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论韩愈诗歌风格演变探微
论文关键词:韩愈 诗歌风格 奇险
   论文摘要:提起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一般都认为韩诗奇险怪僻,其实不尽然。文章解读了韩愈诗歌创作的历程,探析了韩诗奇险风格形成的原因。
   提起韩愈,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一千多年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实他的诗歌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也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创立了新的流派,但后人对韩愈的诗风历来有许多争议,笔者集中拜读了诗人各个时期的诗作,觉得韩愈为诗的风格也如他的散文一样,浑浩流转,独立特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在表现手法上,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与他提倡儒学复古、反对骄文是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的文字观点在韩愈的诗中继续体现出来。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大胆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使诗歌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但又并不都以奇险见长。他的诗可以清幽如水,也可以奔涌如瀑,更可以奇险如坚冰怪石。
    韩愈出生时,李白已去逝,三年后杜甫也谢世,到韩愈的时代,唐代诗歌成就的最高峰已过去。韩愈作为诗人,其得益的是有许多前辈作楷模,可供他学习和借鉴;困难的是要超过李、杜等大诗人,是相当不易的。www.11665.com而韩愈的性格及他个人的才华,使他决不肯做个亦步亦趋的模仿者,所以他必定要开拓新领域,创造自己的流派,形成独特的风格。赵翼《威北诗话》认为,至韩愈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故只能求之奇险。纵观韩愈的诗歌道路,奇险诗风的形成与特定的生活时代、与诗人的性格和人格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唐特定的历史时代使韩愈在亦官亦仕的生活中,忽沉忽浮,忽枯忽荣,而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歌发展。中唐的诗歌不象盛唐之音那么光芒四射,却更多姿多彩,各种风格流派竞显神通,诗歌的艺术个性特征到这时充分发展,诗人以诗歌为生命,他们用字造句,煞费苦心,务去陈言,力求新异。
    下面沿着韩愈诗歌创作之路,品评不同时期的作品,以探寻其独特诗风的形成。
    一、真率高远的早期追古
    韩愈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三年,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度过颠沛流离的少年生活后,十九岁的他收拾行装向京城出发,准备通过科举博取功名,路上写下《条山苍》:
    条山苍,河水黄。波浪纷纷去,松柏在高岗。
    贞元七年,年轻的诗人与好友陈羽相别,作诗《落叶》为赠: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上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支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条山苍》以岁寒不凋的松柏自喻,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傲视着天地间的二切,诗句写得简朴、高扬。
  《落叶》写得格调新颖,力扫盛唐时的陈词滥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两首诗让人不由得想起《诗经》、《古诗十九首》这些先秦诗歌,因为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兴、叠字的技巧,内容上清新易懂,不难看出诗人内心复古崇古的追求,表明诗人在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对人生对社会充满美好的幻想,表现出天真浪漫的艺术境界。这些诗相对过去诗坛的一片妩媚繁华,显得清新朴素,但存有明显的模仿古人的痕迹,而且过于平淡直率,注定要不断发展。
    二、奇崛怪僻的盛年创作
    尽管韩愈读书勤奋,“七岁好学,言出成文”,十多年的苦学,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而却在科场考试中屡遭失败。只得在汁州、徐州佐幕。胸有抱负,满腹才华,怎甘寂寞?辗转奔走,侥幸脱祸,郁闷难解,唯有写作。以下的因素发展着诗人奇险的诗风。
   (一)友人的影响
    韩愈正直善良,对朋友一片冰心,贞元十四年,写作《醉留东野》可看出他对穷困潦倒的诗人孟郊的敬重友善,其中“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黯,自愧青篙依长松”表现出对孟郊的倾倒之意。写作此诗,适逢孟郊投靠友人也来到汁州,这是两人在科考相识后第二次相聚。诗中写道“吾愿身如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从中可以看出韩愈对年长自己十八岁的孟郊的推崇,这时孟郊诗歌写作已有成就,已形成奇崛硬朗的风格,而韩愈的名气还只在散文。二人有相同的艺术追求,有“崇古复古”的信念,于是韩诗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贞元前期的平和真率变得冷峻奇险。
    (二)世事的动荡
