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关于一幕注定的人生悲剧——浅析张爱玲小说《色·戒》
论文关键词:隐喻 叙事 人物形象
  论文摘要:《色•戒》透露出来的人性的复杂性,远远不止“色是需要戒的”这么简单。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集中展现了人物的内心在巨大压力下的反映。宏大的历史背景在文本中只作为背景,而女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短篇小说《色•戒》故事大致如下:抗战时期,一群爱国青年为刺杀暂避香港的汉奸易先生,选定让大学话剧社的当家花旦王佳芝色诱他,以达到暗杀的目的。不料汉奸们突然返回上海,暗杀计划因此搁浅。两年后,王佳芝赶到上海再次接近易先生,以完成暗杀。小说的情节开始于两年后的上海,王佳芝以“麦太太”的伪装身份出现在汉奸太太们的牌局上。她此时的任务是把易先生约到组织定好的暗杀地点——珠宝店里。在她等待易先生出现的时候,她想起了许多过去的事,内心出现了波动。终于等到易先生出现,在珠宝店的关键时刻,她错以为易先生爱着她,以一句“快走”放走了汉奸,也断送了自己和暗杀小组成员的性命。 
   
  一、《色•戒》与张爱玲 
   
  短篇小说《色戒》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算是比较特别的,说她特别是因为张爱玲从开始构思写作到最终完成这篇小说,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在她的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色•戒》是张爱玲小说中题材较为特别——特务题材。这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胡兰成。wWW.11665.cOm加上有学者考证,《色•戒》被指向于一九三九年郑苹如沪上刺杀汪伪特工重要头目丁默村的真实事件。有人甚至认为,《色•戒》的材料来自张爱玲前夫胡兰成:“郑苹如谋刺丁默村一案的种种细节,只有深知汪伪政府内情的人才能为张爱玲细说始末。而胡兰成曾是汪伪特工总部上海极司斐尔路七十六号的座上宾。”尽管一九八八年,张爱玲在《续集》的《自序》里,说起当年的论战时说:“不少读者硬是分不清作者和作品人物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哪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 
  这部花费近三十年才完成的短篇小说,约有两万字,令张爱玲深受“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而且,极少与人论战的张爱玲,还特别写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一文来回应质疑和批评。 
  由上可见,这篇小说在作者的心目中分量不一般。同时,细读文本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王佳芝身上烙下了自己的价值倾向——“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用这样一句话足以解释她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放走汉奸,那仅仅是因为爱,无关任何其他外部因素。当然,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绝不是这么简单,需要进一步解读。 
   
