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摘要: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评价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在三大经济圈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三大经济圈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第三产业;地区差异;因子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data of the third industry of forty districts in chongqing in 2006,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level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these districts using the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not onl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exist among the three economic circles in chongqing in 2006, but also the differences exist within the three economic circles. 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these districts affects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chongq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brief suggestion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vel of the third industry.
  key words:the third industry; regional differences; factor analysis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正不断增强。www.11665.coM直辖前的1996年,重庆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35.9%;直辖后的2006年,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4.8%。由此可见,重庆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日益上升,经济地位也得到了迅速提高。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位居12位(曾国平,2006),与处于前列的上海、北京相比,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有一段差距,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1]。
  总的来看,影响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重庆市整体经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区域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协调的因素。考虑到重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圈”(以主城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与“两翼”(三峡库区镇群和渝东南镇群)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也会影响重庆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本文从地区间发展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影响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因素,并对如何协调发展区县第三产业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指标
  
  (一)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将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和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对变量或样品进行分类。因子分析实质上是对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或相似关系。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预测的,通常成为因子。这几个因子能有效地代表数据的基本结构,并反映所需信息的主要特征[10]。
  在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将运用spss15.0对选取的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步骤是:选取所需变量,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因子,进行斜交旋转,得出因子得分,计算各个区县的综合得分并排序,最后利用因子分析结果比较重庆市各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对协调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指标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日趋增大,不同的学者根据其研究的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本着内容全面性、实用性和数据可得性等原则,选取如下指标: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经济发展水平;x2: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发展规模;x3:第三产业产值(万元)—总量规模;x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x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产业高级度;x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化程度;x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x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生产效率;x9:城市化率(%)。以上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7)》。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本文以2006年数据为例说明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过程。利用软件处理首先得到上述9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以及相应的碎石图。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一般情况下,当kmo大于0.9时效果最佳,小于0.5不适宜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如果结论是不拒绝该原假设,则表示各个变量是各自独立的。本文kmo检验结果是0.705,表示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0.000,表示拒绝原假设。
  接着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结构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解释各个因子的实际意义。由于斜交旋转后允许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因此,本文选择斜交旋转的因子旋转法,得到旋转后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此而提取的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118%,即这两个因子累计解释了原始数据85.118%的信息。因此,这两个因子能够科学的反映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还得到了斜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阵。
  由因子负荷阵可知,主因子f1在人均地区生产产值(x1)、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x8)、城市化率(x9)这几个指标上有较高的负荷。这些变量包含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综合性较强。说明主因子f1与代表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变量高度相关,因而将主因子f1定义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主因子f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x6)有较高的负荷,说明主因子f2对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从而可以将主因子f2定义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这也说明了工业化发展程度是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同时,通过运用软件处理可以得到各个区县在两个主因子上的得分,从而以各因子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求和,得到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以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二)评价分析
  1.处在不同类的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从“一圈”到“两翼”地区呈现明显的层级性、差异性。从排名上看,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排在前10位的区县都集中在“一圈”地区,其综合得分均为正,说明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由于这些地区属于重庆市的主城区范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其它地区,其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运用比较集中,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达都为这些区县的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优势。所以,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名列全市前茅。其次,处于中间水平的区县除了少数几个“两翼”地区的区县外都集中在“一圈”地区。这些地区的综合得分逐渐由正变负,说明处于中间水平的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最后,排在后10位的区县都集中在“两翼”地区。这些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为负,且负值较大,说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其中“两翼”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对处在三峡库区的渝东北地区的重视较多,因此渝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稍高于渝东南地区。
  2.处在同一类的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同样显著。本文根据综合得分,将重庆市40个区县划分为5类,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5种水平。
  第一,“一圈”地区中的主城9区之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有处在高等水平的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江北区,也有处于一般水平的北碚区和巴南区。分析得知渝中区是商业金融中心,该地区已基本实现全面城市化;九龙坡区的工业发展比较发达,其工业化程度较高;江北地区作为重庆市的新兴开发地区,集中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因此,这三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主城区的其它地区。相比起来,北碚区的地理位置较其它主城区较远,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而且主要是发展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样,巴南区的区位优势较其它主城区也较弱,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偏慢,这也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这两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主城区的其它地区。
  第二,主城9区之外的“一圈”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有处于中高水平的永川区、合川区和涪陵区,也有处于中低等水平的南川区、潼南县、铜梁县和荣昌县。这些区县之间第三产业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这些地区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所决定的。
  第三,“两翼”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在渝东北地区,只有万州区处于一般水平,其余区县处于中低等水平。这可能是因为三峡库区建设和投入的核心地在万州,因此万州区也因政策因素而发展了本地的经济,从而提高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渝东南地区,由于集中了欠发达的自治区和自治县,因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使其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较低。除了黔江区和武隆县外,其它四个自治区和自治县都处于低等水平。
