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作者:盛国勇 夏厚俊 胡振虎

  摘要:21世纪初,武汉市开始进行发展都市农业的探索。钻石模型的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关键四要素是促进武汉市都市农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却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武汉市都市农业要想克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形成都市农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集群式发展模式。
  关键词:都市农业;产业集群;武汉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和北京等特大城市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建设都市农业的实践。21世纪初,武汉市也开始了建设都市农业的探索。根据《武汉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的定义,都市农业是指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大都市及其周边地区,依托大都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发展起来的,并与大都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一种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武汉市都市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都市农业的竞争优势却不明显。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的产业能持续创新与升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四个方面的条件: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wwW.11665.cOm这四个关键因素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所以又称该理论为钻石体系或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各要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成为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源泉[1]。此外,还有两种要素也可能影响产业的竞争优势,即政府和机遇。 
  
  一、武汉市都市农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四要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自然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源;高级要素指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2]。 
  基本要素方面的优势,首先表现在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截至2006年底,武汉市存有耕地309万亩,宜林地160多万亩,荒地、滩涂近10万亩,水面32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80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山川、湖泊众多,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农业生产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次,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陆路和水路运输具有天然的优势。另外,武汉市现有农民277.76万人,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初级要素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在都市农业从业劳动力整体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不高。
  高级要素方面的优势是,武汉是华中地区科教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科教强市之一,全市拥有大专院校52所,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52家,两院院士4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多万,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和植物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农科高校(包括涉农院系)、科研院所20多家。这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另外,总体而言,武汉市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基础,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级要素方面的劣势,首先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其次,虽然有强大的科研机构支撑,但却存在“产学研”严重脱节,大部分成果存在转化难的问题。
  (二)需求条件
  从我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对都市农业的需求是巨大的。如北京2006年农业观光采摘园发展到1 230个,总收入达到10.5亿[3]。从武汉市都市农业的需求条件来看,武汉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人口有818.84万人,2006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 292.33亿元,居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以上城市前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360元,市民生活水平已开始向全面小康过渡,对农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高档化,对旅游休闲、体验农业文化等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现代都市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具有传统的产业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的生态平衡功能、观光休闲功能和文化科普功能,等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满足于农业提供的产品,而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农业的休闲和文化教育功能的渴求与日俱增。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现代都市农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体系。不论从产业的垂直一体化还是水平一体化来看,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具体来说,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转化、农业旅游开发和农业生态建设,等等。
  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的问题是:(1)都市农业的农业生产资料业。武汉市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中心之一,发展重心一直偏向于重工业。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则一直未加以重视,导致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严重滞后,大多数农业生产资料主要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它省市输入,不但运输成本增加,而且影响了农业整体的竞争力。(2)交通和物流业。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武汉市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交通和物流业,建立华中地区的交通和物流中心。但是,由于农业自身的特殊性,都市农业的交通和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其它产业,导致农产品损耗过大,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交通网络延展区域小,也是发展观光休闲都市农业一个主要存在问题。(3)涉农服务业发展滞后,如各类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
  (四)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
  1.武汉市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特征。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是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分散和小规模。武汉都市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过小,目前武汉市平均每个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不到4亩,属于超小型农业。农业的小规模经营不仅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率等作用,而且不利于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其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足,难以形成聚集的产业链和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2.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武汉市都市农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局限性大,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市场主要局限于武汉地区,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不大,更缺乏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实践。这是由武汉农业龙头企业的整体数量和质量决定的。由于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都市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特色和创新,大多数农业组织仍处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状态。
  
  二、提升武汉市都市农业竞争力的途径-集群式发展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武汉市都市农业要想克服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都市农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集群化的发展模式。
  (一)集群式发展是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对比了众多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后,笔者比较赞同尹成杰的观点,他认为:农业产业集群通常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4]。具体而言,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其具有的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分工和协作效应、区域效应和品牌效应等为都市农业创造巨大的竞争效应,提高都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hj1.8mm]

