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环境新闻对记者专业性的要求

  【摘  要】1984年1月3日,《中国环境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新闻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也渐渐进入了有待突破的瓶颈期。笔者通过对上海12家综合性媒体环境新闻记者的深入访谈发现,中国的环境新闻从业者正面临专业化缺失现状,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借助政府、媒体、学界三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环境新闻;专业化;媒体生态环境

  冰岛的火山爆发、美国的龙卷风、杭州新安江的苯酚污染,在新媒介的推动下,这些环境事件都迅速向全球各地传播。对于环境新闻记者而言,这个新传播时代是个线索来源及时、题材丰富、传播迅速的好时代。但是,面对频发、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环境事件,当前中国的环境新闻记者面临重重挑战:环境知识的缺乏及职业专业化的缺失,导致在进行环境事件报道时,一些新闻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明显“受阻”。

  笔者通过与上海12家媒体环境新闻记者①的访谈发现,与西方环境新闻记者相比,我国环境新闻记者大多缺乏自然科学知识背景,由于媒体对环境新闻激励机制的缺失,没有建立专业的环境记者队伍意识,导致环境新闻记者对自身职业评价较低、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如何设立环境新闻记者“双资格认证”门槛、提高环境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值得媒体管理者及从业者认真思考。

  一、专业基础“搭建”西方环境新闻专业化

  与传统新闻相比,环境新闻具有更加严密的科学性,王积龙指出,要想成为主流媒体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之一,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科学基础,而美国媒体环境新闻从两方面准备了条件:一是新闻记者的专业化,一是新闻教育的专业化。wwW.11665.com[1]54-55综合学者的观点,媒体环境新闻或环境新闻从业者是否实现了专业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环境新闻教育的专业化

  有学者曾建立了“环境新闻z坐标”。环境新闻对从业者的要求,不仅要有新闻专业的系统教育,还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环境新闻z坐标”要求环境新闻的从业人员既懂得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又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自然科学的解释,这样环境新闻才能够真正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最新环境信息变动。[1]21实际上,目前,这一点很难达到,很多记者有新闻专业知识背景,但很少受到过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或培训,由于缺少自然科学背景,环境新闻记者在进行环境报道时,显得简单化,所以,很多环境科学家对媒体的简单化甚至误导很不满意。而环境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也很受限制,特别是面对专业资料及专家的不同说法时,在采访调查取证时也有极大的难度,这对环境新闻记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这也限制了作为环境新闻的核心价值——风险性预测的实现,常常使环境新闻简单等同于科技新闻或社会新闻。

  (二)从业者队伍的专业化

  受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媒体口味。美国新闻界建立环境新闻记者队伍是从1980年后开始的,在1980年至2000年这20年里,受众需求发生了变化,环境新闻在美国经历了一个起伏期,1989年前是个低潮期,1989年属于一个高峰期,1990年开始变得平稳。这段时间,环境新闻不仅在文本上表现成熟,而且报道面也得到很大的拓宽。从影响力来看,西方的环境新闻在2000年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普利策新闻奖为例,环境新闻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加,在同一年里,多篇环境新闻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同时,环境新闻在体裁范围内也有拓展,照片、特写等日渐增多,这表明环境新闻渐渐获得主流媒体的认可。从社会价值来看,环境新闻渐渐进入主流社会人群的视野,对“阿富汗斯坦主义”(指关注远离本土的环境问题)的突破,标志着西方环境新闻的务实性、服务性、调查性、揭露性等传媒功能特点日渐形成。

  在中国,最高组织的新闻奖当属中国新闻奖,该奖是全国新闻工作的一个风向标,但是近几年统计显示环境新闻所占比例很少。从第16届到第20届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环境新闻类报道获奖比重从6.7%到7.2%,而在2008年却跌至4.0%,所占比例高低起伏,呈下降趋势。[2]由于得不到媒体足够的重视,环境新闻在传统媒体中常常是“零星”地以动态方式出现。综合性媒体的日常新闻中,环境新闻与其他社会新闻一样,通常是以条线新闻或热线新闻的方式出现,就事论事、运动式报道为主,少有设立专栏或专版进行常态报道,环境新闻从业者得不到有力的团队支撑,记者队伍专业化欠缺。


  (三)组织的专业化

  1990年,美国环境记者协会成立,该协会成立之初确定的功能是:在职环境记者相互帮助的团体。主席德特金先生(时任《费城问讯报》环境记者)这样阐释它的功能:“反映环境新闻记者这样的愿望:(在环境记者协会内部)通过工作网络、新闻信与年度会议的形式,彼此分享信息。”[3]美国环境记者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不接受来自环境单位及利益集团的资助,主要为全美的环境新闻记者提供业务交流的平台、教育的机会,维护环境记者的权益,向世界传播环境新闻理论。

  在中国也有全国性的环境新闻记者组织,即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宣传功能是其主要职责之一,主要是承办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委托的一些宣传工作,另外,是环境宣传方面的活动,组织环境新闻奖的评选等。而在经济上,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难以得到独立。

