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论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并不陌生,文章通过对歌唱教学的探究,对“高位置和低位置”“靠前和靠后”歌唱方法的实践分析,论述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感觉意识 歌唱教学 高位置和低位置
  
  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除要掌握发声技巧、呼吸、共鸣等重要的歌唱技术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感觉。声乐教师们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发声的感觉、注意呼吸的感觉等。找到这些感觉,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感觉意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唱歌时体内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感觉。尽管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找到自己的科学发声方法。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对一个人所适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就不完全适用……”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曾说:“每个人的嗓子在结构上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每个歌唱者都应去探索他自己的歌唱方法。”虽然二位大师已为我们悟出了歌唱方法的真谛,但人们仍可以从实践中提炼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关歌唱的问题——歌唱中的感觉。
  我们把歌唱者的自我感觉叫做“内感觉”,把听众的感觉叫做“外感觉”。许多歌唱家都有过体验,米·康潘纳利说:“有那么多的人对于自己的声音的好坏,常常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廉斯说:“当我的喉咙处于最良好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我感到羞愧的声音。它听起来和我歌唱时所得到的印象相当不同。WWw.11665.cOm”笔者认为,歌唱者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在听众耳中的感觉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先要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错误的感觉。与其说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也就是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寻求一种“内感觉”与“外感觉”统一的声音。学生总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感觉”后才能真正找对感觉:今天用这个感觉唱出来的声音,到明天用同样的感觉竟会唱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或者再次找到了那种声音,感觉却变了。
  感觉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出发点,有的学生追求音量,有的怕累;有的求亮,有的怕亮。他们经常会用教师要求的意识去唱自己心目中追求的声音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感觉意识,只有双方配合才能减少教学上的困难。然而,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教学的成败作用更大,一些名教师也难免犯“内感觉”代替“外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学生,而不管学生的具体感受,动机虽是好的,却会扼杀学生的感觉意识。
  还有些教师出于自己对某种音色的偏爱,不管学生原来的音色特点、演唱能力,而硬要学生们去唱教师喜欢的声音,结果也是可悲的。中国有“脑后音”的说法,有些声乐学生真的在脑后去找声音,造成声音出不来,这是混淆内外感觉的又一例子。为了防止把“内感觉”代替“外感觉”可能产生的反作用,有必要对有些经常可能混淆的概念做一些分析。
  
  一、高位置和低位置
  人们习惯于把声音位置的高低作为衡量声音正确或错误的尺度,这是不妥当的,原因是他们把声音“重”和位置“低”混淆了。如果以舌头为上下意识的分界线,那么人的发音中枢——喉,本身就是在低位置上。由于歌唱的传统要求,正确的声音必定要具有高位置的“外感觉”,因为没有声带质量的改变,高位置的“外感觉”永远也不会产生。可见,自我感觉上的高位置不等于实际上的高位置。反之,声带质量减轻了,即使唱者“内感觉”毫无高位置的感觉,从“外感觉”的效果来说位置却已相当高了。
  
  二、靠前和靠后
  声音必须充分唱出来,“外感觉”一定是靠前的,但“内感觉”却未必一定是靠前的。卡鲁索认为自己的意识在颈背后,并说自己的高音是从背后的地板上发出来的,但在“外感觉”上,他的声音具有极大的穿透力,是充分靠前的。还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是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可见靠前的“内感觉”和歌唱需要的靠前的“外感觉”不是一回事。正确的歌唱活动,是一组肌肉活动的结果。以瑞典声乐家发明的声道调节法为例,第一共振峰产生的调节原理是:放开下巴,打开喉咙。第二共振峰在放开下巴的基础上,舌根退后。这和有些声乐教师所强调的“口咽部分摸压元音,用口咽部分集中声音”的方法一致。第三共振峰在前面两个动作基础上,将舌后部抬起。这又和有些声乐教师提出的元音要在舌根和软腭之间形成的理论相符。第四共振峰在前面三个动作上,再加上舌前部向硬腭抬起。这与现代许多教师强调的声音集中在硬腭前、门齿后的要求是一致的,如果抽掉了第四共振峰所要求的舌前动作,不就是后面唱法常用的意识吗?如果抽掉舌根向后向上的动作,单一地使用舌前部的动作,先把声音安放在齿后的话,那必然唱出的是靠前的白声。这就是为什么靠前的“内感觉”不等于歌唱要求的靠前“外感觉”的原因。


  可见,许多声乐上的争论常常来源于认识上对“内感觉”和“外感觉”的混淆。“面罩意识”是以“鼻前”位置去集中声音,实践已充分证明它的成效。反对者认为的意识放在鼻上就一定会产生鼻音的结论是片面的,鼻音的产生往往正是喉舌调节不当引起的,就像意识放在喉上进行发音调节和喉音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怕鼻音而不敢使用头腔,怕喉音而回避接触喉部,这等于因噎废食。同样,反对靠后者们所反对的是指声音往后“倒”的效果,不该为怕声音“倒”而反对一切后部意识的安放方法。后部如舌根咽部、软腭、前后柱肌等对建立正确的机能都是重要的调节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
  不论何种意识的调节法,关键不在于意识的本身,而在于使用者究竟是如何理解与运用它们的。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声音概念加上学生学声乐前对声音的概念,会决定学习的成败,如果教师心中的声音模式和学生追求的声音模式,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对不上号的话,又怎么能塑造出一种理想的声音呢?师生之间感觉上的交流、认识上的统一,是教学实践中能否发挥出“找感觉”这个方式真正作用的基础。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要重视感觉意识。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邢铁红 [标签: 意识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探析世界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让学生爱上有感觉的思想品德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