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
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拉动内需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直接与交通、餐饮、酒店等十多个产业有关,与其它一百多个行业有间接联系,能形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又有利于促进就业。
  一、静宁县旅游产业的现状
  (一)人文资源丰富
  1、静宁历史悠久,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
  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是传说中“始画八卦”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 (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
  2、静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存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是陇东地区文化的渊薮之地。
  在这片黄土地上,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墓葬群和古建筑群;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漆器、铁器等共有2280余件;全县各乡镇依然保持的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土特名产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们静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静宁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有“文教之邦”的美称。
  我县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李广、李暠、李渊、李世民、李白、李思训、李世军等众多李姓历史名人,李姓是陇西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称为“陇西郡”;此外,自秦汉设县两千多年以来,也产生了隗嚣、曲珍、慕天颜、吴玠、吴璘、刘琦、王曜南等众多的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wWW.11665.COM据史志记载,自宋到清,我县为全国出科举人才最多的地区之一。到现在,教育依旧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县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风气,造就了从静宁走向全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众多。
  (二)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
  我县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体系。从构成数量上来说,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较多;但从区域吸引力及品质来说,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资源组合优越。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等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静宁均有分布,并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占较大优势,且具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
  (三)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我县的旅游资源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轴线,相对集中的分布在轴线两旁区域内。沿312国道以成纪文化城为中心,分布有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九龙山、烽台山、文屏山、悬镜湖等城区休闲文化与历史文化景区(点)。
  沿静秦公路以葫芦河为中心,分布有大地滩十万亩高效生态农业、李店十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景观。
  (四)休闲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我县休闲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呈现出沿“312国道-葫芦河-南河”环静宁中心圈层富集的特征。312国道上已经形成了九龙山、烽台山、成纪文化城、悬镜湖等生态休闲景区(点);沿葫芦河形成了西岭生态公园景观带。经过县内环城游憩环的旅游开发,逐步将形成县域内公园休闲,县郊风景区(点)、休闲度假区等外围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
  (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我县是农业大县,至今还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创造了很多乡村特色的田园景观、居民建筑、农耕文化、民族风情、乡村生活、乡土艺术等文化形态,不少地方仍保留着自然纯真的生态环境;同时,作为中国苹果之乡,农业、果业等生态农业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县,拥有葫芦河流域为中心、各乡镇为依托的大量的农业示范园、农业生产基地和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等;以田园风光、农家乐、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现代新农村休闲、高科技生态等几种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已现雏形。
  (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1、交通位置优越
  我县地处甘肃与宁夏两省的接界,东、北与宁夏接壤,西、南与甘肃天水毗连,西北与甘肃定西为邻,交通较为发达。公路上,从兰州至西安的312国道(312国道为甘肃东部经济的走廊和交通干道)从我县境内穿越,静庄(静宁至庄浪)、静秦(静宁至秦安)、静西(静宁至宁夏西吉县)县级公路穿越过境,从兰州、西安和银川到我县的公路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与兰州、西安、天水、银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直通班车;铁路上,我县南依陇海铁路,周边的平凉、天水、定西和宁夏固原均有铁路通过,这些城市距离我县的公路行程平均1.5小时。
  我县在交通上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312国道和静秦公路为骨架、城乡道路干支为依托,通往兰州、宁夏、平凉、天水等大中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我县的交通区位为静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我县处在甘肃东部经济走廊以及众多的中等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内。
