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我国社区新闻的发展研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业内外交困。而此时社区新闻悄然在国内兴起,社区新闻以根植于草根、覆盖面广大的新闻资源打破了报纸同质化的僵局;顺应了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化、社区化趋势,针对性锁定受众,利于占领受众市场;以社区百姓身边事为聚焦,增加了读者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意在从以上三个层面分析社区新闻在如今报业竞争中的突围潜能,并从目前国内社区新闻的现状问题出发,探索如何做好社区新闻,真正发挥社区新闻在报纸竞争中的锐利作用。

  一、社区新闻在我国艰难起步

  在国外,社区媒体的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内地的社区新闻、社区报纸发端于深圳的《南山日报》,这份深圳南山区的机关报于2001年首次打出了“社区报纸”的旗号,之后出现了几家如《巷报》、《华夏时报》等社区报纸,这类报纸曾经有过蓬勃的发展,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区新闻的发展大致分为两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大众化媒体的社区化转型。

  这种发展路径即传统大众主流报纸增开社区版。以北京《法制晚报》为例,2005年2月22日,《法制晚报》将北京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社区,并按照这样的社区划分来建构版面。2月23日,该报记者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篇普普通通的社区讣闻,却受到了热烈的回应,并从此拉开了北京社区新闻竞争的大幕。同年,《法制晚报》、《新京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的社区新闻先后涌现。之后上海《新民晚报》,广州《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四川的《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各地都市报分分开社区新闻版块,对该市进行社区划分,并构建新闻,社区新闻聚焦市民的街谈巷议、平凡人生、物业维权、家居敲门、邻里故事等题材,将新闻植根于老百姓的三百六十五天柴米油盐身边事情。wWw.11665.Com至今,社区新闻板块仍是各大都市报、晚报的常设版面。

  第二种路径是社区报纸在大城市的试水。

  继深圳《南山日报》由于政策原因被关闭后,长春《巷报》和长沙的《东方新报》也在“社区报”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借鉴国外社区报的办报经验,社区报在长春、长沙两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城市并不具备办社区报所需要的社区化发展程度。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具备了以上因素,因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各类社区报纸蓬勃兴起,如北京的《望京社区周刊》、《生活在回龙观》,上海《新民晚报》的社区版《上海家庭报》,广州《广州日报》社区报。

  从社区版面的社区新闻,到专门开辟的社区报纸,社区新闻虽在起步阶段几经反复,经历过失败的痛楚,但随着各地报纸常驻的社区版以及蓬勃兴起的各种社区报纸这种发展态势来看,社区新闻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具备了生存潜能,并有望成为日薄西山的报业的新希望。

  二、社区新闻有助报纸突围激烈竞争的潜能

  受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报业生存问题被业界、学界不断讨论,“报业的寒冬”、“正在消失的报纸”等说法一边倒地预示着报业发展的明天同时也形象地揭示了目前报业生存的窘境。在传媒这样一个以“注意力”为市场的行业,受众的关注度以及在受众中的影响力成了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报业面临的困境即:原有受众市场不断被新兴媒体分流;难以找到创新点来俘获新的受众群体。社区新闻应运而生,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竞争力。

  社区新闻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社区划分,较为强调报纸与某一地区受众的关联性,内容、题材则更多聚焦于老百姓的身边事。所以,社区新闻是指对在一定区域内,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风情民俗等变化的事实的报道,它已成为“地域性的群众精神快餐”的代名词。本文从社区新闻的概念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社区新闻的竞争力。

  第一,以根植于草根、覆盖面广大的新闻资源打破报纸同质化僵局。

  伴随着激烈的报业竞争,报纸同质化即成为该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这是因为,报纸同质化是具有不同起点和不同特点的报纸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市场竞争相互吸取对手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逐渐形成相似特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取长补短不断趋同的过程中,报业形成了采编方式、新闻内容等同质化现象。如报纸按照业务口安排记者跟进采访,每个业务口都有固定记者负责采访,而大多数报纸往往都按照相同的业务口划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家报纸同时出现在同一新闻现场,进而许多家报纸呈现大同小异的稿件。再者,按照业务口跑新闻的记者往往不接地气,发布相关领域政策性内容较多,与普通老百姓接触少,难写出受众喜爱的鲜活的稿件。

