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新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净化与创新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均大力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创作出什么档次的电视综艺节目,是显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改革开放至今,中央多次将电视文艺创作的地位提高到文化与文明传承、艺术与审美提升的高度。但近期,受到市场的影响和对高收视率的盲目追求,各省、市电视台中出现了一股宣扬畸形人生观和错误价值观的娱乐节目,这种不良倾向遭到学界、业界、特别是广大观众的反感与声讨。历史上,众多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在赞誉综艺娱乐对艺术和文明的促进性,因此“低俗”这个形容词本不应归属于综艺娱乐节目。由于综艺是人生存的一种兴趣、一种法则、一种精神,因此,当人处于“综艺欣赏”的时候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审美愉悦。然而国内的部分综艺娱乐节目却走入了“临摹与抄袭”,“狂欢与聒噪”,“审丑与窥私”盘根错节的“迷途”。近年来,一些节目陆续遭到学界和受众的强烈批评、投诉,决策层停播、禁播、整改等一系列措施接连出台,电视综艺领域正进行着一场反低俗化的变革。

  李长春同志2010年6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文中指出,“通俗艺术形态也要强调思想内涵,追求格调品味,寓教于乐,不降低艺术标准,不低俗媚俗庸俗。” 的确,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应当提倡“绿色收视率”,文艺频道在形态持续创新的同时,应当自觉抵制低俗之风,力争做到让观众“又爱又信”。

  除此之外,综艺节目千台一面的“跟风”现象也值得担忧。日渐繁荣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基本形态深陷“演艺+游戏+访谈”的程式化“怪圈”,成为了典型的“新八股”,严重制约了电视综艺节目的自主创新步伐。www.11665.CoM屏幕上充溢了过多的综艺娱乐节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原本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娱乐节目市场日渐僵化为一种相对固定、死板的样式。在以“演艺”与“游戏”为基础的名人资源类节目创作中,主持人难免会与嘉宾进行沟通,沟通得引人入胜时便会顺理成章将游戏环节暂时搁置一边,时间久了,节目制作人发现节目的看点似乎并不在“综艺娱乐”本身,而相反是这些明星的八卦内容及其问答中所出的洋相、暴露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由于媒体付出了高额的邀请酬金,为了将明星资源开掘到极致,往往也会在节目的起点或终点位置请其“秀”上一首成名曲,久而久之,三者便水乳交融了。而随后的娱乐风潮却似乎越来越趋向于将多者融合。“秀场”在较为正规化的综艺娱乐节目中逐渐定型为“演艺+游戏+访谈”的标准模式。

  多元竞争的格局下,电视制作人更倾向于将节目办成“大杂烩”,将尽可能众多的娱乐元素融会于同一个节目中,希望借此来保证收视率。观众们时常发现综艺节目往往是“演艺”节目中夹杂着即兴访问,时间一长就变成了访谈,而“游戏”节目中夹杂着对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特长的询问,日常生活的应答会不自觉地演变成游戏,而特长兴趣的展示则顺理成章的变为“演艺”。策划预案时,策划人习惯于估算所有嘉宾的话题、特长,并即兴发挥。“游戏”“访谈”“演艺”这本分属于三类不同界面的形式已然高度融合,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创作者难以突破的枷锁。

  的确,文艺作品的创作不能空洞说教,电视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更具备了多样化表达的基础。电视界“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和小众的需求,高雅艺术形态也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扩大受众面,努力做到雅俗共赏。”

  针对现状与困惑,笔者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与创新提出宏观与技术层面共十点建议:

  一、宏观层面

  (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流程管理制度与创优评估体系

  包括策划、演播室及外采摄制,后期编辑,包装合成等,即针对电视文艺节目制作的不同阶段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并通过量化指标管理,如镜头长度、景别、剪辑频率等。中国电视普遍缺乏高效、合理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包括周、月、年度评优及总结活动,特别是收视率指标之外的“专家评审”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受众测评”。汇总各节目的综合评估报告可以形成良性反馈,以此实时改进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促进文艺节目的自主创新与快速研发

  积极借鉴海外优秀节目形态,主动出击,与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综艺娱乐制作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而组织策划研讨开发中国本土特色的新形式节目以适应观众的新口味和新环境。日前,上海文广集团新娱乐频道已经与曾经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英国达人”节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斥资买断其节目的中国版权与“制作宝典”,掀开了电视文艺娱乐中外合作的新纪元。此类联合制作的模式有助于探寻国际电视综艺的核心规制,提升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创作者的整体水平,积累经验。

  (三)强化全国电视文艺频道之间,频道内部各节目之间的题材交流与资源共享

  这包括(选题、素材、人员、嘉宾、选手等等),打破目前各综艺节目独立性强,频道基层节目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横向交流的瓶颈,改变题材资源浪费,节目定位拥挤重复,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现象。

  (四)建立“全台一盘棋”的指挥体系,强化各节目之间交流

  编前会组织各节目汇报选题,对于近期有时效性的重点题材,需要联合多节目配合制作,达到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如北京电视台习惯于召开联合选题会,打破中心与频道障碍,召集几十档节目针对重要独播电视剧、重点时节、大型主题活动等,进行主题式的策划,如开设独播剧晚会、举办系列造势活动、邀请演员参与现场演艺等等。

