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论张爱玲家族叙事的独特情调

  关键词:家族 荒凉 情调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家族叙事的篇章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无所不在的荒凉感,而荒凉的叙事情调主要来源于没落家庭梦魇般的生活经历给作者带来的心理与情感伤痛,动乱的时代与毁灭一切的战争更加剧了作者凄凉的人生体验,因此,她无论写人叙事,都有一种古老氛围的笼罩,悲凉情怀的寄托,她对过去与将来的双重失望暗示了她对世俗人间情怀的关爱。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家庭叙事的篇章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无所不在的荒凉感,不管个别的艺术细节如何热闹,整个主题都指向悲观,造成一种曲终人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式的苍凉,衰败的物象,惆怅的音乐,回忆追述的语调,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的内心的孤独共同营造了这种凄凉的气氛,而荒凉的叙事情调主要来源于没落家庭梦魇般的生活经历给作者带来的心理与情感伤痛,动乱的时代与毁灭一切的战争更加剧了作者凄凉的人生体验,因此,她无论写人叙事,都有一种古老氛围的笼罩,悲凉情怀的寄托,她对过去与将来的双重失望暗示了她对世俗人间情怀的关爱。
  
  一
  
  张爱玲的家族叙事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无所不在的荒凉感,这种荒凉首先呈现为一种外在世界的衰败,人的生存环境缺少生命气息的枯寂,“他家是一座大宅。他们初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木,没两三年的功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茉莉香片》)。家的衰败首先是具体家园的荒凉,《倾城之恋》中的白公馆则像“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家的封闭与置身于其间人的青春的逐渐暗淡是同步的,“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WWW.11665.cOm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与家园的荒凉相对照的是象征家庭破落的场景,古老的旧宅,祖传的玻璃翡翠鼻烟壶,清朝的服饰,发了霉的旧皮货,停了多年的机括早已坏掉的珐琅,失去生命节拍的胡琴,麻将桌子,无不给人以萧索之感。不仅如此,一向在诗人笔下富有诗意的月光也给人以荒寒之感,“这两天月亮升得很晚,到了后半夜,月光蒙蒙的照着瓦上霜,一片寒光,把天都照亮了……鸡声四起,简直不像一个大城市,而像一个村落,睡在床上听着,有一种荒寒之感”(《半生缘》)。富有情感的音乐也少有生命的欢快,传达的多是苍凉的人生况味。潆珠雨天在情人毛耀球屋里所听到的华尔滋曲子也没有了惯常的轻松,“华尔滋的调子,摇摆着出来了,震震的大声,惊心动魄,几乎不能忍受的,感情上的蹂躏。尤其是现在,黄昏的房间,渐渐暗了下来,唱片的华美里有一点凄凉,像是酒阑人散了”(《创世纪》)。《倾城之恋》中四爷的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给人平添一种惆怅与感伤,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电车不仅没有给人带来希望与活力,反倒成为一种原始的荒凉,“一辆空电车停在街心,电车外面,淡淡的太阳,电车里面,也是太阳——单只这电车便有一种原始的荒凉。”荒凉几乎成了张爱玲家族叙事的独特情调。
  景色的荒凉是由于个人主观的感情因素所致,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张爱玲作品中的荒凉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无法沟通、孤独的表征。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之间常常陷于孤寂的困境,人虽然充满着苦闷但却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对象,人们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子,沉浸在自己的悲欢之中,对他人的悲喜难以产生共鸣,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家庭的亲人亦是如此,《创世纪》中的潆珠在家里一方面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角色,一方面又时时感受到动辄得咎的痛苦,心理充满诸多的委屈和苦闷,“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书也不给她念完,闲在家里又是她的不是,出去做事又要说,有了朋友又要说,朋友不正当,她正当,凛然地和他绝交,还要怎么样呢?”《倾城之恋》中的流苏离婚后重新回到娘家,而当兄弟们挥霍掉她手中的钱之后,却劝她为离婚多年的前夫奔丧,借维护旧的伦理来掩饰他们的自私与虚伪。四奶奶不仅不顾骨肉之情,反倒把家庭败落的责任全都归之于流苏的晦气,“我早就跟我们的老四说——我说: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奶奶的钱哪,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三爷也把股票的残败归罪于妹妹的加股,一向讲究礼义廉耻的白公馆却上演着“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战争,这里缺少的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和同情,有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十八春》中的曼璐为了自己婚姻的稳固,不顾姐妹之情与丈夫共同密谋侮辱妹妹曼桢,母亲为了一点蝇头微利对此置若罔闻,《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自己感情上的不幸,她把自己压抑的不满和痛苦都发泄到自己的家人身上,导致儿女一生婚姻与感情的失败,《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没有得到妻子的爱,为寻找心理上的平衡,他对儿子进行精神上的虐待,《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以自己的侄女为诱饵来诱惑男人,以满足自己心理与肉体的空虚,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似乎只存在于处于两情相悦的特定时刻,《倾城之恋》中整个城市的陷落才促成了男女主人公短暂的理解,“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瞬间的谅解与旷日持久的隔膜自然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作者以其对人性与人的心理的深层透视显示出其创作所特有的深度,同时也是她的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张爱玲的荒凉也表现在对生命的悲观,对生命本身丰富多彩价值的怀疑、对生命永恒的失望。她说,生命是一件华美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觉,高一等的理解力。”{2}然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一代代的生命出世多是不幸的种子,仇恨的种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张爱玲来说更多的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因为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远不如我们这一代也说不定。”{3}人们“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遇见同样的面孔,谈论的是同样的话题,时间变得虚幻,一天与一年与一生,没有什么区别。父母只盼望着女儿嫁人,嫁了人的女儿又成为母亲的翻版,又接着造人,那些小人又会长大,又会重复他(她)的祖父母或父母亲的生活。就这样循环下去”{4}。人的一生在狭小的空间与有限的时间中慢慢流失,没有大的作为与建树,只会在不相干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张爱玲创作中苍凉情调的营造还得之于其特有的叙述语调,她的一些家族叙事的经典之作多是对过去故事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回忆本身的美好与时光不再的对比自然使人眷恋之时又带有诸多的惆怅。张爱玲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金锁记》中少女长安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由于母亲到学校无理取闹,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不得已选择了放弃,为了在同学老师面前保持一点面子,她不得不以失去自己的青春作代价,“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到了青春即逝的年龄,长安才遭遇了自己生命中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的爱情,由于母亲的阴影始终对她的爱情存在威胁,她预感到爱的结局难以完美,“这是她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加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即使是曹七巧的爱情何尝不是如此,她以年轻貌美的健康之躯被迫嫁给一个残废,人性在长期的压抑中走向扭曲和变态,可是她一生唯一一次爱情又被她的金钱欲所毁,沐浴在爱情的光辉的瞬间与事后温馨的回忆都给她以不尽的美感,但无爱的现实与情欲的折磨又让她感到牺牲的悲哀和凄凉。

