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港—业—城”互动发展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唐山曹妃甸“港口-产业-城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在梳理其港口建设、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经济实力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其仍存在临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强,港口物流功能不完善、腹地狭小,临港城市职能欠缺、港城互动较弱,沿海开发与保护尚未同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进而提出要促进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需提升港口功能的多样性、加快临港产业的集聚与协作、完善临港城市功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港口 产业 城市 互动 曹妃甸
  引言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港口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无论是英国、美国经济的崛起,还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都是通过港口集聚和扩散经济能量,以港兴城、以业兴港、以城兴港,从而成为区域甚至是全球经济中心。河北省唐山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沿海城市,从1988年开始就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但长期以来,唐山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并非是沿海,而是其传统重化工业,唐山生产力重心在沿海的比例非常小。直到2003年,曹妃甸工业区的成功崛起,成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的必然。十年来,曹妃甸港口、临港产业和临港城市(以下简称“港-业-城”)的互动发展有喜有忧,如何促进“港-业-城”互动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
  唐山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的成效
  (一)港口建设取得突破
  港口是曹妃甸发展的最大优势。曹妃甸拥有深水岸线69.5公里,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水深36米,为渤海最低点,不冻不淤,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1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30万吨级巨轮可在港停泊,可建上百个万吨以上级泊位码头。www.11665.coM在这里可建设公共码头,也可供大型企业修建业主码头。经过十年的建设,如今已建和在建煤炭、矿石、原油、散杂、多用途等生产性泊位75个(已建47个、在建28个),201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1.1%,增速居全国第一。目前,曹妃甸正在依托大港,全力打造煤炭、木材、钢材、矿石、可再生资源、天然气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浙江物产集团、天津物产集团等20多家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入驻,今年年内将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铁矿石交易中心和环渤海煤炭交易中心,进而推进曹妃甸港口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平稳转变。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电视、通网络和土地平整的“六通一平”,是投资者比较看重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些基础设施在陆地建设比较容易,但在大海中建设较难。十年来,曹妃甸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吹沙造地,把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扩张为210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域,形成了支撑曹妃甸长远发展的宝贵土地资源优势。十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投资资金1219亿元,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完成,具备了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
  (三)产业项目加速集聚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腹地广阔有支撑”,曹妃甸在发展临港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年来,曹妃甸重点打造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大石化“四大主导产业”,并着力培育和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到目前,以首钢京唐精品钢铁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显成效;以华润电厂、北控阿科凌、三友化工为龙头的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以矿石码头、煤码头、原油码头、lng码头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产业链已经发挥效益;以华电重工、冀东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中石化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启动。在曹妃甸港区这个龙头的牵引下,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和中日生态工业园等七大产业园区,成为曹妃甸开发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十年来,已有24家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落户曹妃甸,与中铝国际、中科招商等企业在谈的25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益海嘉里等9个项目签约,新兴际华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具备开工条件,中兴绿色能源网络数据产业园、曹妃甸汽车零部件、龙成煤清洁高效利用、中铁集团大型铁路配件等项目年内将完工投产。临港产业的集聚,为城市经济转型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十年的发展,曹妃甸已进入全面发力阶段。2012年,曹妃甸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3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亿元,增长3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工业完成247.86亿元,占总数的40.16%;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80%。2013年1至4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1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5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7亿元,增长98.2%。预计到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9亿元,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75.7亿元、力争完成85亿元,增长5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2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长35%以上。由此可见,曹妃甸正在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唐山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临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辽宁“五点一线”、山东胶东半岛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邻曹妃甸、享有多项国家优惠政策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对曹妃甸的发展形成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虹吸”效应。