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析手机引发的媒介消费变革

  摘要:传媒市场化的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作为新媒介,凭借其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多媒体等媒介消费特征促使个体消费者的身份、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消费时空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为企业、政府、公共机构等组织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传播服务。

  关键词:手机 媒介 媒介消费

  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手机逐步由通信工具转变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以及由它带来的社会变革。①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大众媒介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仅被党和政府作为一种公共事业,为党和人民服务。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的市场化使得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②

  媒介消费指的是人们获取和享用大众媒体精神产品或传播服务的各种活动。③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以及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其中,消费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消费者以什么身份、采用什么形式、运用什么方法来消费以满足其需要。④手机作为媒介在消费形态上有着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多媒体等消费特征,手机媒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新媒介以使其价值最大化。⑤人们对于这种新的媒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实践上都在不断地思考和创新,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媒介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带来一场新的通信革命,也对人们的媒介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wW.11665.cOm

  媒介消费者可分为个体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个体消费者主要指那些旨在获取和享用大众媒介精神产品或传播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他们的媒介消费的目的是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而组织消费者指的是企业、政府、公共机构这类把媒介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行消费的,他们把媒介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活动,目的是为了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手机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对个体和组织这两个不同的消费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手机引发的个体消费者的媒介消费变革

  手机媒介促使消费者身份的改变。手机媒介的出现促使媒介消费者从“信息消费者”的身份,转变为集“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于一身。传统媒介时代,媒介属于一种稀缺资源,传播者是确定的,信息反馈比较困难,媒介消费者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即传统媒介生产什么信息,我们就消费什么信息。然而,由于手机媒介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媒介消费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具体表现在消费者可以在这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参与各种传媒热点问题的讨论,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另外,由于手机媒介的交互性特征,使得消费者可以及时地反馈信息。

  手机媒介促使消费模式的改变。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开放和共享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媒介的“把关”功能几乎消失,使得媒介消费模式从大众传媒时代的接受选择转变为如今的选择接受。“把关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那些符合群体规范或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播学者怀特认为在大众传播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大众传媒时代,消费者除了接受传统媒介提供的信息外,很难有其他渠道来获取信息,所以只能依赖传媒选择、过滤后的信息。然而,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及传播者呈现“去中心化”特征,使得网络信息海量化且更新速度快,网络时代的“把关人”难以及时有效地对网络信息加以选择取舍,媒介消费者可以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收经媒介选择加工后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接收信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定制天气预报,利用手机上网下载小说、音乐等等。

  手机媒介促使消费结构的改变。媒介消费结构指的是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媒介消费过程中对不同媒介消费的比例。手机与传统媒介的融合使其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丰富了媒介消费内容,促使消费者更偏向于新型的媒介消费,相对地减少了对传统媒体的消费,这使得整个媒介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传播内容的同质化,加上在传播速度和便捷性方面,手机媒介优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对手机媒介的消费。《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报业、图书、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而移动传媒和互联网成为传媒的双驾马车。⑥随着中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人们对手机媒介的消费呈增长趋势,目前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应用形式已经得到发展,所以,手机作为移动媒介,它的产生、发展促使了媒介消费结构的改变。

  手机媒介促使消费时空的改变。传统的传播环境下,人们对媒介的消费活动是在特定时空下进行的,手机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促使消费者可从特定时空转向全时空消费。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全时空的存在,他们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手机媒介满足了消费者全时空消费的需求。保罗·莱文森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这个概念——纵观媒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见媒介的发展是一个叠加的过程,不同的媒介发展阶段总是从不完善向完善的方向发展,后发展的媒介总能克服原有媒介的缺点,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介或某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偿。印刷媒介的出现是对口头传播稍纵即逝的缺陷的补偿;广播使得即时性、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则补偿了电视、书籍、办公等多模式的不足,而手机媒介则使以前一切媒介的非移动性得到了补偿。⑦手机以前的媒介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而无限移动的双向交流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为便捷的媒介,手机拥有的便携性,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移动的环境下、任何时间里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满足了人们全时空的媒介消费需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候车厅内、电梯门前、公交车上很多人在浏览手机报、手机上网聊天等,所以,手机的出现促使了消费者在全时空的环境下都可以进行媒介消费。