  二、戒指的隐喻与象征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小说的题目《色•戒》,“色•戒”,这是一个怎样结构的短语或是词呢?从现在通行的英译名lust caution来看,很明显,人们通常把这个题目看做是“欲与戒欲”之意。 
  小说透露出来的人性的复杂性,远远不止“欲与戒欲”或“色是需要戒的”这么简单。 
  查阅张爱玲所有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的题名,仅有《色•戒》是这样特别,说它特别不仅是因为形式上的分隔符“•”的加入。更因为“色•戒”这个题目经分隔号一阻挡,有了丰富的含义。“色”是美色,是欲望,是精神上的;“戒”可以指戒指(文中多处提到戒指,值得注意),是物质层面的,世俗的。当然,“戒”字也有人理解成动词aution,连起来理解便是“色是需要戒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不戒,说不定连命都要送掉。 
  其实,在小说中,“戒指”是充满了隐喻的一件东西。比如开头的打麻将的场景:“麻将桌上白天也开着强光灯,洗牌的时候一只只钻戒光芒四射。”钻戒是比人物还早登场的。打牌时,官太太们不时地讨论戒指,几克拉的戒指,多少金子一克拉等等。然后王佳芝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牌桌上的确是戒指展览会”,“只有她没有钻戒,戴来戴去这只翡翠的,早知不戴了,叫人见笑——正都看不得她。”这是一段揭示王佳芝内心的描写,在汉奸的家中,虽然是以“麦太太”为伪装,按照正常的特工的逻辑,应该时时刻刻等待时机出现以完成暗杀才对。而她却在想着自己缺个钻戒,“让人笑话”,这不是“开小差”这么简单的。喜爱“戒指”的背后潜藏着青春年少的王佳芝不成熟的虚荣性格。 
  “戒指”再次起到重要作用并影响王佳芝是在珠宝店里。“却见那店主取出一只尺来长的黑丝绒板,一端略小些,上面一个个缝眼嵌满钻戒。”……“这只装在深蓝丝绒小盒子里,是粉红钻石,有豌豆大。”看到了这些,年轻的王佳芝心动了:“不是说粉红钻也是有价无市?她怔了怔,不禁如释重负。看不出这爿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带到这地方来——敲竹杠又不在行……”她在紧要关头想的竟是钻石“替她争回了面子”。由此,王佳芝的幼稚可见一斑。 
  “戒指”这个物欲的象征,隐喻了王佳芝因为年轻而具有的不成熟,因为虚荣而具有的些许贪婪。可悲的是,当她说出“快走”,救了心爱的人和自以为爱自己的人时,不管是戒指也好,其他象征着物质文明的什么也好,都毫无意义了——因为她的命已经被送掉了。 
  “戒指”也象征着爱情,是使王佳芝误以为易先生爱着她的导火索。“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她不懂什么是爱,以为送戒指就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这是由她的虚荣性格、阅历浅薄等许多因素造成的。 
   
  三、叙事特色 
   
  作者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向我们集中展现了人物的内心在巨大压力下的反映。宏大的历史背景在文本中只作为背景,而女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的矛盾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更容易使读者读出王佳芝这个人物个体的命运。 
  这篇以暗杀汉奸为题材的小说,只提道:“那时候夫妇俩跟着汪精卫从重庆出来,在香港耽搁了些时。跟汪精卫的人,曾仲鸣已经在河内被暗杀了,所以在香港都深居简出。”简单的两句话,交代了当时的背景和这些人的身份。 
  而王佳芝被选为主角去暗杀汉奸的缘起,文中是这么说的:“汪精卫一行人到了香港……大家七嘴八舌,定下一条美人计,由一个女生去接近易太太……这角色当然由学校剧团的当家花旦担任。”作者对王佳芝的爱国热情没有一字提及,想来这篇文章被作者雪藏修改过那么多年,最后的定稿仍是这样,其中必有深意。 
  按理说本来不应该把它漏掉的,但恰恰这一部分叙事的空白巧妙地成为了人物内心描写的一部分,此处是“无”胜过“有”的。 
  在叙事上,张爱玲喜欢用全知的视角,高居于人物和情节之上,如说书人般,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是全知视角,但也不乏限知视角的运用,如在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时,采用限知视角中内视角的方法——让人物自己说话。比如: 
  王佳芝下了牌桌,想到“这太危险了。今天再不成功,再拖下去要给易太太知道了。” 
  在咖啡馆,给邝裕民打完通风报信的电话后,她又想:“今天要是不成功,可真不能再在易家住下去了……”接下来的这一段全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她希望易先生“拨个公寓给她住”,又怕“那反而更难下手”,总之,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在焦急等待易先生出现的过程中,她又再次想“今天不成功,以后也许不会有机会了。” 
  王佳芝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同样意思的“今天不成功,以后……”的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她觉得“不成功”以后最多是“没有机会”或“给易太太知道”,年轻的她没有想到“不成功”的代价可能是送命。经过这样角度的叙述,女主人公的不成熟、焦虑心理一一呈现。 
  至于“易先生”,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几乎没有运用内视角的方法描写他的心理。而到了后半部分,她和同伴都被枪毙之后,有几段从汉奸易先生的角度来写的文字,其阴险冷漠从中可见一斑。 
  “她临终一定恨他……”“当然他也是不得已……”“现在不怕周找碴子了。如果说他杀人灭口,他也理直气壮……” 
  值得注意的是,紧跟其后,他想到了自己和王佳芝的关系,认为“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他爱过王佳芝吗?他只认为“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颜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在这个汉奸看来,这是生命中的一场艳遇,而王佳芝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的爱又该怎样来偿还? 

