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孔子是一位悟道者
读了《论语》等国学著作后,总有这种感觉,历史上有很多悟道的人,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都是内在很强大的智者。
  论语开篇三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前,在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大概是这样解释:
  学习之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有稍稍的生气,这样的人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好象孔子说话,天上句子,地下一句子,乱七八糟。而且,有几个人真的把学习的知识点反复复习了,并且觉得这是一种乐趣呢?
  还好,现在,有了另外一种版本的解释,我觉得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自己的学识,在适当的时候(被采用,自己)能够去实践它,(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服务社会,)不也是喜悦的事吗?
第二句:(即使不能够学以致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共同探讨那些彼此都感兴趣的问题,“诗向会人云”,)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第三句:(更退一步说,)即使天下的人都不能了解自己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内在足够强大,自己完全处于有意识的状态,对于别人的无意识状态,)内在也不会生发出一点点的不快,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
  总感觉后面这种解释更加合理。这三句话,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可是《论语》开篇的三句话,是学而第一篇的第一段啊!他的众多弟子,可不是吃素的,如果他乱讲话,怎么可能被编写在第一篇的第一段呢?显然,这是孔子的思想光芒所在,也是他(和弟子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信念吧。WWw.11665.CoM
  孔子以一种即世又出世的心态,最终成就了他的思想。直至今天,他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智者,一位觉悟的人。
  他是一个很内省、很谦虚的学者,因而成就了他的内在的足够强大!他的生命充满了智慧!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有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论语》记载,孔子曾从师学琴,演练《文王操》这样难度颇高的名曲,融会贯通而至精于琴道。后来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手不释卷,琴不离身。但由于孔子的学说不为当时的统治者采纳,故常常处于困顿甚至危险之中。他有两次遇险,却都能做到君子坦荡荡,处于危险之中从容地弹琴论道,最终化险为夷。其中一次是在卫国的匡地,卫国人将孔子误当作仇人,团团围困。弟子们一片惊惶,孔子却若无其事,他一边悠然地弹琴,一边结合眼下的处境,向弟子们讲授“大勇”与“小勇”的道理:不避蛟龙,乃渔夫之勇;不惧猛虎,乃猎人之勇;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乃烈士之勇;处于困厄窘迫之中而能冷静地分析这是时势命运所致,临难不惧,等待转机,这才是圣人之勇。在孔子的悠悠琴声与娓娓讲述中,弟子们镇定下来。而卫国人,听到孔子弹琴后,感觉到他们的仇人决不可能弹出如此的乐曲,相见之后,终于消除了误会,卫国人赔礼道歉,一路放行。
  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去正确理解“孝道”,有个“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以为其子做事情不够专心,便用棍子责打。因为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由于被误打而忿忿不平,而是担心父亲为自己的身体担忧。曾参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了,可是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假如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这可不是孝道啊。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在不停地向他人学习,并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而且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人的缺点,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有的话就及时改正,从而使自己得到提升。他力求让自己处于一种完全的清醒状态,一种有选择的有意识状态,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论语·述而》中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大概的意思是:如果老天再给我几年时间,或五年,或十年,使我可以沉潜于大《易》之中,那么我几乎可以做到不犯大的错误了吧。体现着孔子对《易》的理解,也反映出孔子日新参省的精神。
  孔子还谈论到人们处于贫穷与富裕的时候,应当如何处世的问题。孔子的弟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大意是这样:子贡问老师:“如果一个贫穷的人,但却不去巴结奉承他人;富有的人却不傲慢自大。这样做人,可以了吗?”孔子回答说:“还算是不错吧!但是还比不上‘处于贫穷的境况下,能够内在满足喜悦;处于富贵的境况下,能够做到谦和有礼’的那种。”    
  孔子认为:贫穷时不奉承他人,富贵时不欺侮他人,还不是最好的;如果贫穷时,自得其乐;富贵时,谦和有礼,才是真正的好!
    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他一生都在修正自己,达到了“纵心所欲不逾矩”。有几个人的修为,能够做到象孔子一样,随心所欲而没有什么不良言行危害社会和他人呢?
  《论语.里仁》中有“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字不同,意相近也。大概都是说一个人如果真正觉悟了的话,马上就成佛了吧。佛心就是本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本心。佛,就是觉悟了的、找到了自己本心的智者吧。
  象孔子这样的人,如果还不能算是一位觉悟了的人,那么,什么人才能算是觉悟者呢?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段红凯 [标签: 孔子 悟道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是一种文化…
    史诗片 孔子 与影视剧的传统文化传播
     论语 中的孔子形象
    由孔子的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
    浅析孔子伦理思想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在她面前,他就是一个孩子——汪文宣悲剧命…
    论《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看文艺批评
    孔子乐正“诗三百”的经化效应
    孔子的创新学习思想探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