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对策

原文作者:王亚东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也快速增长。但由于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分配不公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享受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出现了以区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为特征的发展失衡。因此,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公共支出对长期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一方面,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持续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升,将有效促进创新能力、技术进步速度等的提升,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杨建芳、龚六堂(2005,2006)等研究认为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组合生成,人力资本积累与可用于生产过程的人力资本存量相互促进、相互增强,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积极增加对就业、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投资,可以有效提高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增进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生产效率,产生要素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路径从要素投入驱动型向生产效率提高型转变,实现区域经济稳定和持续的增长。www.11665.Com
   另一方面,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缓解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因市场化改革产生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一系列关涉民生的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增加居民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保障能力的提高,为扩大和调整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居民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结果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可能。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条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到2010年,中部六省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都已迈进“万亿元”俱乐部,山西省和江西省经济总量也超过9000亿元。中部六省人均生产总值都已超过3000美元,均值达到3552美元,湖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4000美元。因此,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中部各省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设施、装备和数量等都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供给机制不断完善,中部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中部地区用于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为11251.07亿元,比上年增加1604.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和gdp总量的比分别为74.7%、13.07%。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支出不断提高,分别比2009年增长16.38%、16.65%、18.5%和43.39%,财政用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论文网]
   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2010年中部地区小学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以上。2009年小学和普通中学生均公用事业经费分别达到3168.14元和4517.2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57.95元和843.1元。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中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26.75万家,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7.85张、卫生技术人员23.47人。10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6亿人,比2006年增加2.18亿人。2006-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59.45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841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700个,投入资金123.4亿元,占总资金的77.39%;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9104个,投入资金34.1亿元,占总资金的21.3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中部地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26万人、2521万人、9578万人、2527万人和2050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37.6%、7.9%、263.4%、92%和122.6%,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重点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2010年中部地区农村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17%和96.63%,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24.1%、22.73%、25.47%和25.83%,并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就业服务和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中部六省财力的增加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推进,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但中部省际、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并存。中部地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小于其所占的人口比例,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这将直接影响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实现。

1.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公共资源分配的增加,有效促进了的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量的增加,但是粗放式的供给使得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存在较大损失。由于缺乏高效的制度安排和多元的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体的一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特定财政资源的约束下出现了失灵,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和需求偏差。目前中部各省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过强,而公共服务职能较弱,用于铁路、公路、城市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比重较大,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同时,由于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的不完善,公共品供给中仍存在非“需求主导型”的供给机制,造成了公共资源供给的短缺与浪费并存。
   2.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公平的问题依然严重。中部地区省际、城乡和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现象突出,主要体现在中部各省、城

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总量、质量和水平差距明显,部分贫困地区和农村居民、农民工等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以医疗卫生为例,2010年中部地区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山西省最高为4.12张,江西省最低为2.34张,其他四省份也均低于全国3.27张的平均水平;城市之间而言,山西、河南较高,分别为6.62张、6.36张和6.33张,而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仅为3.98张、4.43张和4.75张;农村之间而言,山西省最高为3.15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之间的差距则较大,城市的床位都在农村的2倍以上,河南省则达到3.1倍。
   3.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完善。目前,中部地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给尚未形成完善的供应方式及灵活的运行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以职能部门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机制相对分散。同时,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所形成的主导地位,挤占了非政府组织、社区及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大量空间,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缓慢。即使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 如教育、医疗等) 开始市场化配置,但由于区域收入差距的存在,阻碍了低收入家庭和社会困难群体获得必要的公共服务,造成享有机会的不均等和效果的不均等,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
   三、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对策
  (一)重塑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积极角色
  随着中部地区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人们利益诉求的改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和社会政策也应积极转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快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积极强化其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和长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需求、新挑战,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政策,构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更有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国家也应通过相应制度约束和体制激励,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观意愿。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投入结构
  区际和城乡之间财力的差距和政府的供给偏好,是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和项目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中部各省应针对城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合理提高基础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并向广大农村人口、贫困人群和农民工适当倾斜,提高基本服务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同时,应积极争取国家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提升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水平。
   (三)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中部各省应在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供给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供给渠道多样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性和运作效率,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社区化。同时,中部各省应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措施,积极引导非营利组织和私营部门等的资金、技术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有效地提供符合当地偏好和当地具体条件的公共服务。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评价与监督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最终落脚点和实现途径在于政府的职责。中部各省应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职责和目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听证制度、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和第三方机构评估制度等,有效监督公共服务供给措施的有效落实,避免因公共服务的公共品属性和外部性特征产生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使中部地区广大居民都能逐步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地区 公共卫生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哈尔滨地区葡萄越冬防寒需注意的问题
    吉林省中部不同时期玉米病虫害防治
    天津地区上市公司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动机…
    如何构建豫西山林地区旅游高速公路的环保功…
    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型复合保温墙体在寒冷地区的应用
    从化地区近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建立共青团工作“大团建”,探索高校与驻地…
    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
    国内外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税收政策的…
    独联体次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分析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村民的利益保障机制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