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其它管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生态工业园运行机制的构建
[摘要]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式,第二个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工业园的模式开始为人们重视,并成为工业园区第三个 阶段的发展模式。第一阶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也是当时不得已的选择。第二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模式以高新技术的支撑为特色,较第一个阶段有了进步,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十一五规划中,将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而生态工业园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工程中,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虽然比较晚,但由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生态工业园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构建问题既有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又有实践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运行机制;构建
  
  一、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和消耗的链条上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环节,并且以其为载体在进行着循环和传输。生态工业园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自然界中的上述模式一样,也分为资源生产类的企业、加工类的企业和还原类的企业三个群体,资源类企业是初级生产者,为其他企业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的供应。加工类的企业将资源生产类的企业的初级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其成为能够供人类进一步生产和最终的生活消费工业品。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关联到此便结束了,而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关系设计则不然,还要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适应和更新发展的要求,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进行再资源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wWW.11665.CoM
  1.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在人类生存的世界遭遇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的情况下,人们认识到“资源消耗—产品生产—排放废物”这一生产运行线性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下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开始出现了“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s,eips ) 的概念。1993年,indigo发展小组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国外有学者认为,生态工业园是保持自然经济资源,减少生产、材料、能源、保险与治理费用的负债,提高操作效率、质量、工人健康和公众形象,提供来自肥料利用及其规模和收益机会的工业系统。
  还有的国外学者提出,通过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寻求增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协作,工业园区寻求一种集体的利益,这种利益大于所有单个公司利益的总和。这样的加工与服务业组成的商务社区称为生态工业园。
  1996年,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给生态工业园的定义为:“商业集团和地方社区通过合作,有效地分享资源(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自然栖息地),提高企业和地方的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人力资源得到公平有效的发挥”。
  美国的ernest lowe教授认为,生态工业园是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组成的群落。生态工业园通过在管理包括能源、水和材料这些基本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简言之,生态工业园的目标就是要改善参与公司的经济表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环境影响。
  我国学者罗宏等认为生态工业园是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品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生态工业园强调将传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中没有废物的概念,而是模仿自然生态系中的共生原理,实现工业系统中的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从而将园区企业贯穿成为各种资源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
  2.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1)资源共享。生态工业园依据因地制宜、系统分析的原则建设,呈现出物质、能量集成、群落合作、资源共享的特点,并适时吸收新企业,实现能源在更大范围的循环流动。
  (2)资源共享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工业园坚持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协调、友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能够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企业适应性和风险抗击能力,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稳定、协调发展。
  (3)实现资源增值与生态经济双赢。通过科学设计和先进技术以及能量的梯级利用等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生态工业园力争在个体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系统总体资源的增值和生态经济双赢。
  (4)技术与制度的整合。生态工业园与以往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同,实现了技术方法与机构制度的整合。
  (5)闭路循环。通过信息与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并利用经济手段限制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6)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适应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不断完善面向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各类人员的的培训与教育体系,并通过不断吸收新企业来填补生态工业园中的空缺,从而达到提高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目的。
  综合以上观点,生态工业园是一种将工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之上,在工业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聚集的场所实现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再利用,使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一致,是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是指导工业系统转变生产方式的整体框架,从线性发展模式转变到循环流动模式,从而形成一个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流程。它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构建企业生物链,从而达到闭路再循环和能量多级再利用的目的。通过建立企业间的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设过程中企业之间、企业与管理机构之间以及运行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科学构建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打下基础。归纳起来,目前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工业园的产业链呈现刚性特征,企业之间依赖性强。生态工业园系统内的企业数量有限,降低了剩余物质的传输成本,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最优利用。但由于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通常通过特定的传输渠道进行运输,而管道传输的距离、方向和位置均是固定的,缺乏灵活的余地,缺乏弹性。一旦链条当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断裂,使整个系统受到重大的冲击和震荡。这种冲击和震荡可能使生态工业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甚至使整个园区的运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构成成分有着专业要求时,一旦某个环节的企业出现问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又出现了新的要求,或生产和产出废物的量发生了变化,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

