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能力

  [摘 要] 英语教学应加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差异敏感性和交际模式的培养,引入文化教学,使语言知识与语用规则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文化教学中要培养识别不同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能力,熟悉生活习惯和言语形成方式以及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敏感性;文化教学;语用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目前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交通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学习、工作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诺大的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必定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仅需要单纯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否则,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场景不合适或者不得体的语言失误,引起误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而文化又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哈里代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交流思想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
  
  一、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的定义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涵盖历史、民族、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wWw.11665.cOm1871年英国学者tylor所著的《原始文化》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而论,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获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1]这是西方最早的文化定义。社会学家bain声称文化就是通过各种信号反映出来的所有社会行为,brown则将文化界定为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有的信念、习惯、行为和生活模式的集合。美国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hhohn 在《文化》一书中,综合诸家之长,对文化的界定为:包括各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们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在我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在这段论述中,“文化”指统治者通过“文德”来“教化”、“感化”的意思。在此之后,“文化”的含义经过演变,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含义,包括文治、教化和礼乐典章制度。到了近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相互吸收,“文化”又有了新的含义。现在“文化”一词使用得很广,而且有不确定性。如:学文化,指读书识字;文化部门,指管理图书、影视出版及教育、科学等部门。显然,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既包含人们的生活习惯、意识与信仰,也包含人们所创造的一切。
  关于文化的内涵,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有广义、狭义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两种分法。广义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等;知识文化涉及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物质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交际文化则包括风土人情、交际礼节、行为规范等。知识文化是显性文化,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所培养出来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知识,如艺术建筑、节日庆典、政治地理、风景名胜等表层文化;而交际文化是隐性文化,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他们的言语中所隐含的文化知识,如民族习惯、社会交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交际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能否达到成功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时空均受限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的传授应重于知识文化的传授,但同时知识文化的传授也不容忽视。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任何语言的教与学,所涉及的都不会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它与所属的文化息息相关,与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息息相关。人类语言不是悬浮在真空之中的孤立体,它是相关文化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首先接触的是不同文化领域及背景下产生的语言,并以此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如何准确地传递信息,是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实现交际目的的重点,这要求交际双方必须通晓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由于语言的使用受到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的制约,文化在语言学习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必须要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言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传播媒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镜子。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传达,并得以演进、发展,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源泉。
  
  三、文化教学中要培养的技能
  
  文化教学指与人们交际或外语教学有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就是研究两个社会文化的相同和差异之处,使学生对文化差异有较高的敏感性,并把它用于交际中,从而实现圆满成功的交际。正如gumperz所指出的:我们对个别社会知道得越多,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就越能有效地交际[4]。hanvey提出了跨文化敏感性的4个层次[5]。在第一个层次,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等对于表面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是认为它们奇特而不可理解。在第二个层次,通过文化冲突的某些场合,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有意义的但却是微妙的文化特征,其反应仍然是不理解。在第三个层次,通过理性地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在第四个层次上,通过深入体验其文化,了解到从当事人的观点看问题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说“移情”(empathy),其结果是由于熟悉其文化而达到理解的境地。他还进一步认为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理解水平不仅要达到移情的水平,而且应提高到按对方的观点立场观察问题的水平。层次越高,越能接近完美的交际。前两层是学生们经过努力可以感受到的,第三层则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感受,第四层则最为困难。
  当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后,他们就不会有文化眩晕的感觉,而会把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成功地用于交际中。但是应当注意,文化教学绝不是只教学生记忆一些文化事实,而是要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操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地域、历史背景、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交际习惯和语言使用规则,构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无论学生将深层文化特点如国民性情、时间取向、美丑定义背得如何熟,如果不会在交际中自觉地使用,那么其交际技能仍然是零。一般来说,文化教学要培养下列技能:  

  1.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功能。任何一种言语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各种预设:价值观、信仰、假设以及对事物的态度。通过比较深层文化我们可以找出文化差异的共同根源,为奇异的文化现象提供理性解释,即对文化行为功能的解释。该技巧的掌握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
  2.熟悉日常生活习惯和言语行为方式。这可以使学生熟悉交际情境中得体的言语和行为模式。掌握该技巧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将中国文化套入跨文化情境中,也为文学作品和对日常生活中人物行为活动作出正确判断提供了文化参照。
  3.熟悉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要求学生熟悉那些同汉语相应词汇有不同的内涵或外延的英语词汇,尤其要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该技能影响语言使用的各个层次,对它的掌握可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4.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了解不同的语体特征。
  
  四、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语用能力一词是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语用能力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hymes认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4部分组成[6],它们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能性、语境中的适应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相当于chomsky说的“语言能力”,其余部分相当于他说的“语用能力”。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后者则体现为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widdowson 认为 “能力”有两部分[7]:知识和技能。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用能力。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8],前者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 和“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构成。
  无论是课堂听课,还是业余自学,学习者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学语言就是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于是,有许多语言学习者,不辞辛劳地背词典,啃语法书。各种考试,包括toefl、gre 、met等,也不过是带着不同的目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以考察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然而,语用学告诉我们,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绝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获取语言知识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学习一门语言的合理、可行的做法是在使用中学,在运用中领会、巩固,边学边用。学习一门语言并不只是为了了解该门语言,而是为了很好地使用该门语言。以下是一些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建议:
  1.在教材选择上应使用一些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特别应采用一些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教材,着重解释文化上的差异,这些真实材料有助于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在交际中的场合、身份、相互关系等社会因素。
  2.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能够尽可能多地开展交际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练习、口头作文、英语辩论、角色扮演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实际生活情境和学生所熟悉的话题为练习的题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兴起的今天,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把背景知识形象化,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国外生活环境,以加强知识的立体感。
  3.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我们的学生能到英美留学,在当地人们中生活较长时间的,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材料。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性格、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问题在于如何阅读。如果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那就所得甚少了。阅读报刊是了解当前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其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9]。
  4.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从学外语来看,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课还不够,在日常的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什么场合上讲什么话、作何种反应,都只有在课下才能观察到。也可用讲座的形式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
  
  [参考文献]
  [1]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8-39.
  [2]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5.
  [3] snell 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ition)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88/1995:59-61.
  [4] gumperz j j.linguistic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wo communite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64,(6):66.
  [5]hanvey 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c]//l luce, e smith.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mbridge: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9:53.
  [6] hymes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in pride and holmes, 1972:91-95.
  [7] widdowsonh.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2):128-137.
  [8] 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up, 1990:126.
  [9] 吴国华.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周刊, 1990,(3): 37-39.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周茉 [标签: 语用 能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英法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及经验借鉴
    文化产品产业化路径研究
    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责任思考
    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变异及其反思
    论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建设
    文化礼堂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
    浅谈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博物馆在云浮地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文化背景后的动画创作
    从《老友记》透视中美文化的差异
    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