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论析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道德失范 新闻自律 新闻媒体 
  论文摘要:当前,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种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侵权等行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一、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1. 传播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作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真正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确是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记者》杂志为抨击新闻造假现象,从2001年开始发起了评选年度十大虚假新闻活动。“十大假新闻”的评选原本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假新闻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打越多,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假新闻也频频出现在媒体报端。如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等地发生暴力事件,部分西方媒体用扭曲事实真相的报道,误导舆论,甚至弄虚作假,某些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和报刊把参与打砸抢烧的暴徒描绘成“争取****的英雄”,将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无辜群众、破坏人民财产的犯罪活动渲染成一次“争取自由的事件”。wwW.11665.cOM特别是用精心剪裁过的虚假照片,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断章取义,编造谎言来影响、操控国际舆论,煽动****情绪。德国rtl电视台在报道中将尼泊尔警察抓捕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事件”,将四名“挥舞棍棒的尼泊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驱赶游行者的照片说成是“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人群”,这些虚假报道都使得不实信息在社会上公开传播,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 
  2. 发布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对要求刊登新闻者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其主要表现就是以发布“新闻”(或其他稿件)为条件向被报道对象索取货币或非货币的利益。其实质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权利和金钱进行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一样是新闻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新闻单位以专版、专稿的形式刊登关于企业形象、产品信息的介绍,这种新闻往往是按照篇幅、地位论价,有的则是以报道为条件交换其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等。至于新闻记者个人搞“有偿新闻”,更是名目繁多,包括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劳务费”、“车马费”、“误餐费”等各种名目的钱款、有价证券,还有礼品;或者以采访报道为条件交换各种好处,如购买廉价商品、餐饮、出国旅游、住房等。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新闻领域的反映,其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应该说,在新闻传播领域一直有这种现象的存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这种现象并不严重,甚至一度几乎销声匿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开始要求刊播新闻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此后有关部门如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电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严厉查处有偿新闻的行为,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强调媒体自律,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禁止这一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但是有偿新闻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金矿发生特大爆炸,造成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 00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矿主和有关部门试图隐瞒事故真相。新华社山西分社的四名记者在得知事件发生后赶到繁峙,但他们并未去事故现场采访,而是在收受了矿主的巨额贿赂和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后将本该报道的新闻压了下来,后经山西省和中央相关媒体记者的不懈努力,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几名记者虽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也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 
  3. 制作低俗新闻。低俗新闻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低浅层次审美情趣的报道。近年来,由于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能够及时跟进,不少媒体单纯片面追求“看点”、寻找“卖点”,大肆炒作歌星、影视明星的隐私和绯闻,用媚俗的语言、煽情的标题和不负责任的评论来吸引受众眼球,追求高点击率,制造轰动效应,满足部分受众追星逐名、窥探隐私的心理,许多新闻网站的页面上充斥着美女艳照,导致新闻媚俗之风盛行,如“拜金女”马诺、艳照门事件、翁帆怀孕事件、芙蓉姐姐,等等。在“社会新闻”版块中,****、******、凶杀等报道内容比比皆是,而且不惜篇幅介绍细节,并配以大标题和图片刺激读者感官。这些低俗化新闻通过片面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来达到吸引注意力、获取商业利益的目的,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我国一些传媒的风格:“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如何兼顾社会责任和市场效益,既给媒体提出思考,也是对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考验,政府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结构性平衡的问题,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用行政手段强硬干预,此外还要满足社会文化多样性、多元化的需求。

  4. 新闻缺乏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新闻道德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倡导人文精神,这也是新闻真实、客观、公正、自由原则的依据和出发点。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当前,在新闻传播领域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为了追求强烈效果,吸引受众眼球,往往用抢眼的字词,甚至恶语攻击,如吉林某报,报道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广州连日酷暑,导致三十余人死亡,某报标题为《广州“酷”毙三十人》;某男子不慎触电身亡,某报标题《触电男子成烧焦烤鸭》。在这些题目中,对人的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对逝者生命的逝去没有让人感到惋惜,而是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针对新闻媒体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其深厚的社会原因,如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新闻传播行业体制构建的不完善制约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媒体作为信息产业,也被纳入到市场经济运作的轨道,媒体产业化不断加强,新闻传播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相对于新闻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新闻传播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无法对于新闻领域中的不良现象作出细化的明确的惩罚制约,这些都导致了有些媒体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于出现了道德滑坡、公信力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认识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新闻道德价值取向扭曲,这些都导致了新闻****的不正之风。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 


  1. 加强媒体道德自律。媒体自律是指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基础上,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约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闻法律、规定(他律),二是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上进行自我约束(自律)。新闻自律属于新闻道德的范畴。新闻活动中的非法现象可以借助法律手段解决,而非道德现象如何解决,则只能靠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因为新闻传播活动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法律规范无法对复杂的社会进行全面周详的规范,不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法律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约束毕竟是有限的,往往只有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才起规范作用,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新闻工作者自我的约束,通过新闻从业人员处于良知、道义、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即新闻自律来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新闻自律的必要性。 
  2. 规范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闻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有许多规范同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但是,还没有以“新闻法”、“新闻传播法”命名的专门性法律,所以,对于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集、传播、出版、交流新闻等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权利与责任,缺乏细化的、明确的法律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纷至沓来、层出不穷,相比于这些新问题、新现象,相关部门制定的原有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和约束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积极推进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同时,各级宣传主管部门,中国记协、地方记协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营造激励正面,惩罚反面,扶正去恶的环境和机制。 
  3. 加强新闻传播伦理教育。目前,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都来自于各大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和输出新闻专业人才的第一站,高校的新闻院系担负着提升新闻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国内的新闻传媒院校,在从事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注重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教学,对于新闻伦理教育重视不足,新闻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这种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最终会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取向。我国着名新闻学学者李希光教授曾经指出应该把新闻的基本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公正原则等列为新闻传播院校的核心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一种开放的、无偏见的头脑和寻求真理的精神。因此,新闻传媒院校应强化对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复合型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鞠健夫.从媒体行为看新闻伦理[j].传媒观察,2002,(4). 
  [2]谭诚训.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j].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2007,(1). 
  [3]寿山松,汪开海,陈立吾.新闻真实性中易出现的失误[j].新闻前哨,2007,(2).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媒体 道德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国际新闻传播特征
    试论影响新闻传播的话语理论体系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之当代生命力
    试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试论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试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描写
    浅析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
    试论唐代体育文学的发展与审美内容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试论韩国高丽朝文学对苏轼诗文的消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