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关于生态文学的美学之维——论叶广芩的生态文学创作
   论文 关键词:生态文学;动物叙事;伦理反思;生态道德
  论文摘要: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叶广芩的生态文学创作进行解读.认为其生态文学运用生态整体观对人与 自然 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从生态的视角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人文主义的内省.对于生态道德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利益为最高价值尺度的文学。它从生态整体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普遍联系。以文学和美学的角度表现和反思生态问题。体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理解。叶广芩的生态文学摆脱了将自然客观化的叙事方式。以动物生命尊严和道德伦理为表现的中心,把自然情感化.开辟出生态文学新的审美空间。在新的生态叙述话语下。以生态整体论的高度把人类置于生物的大环境加以内省.在与动物的平等的生存场域中审视人类精神的传承和迷失,反思人类 发展 的进步和遗憾.将
  一、生态视角的“动物叙事”
  生态文学是一种“危机写作”。体现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不和谐产生的后果。然而,不同于以往生态文学作品对自然客体化的分析。叶广芩的生态文学把动物主体化。情感化。在生命尊严的意义上对人与动物进行表现。这是一种生态视角的具体展现。
  在欧美生态文学思潮的影响下。

  叶广芩的生态文学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伦理的交织,其更深层意义还在于对人性的反思。动物族群伦理始终与人类的价值观念存在着相互对立和映照的一面。Www.11665.coM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甚至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伦理道德和生命尊严的不同理解。《猴子村长》中充满了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动物的情感能力深深的启发人对于人际情感和生态道德的反思。猴子之间存在着母爱,生命之爱。人与猴之间也存在着基于普遍生命之上的尊重。长社父亲是村里唯一不支持捕猴的.他披着从未穿过的猴皮大衣走向猴群去救它们,却被当作猴子打伤,当他意外的出现在捕猴现场.人与猴子的矛盾随即转化。这种转化归根到底是一种人与 自然 生态关系的错位,也是人与自然的情感错位。通过长社父亲这一“生态英雄”的形象,作品传达出了尊重生命,维护生态和谐持久的讯号看到了母猴喂完小猴用手遮住眼睛流出的眼泪.他永远地放下了猎枪。“我们不能对母亲开枪”_3_。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态意识,也是一种人性的反思,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道德的尊崇。在《黑鱼干岁》中,虽然不存在单纯的动物群体中的道德理性.但是人鱼之间的较量使得这种生命意识更具有了悲剧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自负,而人鱼的斗争不再是以人的胜利而告终,人的顽强精神不再成为一种高贵的理性被赞扬。在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中,动物更能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同样在《老虎大福》中,动物的生存与否取决于人的意图。人与虎并没有完全达成和解。虎的生存与人的过度防卫产生了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重要的途径还在于通过沟通达到一种理解。
  尊重生命是叶广芩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只有在生命平等的立场上,人与自然才存在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的可能。动物作为生命个体,它们的伦理道德和生命尊严与人类无异。这种深层生态学中所讲的“生物圈平等”的原则是一种新的生态意识,即通过沟通和理解,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l6]。这种关系更多的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之中。在《猴子村长》中,长社父亲努力寻找与自然沟通的途径,代表了一种维护生态整体利益的行动能力。他试图化解人与猴子之间的矛盾,成为生态意识的实践者,体现出生命的情感和宽容。与物质追求者相比.恰恰体现了人类 发展 的大智慧。对于自然生命来说,“我们不应该虚伪地对待真诚”。《老虎大福》更是将动物和人在生命的意义上联系在一起,大福和二福之间虽不存在血缘关系,但保存着生命之间的情感联系,人与动物共同承担了生命的意义。叶广芩生态文学更深层的意义就在于对人与自然内在联系的探询,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追寻。
  三、生态道德基础上的精神家园追寻
  用生态整体主义的眼光来看,人类不再是万物的尺度,自然的利益与人类是一致的。叶广芩的生态文学在生命的意义上将人与自然放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切身感悟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的共通之处,寻求一种“合情合理”的沟通。因此,建构以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为基础的新的人文主义精神,重寻生态道德,对生态问题进行人文化的 哲学 反思。叶广芩生态文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人性的反省寻求生态道德的价值观念。
