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创新型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创新型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创新型教育应目前瞬息即变的知识经济社会环境而生,以知识的应用与发展为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高校,创新型教育更突显出其重要性。《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自20世纪初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系统《癸卯学制》确立“中国文学门”开始至现在,历时百余年,其内容上溯先秦两汉,下至明清近代,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学文化内涵。由于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一贯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授课方式以及当代学生对课程认知的偏离等原因,在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较多的问题,创新型教育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尝试也就更为迫切。
  创新型教育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是通过调整课堂学习氛围,确立有别于传统的学习目的、方法、模式和评价机制,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责任感、动手能力、研究思维、表达能力、超前学习的能力、独立自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 营造自由、积极,富有古典意趣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作为课堂教学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学习情感体验都有着直接影响。有心理学家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对人成功与否的影响程度只占20%,而情绪、情感等因素占80%。[5]在古代文学课堂中营造和谐、积极而又具有古典风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拓学生思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以交谈方式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Www.11665.cOm由于知识涉猎面广,信息量大,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忙于点鼠标,学生忙于记笔记,至于学生对哪些内容特别关注,有没有自己的观点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是僵化的,虽然被灌输了一定的知识,但只能沿着教师、教材设定的方向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严重束缚,同时因为思维活跃程度及自由表达受限制,他们对于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杨振宁教授就曾指出:“中国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教过的不敢做。”[6]
  为打破这一现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作出一些调整,即不用急着传授知识,而不妨先听听学生怎么说,教师不再是一言判对错的权威,而作为朋友与学生展开对等的交流。如在学生的第一堂古代文学课上,可以先了解本班学生对学科的看法:“你眼里的古代文学是什么样的?”讲戏曲,可以问:“你的家乡现在还有没有戏曲演出?喜欢看吗?为什么?”学生凡是经过思考所做出的表达,教师首先都应予以肯定与尊重,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当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意见时,教师不必忙于作判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完全可以把这一任务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言、讨论找到答案。
  其二,融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与哲理思考于一体,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此前提到,古代文学课程是知识密集型的,为了让学生在堂上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插入一些轻松、有吸引力的话题。如讲苏轼时插入他与学生黄庭坚、与政敌王安石的一些轶事,不光能引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苏轼随和、幽默、通达的个性;研究古典四大名著时,可以联系各种英译版本对书名的有趣翻译来探讨其影响与传播;讲先秦诸子的散文时,结合人生哲理或教师、学生本人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能使学生实际感受到文史哲一体、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魅力,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认知。
  其三,教学语言、实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素材、课件体现古典意趣。《中国古代文学》的授课对象是刚20出头的年轻学生,他们身处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下,而古代文学是比较遥远、陌生的事物,学生自然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很快产生兴趣。对此,除了课前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设计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课堂教学语言、教学实例以及素材、课件等细节处下工夫,如近年来“雷”、“高富帅”等网络用词风行,课堂中也可以信手拈来一用,像“根据史料记载,嵇康是当之无愧的高富帅”、“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很雷人”等语言,学生听来觉得新鲜而又容易认同;选择教学实例时,像青春版《牡丹亭》、《于丹庄子心得》等,都更容易让当代学生接受;同时,在教学素材上可选用具有中国风的图片、音乐,如《清明上河图》等名家书画、古琴曲《高山流水》、现代歌曲《在水一方》、《月满西楼》等,也可以适当地将繁体字、隶书、竖排文字等古典色彩浓厚的因素运用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突出古典美学风格,强化古代文学课堂的个性色彩。一方面以现代化的语言和实例吸引学生,一方面以浓郁的古典美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无距离感的古代文学课堂氛围。
  二、明确古为今用、为我所用的最终学习目的
  国内许多高校中文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标准”将学科学习目的确立为: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与交融等状况,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文学修养、道德修养、审美能力、研究能力,能写出较成熟的学术论文等等,着重强调通过继承来完善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应用的技能,讲究“衣钵相传”、“滚瓜烂熟”及其之后的“熟能生巧”。但要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接受、记忆、理解与简单运用,还要进一步开拓发展知识,注重知识的相对真理性、发展性,明确古为今用、为我所用的最终学习目的,讲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温故知新”与“推陈出新”。

  古典文学知识的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即通过挖掘古典文学作品、古代文人思想中的精华,把握各种文学现象变迁之道,对知识予以现代化的阐发,指导并作用于我们的现代学习、创作与生活。例如毛泽东提出的我党实事求是工作路线,就是对汉初河间献王刘德的治学之法“务必事实,每求真是”进行创造性发展而得来的。[7]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需要将最终学习目的有意识地贯穿在整个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歌创作理论时,一方面应启发学生,这一理论虽然在当时影响颇大,但需要客观辩证地分析看待,究其实质不过是文学创作的速成法则;另一方面也要提醒注意,现代写作常用的 “化用”、“借用”技巧与之一致,关键在于如果脱离社会现实和真情实感就只会沦为伪文学,因此必须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创作;还有,像读《论语》、《道德经》、《庄子》这些先秦思想家们的著作,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能翻译,能背诵经典段落,而且还要求思考有哪些是能为我们今天所用的,哪些对现代人来说是要加以改进甚至是摒弃的。
  当然,所谓过犹不及,在继承和发展古典文学文化精华的同时,我们始终要坚持求实原则,穿凿附会、发挥过头则容易失实。
  三、培养鉴赏文本为主,敢质疑、求实证的学习方法
