±8.34)岁,占56.9%。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表1 2004年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
2.2 血脂情况
2.2.1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tc、tg、hdlc结果见表2。tc结果比较显示,除35~与4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比较结果表明,除30~、45~与35~、40~、50~、55~59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5)。表2 2004年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血脂测定值的年龄分布
2.2.2 性别分布 除tc外,tg、hdlc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间比较:30~、40~岁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45~、50~、55~59岁组hdlc值和50~岁组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tg、hdl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高脂血症现患率的分布 本研究中高脂血症患者共有2 368人,其中男性占48.1%,女性占51.9%。高脂血症的现患率为32.3%,标化率为31.3%,其中男性为36.1%,女性为29.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35.76,p<0.01)。高脂血症现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递增(χ2趋势=27.35,p<0.01)。且随着体力劳动程度的加重,高脂血症现患率逐渐降低(χ2趋势=80.70,p<0.01),见表3。表3 2004年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现患率
高胆固醇血症的现患率为7.3%,标化率为6.3%,其中男性为7.2%,女性为7.4%,不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5,p=0.83);男性50~岁组高胆固醇血症的现患率最高,女性55~59岁组最高。高甘油三酯血症现患率为13.7%,标化率为12.9%,其中男性为16.8%,女性为11.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46.43,p<0.01);男性高甘油三酯症现患率最高是35~岁组,女性则是55~59岁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总现患率为19.3%,标化率为17.5%,其中男性为22.2%、女性为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3,p<0.01)。
本研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现患率逐渐上升(χ2趋势=70.98,p<0.01及χ2趋势=15.44,p<0.01),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现患率则没有发现与年龄有关(χ2趋势=0.03,p=0.85),见图1。
2.4 体质指数(bmi)、腰围值(wc)与tc、tg、hdlc的相关性 该人群bmi平均值为(23.46±3.24)kg/m2。bmi与tc、tg呈正相关(r=0.19,p<0.01;r=0.28,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2,p<0.01)。wc平均值为(79.16±9.69)cm,而且wc越大,tc、tg值越高,它们之间也呈正相关(r=0.19,p<0.01;r=0.32,p<0.01),也与hdlc呈负相关(r=-0.26,p<0.01)。由此可见,bmi 越高,wc越大,tc、tg值越高,hdlc越低,从而进一步证实肥胖可导致血脂升高。
3 讨论
本次调查常州地区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的总现患率为32.3%,标化率为31.3%,男性高于女性。有研究显示,25岁以上北京市西城区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8.1%,标化率为13.7%,比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的现患率低[4]。另外,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比南京市高[5],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人群中高龄人口构成比较大,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口外出打工,均未参加调查。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血脂的测定和高脂血症的预防也成为重要的医学课题[6]。本次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现患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递增。世界卫生组织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保护因素是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并且越高越好。在常州农村地区相对年轻的人群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现患率较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年轻化应引起充分重视。另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体力劳动程度的人群高脂血症现患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胆固醇血症的现患率为7.3%,标化率为6.3%,男性50~岁组现患率最高,女性55~59岁组现患率最高。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现患率为13.7%,标化率为12.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高甘油三酯现患率最高是35~岁组,女性则是55~59岁组。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高脂血症主要表现在55岁以后,可能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集中在35~岁年龄组,可能因为这组人群正处于中年时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交际较广,摄入的脂肪较多,应提高防病意识,注意合理膳食。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34例,其现患率为7.3%,标化率为6.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1 001例,现患率为13.7%,标化率为12.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1 414例,其现患率为19.3%,标化率为17.5%,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农村地区高脂血症主要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占多数,这与西方国家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有明显的差异[7]。
有研究表明,高tc、高tg与bmi、wc密切相关[8],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9]。本调查也显示bmi、wc与tc、tg呈正相关,即bmi值越高,wc值越大,tc、tg的含量越高,并且bmi、wc与hdlc均呈显著负相关,进而证实肥胖可导致高血脂。现在,肥胖问题的影响已经不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对于经济加速发展的地区,在人们的食品供应日益丰富和生活方式向静态变化的情况下,肥胖问题的发展也在加速[10]。因此,人们应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以减少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下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很多慢性病的患病率增高。此次常州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较高提示,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危险因素的干预,降低农村人群慢性病的的发病率刻不容缓。要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建立社区综合防治[11],提倡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防治手段,合理膳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爱群. 内科学 [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25528.
[2] 姜维平,郝超,陈文宇. 常州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j]. 江苏预防医学, 1998,9(1):1011.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5(35):390413.
[4] 初里楠,冯春荣,冯淑华,等.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13(4):183184.
[5] 殷晓梅,徐斐,朱鸣鸣,等. 南京市人群高血脂与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7):634635.
[6] durrington pn. secondary hyperlipidaemia [j]. br med bull, 1990,46(4):10051010.
[7] 刘静,吴兆苏,曾哲淳,等. 11省市自然人群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25(6):468472.
[8] 衷筱琴,万红萍,俞薇薇,等. 体重指数、腰围值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的研究 [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05,6(1):113114.
[9] 蒋汝刚,段新文,罗德生. 鄂南农村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8,12(2):100102.
[10] 陈春明. 防治肥胖刻不容缓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35(5):291292.
[11] 范敏. 高脂血症的三级预防 [j]. 中国医师杂志, 2006,增刊:4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