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翻译; 文化 意识
  【论文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一、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词汇空缺
    我们在此所说的空缺是指原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如产生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hippie(或hippy)",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赌徒产物,在汉语中也无相对应的词语,曾音译为“希比士”或“希比派”,现被译为“嬉皮士”,此译名虽比前两个译名要好些,但仍无法确切表达“hippie”一词的内涵,且有可能造成误解。虽然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头蓄披肩长发,身着奇装异服,沉迷于酗酒吸毒,但他们并非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不少人对社会问题持有严肃的态度。还有些民族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词语,在翻译中必须详加注释,说明该词的语用意义,才能使译语读者了解原语独特的文化渊源。如:“我属鸡,我从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这句话的翻译应如下:"i was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i never eatchicke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will bring megood luck or bad luck.”(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ly  use  12  animals,  representing  the  12earthly  branches,  to  symbolize  the  year  inwhich a person is born.  spring festival 1993,for example,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of therooster, people born in this year have the roost-er as their life symbol.  all other years of therooster, according to an old chinese saying,be-come either good or bad luck years for them.)西方文化中没有以动物配属人的出生年份的习俗,因此对于上句中出现的“属鸡”和“鸡年”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很难理解的,译者译出这些词语的指称意义,同时又详加注释,说明其内涵的意义,才能让英美读者比较完整地理解句意。WWW.11665.COM比如”after-life"一词,英汉词典注明“来世”,但汉语的“来世”与英语的“afterlife”有巨大的差异。根据英语词典的释义," afterlife”为“an  e.ristence  a fterdeath",指的是人死后的灵魂生活。如电影ghost(《人鬼情未了》)中,女主人与其情人的鬼魂相伴的感人故事。还有英国小说《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希斯克利夫死后其鬼魂与其情人的鬼魂相伴,出没在山谷中。但是在佛教中,不相信“永恒不变的灵魂”,其“来世”指的是人死后重新投胎而得来的“转世之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为蝴蝶,所“afterlife”译为“后世”或“来生”更好些。在中外文化中,英美人信奉基督教,中国人信奉儒教、道教和佛教。二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基督教和中国佛教中都有魔鬼,但前者指魔鬼为“撒旦”,而后者则称为“阎王”;虽然也有地狱,但前者有“地狱的最底层”,而后者则有“十八层地狱”一说。
    (二)词义冲突
    这里的冲突指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与译语的对应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或者是相反。这类词语虽然不多,但在翻译中却不容忽视,稍有疏忽,便有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可能。如:""individualism"一词,其汉语对等语是“个人主义”,韦氏第九版《大英词典》中释义为“主张个人人格与经济上的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行为与兴趣的理论,以及由这种理论知道的实践活动”。在欧洲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中世纪的神权中心相对立,它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美国,个人主义典型形象是殖民初期身扛长枪与斧头,敢于与饥饿、严寒及病痛作斗争的拓荒者(pioneer),这种个人奋斗精神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被传承下来。因此,在西方人们重视个性的发展,普遍把个人主义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被视为“拼搏进取”的同义语,明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汉民族文化中,《现代汉语词典》对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崇尚“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一心为公”,提倡“毫不为己,专门为人”,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个人主义”具有明显的贬义。
    (三)语义联想
    借喻寓意,触景生情,这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同一种景象,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予以联想。所以,翻译时应考虑汉英词语感情色彩差异。如:“金鸡鞋油:颜色有黑、棕、白、红、黄、蓝。”其英文译文为:"golden rooster shoe polish comes inblack, brown, white, red, yellow and blue.”“金”字在汉语中有四种涵义:(1)金属的总称;(2)钱;<3)古代金属制的打击乐器;<4)黄而发亮的色彩。而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鸡”,在中国人心中可产生不同的联想。"rooster”一词为“雄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雄鸡报晓”的说法。而“cock”一词除了表“公鸡”,也是男性性器官的婉称。”chicken”一词意义模糊,有懦弱、胆怯之意,英语中也有“as timid as chicken”一说,再说,“chick-en”所具备的语用意义与原文不符。在此,译文使用“rooster"一则避免了歧义的产生,二则在感情上也容易为英语读者接受。因此,"goldenrooster"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语用意义和指称意义,体现了原文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达到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要求。针对以上的问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有不少文化特色浓郁的词语,应该本着一个总的原则:一方面要尽可能传达原语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又要逾越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可接受的限度。具体来说,对于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可以采用文化意识冲突的转换策略。

  二、文化意识冲突的转换方法
    (一)移植法
