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民法论文   经济法论文   国际法论文   法学理论论文   司法制度论文   宪法论文   刑法论文   行政法论文   程序法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法律资料库   法史学论文   诉讼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理学
简析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论文摘要 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论文关键词 枪弹痕迹 鉴定 射击弹壳 射击弹头

  近年来,我国涉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新枪种的出现、自制枪支的使用、仿真枪的使用等导致发生一些涉枪的疑难案件,使侦查部门的侦查工作难度增大,同时也加大了对枪弹检验工作的要求。枪弹痕迹检验工作多为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能反映枪种、弹种的种类特征,通过检验,可进行枪支的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结果对侦查破案、诉讼提供证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射击弹头、弹壳痕迹形成机理

  枪弹痕迹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枪械和射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枪弹痕迹包括留在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弹着痕迹以及射击附带痕迹。根据枪弹痕迹形成的特点,枪支的具体遗留位置等情况,可以分析、判断枪案是刑事案件还是意外事件或不幸事故,特别是对确定自杀和他杀性质时有十分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提供枪支射击情况,为确定犯罪情节提供线索;对枪弹痕迹进行鉴定,可为侦查并案、认定犯罪案件、确定犯罪情节、认定犯罪人等提供证据。www.11665.com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弹头上遗留下反映枪支的枪管内膛线表面结构特点的痕迹。射击弹头痕迹主要是弹头在通过枪管线膛区与凸膛线摩擦时形成的线形痕迹。枪支击发后,发射药在瞬间燃烧完,产生极高的温度和两、三千个大气压,使弹头脱离弹壳,离开枪膛进入坡膛,最后进入线膛。高温、高压的燃烧药气体,一方面迫使弹头沿枪管内膛线作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又将弹头高速推出射向目标。弹头的运动从脱离弹壳到离开枪口,在千分之几秒内即可完成。弹头在火药气体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枪膛,弹头外壳与枪管内壁发射强烈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在弹头上形成反映枪管内壁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的线形痕迹。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弹壳上遗留下反映枪支的有关作用机件表面结构特点的痕迹。射击弹壳痕迹,包括装弹、击发、排壳三个阶段形成的摩擦、撞击、挤压等多种痕迹。子弹在装弹、击发、抛壳过程中,在射击弹壳上会留下各种反映该枪支机件结构特点的痕迹。在击发时,击针击发底火,就在射击弹壳的底火上留下与击针顶部相使用的凹陷痕迹。在射击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一方面使弹壳向后坐,撞击到弹底窝上,在弹壳底面上留下反映弹底窝表面结构特点的痕迹;另一方面使弹壳壳体径向膨胀,紧贴在弹膛膛壁上,留下反映弹膛内表面结构特点的痕迹。在抛壳过程中,在弹壳上又留下拉壳钩、抛壳挺痕迹等。

  二、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一)射击弹头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枪弹痕迹检验是指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技术方法以及枪支、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支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的专门技术活动。枪弹检验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在枪弹检验第二步分别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测量现场弹头、弹壳确定发射枪支的种类,寻找现场弹头、弹壳上的枪种特征及个别特征。这也确定了射击弹头在枪弹检验中的地位。
  1.射击弹头痕迹的特点
  (1)出现率高,不论是在制式抑或是在自制枪支中,枪支发射过程中,一定会在弹头上留下不同程度的擦痕。由于在制式枪支中,每支枪的线膛里都有膛线,因此,制式枪支的射击弹头上都会留下数量不等的膛线痕迹,以及初、次生棱线痕迹。
  (2)射击弹头痕迹的相对稳定性,枪弹均系标准化产品,其表面的外壳多系较软的复铜钢制成,可塑性好;弹头的最外表面层叫弹头外壳或披甲,一般多用铜锌合金、复铜钢或铜镍合金制成。在射击过程中,留在弹头上的痕迹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3)射击弹头痕迹的特定性,由于枪支的加工工艺不同或是在加工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和允许的误差造成以及枪支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枪支机件的变形、锈蚀、损坏等因素造成了枪支表面结构的特定性。而射击弹头痕迹的特定性来源于枪支机件表面结构的特定性,是因为射击弹头痕迹可以部分反映枪支机件的表面结构。