  二、传统新闻体系下,环境新闻记者的专业化缺失

  如果以队伍的专业化及教育的专业化为标准,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环境新闻,虽然在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从环境新闻记者专业化和新闻教育专业化两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并未完全融入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与上海12家综合性媒体的环境新闻记者的访谈中发现,环境新闻记者正面临专业瓶颈。由于环境新闻记者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当前综合性媒体对于条线的划分标准,本文所指环境新闻记者是指以上海市环保局及其相关附属单位、环境协会及环保组织为其新闻采访条线的新闻记者,在这部分媒体中,环境新闻记者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这些媒体在本地区范围内影响大、竞争力强,所采写的稿件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传播环境新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12家媒体的环境新闻记者访谈发现,专业性困境正困扰着这些环境新闻记者。

  (一)缺乏专业背景

  与西方环境新闻记者拥有自然科学知识背景不同,上海的环境新闻记者虽然是新闻科班出身,但是自然背景知识缺乏,均是文科出身,涉及中文、新闻、汉语言文学、法律等专业,在从事环境新闻报道后,大部分人从未参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即使参加过一些培训,也是培训次数少、时间短。访谈中发现,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环境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会觉得很“心虚”、“无所适从”,对一些专业性问题的了解比较肤浅,甚至会面临“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的尴尬”,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环境新闻常常被冠上夸张的标题,带来不良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引起可能的纠纷和来自政府的压力,大部分环境新闻记者直接把风险性预测排除在外。这一点,在谈到新闻采访信源时有所体现,所有被访谈对象都表示环境新闻的信源主要来自政府,因为它固定而安全,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二)环境新闻记者队伍的非专业化

  在上海的综合性媒体中,目前,仅有《新闻晨报》成立了环境气候新闻部,并在中国纸质媒体中率先辟出了专门报道环境和气候事务的“地球”版,在新闻板块中,每周二至周五推出4个版的“地球”,有专门的环境记者队伍。而在其他综合性媒体中,环境新闻记者通常是“单枪匹马”、“身兼数线”,在访谈中发现,有的记者除了环境条线外,还有房产、交通、教育等出稿量较大的条线。因此,一位跑环境条线7年的环境新闻记者称,在房产新闻高峰时,几乎不得不放弃环境新闻。由于媒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环境新闻记者在媒体中的地位也比较尴尬,在上海综合性日报中,环境新闻常以“运动式”的形态出现,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但常在某热点结束后悄然无声,难以形成常态关注机制,在注重动态新闻的综合性日报中,仅以环境新闻为主要条线将会直接影响从业者的发稿量及收入。因此,环境新闻常常还是“快餐化”呈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环境新闻记者很难坚持环境新闻的专业报道。

  通过深入访谈后发现,近年来,上海的环境新闻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环境新闻从业者却渐渐进入一个瓶颈期,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应该从收入、发稿机会、职业自由度、教育培训四方面改善目前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处境。

  三、寻求突破,环境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

  借鉴国外环境新闻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前的现实特点,环境新闻的发展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

  (一)减少干预,政府应着力净化媒体生态环境

  近年来,上海环保部门在公开信息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网络发布日常工作信息,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涉及民生性服务性的部门对记者保持开放,在突发环境事故时第一时间向记者反馈情况等方面,仅从信源上,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环境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大的环境事故或热点问题上,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也会予以及时的信息公布。但是,也不得不关注,上海媒体缺乏对环境负面问题的深入调查和报道,也与目前的政府宣传体制有关。

  (二)加强对环境新闻的重视,形成常态化的报道机制

  当环境新闻融入美国主流媒体,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上海环境新闻还难以真正进入上海的主流媒体,综合性日报仅将环境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通常是在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才会运动式进行报道。媒体应该根据环境新闻自身的特点,化运动式的报道方式为常态化的关注机制。

  (三)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与当地环境问题相结合

  在西方,环境新闻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到2007年,根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统计,大约有50个大学设立了环境新闻专业,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这为其在环境新闻报道中的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型记者奠定了基础。上海可以效仿美国大湖区环境新闻培训所,该所是以环绕在密歇根州五大湖区的生态环境报道为培训内容的、本地化的环境新闻培训机构,每期受培训的25名记者,都是来自五大湖沿岸的媒体工作人员,培训在于学习他们所生活的家园——大湖区周围所面临的最为严重和紧迫的环境问题。[1]227-228上海有与大湖区相似的地理位置,作为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上海环境新闻从业者的重要报道课题。其实,上海有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但环境新闻教育却很缺乏,上海也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性环保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高校培养专业型的环境新闻从业者,从而满足环境新闻对从业者的专业性需求。


注〓释:
  ①12家媒体: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新民晚报、i时代报、上海日报、新闻午报、青年报、smg新闻频道、东广新闻台。

  参考文献:
  [1]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璩卉慧,卢明芬,莫惘.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环境新闻报道现状——以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为例[j].新闻世界,2011(2):92.
  [3]王积龙.美国环境记者组织的作用分析[j].当代传播,2009(2):60-62.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余梦 [标签: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认知 新闻记者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五台山佛教传播对新闻传播学的启示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新闻传播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研究述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从“王濛事件”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管理的困…
    证券新闻传播的规范管理
    国家行政机关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管理
    新闻传播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
    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