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力地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关键词:产业转移 方式 问题 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是在市场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包括产业的生产环节以及产业的研发、设计、服务、销售等环节发生的转移,并主要通过投资、贸易、技术转移等形式实现。产业转移按照其不同特点,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的差别,区域产业转移可分为市场扩展型和成本节约型;根据转移的空间流动方式,区域产业转移可以划分为垂直转移与水平转移;根据转移的客体差别,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按照产业转移涉及的地域范围不同,可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
  
  一、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渐成气候,在今后较长时间里,这种趋势将继续得到加强。WWW.11665.COM
  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产业转移的重点将由以前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轻工、纺织服装、制鞋等,逐步向电子、机械等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换。产业承接地的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是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时,更加注重产业承接地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
  二是产业转移的主角发生转变。在产业转移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促进地区间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举办洽谈会和推介会等形式,推动产业转移机制的形成,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强,以前作为主角的政府将逐步淡出,并集中力量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是产业转移的领域不断扩大。产业转移从过去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向包括相关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务转移。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整合,不断拓展转移领域。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方式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包括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等,其转移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扩张性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起步较早的加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相当基础和规模。受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增加的影响,这类加工企业在当地继续发展的空间有限。因此,这类加工企业急于向外扩张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淘汰原有的比较陈旧的设备和相对落后的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生产线,大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实力。如佛山的陶瓷工业,随着窑炉技术的进步和陶瓷工艺的发展,整个行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在粤北建立新厂房和采用一些新工艺和设备的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在新厂房建成投产后,一些企业将佛山的旧址改建成企业的研发中心,或把原厂房拆掉,获取土地升值价值。
  二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产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可能转到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谋求发展机会。由于中西部地区开发时间较晚,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商业市场、房地产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吸引了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流入和产业的转移。
  三是基于生产成本的产业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一个普通劳动力每月可能要1,000多元的工资,但在山区可能只需要800元左右。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很大。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是市场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新一轮产业升级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形式,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实现的。
  
  三、国内产业转移的条件
  
  一般来讲,国内产业转移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东部沿海地区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发展经济的愿望强烈,发展潜能较大。这是产业转移的社会条件。二是转移产品或产业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这是产业转移的市场条件。三是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环境容量差异。在承接产业地区的环境容量大,环境准入的壁垒小,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基础条件。
  
  四、国内产业转移的路径
  
  从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看,国内产业转移基本遵循以下路径:
  一是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转移。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土地、人力、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产业梯度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的企业纷纷到安徽、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落户。中西部地区也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如安徽省凭借自身在区位、土地、人力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主动融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2007年,安徽省来自沪苏浙的千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就达868.7亿元。目前全省55%以上的省外资金来自长三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一些传统的农业大县也在四五年内迅速完成工业布局,如望江县多年前几乎没有规模以上工业,2004年至今,该县经济开发区已入驻77家工业企业,带来79.3亿元投资,其中七成以上来自长三角。
  二是在同一区域内,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随着珠三角企业向外扩张和转移的要求日益迫切,广东省积极探索“飞地”式的产业转移模式,由珠三角城市与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联手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同为转移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位于粤西的廉江市经济相对落后,年生产总值仅有100亿元,低于珠三角的一些乡镇。2007年2月,廉江市和佛山市顺德区联手创办了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第一期960亩土地基本开发完成,并成功引进了16家珠三角的企业,其中建成投产8家,在建8家,总投资3.5亿元。作为全国最大电饭锅生产企业之一的广东威王集团已在廉江投资建厂,并计划继续投资8亿元扩大生产规模。与顺德工厂相比,该集团在廉江生产成本至少可以低7%至8%。今后,廉江工厂将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产量将达到公司总产量的60%。顺德工厂将主要负责该集团的产品研发。
  江苏省在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工业化较早的苏南地区向苏北区转移产业的现象。2004年,苏南地区向苏北地区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893个,总投资641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高达82%;而2005年,向苏北地区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总投资达到702.3亿元。在所有投向苏北地区的工业项目当中,机电、纺织、化工类产业占6成以上。
  三是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前位于城郊和郊区的企业现在处于城市的市区或城市主要功能区。基于城市发展、安全生产和减少污染等考虑,这些企业将被搬离城区,并主要搬到远郊区县。如北京市为治理工业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重污染企业停产或搬迁工作的力度。截止到2007年10月,北京市先后停产了北京化工实验厂、北京焦化厂、首钢特钢公司、北京染料厂、北京橡胶一厂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同时加大“五小”企业的关停淘汰力度,小钢铁、小化工、小造纸、小玻璃等企业基本全部退出北京。在2002-2007年问,按照《北京市推进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的要求,该市近200家城区内的工业污染扰民企业实施了搬迁调整,涉及钢铁、化工、电子、汽车、机械、轻工、食品等多个行业。到2007年底,四环路内已基本没有工业生产企业。这些工业企业腾退的约900万平方米的土地将主要用于发展服务业和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北京市还要求在2008年之前,污染企业全部迁出五环路,落户到五环以外的农村。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基本上都在对工业污染实施搬迁。每次城市产业的调整升级,都推动着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如不能将企业搬迁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搬迁企业只能在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的同时,造成农村新的环境污染。