  社区新闻的操作方式为:将报纸的覆盖范围和目标市场按照一定的地理区位进行社区划分,并派驻记者进入相应的社区,按照社区划分来安排次日版面。这样一来,报纸加强了底端新闻的采集,使报纸的新闻线索、新闻来源发生很大改变,并大为丰富,弥补了“跑口制”对下层新闻覆盖的不足,丰富了版面,使报纸摆脱了同质化僵局。

  第二,顺应了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化、社区化趋势,针对性锁定受众,占领受众市场。

  社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是具有完整地域性和各种服务功能的生活小区,简单的楼盘聚集,或者人为地划定都算不上社区。社区是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性的基本单元,是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基层组织形式。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从乡村、中小城市开始涌向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人口的大量迁入,带动了城市社区化的形成。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全国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重建,我国的社区形式也随着国家进步悄然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单位大院、机关大院、部队大院”等转化为更具有社会性的多元化社区,在社会权利下放,行政性减弱,地域组织性增强的情况下,新兴社区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感情认同和心理归属感。

  社会性多元化社区的形成,无疑聚集了一个对社区有着感情认同和心理归属感的群体--社区居民。这个群体处在相同的社区环境下,对涉及到学习、工作、医疗、教育、娱乐、安全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有着共同的需求,因此,这个群体无疑成了社区新闻的直接与潜在的目标受众。

  社区新闻在城市化、社区化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实现了细化目标受众划分,有目的地采集社区新闻网罗受众群体,这在报纸的受众市场竞争中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加读者认同感与归属感。

  社区新闻特定的地区划分,拉近了报纸自身与特定区域的联系,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新闻具备新鲜性、及时性,对社区受众来说,它的平民视角和内容取材使其对受众来说具有很大的贴近性,鲜活的社区新闻也有一定的趣味性,由此来说,社区新闻对社区受众有着很大的新闻价值,能吸引并影响受众。《广州日报》曾这样描述一市民看到社区报纸的情景:广州市雅乐居花园业主杨小姐刚拿到报纸,立刻惊喜地叫出声来:“妈妈,这是我妈妈!”社区新闻主要聚焦于社区里老百姓的身边事,包括社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区人物、社区纠纷、社区事故、社区活动、社区通告、社区趣闻,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新闻的视点最直接地对准普通百姓,真正地报老百姓所想。

  打破新闻同质化、针对性锁定读者、最大程度贴近受众是社区新闻具竞争力的三个重要因素。要更好地做好社区新闻,在报业的残酷、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出来,那必须认清社区新闻在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放矢,才能发挥社区新闻的优势,做好社区新闻。

  三、针对现阶段社区新闻存在的问题,探索社区新闻的发展路径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社区新闻蕴藏着很大的潜力。面对着悄然兴起的现代新型社区,报纸已经不能忽略对这块新闻宝地的挖掘。但就目前国内社区新闻的发展现状来看,社区新闻似乎还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甚至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首先,社区新闻有概念而无实质,弱化了报纸与社区受众的情感关联。

  目前,业界对于社区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并未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在社区新闻的实操中往往出现有概念而无实质的情况,报纸打出“社区”概念,却未能做出真正的社区新闻,这类问题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1.机械地将非社区新闻放置于社区新闻版面, 如《法制晚报》在2010年3月26日b06社区·西部版,报道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进行修复保护同时向全世界招募志愿者》,这其实是一则时政类消息,却冒“社区”之名进入社区版,而此类消息并不能建立起报纸与社区受众的情感沟通,有名无实。2.将社区新闻混杂在民生、社会新闻版面,未能凸显社区新闻的优势,可能会弱化新闻发生地作为“社区”的概念。民生、社会、社区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平民话语,但民生新闻≠社区新闻,二者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点。社区新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打出“社区新闻”的概念的确可以吸引眼球,但如果行“社区”之名,却名不副实,最终必将难以维持。

