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建立在体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下推进经济转型的困难与出路
摘 要 中国经济的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模式,虽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却无法在较短时间完成转型所需要的市场经济模式,故中国经济转型今后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大。如何正视困难,寻求出路,即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经济转型;金融危机;发展
  
  纵观整个近现代史。中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晚清到民国之际;第二次发生在1949年到1978年;第三次则是从1978年一直延续至今,转型的唯一主题即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但同时,此次经济转型所依托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则由于中国国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方式,其步伐远落后于经济转型的速度,也制约着经济转型的效率。因此,本文即基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采取逐步完善的唯一前提下,思考推进经济转型存在的困难与采取的方法。
  
  一、经济转型的目的。及其依托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的合理性
  
  从1978年延续至今的经济转型唯一的主题即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但不同阶段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最新一轮转型始于“十一五”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其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始于07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重,针对急转直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明显增加的国内经济困难,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WwW.11665.CoM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实质上就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
  但中国经济能否因此顺利转型。固然取决于包括实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市场配置资源的推进程度、国内外经济形势等,但不可忽视、不能避免的是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进度。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但目前的局面是不但政治体制改革停滞,经济体制改革也非常缓慢。 在改革30年的进程中,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上,有着多种理论与方案,其中最为著名的互为对立的即是“休克疗法”与“渐进性改革”。休克疗法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对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的称谓,主要是: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大力压缩消费,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以期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它后来被确定为三大基本内容:稳定化——以紧缩反通胀,并建立宏观均衡;自由化——放开物价;私有化——明晰产权。休克疗法主要被80年代末期的东欧国家尤其是俄罗斯采纳,从取得的效果来看,主要是经历休克疗法的阵痛后,这些国家尽管在社会的基本走向上仍存在种种的分歧。但大规模的私有化和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完全是在没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束缚的环境下进行的。但取得上述效果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即上述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均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几乎完全打破了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连续性,在经济层面,基本陷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幅下滑,陷入深刻衰退。
  关于“渐进式改革”,综合多位学者表述,可以概括为: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改革是以政治稳定为基础,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所进行的,其特点是渐进的和累积性的,它是通过一系列政策选择来实现的,这就保证了改革目标和改革手段的非激进性一般而言。这种渐进式政治与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优选之路,这是因为:首先,改革的发动者能够始终保持对改革的领导权,在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基础上,从容而又理性地选择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案;其次,它自觉地选择一条阻力较小的改革路径。力求化一次大震为若干次小震,尽量减少改革的摩擦成本;再次,渐进式政治改革强调局部试验、实践检验并根据改革结果对有关改革方案随时加以修正调整,从而将制度创新和解决改革后果的不确定性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改革陷入不可自拔的陷阱;最后,渐进改革所取得的转型成果更加巩固。改革方案建立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因而成功的把握会更大。改革的速度适应了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文化演进的速度。
  

  二、渐进式改革的成果。及其对经济转型产生的影响
  
  渐进式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优选之路,回望30年中国改革,中国经济的确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精彩过程。综合经济转型的方式与成果,可以归纳为:①价格双轨制:企业高于计划配额的生产不受计划的限制。其销售价格也不受控制;对于生产和销售,两类价格同时存在。双轨定价的好处是它避免了国有企业由于政府支持的突然中止而垮掉。政府会逐步减少配额,而市场价格存在收敛趋势;②增量改革:经济的自由化政策仅允许新兴的经济(部门)扩张和建立,而不允许整个经济(部门)失去政府控制;经济的新成分是在计划之外获得鼓励和增长的;③试验性改革:改革方案一般不由中央政府设计,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甚至不是广泛实施的。改革是在试错方式下推进的。中央制定一些指导性方针,但中央政府会鼓励地方政府去发现并实施改革的最好方式。改革方案经常被修正以适应各地情况。④微观改革走在宏观改革前面:改革方案最初集中于把产品市场的激励搞对而不是把要素市场的价格搞对,虽然中国通过双轨定价逐步使产品市场价格自由化了,但为了保持转型的平稳,大多要素价格仍未被自由化。与西方提出的激进改革方案不同,中国经济改革更好地建立了制度激励的条件以驱动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表明,把价格搞对似乎不是经济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中国的经验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套协调和激励机制。
  但无法回避的是,由于中国必须采取渐进式改革。无法快速完整地实现改革的成果,经济转型面临着多重困难:①国有经济的规模过大,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国有企业依靠垄断经营,实际创造的效益不高。在相当多领域仍为国有企业垄断的体制下,这等于是在挖经济增长的墙角,政府仍然需要为国有经济体的亏损来买单:而解决70%就业同时具备最佳资源配置效率与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享受的是非国民待遇。竞争力受到高度遏制。②金融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国内信贷和金融资源严重倾向于国有集团,众多承担最大量社会就业职能的民营企业,实际只能依靠高利贷勉强存活。由于资金成本太高,一旦市场压力袭来,自然立刻倾倒。不要忘了,在金融海啸还未爆发的2008年上半年,国内就已有高达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③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投资和外贸出口,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国外订单数量大幅减少,我国出口贸易已严重恶化,中国经济的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府投资;④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尚未能很 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背后,中国是全世界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是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三、在一定阶段内,如何有效、健康地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既是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更是保证中国经济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我们长期遵循的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十七大告指出,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一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治理创新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走人力资本密集化的发展道路,以此引导政策层面的调整。
  