  手机引发的组织消费者的媒介消费变革

  作为消费主体的企业、政府、公共机构的媒介消费,是以获取媒介的传播服务来维持企业的运行、发展和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手机作为媒介的出现为这些消费主体提供了新的传播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使得在大众传媒时代,企业投放广告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是消费者对于信息是选择性接触的。然而手机的个性化消费特征有助于企业营销者通过数据分析搜集消费者的信息资料,细分消费者,然后利用手机媒介投放广告。3g时代的到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识到手机媒介是其实现精准营销传播的利器。所以,手机媒介的出现使得企业作为媒介消费者有了新的更好的选择。

  同样,对于政府和公共机构而言,可以在数据库基础上进行信息快速有效的传达,这种优势是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提供的。例如:北京三环路维修期间,北京市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发布交通信息,就是针对本地区的所有公众发布消息,可以补充传播媒介无法达到之处,使信息有效传达。

  当然,对于手机引发的媒介消费变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除了积极的影响外,变革还带来了以下问题:

  首先,增加“把关”难度,垃圾信息泛滥。传统媒介中传者的身份是固定的并且大众传媒代表了党和国家的喉舌,传媒组织对信息起着把关人的作用,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都被过滤出去,我们接收的信息是符合社会的健康发展的。手机媒介的出现使得无数个传播主体浮现出来,信息的传播者呈现“去中心化”的状态,他们可以成为信源自由发布信息,并且手机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和无障碍性,使得在不同的节点上信息几乎是瞬间就到了眼前,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难以彻底实施,尤其是一些信息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散布大量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让信息控制防不胜防。

  其次,不利于媒介消费者身心健康发展。手机媒介使得媒介消费者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但是传者数量激增带来的信息的剧增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成为信息的奴隶,对信息的消化和梳理能力退化,形成了麻木盲从的心态。另外手机媒介拥有强大的娱乐功能,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使得人们对手机媒介产生了依赖心理,与网络沉迷现象一样,过度的依赖和沉迷手机媒介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暴力、色情信息的传播,都不利于媒介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手机使得众多的人成为传播主体,把关难度加大,造成了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的泛滥,从而影响到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同时手机强大的功能使消费者有“手机依赖症”的倾向,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手机引发的媒介消费变革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媒介消费者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对媒介的批判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培养媒介消费者合理利用信息为个人、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⑧当今一些媒介为了迎合受众,存在着媚俗化倾向,使人陷入娱乐至上的幻觉中,沉醉于虚幻世界中,这些信息带有强烈的说服性,甚至是欺骗性。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媒介批判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大量垃圾和不良信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新的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的缺失。由于手机是一种新媒介,发展之初国家对这一新事物还没有具体的监管细则,以致出现了监管漏洞。直到2008年央视“3·15”晚会上媒介消费者的权益才得到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手机媒介的监管。针对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除了要提高媒介消费者自身的媒介素养外,还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即发挥“把关人”在手机媒介的信息监管作用,具体而言: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信息监管部门要加大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监控力度,同时要发挥政府媒介规制的作用,保证媒介坚持正确的方向,注重舆论的导向功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媒介环境。

  不管是自律还是他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手机媒介传播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综合管理,各方应该相互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手机媒介信息交流环境。

注 释: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加]:《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3页。

  ②张小争:《大众传播中受众权益保护》,(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06年版。

  ③宋小卫:《媒介消费者也可以打官司》,《文化月刊》,2003(9)。

  ④王长征:《消费者行为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文长辉:《媒介消费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⑥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http://media.163.com/10/0419/16/64l6u0cg00764bng_3.html

  ⑦保罗·莱文森[美]著,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⑧陈丽丹:《论受众媒介素养培育》,《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5)。

  ⑨李建伟、王克茹:《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新闻界》,2009(1)。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廖小丽 [标签: 组织变革 融合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浅析大学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改革措施
    浅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浅析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经典价值尺度
    浅析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反抗心理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浅析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娱乐化现象
    浅析网络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浅析简爱的性格冲突
    浅析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