  钻石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是促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武汉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四要素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波特指出,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构建武汉都市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要素改善,提升武汉市都市农业的竞争力。
  (二)集群式发展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形成规模经济,节约成本。资料表明,郊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周遍地区[5]。都市农业的集群式发展使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积聚,如人才、销售网络、市场份额、资金和技术等都市农业所必须的要素,都形成积聚,达到一定规模时,形成都市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降低了空间交易成本。并且集群使得都市农业具有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得到更大程度发挥。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克服武汉市都市农业组织分散和小规模的缺陷。
  2.提高效率。首先,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都市农业生产的分工,分工促进都市农业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都市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农业产业集群中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协作和竞争同时作用,不仅能够通过竞争加快企业创新,又可以通过协作互补促进都市农业生产和交易效率。另外,集群能够确保有序竞争,避免由于过度竞争产生低效率的负面作用。所以,集群式发展可以克服武汉都市农业生产力低的不足。
  3.外部经济。马歇尔认为,产业的聚集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农业产业集群能够通过组织的规范作用促使都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从而使集群内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克服了食品质量问题。产业集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后,会形成“区位品牌”。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相对于产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难以持续,而区位品牌效应则更持久,知名度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客户,提高了产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武汉市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农产品品牌塑造方面发展不足,集群式发展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性产品来创建农产品品牌,从而提高都市农业竞争优势。
  4.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条件[1]。农业产业集群能够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板块。武汉市都市农业依靠自身特色,农业的多功能性有了初步的开发,如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和文化教育功能,等等。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将开发农业多功能性。
  5.提高农村的城镇化水平。首先,农业产业集群通过衍生一批农业关联企业,并且使这些企业在特定区域大量积聚,使大量劳动力涌入,不但繁荣了当地的农业市场,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建立,为某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供了条件,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市场繁荣和城镇化水平[6]。最后,农业产业集群的建立,会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打好基础。
  
  三、推动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措施
  
  (一)拓展都市农业产业链,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
  要推动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应尽可能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生产。拓展农业产业链,一是延伸产业链的长度。从纵向角度使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并主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价值增殖;二是增加产业链宽度。从横向角度对每一环节进行拓宽,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大多数农产品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应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三是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即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才能产生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7]。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并创造了另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发展产业链的过程中,要选择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和品牌。通过产业链的发展,建立较为完整的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改善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利用该载体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扶持,稳步推进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无形的手”,政府是确保经济发展的“有形的手”,两者缺一不可。首先,发挥都市农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将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农博会等。其次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鼓励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以财政、金融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农业支持体系,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政府还应当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进而稳步推进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
  (三)营造利于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集群的发展。目前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耕地化肥施用量过多、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工业和生活“三废”处理不到位、农村水体污染,等等。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既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又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好坏与否,关系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都市农业发展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大特征,应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与集群经济是有本质联系的,这也是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四)培育龙头企业,优化都市农业组织形式
  在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集群内需要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户和中小企业可以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市场和经营,形成与龙头企业相关的特定市场分工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同时,龙头企业也可以带动农户、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中小企业形成相互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构筑产业集群效应。另外,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的打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延长产业链条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国内外经验证明,龙头企业带动和在此基础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是打造农业产业链的中心环节[5]。优化都市农业组织形式,在 “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均衡价值链,使农业组织中各方受益,使分散的农业组织趋向集中,为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提供支撑。
  (五)选择合适的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要根据武汉市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多样化的都市农业产业集群模式,注重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根据武汉市农业发展的条件,武汉市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托农业资源的都市农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要发展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成为农产品生产集群和加工集群。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和规划中,确定了发挥武汉的水资源优势,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水生菜、水产养殖、水禽、水上休闲娱乐等,形成产业成块、基地成片的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利用交通便利,接近城市和市场,用宜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环境等优势,发展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农业集群。三是依托市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利用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形成围绕市场展开的产业集群。如武昌的白沙洲、武汉舵落口、蔡甸八达通三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带动了周边的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是依托农业科技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如依托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和湖北省农科院的生物育种工程和良种培育的农业集群,聚集了大批农业企业。
  
  参与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 包建华,方世建.安徽茶叶产业集群式发展: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6):65-68.
  [3] 雷德才,郑渝,喻绍春.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4):8-11.
  [4] 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4-9.
  [5] 孔祥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4):20-27.
  [6] 刘建鹏,高峰,王学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19.
  [7] 洪艳,洪彬.论湖南现代农业的集群式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546-549.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盛国勇 夏厚俊 胡振虎   摘要:21世纪初,武汉市开始进行 [标签: 武汉市 农业 发展研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杂志2011年第6期目录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杂志2011年第12期目录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杂志2012年第…
    武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
    谈设立武汉东湖高新区信托公司的必要性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战略选择
    浅谈关于提升武汉金融竞争力建议
    关于提升武汉金融竞争力建议探析
    关于武汉在城市圈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地位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