  2.生态工业园的创新能力差。由于进入园区的企业之间往往合作大于竞争,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缺乏创新的动力。有些企业虽然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但由于其副产品和废物的数量直接影响着下游企业的生产规模,为保证下游企业与足够的副产品和废物作原材料,上游企业就没有必要区考虑减少副产品和废物排放的问题。这样,企业长期降低研发投入,将降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利益冲突。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一家上游企业的废物可能需要多家企业消化和分解,而一家企业的生产可能又依赖多家企业的供应,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系统,而在园区的相对封闭性状态下,要使所有企业的利益都得到兼顾,是相当困难的。另外,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的技术水平、掌握信息的完备程度和技术保密方面的情况,都可能造成企业链条上各成员之间的矛盾,从而违背了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初衷,最终使市场的需求、废料的成分等对企业至关重要的部分模糊不清,动摇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相互依存的基础。
  4.规模不经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刚刚起步时规模小,上下游产品、废物的规模也较小,因此,上下游产品、副产品和废物的利用规模也比较小,面临不经济的困境。
  由以上所列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相应的机构,才能使生态工业园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生态工业园运行机制构建
  
  1.成本降低机制。生态工业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种由低成本带来的利益共享机制。
  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成本降低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限定原材料成本水平,提高废物利用效率。生态工业园的企业间要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实现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即将上游副产品和废物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由于下游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因而成本一般低于原生资源,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投入要素价格。但这还不够,园区应制定上下游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原材料成本水平降低计划,提高副产品和废物利用率。这样,对上游企业也有吸引力,因为,上游企业生产过程结束之后,其将副产品和废物在生态工业园下游进行出售,从而在得到额外收入的同时,也达到了降低污染的初衷,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互信基础上的交易成本降低机制。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配置应具有互相依存的产业链特性,使上一个环节企业的废弃物和释放的能量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材料和能量供给,形成特有的资产专用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之间交易活动相对固定化,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之间的败德行为,可以降低企业间的信息成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可以这样说,企业间长期交往建立的互信机制可以大大降低交易的费用。
  再次,信息沟通基础上的成本降低过程。成本降低机制的实施,还有赖于建立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渠道,因为沟通和联系有利于各企业之间的协调,而协调化的行动,减少了彼此摩擦,也能够为园区的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机会。
  此外,企业要建立原材料合理分配和使用的资源同级利用平台,本着节约的思路合理布局,原材料的采购应与工厂的生产能力、市场的吸纳能力相和谐,避免不合理占用资源。这也是成本降低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2.系统内外的互通机制。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时应借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理,始终保持生态工业园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指生态工业园类型的多样性(例如:化工为主的工业园、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等);区内部构成成员的多样性;产品层次、产品类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性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生态工业园内各系统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是单链循环。要维持单链稳定性,就会影响网状互通链状结构的形成。而单链与网状互通链的相互配合,才是生态工业园得以长期稳定的基础。所以,一方面,应该用较强的外力,如契约、园区行政机构的依法干预等办法,实现单链条上的企业顺畅衔接。实际上,生态工业园区一旦建立起来,政府及其相关的管理部门就有责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防止链条的断裂。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及时填补断裂环节的企业,并不断培养企业,达到系统标准,从而使生态工业园外部边界向外扩展,依靠企业间的自然延伸链条,实现生态工业园的系统动态稳定。
  另外,要使园区稳定,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应为园区企业设计多渠道输出输入方案,形成可以灵活变通和组合的柔性输出输入渠道系统,实现输出输入渠道的多样性,形成多条相互支撑的产业链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园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互利共生。具体地,一是允许系统中的生产单位从系统外吸收所需的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要引进新技术改进生产。二是有条件地允许企业与园区外部更大的社会系统进行产品和能量的交换,促进园区内部企业的创新和有序竞争。
  系统内外互通机制建立的根本尺度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使环境质量控制、废弃物积存量消减、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指标均达到生态工业园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稳定。
  3.产业培育机制。产业培育是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核心,产业培育可以实现园区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产业培育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路径,纵向产业培育又有产业接通和延伸两个方面。接通产业是指将生态工业园内的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则是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延伸或向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延伸则进入到市场销售环节。
  主导产业对产业链的延伸作用可以使资源优化配置和上下游产品紧密衔接,并发现薄弱环节,引进补链企业。比如,产业链的向下延伸,可以是向废物、产品使用过后的回收;产业链的向上延伸就是进行产品核心技术、原创技术的开发,掌握技术的实质性环节,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使企业在成为国外已有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的主体的同时,建立自主的创新、研发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培育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主导产业为依托形成上下联结、左右贯通的产业结构。因此,不仅要注重纵向的产业链延伸,横向的拓展也同等重要。横向的培育和拓展,可以改变生态工业园的规模不经济状态,也可以延伸生态工业园的边界,最终使生态工业园的理念由独立的园区模式,向外推移,吸纳更多同级企业,形成网状结构。
