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析个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
摘要 本文从戈夫曼的“戏剧论”的视角分析了个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过程。本文认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有其固有的特点与机制,并源自印象管理以及现实社会空间受到挤压等深层心理动因。
  关键词 自我呈现 博客 印象管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博客已然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新的网络表达的形式,而博客的使用群体也显然成长为一支能够影响着社会的重要力量。
  因此,对博客这样一种传播方式中的主体行为进行关照具有现实意义,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博客传播中的行为就成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路径。也就是说,本文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博客中的自我呈现为什么如此,其背后的更深的心理动因是什么。
  
  一、什么是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
  
  库利认为,自我呈现是人类的本能性情感之一。自我呈现的概念由戈夫曼在其研究社会行为与心理的“戏剧论(dramatigury)”中提出,是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他人创造某个特殊的印象的过程,它泛指一般人行事时表现自己的方式,是社会行为的普遍特征。自我呈现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条件,为了很好地交流与互动,人们必须去定义情境和将要扮演的角色。
  首先,定义情景对于自我呈现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社会比作一个“大舞台”,定义情景是指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要面对的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判断自己所应该充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遵循一种贯穿始终的、预定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www.11665.com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指出,我们都像舞台上的演员,尽力地要让“观众”(我们周围的人)相信自己是某种人。即使其实我们并非这种人。通过这种方式,人都形成了一种对自己的角色的期待,并设法将自己规定于其中。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参与者在特定的场合,以任何方式影响其他任何参与者的所有活动即成为一种“表演”。“表演”的情景通过自己与同一情景中的其他演员共同来完成,因此这个情景的性质也通过“演员”之间的不同的互动关系来体现。
  其次,出于本能的人的社会感情,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但是在同一情景中,也就是说在自己所设想的同样的“观众”面前,人都会尽量保持自我呈现的一致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人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来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决定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一定的交往性质。因此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人都会试图站在他人的角色的立场上,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并据此调整或控制自己的社会行为,以尽量使他人感到满意。
  在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中,他把个体分为两个基本的部分:他被看成表演者(performer),一个易于受干扰的印象制造者,潜心于非常富于人性的表演工作中;他被看成角色(character),即一种形象,一般而言,是一种美好的形象,表演就是图谋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以及其他的各种优良的特性。两者对于必须进行的演出都具有它们自己的意义。
  
  二、个人博客及其特性
  
  本文所述的博客是指“借助专用的博客工具创作的个人主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依照逆时间顺序排列日志的布局方式”。博客是一种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表达方式。博客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的博客主页,即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站,有自己的域名、空间,使用自己的服务器等。还有一种是托管博客主页,即在专门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租用空间,或者在专门的博客网站中注册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
  从博客的单位来看,博客可以氛围个人博客和组织博客。其中个人博客是博客的主体,这也是博客凸显个性、自由表达的初衷体现。
  基于其技术基础,博客在传播方式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博客首先从技术上宜于个人进行建立、操作和维护,尤其是在托管博客中。其次,博客具有直接明了的传播特征,而且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形成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传播格局,这样就可以提高传播效率,增强个人的传播能力。因此,博主的传播面向得到了拓宽。因为网络的基本特性,博客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观点和信息可以被其他网络用户分享并形成议题,其传播范围甚至可以是全球性的。更重要的是,博客的原发内容虽然是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阐述,但是,通过博客的评论、链接和引用通告等功能,使博客具有了独特的回应和反馈机制。因此,博客既不是自言自语,也不同于普通的谈话,而是围绕博主所提出的议题或所表达的内容而进行的多方讨论。
  创作博客的行为是复杂的,其中也包含了多种心理动机的纠结,其中自我呈现是理解博客的一种关键性行为,透过自我呈现可以管窥隐藏于网络背后的传播主体的一些心理特征。
  
  三、个人博客中的个人呈现方式与机制
  
  博客中的自我呈现的方式与过程与其他的自我呈现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特征。而且由于互联网和web2.0的技术特性,博客中的自我呈现的心理机制与现实社会中的自我呈现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冈特利特认为,个人网页使得网络用户可以精心地选择、修饰、美化自己所展示给朋友们、家人和萍水相逢的网友的那些自我,同时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可能遇到的尴尬及不必要的打扰。有些评论家会抱怨在个人网页中充斥了各种无关紧要的个人信息,不值一看。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网页是他们表现自己在现实中不会表现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博客是当下网络空间中个人网页创作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人际间的交流与关系。
  博客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具有多种实现途径。博文内容、博主的身份设计、博客主页的页面装扮、与阅读者的互动等,上述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博主自行参与创造,因此,其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是博主个人自我呈现的结果。博主的身份设计和网页的页面装扮是自我呈现的第一步。博客有实名博客,而更多的是采用一个网名而进行匿名传播。而无论博主采用其本人的实名还是采用一个虚拟的名字,都体现了博主对自己和“观众”的期待。网络中的实名博客大多数为政治人物或其他公众人物开设的博客。比如人大代表在网络中以个人实名开设的博客展示了参会提案等工作内容,并与其他网民形成互动。这个过程背后潜藏着博主希望以一个负责任的政治人物的形象而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期待。