  3.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正的区县有15个,它们都处于“一圈”地区,而且这15个地区在主因子得分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表现在这些地区在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因子f1上的得分均为正,说明它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较重庆市的其它区县发达,特别是城市化率普遍比较高,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势水平f2上的得分存在差异。除了大渡口区、南岸区、北碚区、巴南区、双桥区在f2上的得分为负外,其余区县在f2上的得分均为正。这说明这几个区县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重庆市有25个区县的综合得分都为负,在主因子得分上也显示了一些特点。“一圈”地区:万盛区、南川区、铜梁县和荣昌县在主因子f1和f2上都为负,说明这些区县在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降低了它们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的综合排名;綦江县、潼南县和大足县则是因为在其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足而减少了综合得分;而壁山县和长寿县则因f2得分偏低,即产业结构调整不够而影响了它们的综合得分。“两翼”地区:近一半的区县同时在f1和f2上的得分为负而使其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的排名靠后;也有一半的区县是由于在主因子f1上的得分过于偏低而制约了其综合得分。综合起来,衡量区县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主因子f1对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情况。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是:(1)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出“一圈”与“两翼”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圈”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两翼”地区。(2)在“一圈”与“两翼”地区内部同样存在差异,表现出个别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同类地区的个别区县的特点,即高低层次落差明显。(3)从因子分析过程来看,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其区县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经济社会基础发展较好的地区,为第三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度更强,因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往往比较高。
  为了缩小区县内部及区县之间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现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依据区县特点,合理布局各区县第三产业。通过以上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分析,将重庆市40个区县按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划分成了五类。
  第一类地区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类地区包括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江北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要么是城市化进程较快、工业化程度较高,要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资源比较集中。因此,这些地区进一步的目标应不断完善第三产业优化发展条件,重点培育新兴第三产业,提高这类地区第三产业内部层次水平,并带动其它区县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类地区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主要有沙坪坝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永川区、合川区和涪陵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总体经济基础较强,但传统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因此,这类地区应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内部结构以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具有区县特色的第三产业。比如,沙坪坝区可根据其历史文化积垫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以及利用教育优势发展高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业;南岸区可利用其优越的会展条件发展新兴会展服务业,以及通过南滨路的地理条件发展南滨餐饮服务业。
  第三类地区是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这类地区有万州区、北碚区、长寿区、壁山县、綦江县等。除了万州区外,其余区县都处于一小时经济圈内。它们的特点是第三产业所需的综合经济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所以,这些地区应利用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学习优势区县第三产业发展经验,并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第三产业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类和第五类地区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它们归类于整体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两翼”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地处偏远地带,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和规划不够。因此,这些区县应挖掘其地区的优势资源,比如说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做好地区产业规划和布局。不仅依靠“两翼”外地区的带动,还应借助“两翼”内核心地区(万州区、黔江区)的经济带动力,最终提高“两翼”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立足区县实情,优化第三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由重庆市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可知,要提高重庆市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做好第三产业区域空间规划。总结起来,重庆市第三产业区域发展规划应采取区域增长极与点轴式发展相结合的模式[11]。
  第三产业区域增长极模式规划:第一,“一圈”地区以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等9大主城区组成的发达都市经济区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总增长极,通过次级中心区(9大主城区以外的“一圈”地区)将总增长极的经济辐射力传递到欠发达“两翼”地区。第二,渝东北地区以万州区、忠县、开县等为次级增长极带动该类地区其它区县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渝东南地区以黔江区、武隆县为等级次级增长极促进该类地区其它自治区和自治县的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区域点轴模式规划:点轴式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交通枢纽,发挥都市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扩散作用,以点成线,由线到面地带动整个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就重庆而言,第三产业点轴式的模式是以主城9区为中心点和以万州区、黔江区为次级中心点,再以各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为轴,将“一圈”与“两翼”地区连成一个辐射网。既达到中心点第三产业发展对周围区县“带”的作用,又达到次级中心点反作用于中心点的“动”的作用,从而形成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12]。
  3.明确区县目标,突出区县政府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导。一是提高第三产业开放发展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领导重视力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的宣传作用,以及采用培训学习的方式大力营造第三产业发展氛围,为本市发展第三产业奠定思想基础。二是协调市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工作,提高政府指导效率。市政府的总指导要顺畅地传达到各个区县,就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只有这样,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才能落到实处,各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才会协调进行。三是增加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财政支持方面主要采取第三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的直接财政投资、转移支付等方式;金融方面主要是为欠发达“两翼”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项目资金担保,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加大对第三产业低等水平地区的金融扶持。
  综上所述,要实现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不断进步的目标,就必须关注各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依据差异影响因素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并协调区县间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国平,何薇.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问题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6).
  [2] 刘成相,董礼华.地区第三产业的水平评价[j].统计研究,1994(1).
  [3] 郭万山,叶天勇.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1996(4).
  [4] 李冠霖.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南方经济,1996(3).
  [5] 张道宏,胡海青,方志耕.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j].当代经济科学,1998(1).
  [6] 吴玉鸣.我国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j].中国软科学,2000(10).
  [7] 罗文.湖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5).
  [8] 曹跃群,胡新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j].统计与决策,2005(3).
  [9] 李淑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及其结构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
  [10]罗应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1]霍灵知,张明举,邓炜.重庆市区县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5).
  [12]曾国平,曹跃群,王韧.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重庆统计年鉴[m].重庆:重庆市统计局,2007.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曾国平 刘娟 [标签: 重庆 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 差异分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03期目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2013年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2013年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2012年第…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2011年第…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2012年第…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2013年第1期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2013年第…
    重庆电业杂志1995年第2期目录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杂志2013年…
    重庆国土资源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