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摘要】由于英汉文化的异质性特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隐喻的理解往往成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后,探讨出了隐喻的理解过程,即它是一个以靠推理来认知的过程。进而就隐喻的理解、翻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关键词】隐喻 关联理论 跨文化交际 隐喻的翻译
  
  修辞手法是所有语言中最常见的用于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更为生动活泼的手段之一。作为修辞方式之一的隐喻,以其简练、贴切、生动、含蓄的特征,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从文人墨客、政坛要人、演说家,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成语、谚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影子。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隐喻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英汉文化的异质性特征反映在隐喻上就形成了交际的障碍,国人喜欢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理解外国的隐喻含义,故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交际失败是其必然。因此正确理解隐喻,恰当转达作者/说话人的意图则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试图从语用学基础关联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取得翻译等效。
  
  1 隐喻 英汉隐喻比较
  1.1 关于隐喻
  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其定义就表现为不同的说法。余利三在他著的《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中说到:“隐喻是一种将以事物比喻成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备相似点,比喻中不使用喻词,有时甚至省略本体。”亚历士多德说:“隐语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做隐喻,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用类比字”。wwW.11665.cOm 韩礼德(1985)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出发,提出隐喻是将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用另一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有研究者在其研究中习惯用“暗喻”一词,使之与“明喻”相对应。
  同明喻一样,隐喻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区别在于:明喻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相似的,而隐喻则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的;明喻用“比喻词”,而隐喻中不用了。如,the news is as a dagger to his heart.(明喻) the news is a dagger to his heart..(隐喻) joe fought like a lion.(明喻) joe was a lion in the battle.(隐喻)。
  由于它不直接提出本体与喻体相比,而是巧妙地通过人们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或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表面上看来不像比喻,实际上在暗中打了个比喻,而且往往是比明喻更近了一层的比喻,又被称为“压缩了的明喻”。其含义含蓄,需要根据上下文去领会。例如:j.t.adams有句名言: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 为什么说金钱是一部照相机的镜头?很费解。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照相机的镜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不同面貌,金钱则能检验出一个人的不同品质,故之。
  1.2 英汉隐喻比较
  人类共有的许多的生活经验,共同感受,造就了不同文化在修辞手法也有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由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受其熏陶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其比喻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英汉语的隐喻的异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喻体相同,含义相同。
  隐喻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英语和汉语的隐喻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都以绵羊比喻温顺,以钢铁比喻坚强,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玫瑰比喻甜蜜。不少成语和习语中的比喻简直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不但有相同的、极相类似的形象,并且有相同的意义或隐义。如,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 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泼冷水,pour cold water over; 肉中刺,a thorn in the flesh.等。
  2)喻体相同,含义不同。
  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使做人的伴侣和爱物,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有好感,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lucky dog, top dog, dog tired, every dog has his day.中国民间虽然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在心理上却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例如:狗腿子,狗杂种,狗胆包天,狗急跳墙。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 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来,“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还有这么一句话:像“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这个词在英语里也有,但英美仁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比作肥肉,比瘦肉不更好些?
  3)喻体不同,含义相同。
  中国人常常用“老鼠”比喻胆小,而操英语的本族人将chicken,rabbit 比作“懦夫、胆小鬼”。“猪”在汉语里表示“愚蠢、笨拙”之意,但在英语里,“猪”的形象则被goose 所替代。操英语的本族人谈到某人身强力壮,就会使用 horse来形容;而我们在这个话题下决不会用horse, 而用牛来比喻。“牛毛”在汉语里比喻非常多的意思,按照英语民族的联想习惯,他们到是把众多事物形容为我们极不熟悉的事物---blackberriy(蓝莓)。英语中的lion 与lioness和汉语中的老虎、母老虎的联想意义是一致的。 汉语用“一箭双雕”,英语用“一石双鸟”。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4)喻体空白,我有他无。
  即所谓的文化上的空白。也就是说,有些说法或行为是一国所有,其他国家没有。中国有些说法外国没有:唱红脸、老油条、炒冷饭、瞎子吃汤圆、半路出家、跑龙套、拍马屁、三头六臂、对牛弹琴、班门弄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等。英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说法。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a green eye, trojan horse, take french leave, a frog in the throat, a bee in one’s bonnet,black sheep等等。 再如:我们用“四面楚歌”来比喻处境孤立,而英语国人没有这个历史故事,也没有这个比喻。反之,英语里却有meet one’s waterloo来形容遭到惨败,这样的比喻也不可能出现在汉语里,但汉语里有“走麦城”这一比喻。汉语里的更多例子:吃醋、破鞋、踢皮球、小广播、好好先生、红人等。
  
  2 英汉隐喻翻译
  2.1 关联理论
  关于隐喻理解,grice的认为是说话人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让听话人从中推导出这样的隐含意义。而在会话含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由d.sperber 和d.wilson(1986)提出的关联理论描述了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它认为,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关联,这种关联是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做出正确地反映。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自然语言,靠的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何)

