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聚集与区域差异
摘 要: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均等,长期以来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现代化以来,居民总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上看绝对收入都增加了,但在居民总体收入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文章从聚集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及这种差异的趋势,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从聚集与差异角度提出理论探讨。
  关键词:中心—边缘结构 空间聚集 发展与聚集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43-02
  区域一体化和国际一体化能带来区域经济体内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区域经济中心财富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市场的扩张,即区域经济中心财富的获得是以邻为壑的;紧随当代行业发展地区的平均福利的确提高了,在其它地区却下降了。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发展和区域间如何互相影响,更准确地说我们想弄清楚:区域不协调是继续扩大还是消失,以及区域分离和集中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穷富区域差距的扩大直到近代才比较明显,理解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动是非常重要的。区域不协调是社会不愿看到的,并且从政治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值得警惕的。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现存的差距可能继续或扩大,即增长和聚集使周边地区的生活更差,那么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积极制定政策来促使一个国际和区域间更加公平地分配。新型城镇化必须让穷人与富人、农村人与城市人都能受益,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
  经济学界一直认为增长是区域化的,因为技术和社会革新具有空间聚集倾向性,而它们的区域扩散是缓慢的。wwW.11665.COm例如,hirschman主张“我们可以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个地方,并且它有明显的强大力量使一个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出现在最初发展的地方”。myrdal同样认为:“我想传递的主要思想是:市场力量的竞赛经常导致区域间不平衡的增长而不是削减。”
  更近地,feldman和florida观察到:最近20世纪的区域性地聚集在研发公司或大学设立的地方。这些专家也注意到这些特定资源的聚集强化了一个地区革新和发展的能力。如此看来,当认为革新进程中的区域特性是集合这些区域发展的特定能力和力量的结果时,增长和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革新的观点认为:发展的进程与我们所说的区域聚集的形成是一致的。因此,有理由认为聚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当代关于发展和增长的理论也对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关系作了详细检验。在19世纪后半期,经济史学家就一直强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确切地说,城市被认为是:技术和社会革新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相互作用发展的主要社会结构。而且,城市的特殊作用随着时间转变。因此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不同地理性的模式。综上所述,城市经常被认为是发展的动力,因此城镇化建设是必然的。
  显然,空间和时间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内在紧密相连。然而,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聚集或增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选择性地提供一些结论来解释竞争中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主要集中于如下假设:第一,经济体内包含2个区域,3个生产行业:传统行业(t),当代行业(m)和革新行业(r);2种生产要素:低技术劳动力(h)和高技术劳动力(l)。传统和现代部门运用非技术工人,而革新部门运用技术工。第二,专利的流动性。第三,跨地区的扩散效应强度。同时为简单起见,我们忽略过渡期并把讨论集中于一个不变的空间均衡,在此均衡中熟练劳动力的空间分配具有时间不变性;而所有的变化数量和稳定发展企业的数量均由均衡产出所决定。
  我们先假设新产品的专利权可以在区域间无成本地转移。或者因为生产新差异品所需的专利随处可得,或者因为别的地区的蓝图在本地区也完全适用。在此情况下,经济聚集表现地非常强烈,所有的研发活动都集中于中心区域:当现代产品(由专利生产的产品)的流转费较高时,全部革新行业和大部分现代行业聚集于同一个地方,即支配性聚集;当现代产品的流转费比较低时,全部革新行业和所有现代行业聚集于同一个地方,即完全聚集。
  无论在支配性聚集还是完全聚集下形成的中心—边缘结构,所有的革新行业都聚集于中心地区,边缘地区的高技术劳动力也流动到中心地区。因为专利的起源无关紧要,研发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聚集优势。因此,当专利可以自由流动时,对称性的空间结构(即每个地区都有研

究和现代部门)不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向中心聚集的强烈趋势是必然的。聚集在一起的企业协作行为产生协同效应:聚集群内的一个企业由于相互协作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所取得的更高的赢利能力。
