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护理体会

                          作者:苏春倩 李明雁 施芳龄 晋国蓉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炙法  胃痛  临床疗效  护理体会
    脾胃虚寒病人常常表现有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象弱,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我科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WWw.11665.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患有胃痛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诊断为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年龄47.5±12.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病程平均1.7±0.2年。按完全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炙法,对照组单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各35例。
    1.2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坐位或俯卧位,向病人讲解治疗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询问病人有无对胶过敏史、支气管炎病史及哮喘病史,松衣,认真评估病人的皮肤,75%酒精消毒皮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用干姜、马钱子、荆芥、肉桂、防风、颠茄流浸膏做成1.5×1.5cm温中理气、散寒止痛贴,取主穴: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根据不同的症状配内关、公孙、行间,可在酒精灯上将穴贴背面加热后贴于所选穴位上,然后将点燃的炙条放入炙架内置于所贴的穴位上,炙20分钟后取走炙架,穴贴4小时,敏感性皮肤贴2个小时,3~5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1.3护理方法
    1.3.1穴位贴敷配合炙法每天1次,每次穴贴4个小时,敏感性皮肤每次不超过2小时,不少于1小时,炙法每次20分钟,皮肤发红为止,对于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穴位贴敷前,穴位部位涂少量皮炎霜,穴贴药物大小一致,选穴准确,贴敷药物应即做即贴以免降低药效。
    1.3.2选穴宜少而精,每一穴,不可过续10次以上,避免长久刺激引起不良反应,3~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3天,一般使用2~3疗程。
    1.3.3密切观察胃痛的程度有无缓解,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好转,脉象有无改善,大便形状有无改善。
    1.3.4施炙部位应先上后下,先炙胸背、后腹部、四肢,施炙过程中不时询问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应及时将艾炙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灼伤皮肤,艾炙结束后,协助病人穿好衣服,酌情开窗通风。
    1.3.5在使用穴贴配合炙法治疗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发痒、红肿,防止皮肤起疱溃烂,若贴敷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瘙痒,及时取下敷贴,用清水洗净,暂停3~5天,单纯用炙法治疗,局部使用皮炎康、硅霜等抗敏药膏,及时报告医生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有水泡用无菌沙布包扎。
    1.3.6对薄嫩皮肤、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脏疾病时病人贴敷剂量宜减,且贴敷时间不超过2小时。
    1.3.7穴贴配合炙法治疗期间,饮食避免生冷食品,避免洗冷水澡,禁食海鲜、牛肉、菲菜等发食物,不食油腻生痰助湿食物。
    1.3.8病人饮食宜温补、健脾、祛寒,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饮食有规律,定时进餐,避免过饥才食。饥饿时胃痛可稍进食糕点,以缓中止痛。

   1.3.9病情缓解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太极拳等,注意防寒保暖。
    1.4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饮食、工作正常;好转:胃痛基本消失,发作次数减少,因受寒或饮食不节偶有发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好转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0%,好转率为31.4%,无效率为8.6%,总有效率为9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体会
    胃痛致病常因寒邪客胃,饮食所伤,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所致[2]。脾胃虚寒系劳累、久病、过食寒凉、耗伤脾阳导致,治宜温胃散寒,温补脾阳为法,取胃经合穴足三里,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胃经募穴中脘,用以辛温散寒之干姜、肉桂,止痛之马钱子、颠茄贴敷上述穴位,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效,能温散脾胃之寒邪,使之气血通畅,通则不痛,到达止痛的效果[3]。
    穴位贴敷配合炙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是以祖国医学经络为基础,借助艾条的热力与贴敷的散寒止痛药的药效,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体现了内病外治的原则。此治法除了具有温散寒邪、消瘀散止痛的功效外,还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通过一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另一组穴位贴敷配合炙法治疗,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组,具有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为低廉,患者易接受,在临床上使用,对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朱秀平.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8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45-46.
[3]秦云.温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11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3):24.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苏春倩 [标签: 脾胃虚寒 护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自拟中药清胃解毒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智齿冠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浅谈含中药提取物的保健食品工艺及质量控制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药学的教学方法浅析
    氨甲环酸配合脉冲光及中医中药联合治疗黄褐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中药治疗
    香港中医中药界庆国庆暨香港回归十五周年联
    慢性胃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