  有学者对网名进行研究后发现,网名在网络社会中的自我表现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网名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标签的作用,使人们以与这个网名基本一致的形象和他人互动,而当自己在网上的行为表现与该网名所代表的自我形象大相径庭或者厌倦了该网名时,他就会放弃该网名而以一个新的网名和新的自我与他人互动:另一方面,在互动过程中,他人也是首先通过网名来形成对对方的第一印象。该研究的结论显示,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既有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包装自己从而有助于他人对自己了解的行为,又有突破现实禁忌的更广义的自我呈现内容;人们并不随意取网名,而是视互动的具体情境使用相应的网名,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该情境的特点。个人的呈现还可以其他非语言符号的行使表现出来,比如在自己的博客空间中,模板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版式的调整等等,都力图达到“悦人悦己”的良好效果。
  个人博客的核心内容是博文的写作(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博客内容的展示,比如图片、视频等)。博客的写作行为与日记是类似的,然而又与传统日记的写作动因不同。传统的日记是需要将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记录下来,并保持这种记录的私密性而不为人所知。而博客的性质使这种“电子日记”的写作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旁观者在场的设定。博客更像是公开的日记,“人们互相阅读自己的日记”,。并且通过上述的反馈机制随时表达自己。个人之所以更愿意在网络中书写,是因为与现实相比,网络博客这种匿名的方式既可以满足自我呈现的需要,又可以消除身体在场所产生的尴尬,避免真实身份暴露而带来的恐惧。
  而无论从事个人博客管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个人都会以身体不在场的客观样态去设想身体在场的“情景”。博主在对自己的博客进行创作性管理时,内心一直在默认着这样一个前提:一定会有我以外的其他人阅读我的博客,并会发表意见,即存在一定的“观众”。在这样的设想的前提下,个人就会试图将自己的“角色”加以设定。“角色”的设定主要依据其对自身的期望,即自己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也希望他人(“观众”)也将自己看做是这样的人。
  根据个人对自己的“角色”设定,个人对博客中的上述各个环节都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中对博客的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风格。从而在阅读者心目中留下一定的印象。而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个人很容易在网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定进行自我呈现(而无论呈现的结果是否与其现实情况一致),其自我呈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为彻底和深刻。博主因此而获得了良好的印象管理的效果。
  在博客中,个体都试图在自己的主页空间,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这是他吸引读者并建立互动的基础,“然而基于网络的特性,个人在自己的博客创建以及维护的过程中经历着较现实社会更为复杂和微妙的心理过程。博客中的自我呈现的结果往往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表示出一种“彻底”的姿态,张扬个性吸引注意;要么表示出一种小心谨慎的姿态,精心包装重塑自我。所以,博客空间中的自我呈现往往经历着一个“纠结”的心理上的“把关过程。在这样一种与现实社会不同的心理“把关”的过程中,个人对“情景”和“观众”的理解来自于一种相悖的情况:一方面觉得“speak to the air”,不知在对谁表达,似乎具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少的处于对表达对象的了解而产生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会认为自己的表达对象群体成分纷繁芜杂,任何身份的人都可能成为自己表达内容的阅听人,因此又会产生一定的“可能被更多眼睛注视”的忌惮甚至恐惧。博客中的表达就在这两种心理过程中摇摆,所以才会有小说家池莉发出的“开博是个天真的错误”这样的感慨。
  
  四、为什么在博客中自我呈现
  
  个人在博客中进行自我呈现既有一般性的印象管理的动机,也有在网络空间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对现实社会进行“颠覆”的动机。
  显然。自我呈现并非为了“呈现”而“呈现”,而是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因和社会诉求。也就是说自我呈现本身又来自多种心理动机,自我呈现实现了个人多方面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成功地让别人相信我们拥有某些品质,对于我们能够取得什么成就具有深刻的影响。自我呈现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对于个体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每一个社会的人都非常重视自我呈现。个体会希望在向他人呈现自己的时候受到赞许。人们这种对自我印象非常在意的意识还体现在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逊和自我妨碍等心理过程中。这些过程都是在有意地管理自己给他人营造的印象。可以说,印象管理是自我呈现的更深一层的心理动因。而印象管理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人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的一个必经的心理过程与环节。个人进行印象管理的心理本质是控制他人的社会直觉的认知。
  为了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顺利地与人交往,印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给自己建构一个特定的身份,人们会试图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让别人相信自己拥有某些品质或特性只是说服自己的一个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呈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个人期望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而为什么选择使用博客进行自我呈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时代,媒体越来越受到少数几个只顾及私利的财团的支配,也受与基本利益纠缠在一起的乏味娱乐所支配,因此,互联网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渠道。各种大众媒体受到各种经济与政治力量的支配,个人在其中表达自己、呈现自我的渠道被垄断、堵塞。尽管网络空间中也同样渗透有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经济与政治力量,但是与其他的互动型差、“门槛”高的大众媒体相比,显然网络中的博客是一个进行自我呈现的不错的替代性选择。换言之,博客中的自我呈现也是对现实社会的表达空间被挤压的一种抵抗,是对现实社会中的垄断与强势的一种“颠覆”。
  总而言之,博客已经被用来极大程度地呈现自己,作为增强自我表达和促进社会互动的社会空间。在对自己的博客进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个人更容易充分地利用博客的各种特点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显示出了博客自我呈现的诸多特点。在个人的心理诉求获得满足的同时,其内在的创造性呼声也得到了表达。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王君玲 [标签: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瓦尔登湖》双关现象汉译
    试析古代文学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场
    试析英语文学语篇的文学特征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试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同种模式 别样精彩—试析《职来职往》、《非…
    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大众媒介权、个人隐私权及其权利张力关系--…
    试析对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的研究
    试析普通词语的中华意蕴
    试析《青楼梦》中所蕴含的封建文人的士子情…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