  二
  
  作者创作中的苍凉感首先来源于她的家族从盛到衰的参差对照,旧有的繁华、显赫给人以家族的优越,现实中的没落又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凄凉的韵味,张爱玲并没有丝毫的对旧家的忏悔,而是在对曾有过的家族兴盛中体验自己与先辈之间的血缘亲情。她不厌其烦地向父亲、姑姑、家里的仆人探听祖父、祖母的陈年旧事,毫不讳言自己的贵族血统,说奶奶给自己女儿的“女扮男装”,“是一种朦胧的女权主义,希望女儿刚强,将来婚事能自己拿主意。”{5}有意无意替自己祖父战场上的失败辩护。她觉得祖父母有些地方让她感到可亲,可悯。“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6}在漫长的岁月中,她对旧家的梦魇般的记忆逐渐淡化,她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家族情怀得以浮出海面。她一生中多次搬家,丢失的物件可谓不计其数,但家人的照片却完整地保存着。《对照记》中的四十五幅插图全部是她自己和家族亲人的照片,从她边看照片边述说家族历史的文字中,不难体味出貌似平淡背后的家族深情。她之所以私下同意父母的离婚,是因为她不喜欢冲突和对立,她向往和谐与恬静,但对因父母离婚所导致的家庭解体又有一种惆怅,因为旧家无法维持下去了,“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在这里了”{7}。从理性上讲,她对父亲的旧家是看不起的,“像拜火教的波斯人,我把世界强行分成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我父亲的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虽然有时候我也喜欢。我喜欢鸦片的云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看着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8}父亲的家虽然给予她较多的痛苦,但从情感上,她还是认同旧家所特有的生活情调,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她难以割舍实属人之常情,家是她生命的场所,她的体内流注着家族的血液,况且她的祖先曾有过令人羡慕的荣耀,她的父亲发现并培育了她的文学天才。