    一般来说,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往往都是些形象化语言。英汉之间文化的差异,往往就体现在使用不同的形象,或相同的形象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保留住原文的形象化语言,就等于为中国读者保留下了了解英美语言文化的机会。同时,新鲜形象的不断引人,也有助于提高汉文化对异域文化的解释或消化能力。因此,对于英语中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若有可能,应当尽量采取保留形象的译语,使之成为汉语中的“新鲜血液”。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一eyed man is the king.”这句的中文意思近似汉语中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冲先锋”,虽意义上很对应,但这种译法多少还是有点文化失真,因为在西方人写的作品中,硬插进去一个中国的典故,但很难会被英美读者所接受。若把它译成“盲人国里,独眼人称王”就会更形象些,因为这样就能把其文化特色忠实地传译出来。有时,这种移植法也可称为直译法。不过,由于英汉在语音文化上的差异,有时仅仅采取直译法还不能完全达意,而必须进行一定的增补。如:在美国中篇小说《街头女郎玛吉》中,有一句母亲对女儿的话:"all after allher bringing一up all, what i tol her an talkedwid her, she goes tech’d bad, like a duck thewater.”(s crane:maggie:  a girl  of  thestreets)其译文为:“我生她养她,叮泞来嘱咐去,她还是去做那伤风败俗的事,跟鸭子下水一样有瘾头。”在上海译文《英汉大辞典》中,"like a duckto water"是个英语成语,意思是:“像鸭子人水般的;很自然地;轻而易举地”。若采用“坏事一学就会”的译法,意思是能表达出来,但毕竟表达得不够味。一是不符合一个没教养的粗俗人的说话口吻,二是丢掉了“鸭子下水”这个形象的比喻,而上面所引译文在直译成“跟鸭子下水一样”之外,又补上了“有瘾头”三个字,既生动形象,又切合说话人的口吻,起到了形神皆似的效果。

     (二)借用法
    所谓借用法就是用汉语现成的俗语来传移英语的俗语。此种译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英语中有不少表达方式在意思和形象上同汉语的表达方式非常相似,或非常相近,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用法,用这些相似或相近的汉语现成表达方式来传译。例如“like father, like son(尤其父必有其子)", "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habit issecond nature(习惯成自然)”。这些表达方式可谓意同形同,可以完全借用。另外一种便是英语中有许多表达方式虽然在汉语中找不到“形同意同”的对等表达方式,但却可以找到“形异而意同”的表达方式,这时也可以借用这些现成的表达方式来传译。如:1. " have an axe to grind"(别有用心);2."leave no stone unturned"(千方百计、想方设法);3.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4.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四例中,前两句的形象表达无法移植,第三句若译成“有才智的人想法一致”,就会失去原文的精炼之美,第四句若译成“精神上是愿意的,肉体上是虚伪的”,不仅形式有失精炼,意义也会不明确。
    (三)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合。例如:“在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还残存着少数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其译文为:"in china’s more remote andbackward rural areas, corrupt practices exists inthe form of forced marriages.”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其语言带有历史的烙印。过去,儿女的婚姻皆听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这里所说的“包办买卖婚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现代西方人不曾经历过,也不太熟悉。若译成"arranged or bought and sold marriages",既冗长又难懂,没有表达出这种婚姻的强迫性,会造成原文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的损失,影响文化交流。碰到这种情况,译者可以只传达原文的主要精神,这里,“包办买卖婚姻”被意译成“forced marria-ges","forced"一词道出了这种婚姻的种种无奈和作者对此种作法所持的否定态度,也容易在西方人心中引起共鸣。至于如何包办、如何买卖并不是原文所要突出的主要信息,而且因其是一种已经消亡的社会文化残余,也没必要强调语言的地方色彩,所以,译者通过意译,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主要功能—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再如《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权延赤),其译名为maozedong——man, not god。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受到人们神圣般的爱戴和敬仰。该书从生活而不是政治的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性格和经历。如果将译名直译为mao zedong who walked down the shrin。有以下不妥:<1)从信息功能看,译文未全面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走下神坛”只是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段来强调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另一面—人情味,与一般时期中国人民将毛泽东过于神圣化形成对比。然而直译的译文不存在这个意义,因为西方人并没有将毛泽东当神看待,而且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中国的神也不是外国的神,因此,直译容易引起误解;(2)从美感功能上看,原文文字简练、生动形象,能产生美感效应,若直译的话,译文会太长,语言也会太平淡,失去了美感功能;现在的译文不仅文字简练,对比强烈,也迎合了西方人注重人性和人情味的心里,起到了功能相似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的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文伟的发展,反映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是交流、传播、延续好发展文化的工具;但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总是生产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所谓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当今世界中,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总之,语言是传达文化信息的,因而往往含有本民族的文化信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文化内涵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浓厚淡薄之别。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些言语的“共性”大一些,民族“特性”少一些,有些言语的民族“特性”大一些,“共性”少一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握一些原则,使得译语更加地道、贴切,更易于让读者接受。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魏双霞 [标签: 翻译 中的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译者主体性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操控”
    浅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
    浅析水工建筑物冻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计算机及信息化对设计之影响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思考
    浅析森林调查设计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浅析火灾调查中液态物证的化学分析
    浅析某厂25000m3/h废气处理工程
    浅析新时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全球经济治理概况
    翻译擂台(112)
    浅析宋代榷茶制度与官府垄断下的茶市贸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