目前,在天津滨海新区,已有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400多个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300万吨修造船、中俄大炼油等300多个大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八大优势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了北疆电厂一期、新泉海水淡化等循环经济项目,构建了石油化工、冶金、电子信息、汽车等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2012年,滨海新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05.1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1.6亿元,港口吞吐量4.77亿吨,分别是曹妃甸的20.2倍、29.7倍和2.45倍。仅与省内的渤海新区相比,曹妃甸依然差距不小。2012年,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分别比渤海新区少114亿元和37.8亿元。今年,渤海新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7个,总投资9415亿元,而曹妃甸分别为202个、3789.4亿元。两组数字的差距都在一倍以上。 二是临港产业结构不合理。曹妃甸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临港产业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张,粗放式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建材方面,时下是一钢独大;战略带动项目不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亟待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偏低,产品多处于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尚未形成,加工组装为主体的企业多,且企业间配套本土化率低。
  三是陆海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内陆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沿海地区临港产业的发展关联度不强,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关联产业也是独立发展,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之间的深层次融合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业同构、产能过剩,致使集聚效应不够强,不能形成统一合力。
  (二)港口物流功能不完善,腹地狭小
  与宁波港(共有泊位3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0个,可与亚美欧非四大洲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年度吞吐量4.12亿吨,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相比,目前曹妃甸港口泊位只有75个,以北煤南运为大宗,功能单一;港口规模化、网络化水平亟待提高,集装箱吞吐能力偏低,远洋运输能力不强;腹地则因天津港等先期发展的辐射效应而狭小,由于行政区划分割,缺乏与山东、辽宁等周边沿海省份的衔接,与周围港口竞争激烈,导致对区域资源配置的挤压效应增大。
  (三)临港城市职能欠缺,港城互动较弱
  近年来,曹妃甸有港区、生活区、工业园区、国际生态城及商贸、教育、卫生等建设规划,但仍缺乏宏观协调:在港口、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未将曹妃甸港区与唐山港区之间、港口与邻近的工业园之间、沿海经济带与唐山中心城区之间、以及与内陆腹地之间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浪费了许多的人力财力;曹妃甸区与主城区在就业、科技与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存在脱节,区域内资源流动和再配置进程缓慢;临港城市职能相对较弱,仅有一般性生活服务,港城联动程度低。由于政策吸引不强、人文环境相对弱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人口流动活力不足,集聚人气不旺:区域临时性建筑工人多,长期定居人口少;本地

转移多,外来人口移入少;招录一般人才多,吸纳专业人才少。
  (四)沿海开发与保护尚未同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曹妃甸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沿海环境容量与产业聚集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临港工业发展挤压渔业用海用滩,造成沿海4.8万渔民生活困难;持续围垦建设使沿海湿地资源减少,已有108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消失,约占原有滩涂的30%;湿地萎缩、滩涂减少、芦苇沼泽减少,使国际协定列入保护的58种在此栖息的水鸟,有可能变成濒危种群。此外,随着港口建设及沿海经济的发展,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现复合性污染,近海水域灾害时有发生,近海生态系统退化。
  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做大做强港口贸易物流,强化港口与腹地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我国与国际上新兴市场合作越来越广泛,必然引发对港口新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曹妃甸港口建设须抓住机遇,发挥综合保税区特殊政策优势,在以下方面加快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强码头、泊位建设,加快推进业主码头经营模式。矿石、煤炭、液体化工、集装箱泊位建设,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上融入世界通行的“前码头、后工厂”业主码头供应链体系。积极引进著名的世界各大航运公司,共同开发泊位、码头和远洋航线;加强与环京津、环渤海、东北亚乃至全球区域贸易物流的合作,建立世界性区域分拨、配送中心,构建错位发展的世界物流大格局。
  二是拓展港口腹地,加快推进远洋航线培育。港口繁荣发展关键取决于航线的培育和腹地不断延伸。为此,要积极构建辐射唐山周边、接轨国际的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走“飞地”发展之路,瞄准资源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和蒙古,谋划与北京、内蒙共同建设曹妃甸港-华北-蒙古-俄罗斯的贸易物流大通道,使远东、西伯利亚的煤、油、铁,内蒙古的矿产等资源基地与曹妃甸港口做到无缝对接。
  三是完善物流体系,为港口、航线、腹地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要着眼国际物流的“门到门”趋势,突破传统“港到港”模式,实施引入国际物流公司参与港口运营的发展战略。尽快完善落实冀东经济区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的物流链区域发展规划,联合腹地大中型制造企业,与物流园区及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相配套,合理集成多元化运输方式,构建曹妃甸区现代化物流体系。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临港产业集聚与协作
  从曹妃甸发展情况看,近年来采取的是以工业项目为主,挤占“一产”空间,“二产”先行,“三产”后续进行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因此,需要合理布局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在“一产”发展中快速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高效渔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外部深水海域开发,重点发展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业,努力拓宽渔业发展新空间,坚持走“以质增效”的渔业发展新路子,政策倾斜,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在扩大水产育苗、工厂化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观光休闲等特色渔业,与海滨餐饮、海上旅游、观光垂钓相结合,延伸渔业产业链条,增加渔业收入,确保渔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重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接续发展”为突破,以“清洁、高效”为方向,以产业改造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加速推进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重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成主导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扶植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要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改变以往的招商模式,瞄准“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目标开展科技招商,争取引进高层次、高品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曹妃甸。