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浅谈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区域创新系统投入产出效率、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区域创新系统的成熟度等方面,主要的评价方法一般是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dea等方法及相关的改进。进一步的评价,需要从区域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harmony)、创新能力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成熟度(maturity)三个方面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体现系统的演化本质与整合。
  一、引言
  区域创新系统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中的,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与服务机构为主要的创新主体,按照知识生产、孵化技术、技术扩散、技术使用为主线,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在制度因素和治理安排的作用下,依靠各种创新资源(如资金、人才等),借助各种创新条件(如基础设施、政策、法律等),利用各种创新手段(如制度、组织、管理等),按一定的秩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空间结构并有助于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网络系统。区域经济发展实绩的差异表明,不同区域的创新系统在绩效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造成区域创新系统失效的关键在于创新系统发展的有效性、成熟度和协调性不足,导致知识、技术生产、流动溢出成本加大,影响了资源的配置能力。因此,需要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客观评价,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支持。虽然自1992年p.n.cooke提出区域创新系统这一概念开始,国内外关于该系统评价的研究便受到理论界的关洼,但是由于不同学者关注的重点不同,采用的区域创耨系统评价方法也不同,导致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理论体系。WwW.11665.cOM本文旨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理论进行梳理,以期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深化研究与区域创新系统有效性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二、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研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评价、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创新系统的发展进行成熟度的评价。
  1.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或创新能力的评价
  现有文献中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或者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最多,主要是从创新系统的绩效或创新能力方面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创新系统在投入一定的资源要素后(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能否带来生产效率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测算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国外的研究多是对系统的某一方面功能进行评价。如世界银行主要针对知识经济的模式对世界各国的总体创新体系进行测度。oecd从宏观层次研究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公共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的促进作用,r&d投入对促进生产率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闭。
  国内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把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作为重点。罗守贵等(2ooo)从区域综合实力、教育资源与潜力、科学技术资源与潜力、企业创新实力、信息条件以及区域政策和管理水平六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江苏省各地区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鞠。罗守贵与甄蜂、黄赣承(2ooo)构建了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和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四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对沿海lo省市进行了创新能力的评估棚。刘顺忠、官建成(2002)将r&d支出经费和r&d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作为创新投入指标;将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外三系统收录科技论文数量、新产品产值率、亿元投资新增gdp和万元gdp综合能耗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评价了各系统的创新绩效151。方成(2003)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技术基础指标、创新环境基础指标和创新经济基础指标三类一级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子指标体系,提出了决定系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用topsis方法对指标的量化进行了尝_斌lq。官建成、何颖(2005)应用两阶段模型,以专利作为中间产品,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以及二者的综合阶段,运用dea方法分别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冯显敏(2005)将系统评价发展为三阶段模型,即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有效性进行评价鳓;此后,很多学者如易伟明(2005)、唐厚兴(2005)、孙凯(2oo8)等先后运用dea模型,对系统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上,都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选择,投入主要是与创新有关的r&d资金和人员情况,产出包括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
  2。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评价,目前的研究涉及很少,主要分析两者相互协调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张磊(2006)系统地阐述了两者协调的基本内涵、特征,并用向量距离法和统计趋势预测法对我国31个区域两者之间的静态协调状况进行了测度,然后通过dea对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从而了解其动态的变化过程。马永红(2008)界了两者协调的内涵,分析了两者协调发展的构成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评价模型,以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和创新环境协调指数作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3.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成熟度评价更为少见,主要是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或者判定模型来反映创新系统的发展过程,找出发展中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创新系统的持续创新能力。李松辉(2003)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包括创新能力成熟度和运行能力成熟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曲线与成熟度的计算方法及成熟度测定的思路,并分别进行了评估。杨剑等(2007)采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分析了系统发展的过程,提取了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并通过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对系统所处阶段进行了判定㈣。
  三、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
