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意图决定语篇制作的策略
abstract: intentionality is one of the seven textual standards suggested 
by beaugrande & dressler (1981). the writer’s intention decides his/her 
textual strategy . in the practical world, translation is usually done 
for a given purpose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translator affects his/h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 and the different intentions between the original writer james 
joyce and the translators as well as different textual strategies they 
used. 
key words: text; intentionality; textual strategy; translation strategy 
摘要:意图性是语篇语言学家博格兰和德雷斯勒(1981)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之一。Www.11665.cOm作者的意图决定其写作策略。在现实社会中,任何形式的翻译活动都有其目的意图,而且会直接地影响着译本的制作策略。本文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尤利西斯》原著和中译本进行了研究,从中分析原作者和译者的不同意图及其所引发的不同的语篇制作策略。 

关键词: 语篇;意图性;语篇策略;翻译策略 

1. 引言 
语篇语言学家博格兰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 & dressler,1981)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衔接性和连贯性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最重要的语篇标准,也是最明显的语篇特征。这两个特征显示出语篇的各个成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并产生意义。但是,一个读起来通顺、衔接、连贯的语篇,还必须具有意图性和可接受性才能起交际作用。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有时为了各种动机而使用不太衔接或不太连贯的语篇。按纯语篇学标准界定的非语篇(non-text)也可能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意义,例如语篇的表现形式、书写形式和其版面安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语篇交际的效果(见黄国文 
1988:55)。因此,反映作者态度的"意图性"(intentionality)是非常重要的语篇标准。 
如果我们可以从语篇作者或读者的角度来分析语篇的功能。作者要透过语篇体现什么意图?他的读者对象是什么人?为了实现意图,作者采取了什么策略?在翻译中,语篇的意图性和可接受性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原作者和译者的意图很可能不一样,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因属于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而无可避免地有差异。在原文和译文的意图性不一样的情况下,译者应采取什么策略以实现其意图?本文将从英国现代主义作家james 
joyce 的著作《尤利西斯》(ulysses) 和翻译家萧乾、文洁若的中译本分析原作者和译者意欲透过语篇去体现什么意图,以及他们为了实现其意图采取了什么策略和手段。用作研究的原文是1960年企鹅版,中译本是1994年译林版。 

2.《尤利西斯》的意图性 
"在语篇的标准中,如果说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注重点是语篇本身的话,那么意图性及 
可接受性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语言的使用者"(bell 1991:167)。 
《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james joyce 的作品,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书中所写虽是十八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内容却庞杂无比。书中人物的思想漫无天际,跳跃不定。其文字犹如一只万花筒,变化无常。作者犹如天马行空,浮云流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还不时地引进其过去作品中的人物,引用大量典故和俚语。不少人戏称《尤利西斯》原著为"天书",因为它晦涩难懂。然而,翻译该"天书"的翻译家萧乾、文洁若认为,"这部主要以布卢姆为主人公写都柏林几个市民从早晨八点到午夜共十八小时的活动的小说,一方面纷纷扬扬,而在结构上又是最周密严谨不过"(见译本第12页)。 
joyce为什么要把此书写得如此扑朔迷离,艰深难懂?他的意图是什么?joyce本人在苏黎世一家咖啡馆里对人说,"我在这本《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谜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 
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 。原来他的读者对象是教授学者,目的是使他们争论不休、永无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为不朽之书。虽然他最后一句可能有调侃的成分,但是也可能真是他的目的之一。 
然而,萧、文两位翻译家的意图跟joyce的意图显然不同,他们的目的是"化开"joyce 的"谜津",解开"天书"之谜。他们根据目的语社会的实际情况和读者习惯制订了译本的目标:读者对象是一般读书界和研究者;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艰涩难懂的原作"化开","使译文尽可能流畅,口语化",易懂可读。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能"解谜"的,而不是"设置谜津"的(见中译本第15-16页)。 

3. 《尤利西斯》中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意图,joyce采用了"设置谜津"的策略。谜津包括:生僻古奥的文字、艰深晦涩的内容、扑朔迷离的人物与情节。而最大的谜津则是最后一章,全章共八大段,除在第四大段和第八大段末尾各加了一个句号外,没有其他任何标点符号,句与句之间也无空白。这可说是意识流创作方法中最"出位"的手法。整本小说之中处处有"伏笔",章章有"谜津"。这些伏笔和迷津可说是典型的互文性的体现。 
译者采用的是"解谜"策略,其具体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五种:(1) 
解译,即用常规的表达法把原著中非常规的文字游戏解读出来;(2)大量的注释,全书十八章共加了5991条注释;(3)大量的"呼应注",这在一般书中是不多见的;(4)原书用波折号来标明对话,中译本改为

《尤利西斯》全书夹杂着多种语言,也蕴藏着不同的文化,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书中许多典故出自《圣经》及其它一些典籍(见例3)。如果没有注释,恐怕一般读者是很难读懂里面的含义的。从例3可以看到,注释比原文要长得多。译者在序言中说,他"一向不赞成文学作品(不论是创作还是翻译)加注,觉得是对阅读的一种干扰"(见中译本:17)。但是,翻译《尤利西斯》时,由于译者的意图是化解原著中"谜津",让一般读书界和研究者容易读懂和有用,于是注就多了起来,例如第九章的注与本文的篇幅几乎相同。 

