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网络评论的新标杆

据媒体报道,“两个舆论场”的说法在国内最早是由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如今,伴随着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的急速发展,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博弈愈加明显。作为互联网上的主流声音,新闻网站似乎更可能成为互通两个舆论场的媒介,也更应该是借助新技术手段体现公众视角的第三方。
 
作为全国性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对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至今已历经六届,期间网络评论也已跨入到新的互动媒体时代。网络评论由于载体形式的进步而赋予媒体评论生命力,当下想仅仅依靠一篇评论力作征服亿万读者,进而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希望恐怕已很渺茫。因此,新闻网站所做的网络评论要脱离传统媒体时代评论生产流程的固化思维,代之以专业性、思辨性、公众视角等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平民表达方式传播观点,打通舆论场。
 
社会效果:取得实际传播效果
 
7 月21日,北京发生暴雨,据媒体报道,这是北京61年来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水。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两日内,主流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与民间媒体(主要指微博)之间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两个舆论场,表达方式与传播理念的差异造成了明显的相互博弈,受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主流宏观叙事与民间微观表达的对垒。
 
事实上,从近一两年来各个典型热点事件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公民新闻”的雏形和吸引力。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实现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在不断抢占受众的视线,他们的叙事方式区别于专业新闻传播者,但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和影响力。Www.11665.coM
 
因此,当下网络媒体的评论绝不能脱离于时代,网络评论写作者要谙熟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即去中心化。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作为社会的望者亦或“无冕之王”被赋予权威发布的角色,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权威要有全新的演绎,去中心,也即多中心,每一个发布者都是中心,想实现尽可能大的传播效果,媒体评论就要给自身合理的定位,从准确的定位发声。如7 月23 日光明网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暴雨”后再现两个舆论场》的评论员文章,这篇评论较为及时、客观,且贴近事件本身与网络的关系,发布当日即被多家网站转载。传媒学者付玉辉认为,互联网新闻评论要想真正获得话语权,最为重要的是做到两个体现:一是体现新闻评论的本质,二是体现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所发表的言论,因此其新闻性、评论性是新闻评论的核心要义。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就是以自由、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精神为基础的及时性、去中心化、参与性、互动性的传播方式。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
 
专业性: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在纷繁嘈杂的声音和观点中成为亮点,职业媒体人在互联网之上同样可以立足。网络评论的专业性是区别于宣传报道和民间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是新闻网站评论的着力点。微博语境下的网络评论仍然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尽最大可能成为独立的第三方。
 
新闻专业主义由来于西方,著名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一直以来秉承专业性理念。其实,新闻网站作为媒体行业的一支,是社会中独立于主流与民间的第三方,本应从自身定位出发连接上下。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在良性运行的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要具有职业敬畏感。
 
“在以微博为主体、信息碎片化的微传播时代,更要注重评论的话语转向,在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专业判断的发力也该是一个方向。”红网董事长、总经理、总编辑舒斌认为,目前大部分网站的网络评论以草根表达为主,今后应该在专家学者或行业内权威人士表达方面努力,实现评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化。

时效性: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新闻的生命力与价值在于时效,即任何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呈现,当下媒体的报道更是几乎与事件同步。从职责和使命来说,受众是媒体的服务对象,媒体工作的动力来源于此。新闻网站拥有新技术手段,在时效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也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快速运转机制。
 
互联网时代孕育了信息的繁杂多样,人们在信息获取之余是对观点、态度的诉求。在一个新闻事件报道中,相对于互联网上无限延伸的海量信息,精当有力的评论文章或策划栏目更能吸引眼球,让用户印象深刻,以至于有延伸的理性思考。
 
热点事件和突然事件发生后,媒体评论是消解质疑的直接方式。如2011 年“7 · 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件,如果媒体不及时发声,民间舆论场自会产生此起彼伏的喧闹,这其中虽有意见领袖的真知灼见,但难免有鱼龙混杂,甚至舆论可能会被居心叵测之人煽动。而媒体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立足于事实基础之上的观点阐释恐怕更为公允。近年来发生的一桩桩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中,焦灼的网络舆情往往引爆于自媒体,显然传统媒体已经跟不上新媒体的步伐,新闻网站若在此时失语实不应该。
 