  五、国内产业转移存在的一些问题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均超过了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的增速一直居各大区域之首的局面。与此同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合计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并不全力支持本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新产业时,投入大、成本高,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受到总体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和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在创新机制尚未建立、新兴产业不能及时培育发展并形成规模、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还没有完全形成时,将现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出现产业空心化,并导致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除上海外,包括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在内的相对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一定范围的欠发达地区。在广东省的21个地级市中,珠三角、山区和东西各点1/3。从人均gdp来看,山区和东西两翼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4%和60%,只相当于珠三角地区的19%和26%。2005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文件,鼓励本省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冀转移,并建立若干产业转移园区。浙江省也积极鼓励省内产业转移,每年省内内部转移的资金占转移资金总量的2/3。
  二是产业承接地投资与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商务成本偏高。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西部的大多数省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因远离口岸、运距长、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对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方面,中西部地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政府办事效率不高、行为不够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财务、咨询、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当地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使一些外来投资者可能面临政府扶持有限、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成本过高和企业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产业承接地缺乏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和商务人才。此外,文化环境的差异也影响了当地的投资软环境。此外,中西部地区产业层次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对于承接产业较发达,产业层次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转出产业也有一定难度。
  商务成本也是决定是否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商务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要素成本、生产服务成本、生产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关于生产要素成本,虽然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但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在中西部地区雇用高级员工的费用比东部沿海地区还高,很难招聘到素质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并不占绝对优势;中西部的工业用地成本与其他地区相差不明显,甚至要高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商业用地成本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原料上摊派各种费用和税负,使原料成本高于企业预期,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成本优势。此外,中西部地区的交易成本较高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投资商到中西部投资后也会面临一些隐性成本。交易成本偏高将制约产业转移的步伐。
  三是一些转移出去的产业对承接地产生了新的污染,影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严重,而且给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转移出去的产业中,大多数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一部分产业是因为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而转移出来的。虽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政府也强调有选择地引进产业,但从现实情况看,也存在“饥不择食”的现象,承接了一些高污染产业。这些产业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统筹兼顾,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为有效地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做好转移产业的承接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国内产业转移。要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要通过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的形式,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出产业。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针对西部地区资源加工产业起点较低、规模较小的特点,适当放宽西部地区资源加工型产业的进入门槛,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和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要求,防止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
  二是营造有利于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要制定促进产业转移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对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实行15%的所得税税率的优惠,允许西部地区适当放宽鼓励类产业的范围;完善资源税的征收管理,防止西部资源的盲目开采和浪费;西部地区应在一些地方税的征收上给予适当的减免和优惠。要制定差异性的土地政策,适当放宽西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为西部地区工业化项目提供用地;降低西部地区土地出让价格;对西部地区规定较低的土地投资密度等。
  三是建立和完善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投资环境、服务体系和承接载体。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完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和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和保障企业在本地创业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并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不断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布局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积极走出本区域,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广泛联系,不断扩大产业转移领域。
  四是强化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环境监管。要在园区发展规划制定、园区选址、园区环评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督,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严禁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行业和项目,对化学制浆、电镀、纺织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发酵和危险废物处置等重污染行业实行统一规划和定点。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开发活动,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地区规划和建设有排放污染物、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产业转移园区,严格禁止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
  五是大力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国内产业转移。国内产业转移应主要采取市场化方式,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实现。各级政府应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手段,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联系,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要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兼并中西部企业或组建企业集团,为中西部企业引入新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使之形成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上下游或技术互补的产业联合。
  六是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还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高新技术、高科技人才和科技信息等。要坚持技术、人才的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积极组织本地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合资和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快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在中西部地区的转化、扩散和应用。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应主动与国内外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王虎 [标签: 转移 区域 经济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贸仲委涉外仲裁实践 推动了我国仲裁立法国际…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 推动中拉整体合作
    铜现货价格与国内外期货价格的影响路径分析
    国内炼钢类上市公司并购投入效率:一种新的…
    国内资产证券化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节庆产业发展
    加强节庆文化创新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探讨推动农信社改制转型的原因和措施
    上海现国内首个3D打印设计的隧道工程
    国内外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税收政策的…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