  (二)发挥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过程,市场机制并不完善,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市场无法确定其长远发展方向,加之不完全竞争市场、外部性、外溢性等因素的存在,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需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对一些需要支持的重点产业和重点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以加速结构转换进程。实践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是完全脱离政府而进行的。为了尽快地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国家需要通过制订明确的结构目标和组织目标,采取直接

预和间接干预相结合的手段,加快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
  
  (三)通过政策组合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近年来,我国在面对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通胀压力的同时。某些领域又存在明显的有效供给不足、投入滞后,即结构性供需失衡。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总量调节手段,在抑制流动性和通胀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在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时难以得心应手。因此。若能运用财力着重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和“短线”领域,对改进民生、消解矛盾和维持良好发展势头具有积极意义,而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将促使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当前要有所区别地在“三农”、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等领域运用结构性对策,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和促进相关机制创新。
  
  (四)加快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改革有利于提高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在当前货币政策不得不从紧的阶段,这种为企业减负的税制改革意义更加重大。增值税转型旨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越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环境下。越要鼓励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增长方式。目前,可基本沿用此前试点的做法,力争尽快在全国8个行业中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五)加快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首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对干扰市场供给和需求正常形成的因素加以清理,逐步形成经济信号正常传递,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其次。对资源价格的波动和资源价格的扭曲应该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针对资源具有价格波动比较剧烈的特点,应该采取通过资源储备对市场进行逆向调节和通过金融手段,发展期货市场,以抹平资源价格的波动。针对资源价格的扭曲,应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价格管制的放开要与资源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配套进行。同时,石油价格政策机制的改革必须与“养路费改燃油税”的政策同步考虑。
  
  (六)把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民生,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两位数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就业问题有所缓解,就业人口逐步增加,但我们注重到,近年就业的增加主要是制造业带动的。在高油价的情形下。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有所放缓,这样依托制造业快速发展带动就业的思路就面临挑战。十七大虽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包含着创业增加企业,增加企业来增加就业的思路。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较难在短时期内改变,各地偏重实施的仍然是增加财政收入快,扩张经济增长迅速但容纳就业少的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战略;体制上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管制太严,总体来讲,根本谈不上对增加就业的这些企业有什么非凡的支持政策。这种局面假如不加以改观,未来几年。在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和动荡。因此。急需政府制定一个增加就业的总体战略,研究创业和就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创业环境究竟恶劣在什么地方,以此来编制专门的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改革和设计,出台有关适用、配套和可操作的扶持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政策,使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真正在体制和政策方面得以落实和实施。
  
  (七)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从宏观上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注重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干预和引导。实施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提高rd直接投资比例,引导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刺激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增长。对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金融机构以低息贷出公共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等。
  
  (八)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想方设法提高广大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这样的组合措施将不会扰乱市场自然具有的平抑价格的机制,而是政府在市场之外补充市场的某些不足。市场、政府各司其职,可以使整个社会较为平滑地度过价格上涨周期,既不至于使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过大,又不会损害市场体制本身。
  
  (九)适度推进私有化的进程
  如果一部分现存国有资产是私有的,内需和第三产业就更有动力增长,因

为在88万亿元资产都是私有的情况下,2008年8.8万亿元的资产性增值分到13亿人身上,每个公民今年的收入就会多6769元,三口之家的收入就多了20307元。这些资产性收入掌握在私人家庭手里之后,必然会转换成对消费品、对服务的需求。这不仅能减少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而且可以给服务业带来大的需求。所以,在资产私有的制度之下,经济增长给民众带来的不只是劳动收入的增加,同时还会有资产财富增值,这两者合在一起,当然成为消费需求增长的强劲动力。说到底,财富和资源掌握在谁的手里,对产业结构、对内需有着决定性作用。当然,在现有政治体制下,私有化的进程应当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逐步、实验性地推进。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中日韩建立FTA的必要性
    浅析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选择
    现场监理部建立管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
    建立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方…
    试论文化导入机制的建立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探…
    翻译教学: 需要建立开发意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