  我县地处甘肃东部经济走廊(兰州-平凉-泾川-西安)中部,是兰州至平凉公路的必经之地,是宁夏进入甘肃的东大门,距我县空间距离150公里以内或时间距离1.5小时以内的区域包括平凉、固原、天水和定西等中等城市,我县处在这些中等城市的中心;同时,我县亦处在 “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分为兰州1小时和3小时都市经济圈)3小时都市经济圈范围内,处在银川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内。平凉市作为兰州、西安、银川大三角区域次中心城市地位的建立,必将加大这种影响。
  众多周边的大中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扩散、外溢必然会对我县的交通、城镇建设和城市形象等产生影响,从而带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3、周边拥有麦积山、崆峒山两大旅游目的地景区和众多大中城市旅游市场活跃片区。
  从客源市场来看,我县处于平凉、天水、固原、定西、兰州等众多大中城市的腹地,周边四个地级城市以及兰州大量的城市休闲居民是我县发展城郊休闲旅游的直接客源市场;同时,兰州作为外界游客进入甘肃的第一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极有利于我县旅游市场向省内、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拓展。
  我县往东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向南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往西有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圣地会宁,县域南界为古丝绸之路(兰州-定西-天水-宝鸡-西安)的重要陆路,是西安到兰州的重要旅游线路。这些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多知名度高,其中崆峒山和麦积山为全国旅游目的地景区,旅游经济效益成效突出。我县处于这样一个旅游市场活跃的片区内,依托周边景区的旅游市场规模优势,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基础薄弱
  1、 旅游产业规模小
  目前,我县只有成纪文化城、烽台山、文屏山等少数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档次较低,基本为二星级;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基本没有,仅沿成纪文化城有一条仿古商业街,但基本为本县居民服务。静宁旅游远未形成“食、宿、游、购、娱”旅游产业链,2008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不到1%,旅游经济收入低微。
  2、旅游市场规模小
  312国道赋予了我县旅游优越的市场区位条件,但目前旅游市场规模较小,2008年接待旅游者17.9万人次,游客除312国道过境客人外,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旅游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
  3、旅游设施不完善、档次较低
  我县还没有专业旅游车,旅游者进入景区(点)主要靠搭乘长途公交车和出租车,景区内的旅游主要靠步行。旅游饭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不高。由县城至景区(点)之间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景区建设及其服务接待设施水平尚未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规模。
  (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我县现有的景区(点)主要沿312国道分布,312国道上景区(点)旅游功能很不完善,使静宁旅游目前只是作为区域旅游线路的一个过境节点;我县旅游资源较好的生态农业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国道南面,目前尚未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无法对全县旅游产业产生带动作用。
  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停留在初级的自然观光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层面,现有的几个景区(点)在功能上主要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为主体,产品形式单一、重复,缺乏重量级、差异化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尤其缺乏吸引力强的现代化旅游设施、休闲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和规模较大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难以吸引追求现代休闲娱乐的旅游者。
  (三)乡村景观特色性不强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小麦为主,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整体景观表现为开阔、一望无际,田园视线单调,基本是水平的,没有“遮、障、掩”的景观效果,形成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垂直景观带。整体上缺乏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和氛围,同时缺乏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品牌丧失先机
  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静宁旅游,还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旅游形象和品牌。伏羲文化、红色文化等静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由于它们被周边县市先发抢注或者共同享用(“伏羲文化”品牌被天水先用;红色旅游处于会宁的阴影区;民俗资源独特性不足,吸引力欠缺),已经很难成为静宁特有的品牌,造成了静宁旅游品牌的缺失。
  (五)人文旅游资源吸引力尚待挖掘
  我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拥有伏羲故里、中国第一大姓李氏发祥地等文化品牌,但文化价值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对等关系,且积淀下来的人文载体缺乏,人文旅游资源推介不力、知名度不够。成纪古城遗址作为成纪古城的见证,目前只是废弃夯土堆,周边都是种植园,既没有历史底蕴的痕迹,也缺乏景观魅力;依托成纪文化开发的成纪文化城仿古建筑群,旅游功能不完善,观赏休闲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民俗节庆活动虽多,但规模较小,对我县旅游形象塑造作用不大。
  (六)周边县市旅游资源的替代性突出
  我县地处六盘山一带,是陕甘宁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一个区域,周边市县几乎都有果业、梯田、水域等自然景观,也有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农耕民俗为主题的民俗旅游资源等。如平凉市各县(区)依托农业旅游资源竞相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会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天水的伏羲文化抢占先机等。
  因此,无论是果业、水域等自然风光,还是文化和民俗旅游资源,我县在平凉地区和周边都无法形成垄断性旅游竞争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形象与品牌就是生产力。如何打造静宁独特的旅游品牌,是静宁旅游面临的最大挑战。