  简言之,小说中限知视角的运用,“造成一种‘似真’的效果,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在缩短,以平等的姿态来交代情节,显得真诚而坦白”①。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距离被缩短了,从而更容易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世界。 
   
  四、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人物形象 
   
  对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作者倾注了不少笔墨,王佳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她为什么会突然放走老易?他们之间有过真爱吗?一系列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 
  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隐含的,王佳芝的成长过程,包括她对爱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一条是明显的,即两年多的精心准备暗杀汉奸,最终失败的过程。以第一条为主分析—— 
  在大学里,王佳芝是话剧团的“当家花旦”,当同伴们讨论由她作为主角暗杀汉奸时,王佳芝“不自主”,并不是说她不爱国,从文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王佳芝并不是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当时的她还很青涩,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当她义不容辞地充当了诱饵,并为此失去了处女之身,但计划却因意外的变故而失败了。而“对于她失去童贞的事,这些同学的态度相当恶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这样——连她比较最有好感的邝裕民都未能免俗,让她受了很大的刺激。她甚至于疑心她是上了当,有苦说不出,有点心理变态。”② 
  她对自己说:“我傻。反正就是我傻。” 
  可见,这个阶段的王佳芝是苦闷、懊恼的,也不至于像作者说的那样“心理变态”。后来,暗杀计划又重新开始,苦闷中的王佳芝又找到了“新的方向”。然而她又把自己年轻的心安放在这样一个危险的环境中。 
  王佳芝开始变得焦虑,要知道在肩负重任的同时,她的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只有易先生,是与她最亲密的人,但是,他却是自己要暗杀的对象! 
  苦闷、焦虑、彷徨从她回到上海就已经生根。如果她是一个盲目的热血的爱国青年,她的苦闷和彷徨就不是这种,因为她有着明确的目标——然而她不是。她的所有负面情绪大多来自外界给她的目标和自我的矛盾,包括明显的焦虑。“自我为焦虑的唯一的中心,既只有自我才能产生而感觉焦虑。”③ 
  “老易”既是她焦虑的原因所在,又是释放她焦虑的人:“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与老易的“性”使她暂时得以平复。 
  最后的关键时刻来临了,在珠宝店里,她只需要等待,等待时机与同伴们里应外合。 
  “鸽子蛋”上场了。在王佳芝眼中,那一枚“鸽子蛋”已不单是实在的物质,而是爱情的象征。当她手戴戒指,在“值得留恋”的“安逸的小鹰巢”里与易先生一同欣赏时,她进入了一个“梦”。 
  “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她不忍看一个流血场面,或是间谍受讯……” 
  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王佳芝“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而是——“这个人是真爱我的”…… 
  “快走。” 
  这两个字不是一时迸发的。从一开始的“不自主”,到最后关头的“无意识”,她始终没能成长起来,或变成冷血的杀手,或全身而退——也许王佳芝更应该对自己说“快走”。 
  作者主要从心理的角度去描绘人物,不管在大的背景下,还是在细节处。塑造了王佳芝这个“不合格”的暗杀者,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内心反复挣扎着成长的女性形象。 
   
  五、结语 
   
  《色•戒》的情节与爱情有关,却不是爱情的悲剧,而是王佳芝的人生悲剧。她对物质的追求与崇拜,她的苦闷与焦虑,她对爱和自我的认识不清葬送了自己。 
  小说通过对情欲力量和人物心理的渲染,展现了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和扭曲。 
   
  参考文献: 
  [1]张爱玲. 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王平.试述小说《色•戒》的叙事技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的人 张爱玲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及思考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的思考
    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
    关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关于英国文学教学的几点意见
    关于网上谣言传播治理策略
    关于高校新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关于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