  其次,深陷家长里短的琐事的报道,未能建立社区新闻的品位。

  对社区新闻普遍有这样的误读,即:社区新闻是新闻价值低的新闻,是社区里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因此,目前社区新闻大多为这样的呈现:南方都市报·广州读本·社区的《丽江最老“鹅街坊”病了!业主和物管齐为这只大白鹅寻访“鹅医”,兽医今日将上门诊治》,简单的事件消息,就事论事,更谈不上影响力。社区新闻平民化视角、市民化语言,简单通俗但不能因此而流于通俗、缺乏新闻品位。

  再次,社区记者职业化队伍尚未真正形成。

  社区是最贴近读者的,是新闻事件的高发区域,是新闻媒体源源不断的新闻宝库。但目前由于社区记者的业务素质不高,并未真正形成职业化社区记者队伍,社区新闻并未呈现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与新闻品味。社区记者的业务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没能认识到社区新闻的价值,未能从思想上重视社区新闻的采编。一般认为社区新闻就是社区里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并无多大的新闻价值而言,采写时并不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寻,因此新闻只能是泛泛而谈。2.缺乏敏锐的新闻触觉与“以小见大”的新闻敏锐度。社区是一个新闻线索的宝库,记者既可以从区域内部各部门拿到跑口记者遗漏的硬新闻,也可以在自己的社区内找到重大新闻的市民落点。社区内的事情虽小,但如何从小的事件中引出大的新闻,这最考验社区记者的业务能力,就目前而言,社区记者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从问题出发,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新闻建设:

  第一,理清社区新闻概念,树立社区新闻品牌。要做好社区新闻,首先必先厘清社区新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只有如此才能采编出不同于民生、社会新闻,不混杂时政、综合题材的社区新闻,还社区新闻以真貌。如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一样,报纸的社区板块唯有优秀的社区新闻组成,才能逐渐树立“社区版”品牌,为受众认可、接受、需要。

  第二,记者深入社区,跳脱家长里短的园囿,适当新闻策划,提高社区新闻品味与竞争力。社区新闻以社区老百姓的生活为聚焦,报道重点为日常生活及相关领域,旨在为社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语言简单通俗,视角平民化,因此社区新闻的采写考验着记者的功力。社区新闻不应该是简单的消息,一事一报,而是要突出其针对性、服务性,真正为受众所需。社区记者应该深入社区,从老百姓身边小事、市井人物出发,写出对社区老百姓有着一定影响、真正为他们所需要的有品位的新闻稿件。适当地进行新闻策划,针对社区中的典型、有较大关注度、较大影响力的事件运用新闻手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连续、系列性报道,提高社区新闻的竞争力。

  第三,尊重并报道社区文化,牢固与社区受众的情感纽带。共同的文化有助于构建社区受众对社区的心理认可与归属。因此,社区新闻在争取受众方面应该积极进行社区文化的构建,利用自身媒体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报道、组织构建社区文化,塑造社区文化氛围,加强与社区受众的情感交流。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特色的文化,记者要尊重和着力表现居民对所属社区的认同、热爱、依恋的思想及其心理感觉和社区意识。社区新闻的最大特点即最大程度地贴近受众生活、受众需求,贴近性是其新闻的最大特色之一,因此做好社区新闻,维系于社区受众的情感纽带是关键。

  第四,有意识地培养社区读者的公民意识。社区新闻不应该只满足于锁定稳定的读者群体,而更应该发挥社区新闻的优势,培育一批热衷社区事务,能够积极关注、参与、讨论甚至影响社区事务的公民。他们不仅仅是社区新闻的报道对象,同时也是社区新闻的参与者,是以社区新闻为讨论平台的讨论者。只有这样,社区新闻才能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培养社区公民,才是社区新闻的长久之计。

  四、结语

  瑕不掩瑜,尽管社区新闻在发展中依旧不甚完善,但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争取受众市场、贴近受众需求方面,却起着奇兵利器的作用。我们认识到社区新闻的潜力,也看到社区新闻现阶段的缺失,因此也从中看到,做好社区新闻势在必行,让社区新闻的潜能释放,真正成为报业竞争中的一把利剑。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唐琼 [标签: 社区 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 社区 发展研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谈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我国网络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从古代文学作品看我国体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谈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报纸新闻传播变革探析
    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
    浅谈我国手机广告特性与发展路径
    浅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文学期刊与我国的外国文学传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