  (七)自然、人文生态环境脆弱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都十分脆弱。目前许多自然景观资源,如悬镜湖、烽台山等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盲目开发,对资源环境将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发展我县旅游产业的措施
  1、挖掘成纪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华夏之根”旅游名片。
  一是全面提升成纪文化城景区服务质量和功能。加强成纪文化城景区建设,修建旅游休闲设施、充实景区旅游元素,丰富景区旅游活动。真正把成纪文化城建设成为满足广大旅游者和成纪文化研究者满意的旅游景区和文化载体。
  二是加大对成纪故城遗址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成纪故城遗址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秦汉所置成纪县治,是史书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古成纪遗址的保护,严禁乱采乱挖,在编制小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时,突出成纪文化内涵,彰显成纪文化特色,并积极做好与秦安大地湾,天水伏羲庙的联合对接,真正把华夏之根的文章做大做强,把华夏之根的牌子叫响叫亮,吸引世界华人到古成纪来寻根问祖,朝觐旅游。
  三是深度发掘成纪文化和推介精品线路。挖掘成纪文化潜力,以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展示成纪文化魅力;同时要加强与天水、崆峒山为主的朝觐之旅的对接,包装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大文化圈、大旅游圈的发展局面。
  3、依托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红色圣地”旅游名片。
  一是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名镇。界石铺镇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区之一,是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会师的中心基点,是我县打造“红色圣地”旅游品牌的基地。打造“兰州—会宁—静宁—六盘山”红色旅游线路;争创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在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中体现红色村镇风格,积极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名镇。
  4、紧跟旅游业发展趋势,着力打造“金果家园”旅游名片。
  一是整合旅游资源。我县是“中国苹果之乡”,苹果产业已具备规模效应,符合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条件。静秦公路沿线要结合“平凉金果”优势品牌,依托城镇、交通和自身资源优势,建立相应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业观光、度假、郊游、野餐、采摘等乡村旅游活动;在农事季节举办主题节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二是开展旅游培训。旅游资源禀赋好,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乡镇要积极培养“创建景区、依靠景区、服务景区”的意识,培育有条件的农户优先发展“农家乐”,推行“采摘、品尝、体验”的方法销售农村土特产,培训村民在景区从事旅游业服务工作,走“农业+旅游”的增收道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建立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积极引导开发一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艺术品位高雅、制作精良、便于携带、市场效益好的旅游商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以静宁烧鸡、大饼、苹果、成纪地毯、成纪挂毯、成纪刺绣、圣诞成纪系列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为主开发旅游商品。积极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创新、创建品牌,并向有资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颁发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和销售证书。通过政策扶植,积极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提高旅游商品质量,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形成具有静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
  6、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行业管理。旅游局要加强对旅游行业的主导作用,依照《甘肃省旅游条例》、《静宁县旅游发展规划暨景区策划》中的规定,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制定旅游规划、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对旅游行业的指导,加快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的升级。
  二是加强市场指导。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各类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投资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旅游宣传要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一句好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的导游图、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的旅游风光片、一个好的旅游徽标),统一旅游形象标识,提升静宁旅游知名度。向县内主要景区(点)、旅行社、宾馆饭店做好宣传,加强向陕、宁、青、川等周边省市的宣传推介;积极参加“西安旅游市场推介年”活动,在“西洽会”和“兰洽会”期间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强化与周边旅游企业的联合,拓展客源市场。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李娟 [标签: 静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影视流行语发展刍议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基于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发展与思
    浅谈矿山机械的发展与前景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
    关于破解齐工行发展中间业务困局的研究
    国企统战工作新变化、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选
    对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
    禄劝砂岩石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从《徐州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浅析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