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浅谈俄语专业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俄语教学 导入 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当今从事俄语教学的教师普遮认识到俄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该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学俄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信。息。文章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讨论了在俄语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即在外语课堂中,围绕词汇的分析、举例、语法点的串讲、句型结构的操练这一主线进行,而对交际能力的培养,文化的输人与习得则重视不够,人们习惯于注重语言内部结构的分析,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来进行传授的模式,而没有扩展到语言外部的文化信息,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习得和传授这就使学生习得的语言是抽象的、生硬的,对语言没有感性的具体理解,以至他们在使用外语(第二外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
    俄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语言,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并进一步准确应用语言这一目标,在俄语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导入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即结合教材,根据需要适当介绍与所讲授语言知识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虽然这个问题已被多数教师认识到,但对该问题的重要性及必然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为何要在语言教学中介绍文化知识?如何来介绍?其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WWw.11665.com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问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一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具体来讲是语言中的民族文化语义,语言文化学是研究对象物是一些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通常都具有象征、评价和隐语意义,它们是民族文化中人类智慧的结晶。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形象的比喻用来说明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同时,文化对语言形成产生制约作用,它是语言的内涵,是语言的基本内容。
    各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导致各个文化之问产生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中,如跨文化交际中的缺位现象,不对等现象,还有随时间变化文化的发展也在词汇中得以体现,社会文化因素对词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一种语言,如果不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就很难与持该语言的人们进行交际,彼此间就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文化障碍。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在俄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专业俄语教学大纲》的附录七内容为国情文化知识,这里将“语言国情”作为一个教学项目一单列出来,并对涉及“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重大问题加以阐述,体现了《大纲》编写者们对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重视。
    诚然,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但是文化知识不够也会反过来影响语言水平的继续提高,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反映和表达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不学文化,语言也很难学通”(付克,1988)。例如:有种习俗称之为“cecrb xa aopory}}(上路前坐下来),无论是出远门,还是到附近出差,在临出发之前,上路的人和送行的人都要在沙发上或者椅子上静静地坐一会儿。据说是为了动身前集中以下思想,求得心静,这样可以保佑一路平安。这个习俗有相当长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不知道这一习俗,便很难理解这一词组的内涵意义。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是俄语教学的需要。
    首先,教师教学的需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全部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介绍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语言和文化相脱节。语言知识的讲解非常重要,但单纯的语言知识介绍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也不利于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言知识讲解过程中,某些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打破课堂上沉闷的局面。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必须适时恰当地导人文化教学,脱离文化知识的语言学习将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仅是语言文化学科本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培养俄语学习者素质,即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客观要求。

    其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对学生来讲其中可能没有生词,可是阅读完后才发现还是无法理解原文,这种理解障碍正是由于文化障碍引起的;再比如,大多数学生在试图用俄语表达时,总是不自觉地运用汉语的思维方式、习惯去思考问题,虽然他所运用的句子中不存在语法错误,但语言运用的并不恰当,甚至令人费解,容易造成交际上的障碍,影响沟通。这就是学生相对缺乏人文知识的后果。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接触俄罗斯文化,了解其地域风情、政治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等等,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好理解并运用语言,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如何在教学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俄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使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正如俞约法教授指出的那样:“从一些文章看,显然把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强调的过头。如果这种观点占了上风,形成一种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那么势必影响到外语课的实际训练。”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占主要位置,不可本末倒置,适当就好。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人应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适度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它可以对外语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适当在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是关键。那么什么是适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首先,在基础课(如综合俄语、听力、阅读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所涉及文化背景知识作简要介绍。我们应该介绍的文化背景知识并非所有的文化知识,应是那些能真正反映民族生活和思想,并对现实交际有一定影响的文化知识。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层次及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达到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知识即可,不可过多、过深展开,漫无边际地任意延伸。教师根据课文涉及内容向学生输导反映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词汇、修辞及语篇等语言知识所承载的文化蕴涵则结合语言点的讲解同步传授给学生。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把汉、俄两种语言中词语内涵和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语言运用的问题,明白如何使用语言才是真确和得体的,进而提高其跨文化的语用能力。
    其次,开设专业的语言文化课程。例如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俄罗斯文化史课程,用汉语来讲解,使学生对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的语言文化学课程作为选修课,用俄语讲解,详细、系统地介绍所学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了解文化,深人学习语言。为那些准备继续深造,研究俄语的学生打好基础,使其真正系统地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高语言素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解决间题。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或者通过互联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这样获得的知识直观、详细,有利于吸收,避免了“填鸭式”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的弊端。
    最后,可以通过课外学习小组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材料拿出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一种活泼有趣的课外小组活动方式。此外,教师可以做有关俄罗斯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给学生播放电影或电视节目,让学生更直观地去观察研究语言使用者的姿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场合。通过长期的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化素养会逐步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障碍问题,提高俄语教学的质量。
    语言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导人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握科学的教学原则,相信通过外语教学者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可以使语言文化学的理论真正贯彻到外语教学中去,对其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吕莉 杨春虹 [标签: 的提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定
    浅谈杨梅的栽培管理技术
    浅谈台儿庄旅游产品中的绿色包装设计
    浅谈激发小学生篮球乐趣的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及职业指导工作
    浅谈日本“腹芸”的起源
    浅谈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普通高校学生实施合唱活动的方式
    浅谈元散曲俗文学的特质
    浅谈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
    浅谈智能电网如何开启电网运行新模式
    浅谈“老”课文教学如何更契合新课程理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