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析追寻“善”之苦旅—论《大海,大海》主人公的道德成长历程
论文关键词:善 伦理道德 臆想 关注
  论文摘要: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有着鲜明的艺术和道德哲学思想,她常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伦理道德之思。在她的小说《大海,大海》中,殿多克通过呈现主人公查尔斯从受困于臆想到逐渐认清事实的道德成长历程,揭示了只有摆脱自我、关注他人,才能路上一条真正的向“善”之路。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二战后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她的“道德寓言式”小说通过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细致的心理独白,传达了她对人生、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深切思考。她似乎先有一种观念,然后在小说中去选择不同道德类型的人物来演绎这个观念。她笔下的主人公往往处于一种道德矛盾状态,虽有向善之心,却被主观“臆想”所羁绊,向往自由,却又因此囚禁别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经历一系列克服自我“缺陷”的思想历程。小说主人公从主观臆想开始,在经历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事件之后,逐渐意识到自我道德上的不足,最终作出客观反省而走向成熟。默多克的这一创作思路在小说《大海,大海》的主人公查尔斯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认识模糊的“善”
    小说一开始,主人公查尔斯便提到自己退休,而且隐居到荒僻的夏福海角屋是为了“忏悔利己主义的一生”,并且要洗尽铅华,做一名隐士,“学做一个善人”。
    隐居是为了追求“善”,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善”?查尔斯把初恋女友哈特莉当成“善的信念的组成部分,一条活生生的证据”。Www.11665.coM他认为“山洞里的光是白昼之光而非火芒,或许,它是我生命里唯一真实的光芒;这光芒揭示了生命的真谛”。他认为哈特莉是“善”的化身,会使他的生活完美无缺。从一开始,查尔斯设定的追求目标就注定他要偏离朝“善”之路,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在查尔斯和哈特莉热恋时,哈特莉也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激情。“她的脸阴沉得近乎冷酷,看人的时候会显出一种迷惑的怪异神情,她的嘴唇总是冷冰冰的,接触的时候,一股凉意像一股长矛直刺过来”。这样冰冷怪异的形象却被他誉为“比任何艺术作品更闪光、更形象、更珍贵”。可见,他所爱的是一个美丽的幻影,并不是哈特莉本人,他那“纯洁的、世间绝无仅有的爱情”也只是海市屋楼而已。因此,无论是对哈特莉的认识还是对“善”的追求,都被他的主观臆想所蒙蔽,使他误入歧途。
    恋爱并没有结出应有的果实,查尔斯的野心让渴望过平凡生活的哈特莉不安,丧失信心,她不告而别。这极大地打击了查尔斯的自尊,刺激了他的占有欲和虚荣心,想到哈特莉嫁给别人,他嫉妒得发疯。他放浪形骸,一方面把一连串儿的艳遇归咎于哈特莉,认为是她迫使自己不忠,在别人身上寻找她的影子;另一方面,设想哈特莉在自己成名后定会追悔莫及,并以此自慰,消解他难平的痛苦。“善”在查尔斯心中成为一个美丽的幻影。
  二、沉溺于“臆”想,缺乏“关注”
    艾丽丝·默多克把人的道德处境看做是柏拉图的“洞穴”,期待太阳的出现。查尔斯把海角屋当成他的洞穴,要在此了却一生,这正象征着他的道德处境,对现实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臆想。在村子里,查尔斯偶遇哈特莉,对她旧情复燃,觉得这是自己获得真正爱情的最后机会。此时,哈特莉容颜苍老、满脸皱纹、步履瞒珊,虽然她的婚姻并不美满,时而被痛苦困扰,但她甘于平凡的生活,并不羡慕查尔斯的辉煌。然而查尔斯无视哈特莉的婚姻事实,固执地要营救不存在的“海伦”。他完全不顾伦理道德的约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他强迫哈特莉约会,给她写信,偷听哈特莉和丈夫的私房话,不请自到,闯人她的家。他花言巧语,把哈特莉的养子泰特斯留在身边,作为诱饵,引诱她来到他家,进而把她囚禁在无窗的内室,使她痛不欲生,进而加剧了哈特莉的家庭矛盾。甚至,他想杀了她的丈夫本杰明·费齐,抢夺哈特莉。在爱情的追求上查尔斯深陷在虚幻的臆想之中,嫉妒之心如绿眼怪兽,伤害着他周围的人,这种不现实的爱情,脱离真实的臆想,成为一系列违背道德的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默多克认为臆想就是沉浸于对他人的幻想之中,它不是一种完善的观察形式。当臆想的人爱上他人时,他爱的并不是真人,而是他自己创造的想象中的人。臆想的人会按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加以不符合真实的主观臆断,把他事先预想的形象强加于他人,把事物强行拉人臆想世界,而不去探究事物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因此,臆想是自爱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强大的维护自我的能量体系”。当自我被臆想吞噬,唯我独尊,沾沾自喜,而又带有自我安慰时,我们就无法看清身外的真实。查尔斯骄傲、自大、虚荣。为了显示自己和年轻人一样强壮,他隐瞒了下海游泳的重重危险,致使不到20岁的泰特斯命丧大海。查尔斯总是自以为是,高估自己的认识能力,总爱按自己的臆想给事物下结论。他认为哈特莉一直爱着他,没有嫁给他是此生最大的遗憾,会非常愿意跟他私奔。他沉腼于自己的臆想世界中,把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判断强加于人。他对在道德上明智成熟的詹姆斯存有偏见;他认为佩里格林会唯唯诺诺,听他驱使;他认定是本杰明把他推下深渊,而且加害了泰特斯。他不能看到他人的“他异性”,缺少对真实的“关注”。“关注”是指“充满关爱公正地注视某一个单独个体的真实”,这是一种人们试图看清事物、他人、事实真相等等所作的不懈努力,其目的是为了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不带个人主观臆想的色彩。