  交际者的话语总是提供关联性的最大的信息,明白无误地示意;而交际对象则总是选择关联度最大的假设,即从交际用者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作逻辑推理,从而推导交际者的意图。话语的暗含,如隐喻及言外之意,要靠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
  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都是有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很不相同,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互明”表现在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能“彼此心照”,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认知自然语言意味着理解自然语言;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又有助于我们有效地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
  2.2 隐喻的翻译
  英汉隐喻互译就是基于语用学话语理解的关联理论。译者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隐喻。
  关于隐喻的翻译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直译法:直译不是一字对一字的死译,而是照字面翻译,不作太多的引申和注释,喻意自明。如,毛泽东主席曾对一切帝国主义的形象比喻,说他们都是“纸老虎”。我们可直接将其译作paper tiger即可。一来可以保存老虎形象,二来一个“纸”paper则可以反映出帝国主义所表示出来的凶相只是吓唬人而已。采用直译法一般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色彩,引进的隐喻经过实践的考验,有些可以成为新的血液补充到汉语机体中去。在汉译英时,采用直译法,也可以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隐喻的原来形象和色彩在一文中保留下来。
  (2)借用法:英汉语都有丰富的隐喻。有的在内容的形式上都符合,他们不但有相同的意义或隐义,并且有相同的极相类似的形象或比喻。在翻译时采取借用法。有些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虽然设喻不同,但喻义是一致的,也可用借用法。
  i think he was married and had a lioness at home. 从语用学关联理论角度来看,a lioness 是指he 的妻子,而西方人往往用lion 或lioness 来形容处于主宰地位的人物。这样lioness 是作者用来形容一位在家中处于主宰地位、连丈夫也的顺从的主妇。这样的人物按照汉语的习惯,应该是“母老虎”。因此,a lioness at home 翻译应是:太太又是一个母老虎。(何,191)
  (3)意译法:在直译和借用汉语成语都不当时,我们便只好牺牲原文隐喻的风格,配合上下文进行翻译,以便保持原作思想内容的完整性。隐喻的理解与话语的间接性有关。
  例如:john is a lion 这句话可间接理解为john is very brave. 要理解话语的这种间接性,听话人必须要付出努力,当然要比单从字面上的john is very brave做直接努力多一分努力。从隐喻john is a lion那里获取语境效果的办法是努力寻找关联:有许多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勇敢,说话人要表达john 就像狮子那样勇敢。这样的语境效果时听话人付出努力经过推理思考换来的。译文:约翰勇如雄狮。
  同样,“you chicken!” 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操汉语的民族一般用chicken“鸡”谐音“妓”。但操英语的本族人将chicken 比作“懦夫、胆小鬼”,但因汉语里没有这种比喻,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对此感到困惑。 虽然汉语里用老鼠比喻胆小,但我们不能直接用替换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将其译成“你这只老鼠”。因为老鼠除了比喻胆小外,还比喻成小偷等,容易误解,造成信息传递不畅。译文:“你这懦夫、胆小鬼!”
  that guy’s got a midas touch.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懂得midas touch是什么。当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 touch值得是希腊国王midas 的点金术(the golden touch),似仍不足以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仍然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此句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的力气,就会像点物成金那样轻松赚钱。译文:那家伙会赚钱。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his nature.这句话的译文为:他的本性及残暴又狡猾。因为老虎在英语国家文化历史凶残的象征,猿则是狡猾的代表。
  (4)直译加意译:这主要是针对含有较明显的民族和地方色彩的隐喻而言。比如下段里有关中国的财经报道:last month, prime minister zhu rongji devoted a chunk of his annual report to parliament to corrup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promising to crack down on “beancurd projects,” so named because they fall apart easily.(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april 5, 1999) 此例中的“beancurd projects”显然是指时见中文报端的新词语“豆腐渣工程”。所谓“豆腐渣”工程,只偷工减料建成的、质量低劣得犹如“豆腐渣”一般的建筑工程。英语中较为接近的对应词为“jellybuilt project”,虽然有了原语的基本意思,但原语中的形象色彩荡然无存了。而且,对读者来说,这一词语未必十分通俗常用。这种把“豆腐渣工程”大胆的译为“beancurd projects,” so named because they fall apart easily.“保形取义”的翻译方法,基本上做到了与原文的形象喻义相似,转换比较成功。
  
  3 结语
  只有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我们才敢于在翻译时不照原文的字面意义翻译,而直译出原文的用意;只有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我们才能保证原文与译文获得等效。(何自然,184)同时,只有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才能正确认知和理解隐喻,取得翻译等效。
  
  参考文献
  [1] 陈定安.(1998).英汉比较语翻译[j].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 何自然.(1988)语用学概论[j].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黄任.(1996)英语修辞与写作[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张健.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j].外国语,2008,(2).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魏楠 裴国丽 [标签: 翻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趣味英汉对照阅读
    浅析英汉翻译中语篇衔接理论的应用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
    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基于英汉对比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案研究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
    浅析中文时尚信息网站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浅析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