  1.传统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分析方法除了常见的统计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dea分析法,主要用来评价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绩效,即评价决策单元在输入一定资源投入后,其规模和技术是否都发挥了最好的水平,从而得到了应有的产出。若投入少产出多,则绩效好;反之,则绩效差。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类提出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二是因子分析法,可把众多的创新指标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子来概括和解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量创新指标,并通过对主因子内涵的确定,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系统,揭示创新系统内各指标之问的最本质联系。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影响系统创新绩效大小的主要方面及提高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三是ahp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中,首先将创新绩效作为目标层,然后将其分解成几个准则构成评价的准则层,最后筛选构建参评因子。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打分得出评估指标的权数,计算各系统创新绩效的分值大小。

  四是相关系数法、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和主成分投影法等。这几个方法主要应用在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中。其中,相关系数法认为,评价系统的协调性应该采用相对指标且反映两者之间的比例或比值,在此基础上求其相关系数,系数越大说明两者的协调性较好;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的重点在于根据指标对协调性所做贡献确定权数,然后以第一年的数据作为基期,采用加权算数平均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计算的数值越大越协调;主成份投影法可以通过正交变化将原有的指标转换成彼此正交的综合指标,解决指标间的信息重叠问题。
  2.改进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有代表性的研究是bovaird t.等学者用成本收益模型代替传统评价方法,用货币的价值来分析经济活动的效益。但是由于经济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无法精确计算,coulson等学者开始用定性分析法,或者更多的进行政治上而非经济上的评价。maria(2000)在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差异的时候,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是都着重创新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因此将参与性评价方法引入创新系统。这一评价方法是一个动态的弹性过程,向经济主体和社会成员开放,每个创新主体都参与评估,并把评估的结果直接融入到实践中㈣。国内学者如王海胜等(2oo5)利用生产函数对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评价[1al;周柏翔(2005)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具有多个创新主体和交互网络结构并进行创新行为的复杂系统,运用熵理论以及耗散结构理论,采用熵值评估法,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理论的特点与演变趋势
  现有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系统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及实证研究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内容越来越广,从最初对系统主体创新绩效的评价,到系统创新绩效的单阶段、多阶段综合评价,再到考虑了创新系统与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密切关系而对两者协调性的评价,目前,学者们又从全新的角度——系统成熟度来重新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阶段或轨迹,丰富了研究内容,开阔了研究视野。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对系统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虽然学者们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进行阐述的时候都强调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但涉及系统的评价却多从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角度来分析,没有体现系统的多重性质,因此评价也就不甚完善。第二,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从最初简单的线性回归到知识生产函数法,从静态的统计分析到动态的弹性评价,从经济学方法裂物理学方法,这些改进对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现有研究还局限于经济上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尤其是局限于dea简单的模型构建,将多种dea模型进行综合使用的研究较少见,由此模型所获信息自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本质属性,结合系统评价研究的特点,展望系统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评价研究中,可以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框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在系统论看来,整体和其若干要素都是实在的,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整体即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完全封闭,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在并发展的;开放的系统能够产生自组织过程,激励内部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竞争合作推进系统的演化。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性,即每一系统都由要素、子系统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并显示出整体突现性,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二是动态性,即系统的状态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的特性。系统在进化中,层次性、复杂性都在不断增加着,总体结构和功能也在递增着。
  按照系统论的理念,对区域创新系统内涵可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根据系统内的创新主体及系统功能,将区域创新系统划分为五大子系统,即产业网络子系统、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技术服务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这五大子系统只有系统协同、发展共同,才能使各自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保持系统的整体稳定与发展。第二,区域创新系统根植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中,系统中的区域具有全球性,系统内的要素单元与系统外部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存在互动关系,带来知识、技术等资源的区际或国际流动,能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区域创新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即系统的状态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内部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经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系统就是通过系统内各主体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和系统外进行交流,实现系统向体系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成熟状态。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对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分别从系统结构、系统对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和系统的发展进程进行评价,即从区域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harmony)、创新能力的有效性(efectiveness)和成熟度(maturity)个方面构建评价模型,具体的模型分析与评价有待另文探讨和研究。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刘新民 李昕 李芳 [标签: 区域 创新 系统评价 的主要 方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林业采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
    浅谈小城镇决策与公共参与机制
    浅谈当前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
    巧借节庆经济之力 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实现
    浅谈应用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刑事案件中的“情况说明”
    浅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中的禅宗思想
    浅谈法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论建国初内蒙古二元区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