此外,在充分发挥传统工业优势基础上,积极培育壮大海洋化工、海洋船舶业、海洋油气开发、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及与之相关的电力、建材等配套产业,形成现代化蓝色工业产业体系。 四是建设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沿海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海岛、沙滩、湿地、温泉、现代工业等港口和主城区优势资源,统筹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曹妃甸(唐海)湿地、滦河文化休闲等多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调节、法规保障的发展方式,积极借助北京、天津旅游资源市场优势,合作开发曹妃甸沿海旅游资源,将之纳入北京大旅游圈,借力提升唐山沿海特色旅游品牌

,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点。
  五是科学构建海陆联动、良性互动的沿海空间和产业发展格局。要按照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陆海统筹”,把临港产业发展与布局更好地与沿海、海岛的优势资源开发,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和临海工业园区,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沿海产业带。要正确处理全省、全市产业布局与我市沿海产业布局的关系,使临港产业的规划、布局和实施更有利于全市、全省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港口、产业和城市相互依托、互促共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临港城市功能
  在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过程中,临港产业是核心。而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健全、政策优越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制定完善曹妃甸与沿海其他县区(开发区)的经济合作、区域资源环境共享、生态环境补偿等政策,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明晰、利益分配合理的通力合作机制,形成沿海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是统筹曹妃甸与沿海其他县区(开发区)及交通、供热、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综合考虑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资源配置。特别是衔接好沿海地区铁路、公路、水运、桥梁等各项交通规划,保障县区(开发区)之间道路对接通畅,既发挥项目投资效益,又节约用地资源。协调各沿海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等相关事项,避免区域、行业、部门间恶性竞争,完善用海用地政策与地价指导政策,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新兴产业。在规划设计管理中,充分考虑沿海实际,每个工业区的规划设计都应与唐山市沿海地区的总体规划相匹配。通过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海用地政策,充分利用沿海资源,实现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创新宽松的人口吸纳政策和尖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优化引智环境、注重本地人才培训教育、充分发展职业教育等,增强曹妃甸各类人才聚集活力。
  四是创新融资开发建设模式。学习借鉴国际成熟的公私合营建设模式(简称ppp模式),引导外资、民间资本、社会游资等投资参与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抵押融资、港口运营管理收入等渠道筹措回购款项,本着“立足发展需求、分期分批开发”的建设原则,走出一条现代化陆港互动的发展之路。
  (四)合理利用沿海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一是科学界定海岸线功能区划,合理使用近海海岸资源。可学习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福建海西经济区的沿海城市开发海岸线的经验,结合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和唐山市沿海地区海岸生态系统及其自然地理特点,将海岸线进行科学的功能划分,并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及要求,对各功能区严格管理,落实保护开发海岸线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海岸资源科学高效利用。
  二是建立曹妃甸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红线制度控制滩涂围垦。制定《唐山曹妃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以沿海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总量控制制度。引进产业项目,前期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严禁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落户;建立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实施、出让金分批缴付;建立涉海部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加强沿海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入海排污口的监管和对海洋污染的执法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行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建设,出台《唐山市海洋污染溯源追究管理办法》、《唐山市海域海岸带规划管理办法》、《唐山市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办法》和《唐山市海洋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专项法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付费”原则,从排污入海企业的排污费、海域使用金、围垦滩涂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专用基金,利用好国家海洋生态保护资金等扶持政策,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三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基础科研工作,完善海洋环境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海洋环境保护联席会制度,整合环境监测、科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基础科研工作。针对沿海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环境容量、规划环评等基础科研工作,为曹妃甸区域的经济

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许贵元.科学发展大跨越 沿海开发创奇迹—河北唐山曹妃甸“中国速度”值得各地仿鉴.光明网,2013-6-3
  2.张笑非.沧海潮歌—写在曹妃甸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一).唐山劳动日报,2013-5-14
  3.崔玉宝.昂起龙头—写在曹妃甸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二).唐山劳动日报,2013-5-20
  4.孙美.解放思想看滨海新区.唐山劳动日报,2013-5-2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管理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