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 作为发展中的 农业 大省——河南, 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 工业 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 人口 贫困的主要问题。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二元 社会 经济 结构的限制;农村 教育 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一是扩大城市和城市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发展科技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精细农业,通过内部消化部分劳动力。从源头上说,应长期抑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 转移

一、河南省概况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1、概况。河南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占55.7%。有耕地1.1亿亩。人口9256万人,其中男性4775万人,占51.59%;女性为4481万人,占48.41%(数据来源: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总人口中,按接受教育程度分类,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  543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  3073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  3646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   928万人,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  248万人。wwW.11665.COm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2401万人,占 25.94%;15~64岁的人口为6211万人,占 67.10%;65岁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  6.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47万人,占  23.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7109万人,占76.8%。人口总量过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全省常住人口大致相当于甘肃、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六个省区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4%。每年出生    130万人,净增70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全省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全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4.3人,每平方公里比全国多出   419人。1999年,全省人均耕地为1.1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01亩。全省水资源    413亿立方米,人均  536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指标也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资源、 环境 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背负着沉重的人口包袱。
    农业人口比重大,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全省农业人口为  7109万,占常住人口的7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9个百分点。1999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2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个百分点,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  1705.0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1.68元,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3%,
近几年,河南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有所增加,人口上行性迁移增加较快,同级迁移大幅度下降;因婚姻迁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务工经商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迁移人口的 文化 素质有所提高;从迁入人口的职业构成看,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工人则大幅度上升。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和中转,以18~35岁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主。由于河南经济落后,不能形成强大的经济吸引力,迁入人口较少,前来务工经商的人口比重不高, 省际人口迁移模式在近期和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2、河南省就业状况。城镇就业。根据 统计 ,全省17个地级市(含省会郑州)和一个省辖市济源市,都存在失业下岗情况。按河南省目前的城市规模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城镇就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农村就业。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据此计算,河南省现有耕地1.1亿亩,仅需要  367万劳动力。而我省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是1800万人!二者相比,悬殊1400多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面积约0.4公顷,是美国农业(52.56公顷/人)的0.7%。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劳动效率、效益的十分低下。
    3、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从上述情况看,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原因是:河南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脱胎换骨出来,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接纳能力弱小;其二,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测算,按河南省城市和城市经济规模(2002年状况),在正常情况下,维持  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所需要的劳动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仅目前的城市人口已经足够,在部分城市可能还绰绰有余;其三,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烈排挤、限制和制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分配制度和教育制度,几乎堵死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识观念,既抑制了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造成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与贫困;其四,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五,河南省农村非农产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发展水平不高,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其六,河南省劳动力 市场 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政府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河南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松动,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从事的主要是一些边缘工作,即城市人不大乐意干的脏、累、苦、险等工作。如 建筑 、饮食服务、废品回收、环境卫生、小商小贩等这些城市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岗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等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是 历史 进步的必然结果。这将是今后五十年多年内河南省需要面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浪潮和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
    1、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从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中期,除了高考、招工等所谓正规转移进城的劳动者外,大部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90年代中期后,城镇对转移劳动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基本上是高中或高中以上,但是很难满足。这说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迫在眉睫。2、劳动力在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较大。河南人的乡土观念太重,到外省市就业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河南省劳动者在外省市的竞争力弱。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兼业性(既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又不放弃农业者)。事实证明兼业农户的出现,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蓄水池”,丰富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市场,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和稳定社会也具有良好作用。4、从转移的行业看,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5、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仍然受到传统与惯性的较严格的限制和压缩,如所谓“正式固定工”、“计划 合同 工”、临时工、农民工等。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背离的,应该尽快解除各种观念的束缚和限制条件,敞开城市的大门迎接他们。6、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方式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这表现在:一是劳动供求信息不畅,二是缺乏合理引导,三是无法可依。
三、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1、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发展精细农业,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资本含量及劳动密集程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这是从需求上消化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合适选择。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岗位是一种 成本 较低的消化方式。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

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规范企业用工 管理 ,切实维护职工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3、通过 教育 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渠道。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教育农民转变择业观念;建立适合农民就业的教育新体系;充分发挥乡镇劳动就业服务所的作用,努力掌握本地区劳动力知识需求信息、企业用工技术信息;对有意愿转移到其他行业去的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参加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他们参与 市场 竞争、对口就业创造条件。4、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消除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总结 1978年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和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 农业 劳动者和土地的关系,使我国农业 经济 再一次滑向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泥潭。而 社会 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的恰恰是弱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雇于资本的劳动者是大多数,他们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所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对那些有一定耕作经验和经营能力、而又不愿离开农村的种田能手,应该向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获得土地和大型农业 机械 ,通过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5、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实施全体公民一律平等的制度,打破进入限制,调整有关政策、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 成本 。7、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河南省省委、人大、政府等已经着手研究加速河南城市化建设问题。8、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扩张速度,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另一个情况是,发达国家在争取占据更有利分工领域、从高科技产业中获取更多国际比较利益的同时正在丧失对就业岗位的竞争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包括制造业,向后起的 工业 化国家转移已成明显趋势。事实上,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扩张最快的产业领域。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的产量规模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轿车的产量和销售量的同比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从现实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内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从我国的切身利益出发,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态势。要积极参与而不是回避这一竞争。争取把全球有限的就业岗位更多地配置到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陈敏昭 [标签: 河南 劳动力 转移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环境生态游建设需要公益林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
    农村转户移民群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命题探析
    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其对…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新媒体对农村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
    加强农村有线电视施工安全的管理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处理意见
    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省审小麦品种的品质分…
    浅谈农村空心化的治理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