    贞元十五年秋,韩愈在徐州为节度推官,当时黄沙崩堤,诗人目睹老百姓的逃亡生活写下《醒醒》一诗,诗中不难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第二年他从京城长安回徐州,又写下《归彭城》,对当时战乱和自然灾害给一百姓带来的苦难表示痛心疾首,讽刺当政者的平庸无能,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情绪。

    (三)仕途的沉浮
    到了贞元十七年,经过十七个年头奔波和追求,三十五岁的韩愈终于第一次当上了朝廷命官,得到了四门博士的职位,同时也开始了浮沉不定的官宦生涯,这在他的诗歌中也体现了出来。当年十二月被贬去岭南,“朝为青云者,暮作白首囚”。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中写道:“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诲气湿蛰熏腥躁。”这首诗写在中秋之夜,两位诗人在一起赏月喝洒,回望几年来坎坷的命运,感慨万千。这首诗开头写中秋夜景,中间借张之口用大段笔墨叙述自己被贬滴之苦。虽然心中苦涩,但好强的性格使他又不肯示弱,便写得虚虚实实,含蓄悠远,使得全诗结构上起落多变,让读者觉得奇崛险怪。
    元和六年的春天,韩愈从阳山北徙江陵,生活虽比岭南好,但精神依旧苦闷,写下《感春四首》,写得笔力刚健,这是他中年得意之作,元和六年秋天,诗人自江陵为国子博士,这种冷淡生涯对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诗人来说,感到厌倦,写下《秋怀诗十一首》,表述自己忧愤的心情,诗中表现了诗人雄浑态肆的感情和正直磊落的性格。现选引《秋怀》之四:
    秋气印侧侧,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稠,下无盘中蝇。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增。清晓卷书坐,南由见高棱。其下澄漱水,有蚊寒可曹。惜哉不得拄,岂谓吾无能!
    此诗写在诗人受他人造谣中伤之时。全诗用遒劲的语言,写不平的情怀,首句写秋天景象,用以象征自己孤独而傲峭的情怀,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性格。
    元和十四年,诗人再贬潮州,南行途中,心境无限悲凉,写下凄惋的《路旁堆》“千以高山遮,万似远水隔。”“吾君勤德治,照天日月敌”。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慈悲”上,进行了大胆的夸张想像。从贞元二十年(804)到元和九年(814)的十年中,是韩愈诗歌创作的鼎盛期。
    另外由于追求诗风变革求新,加之开始盛行“写长诗之风,为了押同韵,就必然用僻字生字,为了不重复,就发掘人所未道的新意象。
    三、清丽自然的晚年回归
    长庆三年春,经历风风雨雨的韩愈步入晚年,却写出《早春》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诗写得清新绝妙,千古以来难有超出者。隐约的青草,舒畅的喜悦,看似白话却韵味十足,使人简直不敢相信是韩愈所作,可见其诗歌的风格随着境遇的变化、个人的命运多变有着很大的变化。长庆四年夏,诗人因病告假,常游南溪,写了《南溪始泛三首》,风格已一改过去的豪迈雄健,写得闲适古淡。这些变化都不是孤立的,一方面诗人在晚年的十年时光中,仕途上是最稳定辉煌的阶段;另一方面面对无可奈何的政局,政治热情也日益冷淡,诗人开始反躬自省,转向宗教,寻求安宁、静谧。
    总之,韩愈流传至今的三百多首诗,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在诗人生活的中唐时代,唐王朝已度过了它的鼎盛期开始走向衰落了,中唐时不仅朝政腐败,局势动荡,而且意识形态也很混乱。率真的韩愈虽热衷功名,但沉浮不定,心情忧愤,但他积极人世,积极进取,试图把李唐王朝重新振作起来,创造一个“中兴”局面,可惜未能如愿。读韩愈的诗,就其风格而言不外有三类:第一类,清新美妙白然的小诗。如《早春》等,因诗人始终非常热爱生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写;第二类,气势宏大雄伟不羁的叙事诗,如《山石》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描绘山路两旁的美景,写得宏伟有气魄;第三类,奇崛怪僻的状物诗,这类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异曲同工之妙。赵翼曾指出“韩愈于诗,力造李、杜。有意推广杜诗奇险之处,劈山开道,自立一宗。正因为有心求之,故不免时露斧凿痕。然而韩诗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韩愈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当时一些诗人的领袖,唐代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也同韩愈有着承继关系。叶燮《原诗》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由此可见一斑。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张雪梅 [标签: 韩愈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国际新闻传播特征
    试论影响新闻传播的话语理论体系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之当代生命力
    试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试论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试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描写
    试论唐代体育文学的发展与审美内容
    试论韩国高丽朝文学对苏轼诗文的消融
    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试论五十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嬗变的影响因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