  “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她的家对于我一直是一个精致完全的体系,无论如何不能让它稍有毁损。”{9}正是由于她对家有过一般人所没有的心理伤痛,她才会对失而复得的姑姑之家有着执着的迷恋之情,她希望家的理想与完美无缺,成为自己情感与心理的归宿。她对童年的家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回忆,偶尔发现父亲当年在书上郑重地题写的家庭地址年月,她都喜欢非常,“因为有一种春日迟迟的空气,像我们在天津的家。”{10}但家对张爱玲来说始终是一种缺陷,她没有完整的家的感觉,很少体验到家的温馨与父母的挚爱。她是家庭中的边缘人,她在父亲的家感受到的多是专制、蛮横、屈辱与无奈,虽然偶尔也曾得到过父亲的喜欢和鼓励,“她把自己从父亲家放逐出来,可是因为做不了合格的淑女,也不能顺利地走进这个新家。所以她在家庭生活中是个边缘人,关键是,自她年纪稍微大一点,比较懂事之后,她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她有家,而且这个家可以供给她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在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上,这个家等于不存在。家通常具有的避风港、庇护所的意味对于她都很快地消失了,在自己家里她反倒更尖锐地感到缺少安全感,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她觉得她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1}家既给了她梦魇般的痛苦记忆,又是她小说叙事的原型,她始终摆脱不了旧家庭的情感阴影。
  客观地说,张爱玲对旧家的感情一直是矛盾的,她既对旧家庭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伤害感同身受,对旧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败家子的吃喝嫖赌持否定的态度,但从情感上又对旧的生活方式与情调表示认同。她在放逐家庭的同时,又渴望家的稳定与庇护,她精神与思想上的无家可归注定了她心理、情感上对家的寻找与归依。
  
  三
  
  张爱玲创作中的苍凉还来源于特定时代给人带来的身世之感,她从小就有时不我待的迟暮情怀,她为自己没有赶上繁华热闹而痛苦,她总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恐惧,“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12}作者生逢乱世,亲眼目睹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毁灭,对人的命运、自信、生命的冲击,人们感受到的只有虚空,“这里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墙残垣,失去记忆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像是照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生在乱世,没有真正的家,得过且过,人很难超脱,即便是元宵节月亮升起的晚上,人们也无法摆脱那种无所不在的荒凉。“我想道:‘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个人就近求得自己平安。”{13}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乱世中人们共同的感受,“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头上是紫黝黝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黝黝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很难体验到那些从战争中的人对未来的悲观与绝望。
  过去的繁华已如梦般地消失,未来的一切让人感到恐怖,人不得已只好注重现实生活,从衣食住行中寻求人生的乐趣,没有了浪漫的情怀,只有实在的人生。“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人对于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够多一点明了与爱悦,也是应当的。”{14}她不仅自己对金钱,对世俗的衣食住行也有着较之一般文人更浓厚的兴趣。对她而言,苏青象征了物质生活,她又甘心情愿与之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她才对她笔下的世俗人生感到理解,“我写到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15}“在这不可靠的世界里,要想抓住一点熟悉可靠的东西,那还是自己人。”{16}“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在兵荒马乱的岁月,战争粉碎了文明社会里的一切,也把人们从理想的天空拉回现实的大地,柳原与流苏因此“在转向平实的生活中成为一对平凡的夫妻,并感受到平凡的情意”。从平凡朴实的生活中女主人公得到了她理想的归宿,虽然还有些微的怅惘,但毕竟是人生缺憾中的圆满。
  张爱玲虽然从衰败家族走上了职业女性之路,自从自我放逐之后再也没回到过父亲的旧家,不过从情感上她一生都没有摆脱没落家庭荒凉气氛的萦绕,旧的家庭给她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创伤,如果从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规律看,这种痛苦的生命体验又是给她的宝贵的馈赠,她创作上的成功无不来源于旧家庭生活的、情感的积累,她从贵族之家走向都市公寓,贵族血液所秉有的孤傲使她对社会时时保持一段距离,而战争与动乱又使她对芸芸众生的生活感到亲切,她既是世俗的,又是超脱的,她在世俗生活中体验七彩的人生,在对旧家的回忆中寄托自己孤寂的情怀。
  
  {1} 张爱玲.流言·烬余录[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52.
  {2}{3} 张爱玲.流言·造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98,97.
  {4} 费勇.张爱玲作品集·前言[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2.
  {5}{6} 张爱玲.对照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44,45.
  {7}{8}{9}{10} 张爱玲.流言·私语[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112,113,103,105.
  {11} 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海南出版社,1993.29.
  {12} 金宏达.张爱玲文集(第4卷)[c].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135.
  {13}{14}{15}{16} 张爱玲.余韵·我看苏青[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79,64,62,71.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曹书文 [标签: 张爱玲 家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
    略论张友文的公安文学评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小说对家的审视与消解
    浅析张爱玲小说对 五四 文学的继承与深化
    “张爱玲传记”不同文本之比较——试析现代…
    张爱玲小说和《源氏物语》的意象世界之比较
    试论张欣对“欲望主体”形象的崭新书写
    探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论张爱玲都市小说疾病叙事的文化隐喻意义
    关于张爱玲小说文本细节描写的现代性剖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