  2.射击弹头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的作用
  (1)在制式枪支中,射击弹头上一定会在射击弹头上出现一定数量的阳膛线痕迹,在自制枪支中,射击弹头上则很少会出现阳膛线痕迹,这主要是由于在制式枪支的线膛均会出现或4条或6条或其他数量的膛线,而在自制枪支的线膛一般不会有膛线,这就为我们区分制式与自制枪支提供了依据,且正确率极高。
  (2)通过区分制式与自制枪支的基础上,射击弹头上的膛线痕迹及其数量、宽度、倾向、斜度、磨损程度,主次棱痕迹的初生、次生痕迹分布与形状均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制式枪支的种类。这是由于制式枪支的不同枪种线膛的数量会有一些不同,可以为我们辨别枪支种类缩小范围。
  (3)射击弹头上的痕迹特征,不仅可以为我们区分枪支种类提供帮助,子弹在射击过程中,射击弹头痕迹也可以为我们作出同一鉴定提供依据。如射击弹头的膛线痕迹的具体磨损程度,膛线棱线的粗细、形状、清晰程度及其旁侧痕迹的形态、位置,初、次生膛线痕迹相互覆盖的面积大小、分布特点和膛线重叠的具体反映,以及各个部位中细小纹痕的分布特征等。
  (二)射击弹壳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在射击过程中,枪支机件要和弹壳相互作用,由于枪支机件的硬度远远高于弹壳的硬度,所以,枪支机件必然会在弹壳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而由于弹壳上的痕迹大都是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而且发射过程中,作用力非常大,所以形成的痕迹一般都比较明显,且出现率也很高。射击弹壳上的出现率高且明显的痕迹也就奠定了射击弹壳痕迹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地位,以及射击弹壳痕迹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作用:
  1.通过射击弹壳痕迹的种类特征确定枪支种类。射击弹壳上又很多关于枪支种类的特征,如击针痕迹的位置、形状、大小、有无舌痕、铆圈痕,弹底窝痕迹的类型,弹膛内壁痕迹的类型,拉壳钩痕迹的数量、位置、宽度、形状,抛壳挺痕迹的位置、整体形状及与拉壳钩痕迹的位置关系,抛壳口痕迹的位置、形状、大小、斜度、数量,指示杆痕迹的位置、形状大小、深浅,弹匣口擦痕的位置、形状等特征。在弹壳上找到这些种类特征后,经过综合分析,就可以确定发射枪种。现场弹壳反映的枪种特征与送检的嫌疑枪支种类不同,就可以排除嫌疑枪支发射的可能,而做出否定结论。
  2.射击弹壳上个别特征可以为我们作出同一或是否定结论提供依据。射击弹壳上不仅有枪支种类鉴定的种类特征,还具有对枪支进行同一鉴定的个别特征。击针痕迹边缘及痕迹底的特殊形状;弹底窝痕迹中的线条数量、宽度、间距及弹底窝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凸凹点形成的特征;拉壳钩痕迹的特殊形状及痕迹中线条的数量、分布;抛壳挺痕迹不规则的外形及痕底、痕壁上线条痕迹的数量、分布;抛壳口痕迹中擦划线条的数量、分布;弹膛内壁痕迹中线条特征的细节反映;弹匣口接痕中线条特征的细节反映;底火帽上擦划痕迹的细节反映等。
  综上所述,射击弹头、弹壳痕迹检验是枪弹痕迹检验的重要内容,即通过对射击弹头、弹壳痕迹检验来检验枪支、弹头,射击弹头上的膛线痕迹及其数量、宽度、倾向、斜度、磨损程度,主次棱痕迹的初生、次生痕迹分布与形状均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制式枪支的种类。对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形状、数量、大小、位置等细小特征进行分析,为枪支的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提供最基本的特征和认定条件,射击弹头、弹壳痕迹为枪弹痕迹鉴定提供最根本的痕迹依据,是枪弹痕迹检验的基础,其地位及其重要。

  • 上一篇法学论文:
  • 下一篇法学论文:
  •  作者:陈钢 周海龙 [标签: 弹壳 枪弹 弹头 枪弹 弹头 弹头 弹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简析提存公证事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简析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独立与制衡
    简析域外刑事被害人救济程序的基本特征
    简析如何有效防范打击“两抢”案件
    简析基层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三打两建”工作
    简析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
    简析亲属拒证权的构建
    简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诉工作的影响
    简析行政代履行
    简析职务犯罪审讯中侦查员身体语言的运用
    简析中国法治的传统文化基础
    简析新刑事诉讼法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对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