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论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
摘要: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大自然的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民间音乐》、《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等小说中,三种声音水乳交融的穿插在行文中,而来自民间的音乐逐渐成为主旋律。这体现了民众与权利者平等对话的自由精神,是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世界感受。莫言将“五四”以来被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戏曲的声音重新发掘出来,是对当代文坛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莫言;声音;民间音乐
  
  当代名家莫言扎根故乡高密民间文化土壤,恣意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高密东北乡这片虚构的国土上呼风唤雨,使故乡成为历史和人性的展览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生动可感的艺术世界。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将颜色尤其是红色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之后,莫言开始在技巧上进行从注重色彩到注重声音的转换,到了《檀香刑》那种野性的、富有生命力和民间色彩的声音终于完美地呈现出来。莫言小说中的声音具备三种形态:大自然的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音乐。在莫言创作历程中,三种声音各有侧重,同时又水乳交融地穿插在行文中。
  《透明的红萝卜》中,莫言用娴熟的技巧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声音。与人类社会的隔绝使黑孩具备了超越常人的视听能力,他对人的世界呈现出茫然无知的原始思维状态,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息息相通。他用全部的心灵与自然展开交流,捕捉自然中奇特的乐声。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和音乐般的秋虫鸣唱。逃逸的雾气碰撞着黄麻叶子和深红或是淡绿的茎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蚂蚱剪动翅羽的声音像火车过铁桥。wWW.11665.COm”[1]因为极度压抑而木讷的感觉在自然中神奇地复苏了,黑孩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他甚至能够看到声音,那声音躲藏在河上发亮的气体中。这种感知声音的特殊能力使黑孩如同童话中的人物一般产生出神奇的魅力。这种超常态的感受世界的方式显示了莫言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的出众才能。
  “在众多的汉语写作者当中,莫言的‘声音’是独特的”,“莫言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农民在说话。”[2]莫言是在高密农村度过了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他极为熟悉农民的话语方式和生活趣味,因此能够在小说中用人物语言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中国式农民的油滑、幽默与泼辣。莫言笔下的农民不再是沉默的灵魂,而是能言善辩,满口俗语、顺口溜、俏皮话。这些农民会用俗语嘲笑自不量力者,“没有弯弯肚子,别吞镰头刀子。”《筑路》中,狗被偷杀后,白荞麦一通恶骂显示了农村妇女泼辣的性格,“你这个千刀万剐的杂碎,下油锅炸成干虾蹦仁的,枪子儿打成筛子底的,爆花机里炸出脑浆子的,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气的杂种!你偷了老娘的狗,老娘饶不了你,等你们郭司令回来我豁出去陪他睡两宿也让他剥了你这臭鸭蛋的绿皮儿!”《丰乳肥臀》中,樊三对新生的小骡说,“马是我的儿,小家伙,你就是我的孙子”。唯有视牲畜为大宗财产的农村,人们才会与牲畜保持亲缘关系,这是典型的来自民间的农民话语。
  在莫言小说中,不仅普通农民的话语生动可感,当权者貌似威严的话语中也透露着农民腔。知县曹孟九审理单氏父子被杀案时,他前半部分的判词充满官府公文气,到了后半部分则话锋一转,出现了“鲁班门前抡大斧,关爷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背‘三字经’,李时珍耳边念‘药性赋’”这样的顺口溜。《透明的红萝卜》中医开篇我们就听到生产队长夹杂着骂人话、俏皮话、上级指示的声音。刘副主任更是以农民特有的思维逻辑将兴修水利与没有奶水的娘扯在一起,官方意识形态和民间话语混杂起来,逐渐模糊了界限。“这种夹生的官腔,杂凑的语言,真正暴露了说话人的农民本性,非但不能令人生畏,反倒叫人觉得好笑。”[2]在这个过程中,莫言有意识地反对那种片面的严厉的循规蹈矩的官腔,消泯官方权力带来的恐惧和压迫感。这体现了民众与权利者平等对话的自由精神,是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世界感受,“狂欢化世界感受正是从这种郑重其事的官腔中把人们解放出来。”[3]