    默多克在一篇著名的论文《反对枯燥》中论述道:“我们需要从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转到以他人为中心的观念中去。我们不是孤立的自由选择的人,不是审视一切的君主,而是沉陷于被臆想所扭曲的真实的心灵。”查尔斯对自由的追求转化为极度自私。事业上功成名就的查尔斯在戏剧舞台上掌握着演员的命运,控制着角色的生杀大权。因为他的点石成金的能力,他对其他演员颐指气使,别人为了利益也甘心任他驱策。他把自己当成操纵一切的“君主”,进而把感情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玩物,他让诚挚的莉齐心碎,他破坏罗西娜的婚姻,占有了她们的情感和身体,然后又无情地抛弃。
  三、走向道德的成熟
    默多克在自己的小说中往往会应用偶然事件来使人猛醒。泰特斯溺死于大海,让查尔斯震撼、内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哈特莉一家人移居澳大利亚似一服清醒剂,清楚地表明了臆想曾经如何蒙蔽了他的眼睛。正如詹姆斯对他说的:“你编了一只欲望的笼子,把她安放在笼子的中央。包围着她的是强烈的情感—虚荣、嫉妒、复仇和你对自己青春的迷恋。但是,这些情感并没有聚焦在她的身上,并没有触动到她。你运用的只是对她的臆测之像,一个布娃娃,一个替身。”詹姆斯是一个神秘的智者,引导人们向善的使者,他时隐时现,却对世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预测。他以解救他人为己任,看破生死、名利。他的睿智言行,以及涅架辞世,给查尔斯很大启示:“我们的种种欲望和情感寄托构成了上帝。一旦某种感情寄托被舍弃,另一种就会以慰藉的面目到来。对心灵世界近乎完美的干涉就会滋生恶魔。本想唤魔行善,神魔却乘虚而入,随后制造祸端。”查尔斯这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思想上被困”的人,他沉溺于臆想,一意孤行,出于占有、嫉妒、怨恨和愤怒,他释放了内心的恶魔。默多克通过塑造詹姆斯这个类型化的人物,来点明真相,使“被困的人”觉醒,从思想上得到解放,走上一条正确的向“善”之路。最终,查尔斯意识到,那份光明“熄灭了,即使在那时候它也至多不过是沼泽里看见的一束闪烁的火焰,这份照亮我的光明其实只是虚幻。原来我当初是为海伦的化身而战”。
    默多克在二战曾被联合国救济总署聘任,并派往比利时和奥地利的难民营任职。她目睹和体会到战争对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战争摧毁了一切,建筑、文明、家园、亲情以及人的精神信仰,人变得现实、脆弱,道德堕落,没有精神追求。为了探索“上帝已死”后的伦理道德问题,作者创造了一系列类型化的人物,激烈的矛盾冲突,以此把一个个伦理道德难题摆在读者面前。默多克认为,上帝死了,并不意味着宗教随之消亡,宗教是“一种信仰模式,它把善或美德置于人生活中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宗教是对善的爱和崇拜,这是道德的真实基础”,所以,默多克试图用“善”来代替“上帝”的位置,而“善”不是伪装了的上帝,而是,’l日上帝所象征的东西”。
    默多克在小说中大篇幅以人物独白、心里活动、对话、书信等形式,进行自我的剖析与反思,思索伦理道德与“善”的实质。查尔斯求“善”的历程是排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臆想,转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的“关注”,“关注”他人的“他性之在”,认清真实的过程。小说的结尾,那只关着恶魔的盒子被震落,盖子打开,恶魔遍布于世。恶魔是关不住的,能够把握的是我们自己的道德之心。
    人应该本着心中的“善”,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才能走出困境,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实,从而达到无我的境界和道德至善。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陈俊媛 [标签: 道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瓦尔登湖》双关现象汉译
    试析古代文学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场
    试析英语文学语篇的文学特征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试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同种模式 别样精彩—试析《职来职往》、《非…
    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试析对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的研究
    试析普通词语的中华意蕴
    试析《青楼梦》中所蕴含的封建文人的士子情…
    试析隐喻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行机制
    认识误区与应对之策——试析三网融合语境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