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入境\质疑\触类旁通
 摘 要: 鉴于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对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做法进行了探讨,指出,要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质疑释难,疏通文意;掌握规律,触类旁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文言文教学正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常常是教师费力不少,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使文言文教学真正能够深挖并发挥出历史文化古朴、典雅之美和深邃厚重的感染力?我的看法如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师在上面逐字逐句翻译,学生在下面逐字逐句笔记,千篇一律,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呆板。那么,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时代的演变,文言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跟现代文大不相同,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读得好,弄得懂。因此,不少学生望“文”生畏。那么,怎样使学生愉快、生动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激发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WWw.11665.CoM文言文毕竟远离了我们的时代,虽然其语言精炼、意义深远,但其语法要求和语言习惯有不少和现代汉语不相一致,故学生读起来往往感到拗口,要读懂文意就更难了。如此一来,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兴趣,对于探究知识和培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就难以坚持下去。
  如何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设情境,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语言蕴含的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兴奋,为学生自觉地品味语言现象、自觉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创造条件。如果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而从文言文知识角度机械地说教,则学生的学习就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是生硬盲目地接受,也就无法激起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地品味文言文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较注重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就把“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板书出来,请学生解释这个成语,不一会,就有大胆的学生举手发言了。然后我逐字解释这一成语的意思及它的比喻义。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生活中有没有‘怕人知道有疾而不肯医治的人’呢?”学生一时怔住了,生活中难道真的有这样的人?我在作出肯定回答的同时,迅速板书课题,此时,学生对课文已产生了兴趣,急于了解课文内容,我再配以有声有色的朗读,就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分析中,再设计几道根据课文的内容启发想象的题目,使学生兴趣保持不衰。如体会“寡人无疾”第四次见面时候的神态、心理等。这些问题使学生兴致勃勃,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于愉乐之中掌握本文的知识。课后再布置两道习题:“桓侯之死”、“学《扁鹊见蔡桓公》有感”。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当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讲述渲染气氛,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展现形象,可以运用饱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启发联想,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小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让文中的人物、景物在头脑中显现出来。
  二、质疑释难,疏通文意
  质疑是思维的一把钥匙。常言道: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认为,疑,可应运而生。另外,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都好表现自我,而质疑释难便给了他们充分表现天性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质疑释难是疏通文言文文意的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我先引导学生默看阅读提示,使学生对作者、文章有个大致了解。接着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并凭借以往的文言文知识自读,理解课文。然后,将质疑释难作为重点,深入领会课文意思,字、词、句的意思。此时,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你问我答,争先恐后,甚至为一个词、一句话的确切意思而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严肃。我则始终面带微笑,既当旁听,又当裁判,还当解说员。最后,为了巩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练习题,练习结果表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事实证明,这种质疑释难的教学方法比那种呆板地翻译课文生动多了。整节课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是非判断能力,真正做到了变“苦”学为“乐”学。
  三、掌握规律,触类旁通
  任何一种复杂的事物,探究其内部奥秘,终有规律可循。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字、词、句的规律,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且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我们要凭借课文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学习”,以期终身受益。具体方法如下。

1.保留法
  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朝代、度量衡、典章制度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通用的词,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掌握了这个规律,翻译文言文的失误率才会降低。例如翻译《陈涉世家》一文中“陈涉者,阳城人也,字涉”时,涉及的人名地名保留不变就行了。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可替代,如果硬翻译会显得别扭或累赘,翻译时要删去。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语气词、个别连词和偏义复词中虚设的成分等。做到了删留得当,才能译出通俗优雅、生动准确的文句。
  2.疏通文意法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另外,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手法时,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意译)。总之,翻译文言文应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便增减内容,即不“走样”;译文应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讲究用词造句,文笔优美。
  3.自主学习法
  指导学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预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课下注解、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会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4.朗读法
  朗读法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学习文言文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课堂的朗读,品味文章的形、意、情、理。当然,课下诵读一定的文言文也非常必要。文言文有点像外语,与我们生活中的“读写听说”有较大的距离,客观上缺乏实践的环境,不熟读背诵是没有办法学好的。同时,阅读文言文要对文言有一种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平时所说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迅速地领会文章的内容,流利地读通句子。对文言文的这种“语感”,只有在熟读和背诵中才能逐步形成。“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强调的就是诵读的必要和重要作用。诵读数遍达到背诵,反复吟诵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品味文字的优美,体验作者思想感情,领会文章意境的情趣,诵读实践也利于掌握文言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要养成读文言文的习惯,就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字的音义、每句中的停顿、每句的句意和感情乃至全文的气脉,这对学生养成字斟句酌、不苟且、不粗心大意的习惯,无疑是有益的。这种读书法和那种只注意理解文意的默读,只注意重点实词、虚词的跳读和所谓启发式、提问式教学中的猜读相比,孰优孰劣,不是很明白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建议同学们适当读一读《论语》、《庄子》等书。只要日积月累,定然有豁然开朗的时候。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是轻松愉快的。坚持这种积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整理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陈彦英 [标签: 触类旁通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外语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