  笔者曾在一次公开教学竞赛中选讲李白的诗歌,有评委当场发问:“中国古代文学课为什么重点讲作品,而不是讲文学的历史?”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由于作品赏析耗时费力而课时有限,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选择避重就轻主要讲清“史”的发展,把作品选留给学生课后自学,表面上看这似乎并不影响正常教学,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说,文本鉴赏却至关重要。首先,文学发展的历程本就是由具体的作家作品组成,若脱离文本赏析而只叙述文学现象,无疑舍本逐末,学生即使对“史”的轮廓有所了解,也无法真正理解其具体内容,更无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其次,文学的本质是作品的艺术之美,若在教学中不能顾及文本的审美鉴赏、文体自身的解读,而只解释字句,或者加上模式化的几句评点如“情景交融”、“思想深刻”之类,都未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古典文学的艺术美,反沦于机械的记忆背诵。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史”的叙述为线索,以各时期代表作的赏析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以鉴赏文本为主的学习方法。具体可指导学生运用诵读、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手段进行作品赏析,如《秦风·蒹葭》篇,画面由苍苍蒹葭、白露等组成,通过想象能感受到清冷萧瑟的物象层面,而通过诵读则能体会音韵上的苍凉凄冷,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苦苦追寻却又求而不得的情感内涵。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体验、生命意识融入作品的审美体验,以及要“知人论世”,结合作品时代背景挖掘其深层含义。
  学生对作品作细致深入的赏析和把握是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教师还需培养他们敢质疑并求实证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对文本鉴赏的延伸,也是促进学生养成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关键。要创新,就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尽信书。因而在学生赏析作品、了解文学现象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为了训练学生敢于并善于质疑,教师最初不妨在教学中刻意穿插一些明显存在问题的观点,甚至还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威信的前提下,在课堂中故意犯错,并引导学生随之展开更深入的探讨,即求证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求证是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活动,且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挥的极大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在学生面临困难无力解决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启发外,均无需参与过多,但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就不关注学生,对此,我们可以结合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其信息容量巨大、交流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一来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二来还可发布个别同学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全体学习者共同研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
  四、确立独立思考,多合作的学习模式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不仅强调个体独立自主学习、“个性化和创生性地占有”精神财富,而且也强调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8]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二者并不矛盾,独立的本质是自立自主,独立学习把学习活动建立在人的自主活动上:自主选择、自主质疑、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它不等同“独自”,也不意味着封闭,与它们相反,独立思考的不仅是合作交流的前提,且其成果恰恰要求通过合作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为此,古代文学学习应确立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建立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且经常以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如笔者一般以学生能力互补与学生自愿组合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习小组,依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主题辩论赛、小组学习汇报、戏曲改编及表演等活动,在长期的合作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其次,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说独立思考的主要表现形态是“静”,是树立“个性”,那么合作学习就主要表现为“动”,是寻求“共性”,只有动静皆宜、和而不同者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发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因考虑到学生已逐步成熟,独立性增强,且课时有限,可将大部分独立学习的活动安排到课前进行,教师在“教”之前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超前学习,让学生在既定教学内容中寻找自己最喜欢最能发挥潜能的事情做——这就使得这一学习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由教师指定、具有从属性和跟随性的预习,也更能学有所得,形成可以交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再次,合作学习为独立思考服务。独立思考后的小组对话、共同解疑以及成果共享并非学习的重点与终点,重点在于学生是否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对自身独立学习有所反思,是否对独立学习的成果有了更深入的融化与应用。基于此,合作学习是下一个独立思考的起点。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学生表示对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很感兴趣,笔者便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独立解读作品,并结合相关资料形成观点,然后参与小组讨论,结果显示各组意见都不太一致,或说因为不能生育,或说不得婆婆欢心。但经过这些交流,部分同学又从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如刘兰芝如此优秀为什么不得婆婆喜欢等等,从而又为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制订相应的学习监测制度。具体可包括组长责任制、组长轮流制、组长与组员互评制等,相关措施还将在下一部分创新学习评价机制中涉及,此处不予赘述。
  五、制订综合能力为主,测试为辅的学习评价机制
  既然创新型教育注重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包括情感、兴趣、意志、思维方式等心理因素的训练,那么如果一直沿用常见的古代文学课程考核方式,即平时作业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的终结考核,就无法准确、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学习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以日常综合表现评价为主,占总成绩的60%,试卷测试为辅,占40%。
  日常综合能力的评价内容具体为:
  1.是否进行论文及文学创作。包括课程学习过程中写作的小论文、读书笔记和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
  2.是否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即看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课外学习的成果及活跃程度,包括课程学习次数、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等。
  3.是否进行合作学习。由学习小组长和组员互评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组长的组织、协调,组员的参与、讨论、倾听、交流等多方面的具体行为。
  4.是否进行课堂发言。包括课前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汇报。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龙灿宇 [标签: 中国古代 文学 汉语 文学 文学 文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
    高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思考
    广播新闻评论创新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教学与学生创新能…
    探析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工科英美文学教学…
    媒体背景下共青团创新途经
    谈媒体背景下共青团创新途经
    论新闻编辑如何创新及新形式下新闻编辑的职…
    让古诗文点燃学生语言创新之火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创新课程应用型问题剖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