  早期的《民间音乐》就显示了莫言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力。小瞎子以竹箫、二胡时而明丽时而凄婉的乐声俘获了马桑镇居民的心,使他们忘怀悲喜。结尾处,莫言写道:“这民间音乐不断膨胀着,到后来,声音仿佛不是出自铺路工之口,而是来自无比深厚凝重的莽莽大地。”[4]这是莫言写作历程中的一个预兆。《民间音乐》固然空灵,但文中流露的是知识分子式的音乐趣味。真正来自民间的音乐,是莫言小说中不断成熟的民间戏曲艺术。《大风》中,爷爷在坦荡荡的旷野上唱“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时,悲壮苍凉的戏文使我们隐约看到了他铁骨豪情又充满磨难的生命轨迹。《透明的红萝卜》里,老铁匠凄凉地唱着“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了世上千般苦——”。这与《大风》的戏文功能相似,同时也暗示了菊子姑娘不祥的未来。莫言用含蓄蕴藉的戏文使得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到了《红高粱家族》,民间音乐具备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升华情感的作用。花轿行走过程中,高密东北乡女人特有的歌一样的“哭腔”给“奶奶”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三天回门,外曾祖父唱起“海茂子腔”:“武大郎喝毒药心中难过……七根肠子八叶肺上下哆嗦……丑男儿娶俊妻家门大祸……”戏文里出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潘金莲杀夫的故事原型,这暗示了单扁郎不得善终的结局,为下文余占鳌暗杀单氏父子埋下了伏笔。而正当“奶奶”为未来惶恐时,高粱地里传出了歌声,“妹妹你大胆往前走,铁打的牙关,铜铸的骨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十九,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从此后高搭起红绣楼,抛撒着红绣球,正打着我的头,与你喝一壶红殷殷的高粱酒。”这支信天游式的民间小调热情豪迈,它是余占鳌送给“奶奶”的定心丹,激励“奶奶”奔向未来红艳艳的幸福生活。
  “第一次把人物言说和民间曲艺形式结合起来的作品是《天堂蒜薹之歌》。”[5]莫言开始将民间音乐纳入小说的整体构思,民间音乐成为了人物言说的方式。《民间音乐》中那个超凡脱俗的小瞎子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激愤演变为瞎子张扣的悲声大放。张扣的唱词出现于每一章的起始处,唱词连缀起来便是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唱词并非只是注脚,而且对情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张扣的唱词激越悲愤,矛头直指腐败官僚,呼唤蒜农们起来反抗,“乡亲们壮壮胆子挺起胸膛,手挽着手儿前闯公堂。”张扣的唱词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它唤起了人们心中的自卫意识和反抗精神,且使张扣的民间代言人形象跃然纸上。以戏曲的语言来演绎情节、塑造人物,莫言在这里作出了有意识的尝试。
  莫言表现声音最成功的作品是《檀香刑》。在该书后记中,莫言指出,“在这部小说里写的其实就是声音”,“构思、创作这部小说的最早起因,也是因为声音。”[6]小说凤头部分和豹尾部分每一章都是以声音为标题,如“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孙丙说戏”、“知县绝唱”等,这些章节都是叙述主人公的独特道白。“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和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7],这的确是《檀香刑》的基本特点。猪肚部分实际上也是以民间话本、戏曲的语言讲述的一段传奇。当眉娘等人纷纷袒露心扉,向读者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人生际遇时,一种婉转悲凉的旋律逐渐从行文中升腾起来直至响彻云霄,这就是猫腔。二十年来,莫言一直被两种声音纠缠着,即节奏铿锵的火车声和高密一代的小戏猫腔。猫腔作为民间小戏,不可能进入辉煌的殿堂,但《檀香刑》使猫腔成为另一种正典。当孙丙从妻儿被害的悲痛中醒来时,“他的耳朵里,就响起了急急如烽火的锣鼓声,宛如一场即将开幕的猫腔大戏的前奏,然后便是唢呐和喇叭的悲凉长鸣,引导出一把猫琴的连绵不断循环往复的演奏。”[6]这是个标志性的时刻,从这一刻起,孙丙开始用猫腔宣泄心中的痛苦,乡民和孙丙之间的对话也是用戏曲的形式进行的。后来,孙丙更是将猫腔与酷似演戏的义和团运动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对抗德国人被捉后,刑场成了孙丙最佳的演唱场所,因为猫腔本来就是一种粗犷的、广场化的戏曲。孙丙的大悲调很快激励着围观的百姓参与其中,发出形形色色的“咪呜”声。一时间,杀气腾腾的刑场变成了群猫嚎叫、百兽率舞的天堂。到末尾,知县钱丁口中竟然也发出了感慨万端、含义复杂的咪呜之声。整部小说已经成了一出大戏,猫腔激昂的旋律征服了戏中每一个人物,来自民间的猫腔的声音淹没了象征西方文明的火车的声音。
  莫言向民间说唱艺术的回归,将“五四”以来被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戏曲的声音重新发掘出来。正像葛红兵所言,莫言的声音“不同于西方式的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声音,它是猫腔式的、顺口溜的、犀利的、高亢的、昂扬的、悲凉的、唱腔式的声音。这种韵律来自汉语自身,它不是莫言本人的,它是我们民族在数千年的生存历史中逐渐找到的,它在民间戏曲艺术中隐现着,莫言发现了它。”[8]


  
  参考文献:
  [1]莫言.世纪文学60家莫言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53-54.
  [2]张闳.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1999,(5).
  [3]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0.
  [4]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30.
  [5]张开艳.沸腾的声音世界——莫言小说形式特征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
  [6]莫言.檀香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561.
  [7]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
  [8]葛红兵.文字对声音、言语的遗忘和压抑——从鲁迅、莫言对语言的态度说开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3).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巴玲 [标签: 中的 声音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莫言:中国文学已经达到世界文学高度
    文学论文-莫言小说的艺术技巧研究
    试谈莫言缺失性童年经验与文学治疗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