例4. --is the brother with you, malachi? 
--down in westmeath. with the bannons. 
--still there? i got a care from bannon. says he found a sweet young thing 
down  
there. photo girl he calls her. (27-28) 
"弟弟跟你在一起吗,玛拉基?" 
"他在韦斯特米恩。跟班农 [123] 一家人在一起。" 
"还在那儿吗?班农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说他在那儿遇见了一个可爱的小妞 
儿。他管她叫照相姑娘 [124]"(第一章:51) 
注释: [123] 韦斯特米恩位于都柏林市以西四十英里处,是爱尔兰伦斯特省一郡。亚 
历克·班农是个学生,参看第四章中米莉来信和第十四章注 [146] 及有关 
正文。 
[124] 指本书另一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的女儿米莉。她在韦斯特米恩郡穆 
林加尔市的照相馆工作。该市距都柏林五十英里。 

dearest papli, 
thanks ever so much for the lovely birthday present. ……i am getting on 
swimming in the photo business now……there is a young student comes here 
some evenings named bannon his cousins or something are big swells…… your 
fond daughter, milly ( 68) 
最亲爱的爹爹: 
非常非常谢谢您这漂亮的生日礼物。…… 照相这一行,现在我越干越顺 
当。…… 有个姓班农的年轻学生,有时傍晚到这儿来。他的堂兄弟还是个什么大 
名人…… 米莉 (第四章:131) 

our worthy acquaintance, mr malachi mulligan, now appeared in the doorway 
as the students were finishing their apologue accompanied with a friend 
whom he had just renconutered, a young gentleman, his name alec bannon, 
who had late come to town, it being his intention to buy a colour or a 
cornetcy in the fencibles and list for the wars. (399) 
学生们之寓言行将结束,吾等畏友玛拉基·穆利根先生偕初邂逅之友出现于门 
口,系一青年绅士,名亚历克·班农[146]也。彼饶舌家着实仪表堂堂,并素以见 
度翩翩自豪。现将话题转至本人服装上,对天气之乍变,愤然予以谴责。众人则大 
赞此公所提方案。其友,一年轻绅士,对新近之艳遇 [159] 喜不自胜,不禁告知 
邻座。(第十四章:701-2) 
注释: [146] 班农,见第四章中米莉致布卢姆信。 
[159] 指班农与布卢姆的女儿米莉交往事,见第一章注[124]。 

呼应注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这是因为原著的写作方法决定的。例4的三段引语,在原著中被joyce 设置在第一章27-28页、第四章68页和第十四章399页。彼此之间相隔甚远,人物之间的关系若隐若现。在第一章接近末尾处,由穆利根首次提到"班农"和他遇到的可爱的小妞儿"照相姑娘";第四章通过米莉给她爸爸的信,我们知道她就是"照相姑娘",班农有时傍晚去找她。到了第十四章,班农再次出现,章?quot;新近之艳遇"几个字才揭开了班农和照相姑娘的秘密。这是joyce 
"设置谜津"的其中一例。对一般读者而言,恐怕极少有人有足够的耐性和记忆力去把相隔遥远的信息拼凑起来去解读人物之间的关系。萧、文两位翻译家确实是尽了最大努力去解读、拼凑、连接joyce 
故意弄得零乱芜杂,东一鳞西一爪的东西。通过他们所做的呼应注,读者不仅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尤利西斯》书中的内容情节,而且也了解到,此书虽然表面上庞杂无比,作者犹如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实际上,此书在结构上和逻辑上又上周密得令人赞叹。 

4. 启示:意图决定策略  
语篇是传意情景中传意信号的组合,我们可以从制作者或接受者的角度来分析语篇功能。从制作者角度而言,重要的是要看作者意欲透过语篇体现什么意图。意图主宰语篇制作的策略(如阐释主题、选择修辞手段或非语言成分等),因此对语篇功能有莫大影响。就翻译而言,"目的或意图决定于任务,必要时由译者进行调整。任务越具体,意图就越容易清楚。如果能清楚地定出任务并有明确的意图,译者就可以得心应手地翻译,即是说,译者就会清楚地知道,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做出哪些改变" 
(vermere 1989:184-5)。 
《尤利西斯》是一本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为主旨的意识流小说。作者不加评论地描绘人物的思想活动,捕捉人物头脑中那毫不连贯,变幻无常,东一鳞西一爪的思绪。这种意识流显得零乱芜杂,漫无边际。joyce毫不掩饰地表示过要故意把它写得令人难懂,让他心目中读者对象--教授学者们争论不休、永无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为不朽之书。看来joyce 
的意图是实现了。十多年前笔者在香港大学进修英国当代文学时,首次接触到这本"天书",在抱怨其晦涩难懂的同时,也惊讶地发现,研究这本"天书"的专著摆满了几个书架,而且至今一直是文学研究者的热门课题,几乎年年都有乔学研究的专著问世。这真应验了甚至超出乔氏所预言的不朽了。 

再看看萧、文的中译本,无可否定的是,译本基本上保持了意识流小说的特点,译者忠实地描绘了书中人物内心的探险历程。但是,中译本与原著的差异也是明显的:(1)是大量的注释使全书几乎增加了一半的篇幅;(2)其次是原来的文字游戏很多被化解成普通文字或加了注,很多晦涩难懂的语言也被译成了通俗易懂的文字;(3)是把波折号所标明对话的形式改为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张美芳 [标签: 意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
    关于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隐秘创作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