  4.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生态工业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需要开发相关的技术作为基础。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技术不是孤立,而是以技术链的形态、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的。生态工业园技术研究的指导原则是从系统的和着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改造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的途径。新技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改变环境和丰富产品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另一个方面,环境改变和工业生产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大量的消耗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在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导向下,应提倡生态生产技术开发。生态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技术开发过程:
  第一,通过分析原料与能量流,开发新的技术,将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转化为产品与废物的代谢和流动过程,并模仿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实现产品和能量的循环流动。技术创新在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开发在单位输出中绝对或相对减少消耗的物质量或所排放的废物量的技术,保证生态工业园区中的生产低消耗、低污染。
  第三,生态技术的开发还应侧重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使生产过程成为对环境产生最小危害的可持续生产体系。
  生态技术开发上应本着综合设计的原则,通过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延长资源和原材料的梯级利用的链条。实现水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再生使用和循环利用,这里要通过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有效衔接,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规模经营和一体化进程。
  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的生态技术开发,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立足于进行清洁生产,监测和控制企业的耗水、耗能和排污指标,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综合节能监测等方面的措施,运用综合原材料替代、节约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末端治理等手段,促进企业改进生产的工艺和制造技术,在提高产品的综合质量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有效减少废物的对外排放。
  5.辅助性支持机制。生态工业园以生产为主,与实现生态要求相关的机制建设固然重要,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涉及的不只是工业,还包括农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多种行业,跨行业的整合,需要相应的服务、市场支持、信息情报机制的建立,使多产业之间在市场的运作和服务的保障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不同性质的产业要求的服务配合也不尽相同,如对冶金、化工、电力等重化工业而言,仓储、物流的服务十分重要,而劳动密集型工业则要求生活服务业较为完善。
  市场支持是要建立明确的交易标准,利用经济杠杆连接不同企业。市场支持就是在双方产权明晰、诚实守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商品交易,当然,生态工业园中最常见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是在市场支持机制建立的前提下运行的。
  生态工业园要通过建设信息情报中心、互联网信息平台等方式,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实现企业间生产信息、技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信息沟通可以使企业了解市场和相关的先进技术,形成互动和学习效应促进观念的更新、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园区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建设层面的具体体现。生态工业园中企业之间的联系顺畅有序,并突出节约、循环,副产品、废弃物的有效利用等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和生态要求的思想。为了实现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目标,需要探讨建立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的途径,从而使生态工业园的内涵更丰富和全面,遵循的标准更明确和清晰,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的科学化、社会的和谐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宏,孟伟,冉圣宏.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尹继佐.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国际大都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马荣,周宏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与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06,(46).
  [4]蔡小军,李双杰,刘启浩.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j].软科学,2006,(3).
  [5]王兆华,尹建华.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一个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7,(1).
  [6]张彦素.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5).
  [7]郭建华,侯渡舟,贾广征.基于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工业园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7,(1).
  [8]吴志军.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6,(9).
  [9]郑学益.构筑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兼谈福建发展的定位及其战略选择[j].福建改革,2000,(8).
  [10]李心芹,李仕明.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11]李万立.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5,(3).
  [12]周路明.关注高科技“产业链”[j].深圳特区科技,2001,(11).
  [13]张成考.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系统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14]王雪松.论生态工业园的哲学基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5]张仁桥.生态工业园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7,(5).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寇小萱 王永萍 [标签: 工业园 运行 机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
    浅谈元代戏曲禁毁法令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
    同心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成果分析
    生态保护中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浅析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提升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生态视角下西安城市品牌问题研究
    生态旅游监管研究述评
    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矿产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环境管理理论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