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摘 要:本文基于陕西的经验,在一个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 市场 制度互动的框架内,着重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与所有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在给定中央政府发展意愿的条件下,西部地区扭曲的产业结构是由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引起的,而所有制改革进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地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在新一轮的西部开发中,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与所有制改革、市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唯此才能发挥 经济 增长中的结构效应,变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西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市场制度建设

                     一、引  言

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追求高增长、计划化、 工业 化、内向化为特征的、典型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由此所带来的问题同样引人注目:经济低增长、产业结构扭曲、微观经济效率低下等(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由于特殊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内生于中央政府意志的(孙早,2001),而由中央政府催生出来的产业结构多半与当地的技术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悖(林毅夫、谭国富,2000)。wWw.11665.COm这样,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更为严重。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放弃了重工业优先 发展战略 和计划经济体制,开始了以比较优势战略为原则、“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但相对于东部而言,西部地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扩大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二十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历史 契机。但与此前不同,资源和 环境 对经济 社会 发展的双重约束日益凸显,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提高要素利用效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变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吕铁、周叔莲,1999)。在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以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转换为特征的结构性增长将是

转。

据表3提供的数据看,全国 工业 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从1978年的56.9%下降至1999年的50.8%,下降了6个百分点之多[2]。而西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就陕西情况看,1978年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经过短暂的下降后,从“六五”时期开始出现反弹,到2002年已增加至65.96%,与1978年相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之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品短缺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在“地区 经济 梯度 发展战略 ”的 指导 下,东部地区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东部更好的发展,“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向东部提供资源支持“责无旁贷”。在这种背景下,陕西自“八五”起将以能源和原 材料 为中心的基础工业提升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发展,截至“九五”末,能源化工已成为起主导产业。其中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就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14.6%(曾昭宁,2002)。这似乎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但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资金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显然违背了当前的比较优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重工业的过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原料采掘工业为支撑的,这不仅对生态破坏大,而且还会影响当地和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表4提供的信息看,1978年,重工业总产值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2%、20.0%和72.8%。到2002年,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已分别上升至27.2%和26.3%,而加工工业则下降为46.5%,比采掘和原料工业两者所占比重低了近7个百分点。尤其是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后,采掘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四年间共上升了近16个百分点,而且还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了西部地区工业内部结构的转变离工业化进程中“高加工度化”阶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3]

以上分析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第三产业发展稍快。但如果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的产业结构更为落后。[4]工业在西部地区国民经济中已占据相当比重,“数量工业化”水平(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较高。但从工业内部结构看,西部地区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比重较低;在重工业中,原料和采掘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已超过加工工业,“质量工业化”水平(工业内部的结构比例)还较低。

三、基于所有制结构的经验解释

了陕西和全国gdp中工业所占比重和工业总产值中的国有工业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陕西gdp中工业所占比重一直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同时就工业总产值

重阻碍了当地的所有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下的个案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据2000年4月29日《中华 工商 时报》报道,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 经济 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12月推出了两个《决定》[8]。为了贯彻落实之,陕西省相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14个配套政策,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就是其中之一,旨在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当时省 财政 厅会同省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还联合制定了两个配套文件。从表面上看,工作开展得大张旗鼓、有声有色。但据报道,已出台五年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至今不仅没有落实,也从来没有被认真执行过,甚至具体执行部门都没有,而且和国家有关政策相矛盾。许多民营企业望眼欲穿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从一开始就仅是个“画饼”而已。该文同时还报道了西安蓝溪集团4年前合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按相关规定,土地的出让金应以评估确认地价为基数优惠60%-90%的比例缴纳,可到头来,蓝溪的土地出让金一分钱也没有少缴。如此事件频繁发生,更是折射出西部地区不完善的 市场 制度严重影响了当地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所有制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进而才能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集约式增长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也是西部地区在新一轮的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和挑战。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分析表明,在给定中央政府发展意志的条件下,我国西部地区扭曲的产业结构是由当地的所有制结构状况决定的,导致所有制改革进程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市场制度(健全透明的 法律 体系、受约束的地方政府、有效的产权保护等)。在新一轮的开发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赖于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制度建设。就目前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促进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发挥“结构效应”,加快西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1从存量和增长两个方面推进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种经济成分的协调发展。在存量方面,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更多地进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的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坚持政府 公共 管理 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增量方面,清除和修订限制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实行“国民待遇”,凡竞争性、盈利性行业和法律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均应允许民间资本的进入,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 融资 体系,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2.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基础,也是目前最为紧迫的环节。建立健全市场法律体系,包括建立市场主体和中介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和劳动就业 社会 保障法 律制度,全面推进 经济法 制建设。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 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 环境 上来。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 民主 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加强对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的解释工作,增强透明度,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市场主体对行政执法和司法 审判 的监督作用,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提高政府承诺可信度,做好市场的“守夜人”。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市场服务者和“指路人”的作用。在国家整体 发展战略 的 指导 下,根据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指导政策,引导当地企业进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加工制造业,如特色 农林 牧业、农林畜产品精深加 工业 和 旅游 及相关产业。同时注意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保证全国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甲.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季铸.中国结构性增长的经济选择[j].财贸经济2003.(5).
[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林毅夫、谭国富. 自生能力、政策性负担、责任归属和预算软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4).
[5]马颖.论发展 经济学 的结构主义思路[j].世界经济,2002(4).
[6]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1).
[7]孙早.西部发展中的政府意志与市场制度变迁[j].战略与管理(中文版),2001(6).
[8]孙早、鲁政委、李晓玲.产业结构转换、市场制度变迁与西部经济增长——对陕西的案例分析[j].世界经济,2003(11).
[9]沈坤荣.改革二十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
,1999(2).
[10]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1]王洛林、魏后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及效果评价[j].财贸经济,2003(10).
[12]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市场主体、政府与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在浙江的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2).
[13]曾昭宁.陕西工业结构演变初探[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4]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注释:

[1] “一五”时期,在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重点的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全国基本建设 投资 总额的18.52%投入到了西部,156项重点工程中近1/3摆在了西部(陕西省24项,甘肃16项,西南地区11项)。在三线建设时期,西部的川、黔、陕、甘、滇、青六省都被划入“三线地区”之列,其中川黔陕成为三线中投资强度最高的地区,从东部沿海和东北、华北内迁380个项目,投资1300亿元(1965-1980年累计数)。(参见陈栋生,2000:《 历史 启迪与思路创新》,《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

[2] 由于2000-2002年的 统计 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故选择1999年与之比较,这样才具有可比性,但并不影响总的趋势。

[3] 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在轻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66.1%,比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高出32个百分点。

[4]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包括广西、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地区从业人员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61.7: 12.9: 25.4和22.3:41.5:36.2,而东部地区则分别为42.8:27.2:30.0和11.4:49.2:39.4,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二、三产业发展较慢。

[5] 较小的发展基数是导致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6]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88个县(市、区)中,2000年产值超亿元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共有500多处,涉及175个大小行业,创造产值近6000亿元,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左右。

[7] 参见《南方周末》(2003年3月21 日)“国资变局依然‘衔枚疾进’”和《新西部》(2003年第12期)“西安国资拍卖再 调查 ”。

[8] 指上文提到的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刘靠柱 [标签: 产业结构 调整 改革 经济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玩具产业如何突破出口瓶颈
    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共性与个性原理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北交所集团:打造首都金融产业的靓丽名片
    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
    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研究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论述建筑结构类型与设计
    基于生产和销售预测的图书出版产业投资优化…
    出版产业化时代,编辑是不是必须万能
    浅谈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及注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