思辨性:以理性思辨为核心
 
思辨性要求创作者有深厚的人文积淀,逻辑、理性是对网络评论创作者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纸媒的评论具有优势,新闻网站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机制方面下足功夫,拥有站在客观立场精当表达观点的评论员。在现实运作中,新闻网站面临困境: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想邀请到实力相当的专栏作者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平台话语空间的尺度往往有局限,某种程度上无法靠近读者。但再多的困境都不是无法生存的理由,总会找到变通的做法。传统媒体的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多年来所储备的人才实力却也是无形资产,新闻网站如何将母媒体的评论力量转化为自身的造血机制,这是个超越报网融合的系统工程。

互动反馈:产生互动效应
 
互动,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直接表现,互联网发展到web2.0 时代,新媒体才真正爆发了力量,让信息传播有了更为人性的延伸。一则触动受众的新闻报道,往往也会激发其“跟帖”或留言的欲望,双向和多向、点与面的交互就能让一个消息变得立体。
 
“随着社交媒介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交互性的特点更为突出。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介, 受众能在阅读评论的同时参与评论。网络信息的集散地上,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反馈,相互交流和互动。浏览评论后,网民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或赞成,或反对,或深化……这使得单一评论的观点不再孤立,意见更趋向多元。”资深网络编辑、中国网络电视台邢立双这样看待网络评论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时代最让人拿捏不准的就是有效受众究竟有多少,他们有什么喜好以及种种相关信息,新媒体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这一切,受众对于媒体来说变得更加精准和确定。一则新闻有多少人看过,停留了多久,读后是什么态度,这些都可以有快速直接的反馈。经常会在一些网站的评论栏目中看到,有些热心的网友会对媒体的报道发出质疑,甚至会在第一时间长篇累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是网站编辑与网友的交流互动在无声无息中穿梭,彼此享受其中。这犹如一次愉快的消费体验,受众是消费者,媒体是服务者,优质的服务来自于和消费者良好的沟通互动中。

公众视角:选择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话题
 
如今,信息的多元互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信息获取渠道更为切近,“六度空间理论”得到了最大的释放,社交媒体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虚拟空间归零。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话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媒体的评论更该把脉受众心理。媒体的编辑与记者要学会讲故事,在这里故事与新闻画上了等号。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强调的是一种视角,即要与读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在网络媒体中更是如此,例如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话题是受众最为关切的,媒体在网上关于公众利益的话题讨论一旦针砭时弊,在受众极大关注和参与的情况下能够释放社会压力,缓解主流与民间舆论的对峙。网络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网络化的形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钢提出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把握网络文化的实际特点。随意、自由、分权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网络新闻评论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切合网络文化的实际特点;二是要把握网络观众的群体特征。当今社会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不同群体的分化、集聚效应在网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网络新闻评论的制作应以受众人群的实际特征为前提,把握好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优秀的网络评论一定要不仅关注大事、大是、大势,也关注民声、民生、民情、民意,成为一面针砭时弊、引领社会的旗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明灯、连心桥、助推器,发出当前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强音,凸显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如是说。
 
平民表达:适应网民的阅读习惯
 
传统媒体时代,特别是纸媒鼎盛时期,精英文化主导下的媒体话语体系是精致而高雅的。每一种媒体形式都有自身的语言结构,如电视依靠声画传达信息,广播依靠声音播送情感,而互联网则相对复杂,它积聚了声画和动静态的语言符号,可形象亦可抽象,这其实为媒体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评论要找到适合网民的阅读习惯,这是在外延层面对信息内容的包装整合。
 
晦涩难懂的辞藻、长篇累牍的文章,这些都不利于网上阅读。对于网络评论来说,始终要考虑满足最大范围的读者需求,页面形式的编排也是如此,适当的互动区域设置能拉近距离。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邓兆安认为,“网络文化具有草根性,因此评论文章既要有很强的说理性,又要易于被网民理解和接受。优秀的评论文章要体现人文关怀,贴近民众,不能大话唬人,更不能高高在上。”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郭晶 [标签: 网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
    在“苏中文学评论研讨会”的发言
    陕西文学评论界的三驾马车
    读《从灵魂出发—侯川文学评论集》
    时代语境下的人性彰显(小说评论)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从“王濛事件”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管理的困…
    基于B—SLIM理论的英美文学网络平台模块划分…
    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让新闻评论传播“正能量”
    网络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看网络游戏中的中国文学元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