  首先.自然不再是一个单纯受支配的工具性存在,而是与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整体,并寻求相互沟通。长期以来受理性主义的影响,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自然成为一种资源处于受支配的工具性地位。然而“人类支配自然的结果是人类被支配,不仅一部分被物化为另一部分人支配的对象.而且人类整体上被逐出生命之流,在物质世界中随波逐流”。《猴子村长》中猴群伦理对于人类整体生命价值体系以及生态伦理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途径.提醒人们建立新型生态价值观念的必要性。自然不单纯指物化的自然,同时也包含着一个以生命为中心的价值实体,否则人类的生存是无根的。因此,人类既要有生态忧患意识,又要有生态责任意识,通过树立新型的生态道德观念重寻人的精神家园。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作品具有了某种隐寓的性质,建坟其实也是寻根,寻求生命与生命的联系和对生命的敬畏。护猴也就是对生命无贵贱的肯定,维护人与自然的难以割舍的联系。在《黑鱼干岁》《老虎大福》等作品里,在人与动物在对立中隐含的还是一个沟通的话题.人性的隔膜,生命意识的疏离导致了整体的不和谐。生态整体高度上的生命观表现的其实是人的信仰,也是人性的根基所在。
  其次。在生态问题上.我们更多面临的不是如何约束自身的行为.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唯发展论的局限.更重要的在于树立生态发展观。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确立的同时也埋下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隐患。面对自然生命,去征服还是妥协?人的创造力和动物的原始力彼此间形成了一定的角力。一方面人性与兽性彼此抗衡又互相交融。另一方面人类保护自然的行为受着来自社会主流意识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裂痕只有通过人的道德和意志因素去弥合。《猴子村长》中,对长社来说。他面对的更多的是如何当好村长带领人民治富,但也并非对动物的生命熟视无睹。在听到猴子自杀的消息后“他有一种隐隐的希冀。希望在父亲身上找到一些平日被他忽略了的东西。跟父亲比。他太浅薄,太张扬,太没有根基”。猴子在不经意间充当了工具.人也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推向深渊。在捕猴的问题上。长社父亲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将猴子赋予人的性情。可以说生态的保护者总在受着有意无意的阻止.人的认知蒙蔽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习惯性思维中。因此。生态问题也是一个人类普遍性思维方式的问题。需要引起更多人的警觉。在《老虎大福》《黑鱼千岁》中,同样也是人的观念先验地确定了人性优位论.而导致了动物的悲剧,也是人的悲剧。“深层次生态学认为要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首要的事情就是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向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转变”。通过思维观念的转变实现生态意识的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自然是一个价值整体,长期地忽视生态的发展已经让人类认识到自然的巨大威力.人的忧患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物的有用性上,而应该赋予生态保护一种道德意义。用生态整体的眼光来看。自然也同样具有道德的内涵.也包含和人类相同的精神和情感。正如施韦兹在《敬畏生命》中所说“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所有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的生命”。因此,我们所提倡的生态道德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环境的不侵犯,以及物质利益的因果联系上。而应突破为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的浅环境观念,深入到自然更普遍、更深层的价值论中去,着眼于整个生态的健康自由发展。
  人类文明发展是以自然的工具性为代价的,然而对自然生命的漠视最终也只能导致人类发展在物质和道德上的双重困境。人们不可能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也不能在 现代 文明的物质追求中袖手旁观。人只有与自然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把人看作生物圈中的一个物种。从生态整体主义的高度看待人类的发展。从观念上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才能平衡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让人和自然都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这正是叶广芩的生态文学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艳妮 [标签: 文学 文学创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及思考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东南卫视的新闻传播格局
    英美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意识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的思考
    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
    关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在历史时空中展现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龚桂…
    关于英国文学教学的几点意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