  这样一方面,经济体内由于革新行业聚集到中心区带来当代差异品生产力的上升,意味着聚集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另一方面,聚集强化了边缘地区的劣势和该地区当代产品价格的上涨,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时,居住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非技术劳力存在较明显的福利差距,换句话说,增长给居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待遇的非技术工带来不公平。在此情况下,聚集使增长速度加快,由于专利流动行为和聚集产生的飞速发展使边缘地区落伍,因此,暂时可以认为发展和地区平衡间存在着冲突,这似乎是个零和博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的重复博弈中,即中心地区的扩散效应逐渐增强时,只有获胜者(不可否认一些地区比别的地区收益更多),这是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包括边缘地区的非技术工)总体的增长都很可观。
  接着我们假设转到另一个极端:专利完全不能流动。即:技术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异常困难。假设由于社会或文化对吸收新技术的障碍,在一个区域产生的专利技术不能传播到另一个区域,因此为了生产现代行业某种差异品,其相应的专利必须在该地区产生。例如众所周知,在外国的一个区域存在阻止有效率执行计划的问题,如他们需要沉默的知识(tacit knowledge),这就很难传到国外(teece.1977)。在此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只要在革新和现代部门产品转移的费用足够的低,在中心—边缘结构中,革新和现代部门完全稳定地聚集于相同部门。聚集群内产业类似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专业化的集群,在专业区内协作分工,共享知识、信息与技术,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弹性专精”产业群,造就一种持续的、聚集体所专有的、且不易为其他地区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在此两种情况下,在多区域水平下的研发部门都表现出很强的向心力,因此扩大了存在于中心—边缘模型中心的因果关系。这个结果基本证明了发展与聚集紧密相连,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存在于好几个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核心的竞争中。事实上,我们的分析表明了一定时期内发展和公平的互换。然而,我们长期下的福利分析却不支持这个观点,即有聚集性产生的额外增长可能导致产出的帕累托效应。特别地,当经济由分散到聚集,变革的步伐会加快。因此,甚至这些处于边缘区的人比分散下的状况更好说明了聚集引发的增长变化是十分强烈的。应强调的是,这种帕累托最优并不需要任何的转移,它是一种纯市场相互作用的产物。
  很显然,居住在经济中心的不熟练劳动力比居住在边缘地区的非熟练劳动力享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即由于聚集产生的更高的增长使每个人能生活得更好。然而,居住在中心与居住在周边地区的人们生活差距被扩大了。所不同的是:富人和穷人都变得更好,但穷人从没有赶上富人。因此,根据罗氏原则(rawls’ principle):在发展和公平间毫无冲突,因为所有不熟练工人,甚至居住在边缘地区的人都生活得更好了。
  然而,由于从中心地区获得的不同收益,个人间的绝对差异扩大了。换句话说,聚集产生了剧烈的收入分配差异。这种扩大的福利差异需要正确的政策,即使这些政策会影响增长进而影响个人福利。确实,减少区域间的差异是世界上好几个地方的主要焦点。例如:在欧盟,阿姆斯特丹条约的130条规定:“社会应该致力于减少不同发展地区的差距和最少受惠地区(岛屿,包括乡村)的退步。”因此,存在着一个清晰的社会凝聚目标。
  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前文hirschman和myrdal的观点基本一致,当流动成本足够低时,现代和革新行业都集中于相同区域,而另一个区域,则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事实的确如此,不论技术是否可跨地区传播,从事现代行业的企业一直随时间增长。事实上,我们的分析也表明聚集和增长相互促进。我们分析中一个有趣的暗示是:助长分散的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完全流动的技术与发展使阻止中心—边缘结构出现的困难越来越大,因为此时对称性分布完全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相反,技术传播障碍的存在有助于维护分散格局。然而,即使如此,一个整体的深化也可能导致中心—边缘结构。
  尽管如此,增长的地区差异

并不一定意味着边缘地区的赤贫。当且仅当聚集并没有带来快速增长时新经济力量向中心地区的流动的确损失了继续生活在边缘地区的人;另一方面,聚集增长和整体并不必然发生冲突:中心边缘结构下居住在边缘区的人们比分散区的人们生活得好。仅当对公平的理解为狭义时存在冲突;之所以思考平等主义,是因为居住在中心区的非技术工比居住在边缘区的非技术工生活得好。在这个讨论阶段,我们并不需要解释太多,答案取决于社会价值观。但不论答案如何,我们的观点是:了解区域和都市的发展对于提高我们关于当代经济如何发展的认识及推进城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m·胡佛.郭万清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2.魏后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开发研究,1998(6)
  3.masahisa fujita.economics of agglomerat
  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walder, andrew.1995"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5(2)
  5.hirschman,a.u.1958.the strategy of ec
  onomic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
  rsity press.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 山西太原 030002)
  (责编:贾伟)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聚集 区域 差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外语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