  (五)正视新媒体和国际市场的冲击

  构建“学习型团队”,吸收海外先进娱乐文化经验,培养、引进一流的复合型电视综艺人才队伍。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东风,完善频道和节目宣传、包装机制,利用新媒体崛起的人气优势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战略联合,利用宣传造势,设置大众社会议题,引领拉动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收视。

  二、技术层面

  (一)面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录制现场,将演播室去神秘化

  改造演播室气氛,强化互动,彻底改变现场观众的角色。包括对传统舞台的改造,对现场观众僵化姿态的改造,突破以往我演你看的形式,强化与现场观众的互动,力争将“现场观众”转化为“演员”。

  (二)强化编剧与策划队伍

  大力提升编剧与策划的薪酬与地位,形成相对固定、配合良好的高效编剧与策划团队。如辽宁电视台的“明星转起来”“刘老根大舞台”就是使用《刘老根》及《乡村爱情故事》系列的演员班底,每次聘用优质编剧,制造故事、包袱和笑料,将近乎相同的演员不断改头换面,打造同一支表演队伍多档节目,同一主题,不同角度,将同一资源最大化,形成了产业链条,每周推出若干情景剧与小品,迎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将黄金时段节目观众定位于年轻人

  以“教育”“励志”为主题,通过年轻受众辐射中老年观众。鼓励部分综艺节目与院校联合,下基层,与中小城市和农村中的青年观众加强互动。借此增加节目的早期受众,强化对城乡结合部的覆盖。同时将选题聚焦于青少年,特别是教育励志选题往往能引起家长与青年人的共鸣,如央视《开心词典》等综艺节目每次邀请高考状元当选手的几期节目收视率都很高,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说明“寓教于乐”“有志者事竟成”是中国特色永恒的节目定位。

  (四)重点推出大型公益性真人秀节目的制作

  长期以来,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为首的综艺节目舒缓有余,但紧张度、戏剧性和悬念感普遍缺乏。目前中国电视普遍缺乏既有励志思想,又充满激烈竞争;既隐喻人生成败命运,又提倡高尚精神追求;既轻松有趣又富于知识信息的大众综艺娱乐节目。目前真人秀类节目已经占据国际电视节目市场总比例的 35% 以上,并依然在持续上升,特别是以公益性为目的“帮忙类”真人秀,宣扬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倡关怀弱势群体,互帮互助,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炙手可热的题材,非常适应中国人讲仁爱、重感情的特点。国际上几乎每个商业娱乐频道都有一个或几个强档真人秀,“真人秀”从趋势上看甚至可与电视剧平分秋色。我国的综艺节目定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应集中优势资源,策划制作一至两档兼具“五性一感”(竞争性、故事性、纪实性、连续性、公益性、命运感)的以竞争性选秀形态为基础的大型公益真人秀节目——借此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

  (五)强化评委及嘉宾角色

  引进知识结构丰富,各具特长的专家型主持人,逐步缩减、淘汰报幕型主持人。进而将“演艺+游戏+访谈”的模式转型升级。建立优秀嘉宾评论员队伍“数据库”,将全国“表达能力强,表演欲望强”的专家、评论员、演员、嘉宾、稳定在央视的大舞台。全球热播的“杂艺型”海选节目《英国有天才》推出的“苏珊大妈”曾经两次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而该节目的核心却是三位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幽默风趣,甚至带有表演成分的评委(一位音乐制作人,一位普通的古典歌曲歌手,一位报社编辑),三个人表达能力强,表演欲望强,有效地控制了节目现场张弛有度的热烈选秀氛围。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有天才》将“秀评委”的模式推向了极致。

  除此之外,全国各类综艺节目必须完成由无牌到品牌,由品牌转向名牌的转变,同时将琐碎、零散的小板块、小单元节目进行栏目间资源的整合,合并为大单元、大通档,尝试增加大时段播出栏目,针对同时段节目进行错位编排,将资源性节目的粗放经营转变为精耕细作,突出频道力量。

  同时,综艺频道要减少那些只是简单地将文艺作品组合搬上屏幕、缺少电视自身技术表现形态的文艺节目;强化娱乐内容的时尚感和实效性,研发娱乐脱口秀,增加娱乐资讯节目。

  新媒体、新技术、新语境下,普通电视观众的心灵接受量、包容量在逐渐增容,这绝不仅是耳目感官的进步,更是心灵境界的提高,是审美能力(趣味、观念、理想)的扩展。电视综艺节目应居安思危,警觉其滑向“审丑”边缘的危险。面对稍纵即逝的社会审美环境,生产者应有的态度必须是敏锐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创作生产应符合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节奏,适应中庸适度的中国特色的审美规律,既借鉴国际电视工业化生产流程的效率,又不失中国大国的传统品格,既规避掉现存的某些“综艺病态”,又能使电视受众的审美欣赏力和道德情操得到全面促进,不受压抑、强迫与异化,使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规制中达到和谐、交融、统一!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冷凇 [标签: 语境 日本 韩国 韩国 排行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时代语境下的人性彰显(小说评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东南卫视的新闻传播格局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教学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再思…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对比研究
    探索国际化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现代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